02.26 感觉自己很矛盾,有点极端怎么办?

旅行诗人安安的大舅


我觉得你这样不算极端。天下的父母都一样,总想把所有的东西都给自己的孩子。我们老家农村的,家里三个孩子。每次回家父母都准备好多吃的,妈妈总是吃的很少,大多时候吃饭都是我们吃完了她才吃。给她买衣服,也总是说她有,让我们不要乱花钱。姐姐的脾气比较倔,加上妈妈经常过去帮她带孩子。因为吃饭的问题和妈妈吵过很多次架,妈妈总是在他们在家的时候做丰盛的饭菜。等他们上班走后,自己就是怎么凑活怎么吃。姐姐生气,觉得妈妈活的太小心,而且不能明白做儿女的心意。我想我们的父母这一辈可能都是苦过来的,生活挣钱都不易,养成了这种勤俭朴素的习惯。我们做儿女的还是试着多去开导,但是尽量控制自己别发脾气,因为父母是因为爱你才这么的。


老纪家的薇薇


嘿,你和我以前是一样的。

我的脾气出了名了,当然了是对我妈。我媳妇说我,我姐夫说我,我丈母娘说我,我老丈人说我。

其实我很疼她,她就是老思想,有好东西给孩子吃,准备了她的她也留着。我爸就想得开,让吃就吃,也不是说不疼孩子。我儿子让他俩管的时候,溺爱的不行。

我妈一不听我的,我就想生气,因为这生了好多气,她也委屈,嫌我吼她。

说我的人多了,我也就自己反思了,确实也是疼父母,但是方式不对。

后来我就改变方法了,吃东西问她吃不吃,不吃我们就吃,然后回剩下好多。再问吃不吃,要是还不吃,我有一句屡试不爽的话。

那我得扔了,放时间长了就不能吃了。

这句话百发百中,她可不会浪费,吃的比谁都多。

从哪儿以后,我再也没吼过她,吃啥也少不了她。

所以要找对方法,疼孩子是她的天性,勤劳节俭也是。换个思路,其乐融融多好!


星尘的夜空


我觉得自己是个有主见的人。奈何性格软弱,有时候陈述自己的意见都唯唯诺诺不敢理直气壮。搞的本来我有理却变的没有理起来,而且我的语言表达能力欠缺,更是雪上加霜。不知道为什么,工作我觉得有件事我处理得还可以,可是领导和同事都有意无意得说我看不出人情世故,而且有意无意得表现出不尊重我。我的确缺乏自信,但是有时候却很有自信,比如我有压倒性优势的时候或者别人捧我的时候。其实我也挺喜欢搞气氛的,顺风的时候我可以滔天大论逗大家开心,但是一旦有人反驳我讽刺我的时候我就消停下来了,不知道怎么处理,气氛就尴尬起来。而且越急就越不知道如何应对,搞的灰头土脸。跟同事喝酒,别人来敬我,要我一口喝,我知道这东西喝下去胃很不舒服,就拒绝,同事就会觉得我很胆小,专门欺负我。我知道自己内心敏感,而且是个完美主义者,有些事物不需要计较那么多,但是如果不去计较别人就会认为你是个软柿子,继续捏下去。



伴读小生


感觉你的情况和我家相反,但是又不一样。

教你一招,一哄二闹三丢掉。

我弟是不爱吃东西,我妈非让他吃,从以前的发火,到后面的哄着,再到后面,你爱吃不吃。

你想想你小时候是不是也这样,吃东西需要哄着,老人家年纪大了就会像小孩子一样。一哄:其实你可以试着哄哄她。二闹:然后装作吃的太撑了吃不下。三丢掉:太多了她不吃就浪费。她一定会吃的,因为老一辈的观念就是宁愿死撑下去也不能浪费。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星爷的故事,他妈妈也是舍不得吃,他就故意含嘴巴,然后吐出来,他妈妈不舍得浪费,一看孩子又不爱吃,就自己吃了。

所以你可以试试我说的方法,如果这都不吃,恐怕是阿姨她真的不爱吃。





施抒故事


我今年六十三岁 ,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小老太太。虽然没有文化,可是,想写作的欲望特别强烈。为了练习创作,我有过一天一夜,不吃不喝不睡。不认识拼音字母的我,拿着孙女的卡片练习打字,写着写着字不认识了,赶紧去查字典。奇了怪了,明明没文化,我非得班门弄斧。感恩!


