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为啥农村“不成文”的规定没人可以拒绝?

新大风歌


在农村生活,有很多不成文的规矩,这些约定成俗的乡规民约,大家都会自觉的遵守,也被叫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有的不成文的规矩,有时候是完全不去的,但村民还都会自觉的去遵守、自觉的去做,这也是什么原因呢?这也的情形科学早已经做出结论。科学家通过鼠类做过实验,老鼠在封闭的环境下生活,食物和水源都是充足的,但老鼠后来却慢慢的出现了退化,最后出现了死亡,也证明哺乳类是要一个群居的群体,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没有了人际的交往,是很难生存的。

农村不成文的规矩有很多,各地农村都有各自的一套乡规民约,其中对于办理丧事基本上是相同的,也被称之为白事不用叫,红事要下贴,红事一般情况下都要去通知亲朋好友,或者是街坊邻居,大家才会前来帮忙,而对于办理白事,事主是不用通知人的,大家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之后,就会自发的前去帮忙,而且不论过去有什么过节,在丧事面前,没有什么比前去帮忙最重要的,为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不去不也是可以吗?

一直以来都是逝者为大,而且孝子贤孙作为守孝之人,是不能去料理和做一些其他事情的,孝子所需要做的,是在灵前守孝、守灵,而这时候其他的各种繁杂的事情,就需要村里的人前来帮忙,这种约定成俗的习惯,在很多地区都很流行,办理丧事来的人越多,越彰显自己在村里的为人处世做的好,当然在别的办理丧事的时候,自己也是早早的前去帮忙的,对于这些事情,大家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都有一本账,礼尚往来是做人的根本,孝子贤孙在失去亲人之际,是最需要大伙前去帮忙的,甚至一些远在他乡的,也会往家赶,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回去帮忙,去送逝者的最后一程。

除了办理丧事之外,农村还有很多不成文的规矩,像有的农村,还会对于操办酒席的数量、人数做出村里的规矩,人的数量和酒席的数量都有严格的制定,避免铺张浪费是不允许超出规定数目的,如果超出,大伙就统一不去帮忙,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有的甚至细分到喝什么样的酒,置办什么样的菜品,酒的价格不能超过多少,菜的数量不能过多,这些都有很明细的规则,也是为了避免浪费的一种方式,仔细想一下,初衷还是很好的。

农村的宅基地是村民修建房屋的福利,也是容易出争议的,像有的村子对于盖房,高度上就有一些乡规民约,大家盖的高度都一样,只能低一些,但决计不能超过所规定的高度,这样也避免了你压我一头,我压你一砖的情况出现,除了高度之外,还有的会对于滴水(屋后流水的地段)、锡山(左右墙的间距)都有很细致的规则,这些都是不成文的规矩,但也只能通过这些不成文的规矩,才能给减少很多的争议。

农村的很多不成文的规矩,有的是多年的风俗习惯使然,也有很多是为了减少争议,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手段、措施,相对而言,很多时候还真的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你那里的农村,都有哪些不成文的规矩呢?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