草根一莲


我认为这就是代沟问题。

老一辈习惯了省吃俭用,勤俭持家,把好吃的好喝的留给儿孙。我家的老人也是如此。一开始我也不理解,也很不习惯,也和题主一样对父母发火。

但我后来体会到一句话:让人舒服的给予和关心才是真正的关心和爱护;强人所难,迫人受之的给予和关心并非真正的关心和爱护。

人生在世,有很多道理我们可能都懂,但是潜意识里总似乎有个恶魔一般的存在着,只有别人认同了我们的价值观才叫正确。尤其对待自己的亲人,父母更加是如此的。

当我意识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一开始,我也很不理解,现在又不是过去吃不饱穿不暖,干嘛父母还要吃剩菜剩饭?当我明白上面的道理后,我尝试着改变,主要做了下面几件事情:

1,和父母吃一样的,这是求同心理。

2,周末或者有空的时候和父母一起去外面的饭店吃饭。

3,从外面买回来一些水果,要多一点,告诉他们都是别人送的,抓紧吃,要不然会坏掉。

4,最为重要的是做儿女的要能接受他们慢慢改变的过程,别指望一下子就能够改变过来。

现在我的家人基本都能和我的习惯一致,甚至他们有时候都自己安排着采购。

其实,老人是最不容易的,仔细想想,他们年已花甲,还要背井离乡跟随儿女去新的地方生活,语言不通,习惯不同,没有朋友亲戚,一切都要从头开始,重新来过。这个社会变化又太快,很多他们都不懂,没接触过,没见过,还要学习新知识,还怕给儿女增添负担。所以我们做晚辈的,一定要换位思考,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佛之大者


人和事都具有两面,每个人都是矛盾体,特别是我们渐渐长大父母渐渐老去,我们自认为我们长大了有了太多的主观意识,殊不知在父母眼里我们始终是哪个长不大的孩子。

年少时父母省吃俭用供我们长的大,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有点好的总是想着给孩子留下。习惯这个东西是最可怕的,难改。你发脾气父母也知道你是为他们好,可就是多年习惯改不了。

而我们的长大越走越远总是觉得这个时候应该怎么样怎么样,那个事应该怎么样怎么样。这是我们主观的觉得该怎么样而已。

凡事不能急,没有一蹴而就,只有循序渐进。我连续三年是好哄好骗带着父母出国旅游,可第四年是怎么都劝不出去了,就因为他们舍不得我多花钱,让我把钱存起来[捂脸]而且好多次父母见我钱包里没什么钱了明里暗里的给我拿钱[捂脸]我也从不接受到接受。不接受他们总是老问,还着急担心。接受了他们反而安心(ღ˘⌣˘ღ)的高兴。

我建议你在想要发脾气的时候不妨尽量试试先控制自己的情绪。你知道的我们的好脾气往往都给了不相干的陌生人,对于在乎自己的亲人反而控制不住。克制住自己的情绪,慢慢跟父母去沟通,俗话说老小孩儿,老小孩儿。父母老了跟哄孩子差不多,但千万别真拿他们当孩子,不然他们会不高兴,哄不好的那种[我想静静]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加油哦,孝顺的孩子[灵光一闪]


懒虫轮回


每个人都是矛盾体,你这个其实不算矛盾

你是现在自己的立场去考虑了而已,这样并不好。你想尽孝,想趁着爸妈还在,经济实力也好了的时候,对他们以前过的苦日子进行一个补偿,想让他们过的更好更幸福。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你却忽略了一个最为关键的东西—习惯。

其实很简单,换位思考一下,就像小时候,我们不吃东西,爸妈拿着鞭子打着我们吃一样,有的还有被踹门的经历。你爸妈有时候可能不是小气,其实只是习惯了而已,习惯了以前的生活习惯,习惯了爱你关心你把好的都给你,就像小时候一样。在老人眼里,你永远只是他们的孩子,把好吃的给孩子在他们看来无可厚非,你要换位思考下,有时候其实并不是他们不吃,强迫他们不开心的去吃才是尽孝,让他们开开心心的吃,开开心心的看你吃,对他们而言,和昌不是更快乐幸福呢?

还有自己的脾气需要控制了,不能以尽孝的名义伤害些父母的感情,会慢慢让他们对你有些“害怕”,人越老越小,就像小孩子一样,需要呵护了。你的出发点好的,千万不要好心干了坏事,伤了感情,坏了心情~


呀呀0403


看了你的故事,又一次让我感受到“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我们的生活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一天比一天好,可是我们的父母可是从困难的日子走过来的,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习惯已经形成,哪怕生活有多富裕,也改不了省吃俭用的习惯。但是他们并不以自己的习惯要求孩子,他们的生活目标不是让自己如何享受生活,而是怎么能让自己的孩子能快乐生活。他们宁可用自己千辛万苦攒下来的资产,为让孩子享受生活、工作的快乐而一夜付之东流。这就是我们的父母!“少年不识双亲意,养儿方知父母恩”,这句话是何等的精辟!

“百善孝为先”,这是我们的祖训。儿女的孝心在我们国家就是一个衡量人品的一个重要标准,谁也不会和一个对自己父母都不好的人交朋友。有些人孝心满满,却得不到父母和朋友的认可,原因在于不知道怎么去尽孝心,他们不懂“百孝顺为先”。

你的孝心毋庸置疑,在你的表述中已经看到了,但在方式方法上多有欠缺,需要你好好反思和改进,否则适得其反,成为不孝之子。

“尽孝”首先要“顺从”,要了解父母的思想和行为,要设身处地为父母考虑,然后去做让父母高兴的事,父母高兴了,说明你做得很好,有孝心、知感恩。但也不是说就要一味地、盲目地顺从父母老旧的思想观念,要想办法、有策略地让父母接受现代的思想和文化。

有这么一个故事看后让我很感动,看到了这个做儿子的良苦用心。一个穿着华丽的有钱人带着自己母亲去看牙医,医生告诉母亲要换几颗牙,看到其儿子很有钱的样子,医生就介绍了几种烤瓷牙的价格,需要近万元。母亲不同意,寻问最廉价的牙的价格后,从怀里掏出用手绢包的一些零钱付给了医生。医生看到她儿子在一旁无动于衷的样子,心里十分气愤,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表示自己的鄙视心理。母子二人走后不久,儿子又匆匆地回来,向医生解释道,“花这么多钱换牙,母亲肯定不同意,我也深知母亲的性格,一味强求她会很生气,所以我就由着她。现在你给我母亲做最好的牙,多少钱都无所谓,只是别让我母亲知道就行”!

看到这里,你也应该明白了我的意思。尽孝不只在你给父母做了多少好事,更重要的是是否称了他们的心,如了他们的意。


大唐飞歌828


性格极端的人是什么样的?

查看全部 11 个回答

本人双鱼座典型人格,多面敏感而极端。

共情性太强,感情用事。

感同身受这件事或许不能够做到百分之百,但共情和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尊重理解别人,这么多年我倒是完成得很好。

能够耐心听朋友的意见,经历,故事。表以理解和安慰。做决定可以委屈自己,先为别人想,考虑对方喜欢什么,自己则可以表示完全认同和接受。

每逢感人的电影必哭,哪怕剧情再假。

原本以为这种性格是人的天性,昨天刷牙转念一想,或许跟自己喜欢看散文有关,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想,考虑前因后果,在脑海里串成作者的一生,并不把自己当旁观者,而是当成书中的人物,会想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办。慢慢形成了这种多愁善感又超具有同理心的性格。

说是软弱也好,没主见也罢。遇到懂得珍惜我这种性格的,会更明白在生存和生活中的苦难如何,都有我愿意聆听和陪伴。不懂得珍惜我的,也不过看不起的不果决的性格和感情用事的偏执罢了。

2. 害怕别人触犯,敏感而多疑。

时长会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刺猬,有很多自己的界限和规定。如果有人触犯到我的边界,企图侵犯我的领地,我就会竖起自己刺,疯狂地刺伤别人。并且这种偏激无法控制,最后会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

甚至被侵犯得太过厉害,会做一些极端得行为,比如扇自己巴掌,摔桌子,踢树,或者一些自虐的行为。想过为什么,大概是因为我是一个非常尊重别人的人,我理解别人的处境,心理,尊重别人的隐私,想法,处事方式。同时,我也希望别人能够尊重我,给我空间,不要触及到我的私人事件和领域,尤其是有人会不怀好意地故意刺伤我不愿意提及的事情。一旦那么做了,我又没有还击的能力,大概还是有些太软了。就会变成软弱的极端-憎恨和偏激。无法伤害别人,就会伤害自己。

3. 活泼的时候疯狂说话,安静的时候害怕嘈杂。

觉得自己在狂哔哔哔的时候是不带脑子的,只是怕没有声音,怕安静,怕周围的人尴尬,故意说笑话,估计缓和气氛,让大家感到舒服,不尴尬,好相处。但是其实这样说话好累。

大家都觉得我是一个很爱说的人,实际上,我无处可说,也无话可说。想说的没人听我说,有时候话到嘴边,只得再说一句 算了"。有人说抒发自己情感的人容易过的开心,但是我丝毫不觉得,我其实非常不想跟别人说自己得事,憋在心里很久,无处排解才会说出口。

而安静的时候非常阴郁,气场非常颓废。而这种感觉是安静,沉稳和踏实的。我能在这种状态下学习,专心致志,看书,跑步,欣赏景色,运动,提升自己。去年夏天,我有时候一天也说不了一两句话,每天都是自己一个人生活。安静地学习,做笔记,刷题,投简历。你问我开心吗?我不开心,但是难过吗?好像也没那么难过。就在那样一个个漫漫长日里虚度我的时光,学到了很多,经历了很多,却不告诉任何一个人。不开心,也不难过。

此时我会想起太宰治,他算是极端人格的一个典型。而我时常觉得他是太”闲“了。如果他的人生满是挫折,在苦难中挣扎出一缕阳光来,生活倒也是有滋有味了。最怕的是没有感情,没有值得开心的事,也没有值得难过的事,一如去年夏天的我,没滋没味,便想不到生存的理由。

4. 爱恨恢恢,容易被感动。

大概是一个人在国外太飘泊,怕了这种感觉,身在其中无法脱离又都习惯了。

有朋友说回国可以帮我一些小忙,我立马就能哭出来。曾经对一句话特别赞同,”他经历了那么多苦,要多少甜才能填满啊!”“一点甜就能填满。”对啊,我一个人咬牙经历了这么多,没想到如今,别人说能陪我坐个地铁,能帮我问问房子的事情,怕我被骗。哪怕是这样出于礼貌的关心和客气,都能让我觉得,原来还是有人关心我的啊,瞬间泪目。

一个人久了最怕别人关心,最怕依靠别人。突然有个人出来拉你一把了,反而不知道怎么接受,害怕地流下感动的泪水。所以说出国好还是不好呢?没出我还是那么被保护得很好,很幸福的小女生。当然没出我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练就十八般武艺,天不怕地不怕咬牙活下去。

当然也没有这样撞破头,受过伤,深夜莫名其妙大哭,极端性格的自己。

------------------------------------来补更啦~---------------------------------------------

收到了很多人的赞同,甚至加了一个小妹妹的微信,很开心能被大家认同,对我来说是莫大的欣慰,原来这个世界还有人跟我一样。

希望大家都能幸福安康地生活,去看看这个多彩的世界,能够实现内心的梦想,感情能够有个靠谱的依靠,最后,遇到珍惜自己丰富内心的另一半。

悄悄地说,我在武汉上了三年本科,在美国上了三年的研究生,现在来了北京,最近换了新的生活环境,想来写一点新的感想。

5. 快乐很容易,却也很难。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我失去了快乐的能力,笑再也不代表快乐了。

看搞笑视频,和朋友开玩笑能让我捧腹大笑,但能冲击到我内心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少了。短暂的快乐来的很容易,看到陌生人礼貌的笑,和同事领导聊天,和朋友吐槽工作,都能让我的思绪得到短暂地放松,但这种快乐转瞬即逝。逛街前以为购买欲能让我感到快乐,挑完试完衣服却发现精力已经被掏空,吃完甜点就各自告别,甚至在和朋友聚会完的夜晚,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觉得好疲惫,不上班的时候只想在家点外卖看剧。

6. 渴望有人无条件接受”残缺“的自己,却又害怕这个人出现。

曾经有人跟我说”你的心很硬,一直不让人进去”,听完这句话我眼眶立马红了,害怕被看穿,但真的被看穿的时候,眼泪又是那么真实:”原来真的有人能懂我,而且这个人就在我眼前”。想要不顾一切抓住这个包容自己的人,但自己漂泊了这么多年,无处安放的心突然要找到一个温暖的着陆点,竟然那么害怕。因为受过伤,再也无法毫无条件地依赖一个人了,不是我不愿意,而是我彻底地失去了这种能力。

7. 太过在乎其他人,胜过了自己。

这些年一直在不同的地方生活,习惯了只爱自己,只表达“情绪”,不寄放”感情“,不依赖别人。时至今日才明白自己的感情是多么需要依赖人生存,无论是朋友,亲人,爱人,哪怕是新认识的陌生人,都会先在乎对方的感受,以对方的想法为主,害怕别人不开心,如果别人表现出一些情绪,都会委屈自己让别人开心,晚上睡前总是回忆今天是不是说错话了,做错事了,让别人不高兴了。

曾经对一些朋友很好,然后被别人从后面捅刀子,知道之后哭得好痛,成长真的好痛,可我就是这样一个习惯性在乎别人大于自己的人啊。被分手的时候也哭着说,我到底哪里做错了,你告诉我,我都愿意改。回想起来好心疼自己,而如今缺失了依赖别人的能力,再也不会这样哭着求对方别走了,那份饱满丰富的感情孤单了好多年,无处安放,也无处遁逃。

8. 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会好。

羡慕勇敢去爱的人,把感情毫无保留地寄托在一个人身上,哪怕会受伤。

羡慕把感情寄托在工作,学习,自己身上的人,自己一个人就能让自己的人生放光彩,没有不确定性,只要好好努力就能得到满足感,

我那么渴望有人能全盘接受我的极端,懦弱,自卑,矛盾的性格和丰富的内心,又那么害怕这个人的到来,真的有了又表现得若即若离。渴望拥有,害怕拥有,不知如何去拥有。让内心保持一个安全距离,可又那么想跨过这段距离,安心地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有一个依靠,让我知道原来也有一个人会永远为我亮一盏灯。

原来听《一个人的北京》只觉得好听,现在再听,才明白其中的意味。一个人也说不上孤单地想要人陪,可真的一个人,孤单却那么突兀,好像除了工作,做什么都不对。

希望大家都能做自己想做的工作,学习自己想学的学科,保持对生活的激情,给自己世界留一束光。中秋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