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第一次亲历迁坟:那天,我为去世32年的妈妈搬“新家”


三十二年前,我妈妈因疾病去世,留下八岁的我和六岁的弟弟。后来,妈妈葬在村西边运河的河堤上,每次和弟弟去放羊,看到她坟上随风摇曳的荒草,就会忍不住多看几眼,平时我和弟弟赶集时经过那里,总觉得妈妈坐在坟上定定的看着我们。


第一次亲历迁坟:那天,我为去世32年的妈妈搬“新家”


三年前的早春,因为运河旁边要建观光带,于是,河堤上的坟墓必须无条件的迁移,并要求在三月十五日之前全部完成。接到通知后,大家不敢懈怠,就各自为逝者去找新的坟地了。


我和弟弟商议,要不,就把妈妈的坟迁到家里的菜地吧,那里比较安静,是妈妈在世时,常年挥洒汗水的地方,那里,也同样留着我和弟弟年幼时的很多记忆,有时妈妈会带着我们去田里施肥、锄草、打药,妈妈把那块地打理的一丝不苟,一年又一年,妈妈在菜地里付出了太多的情感。


迁坟,对农村人而言,是件大事。但弟弟在国外出差,一时半会无法回来,不得已,我只得回老家亲自动手。


妈妈去世前,没有留下任何照片,到如今我实在记不起她的容颜,去迁坟时那种期待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离别三十多年的母亲要见面了,虽然我知道那只是一具遗骨,但是也还是很急切的想看到。


我和弟弟离开家乡,都在广州的东莞工作,由于距离较远,再加上爸爸和后妈到了吉林蛟河县生活,我们已经多年没回家了。


妈妈的坟地,四周灌木丛生。我和三叔、二姨来到一棵直径约有碗粗的树下,那树从坟边斜着长出来,夏日的时候,树荫下正是妈妈的坟茔。我们各自拿着一把镰刀和铁锨,把那些乱草杂树清理干净。


第一次亲历迁坟:那天,我为去世32年的妈妈搬“新家”


开挖前,我和二姨安静的做了一个简短的祷告,希望我们这次迁坟的过程顺利平安。


坟堆很大,先是要确定当年埋葬的方向,因为年代久远,过程中我努力凭我八岁时的记忆,想象着妈妈当时的头部,应该在哪个方位。


阳光下,三叔、二姨和我卖力的挖着,大概半个小时的光景,三叔的铁锨突然传来“呲呲”的刺耳声音,我知道,我们已经挖到了妈妈的水泥棺材。


妈妈去世时,由于家里给她看病,导致负债累累,爸爸东家借西家凑,也买不起一口木质的棺材,最后还是舅舅在鱼台那边,买了一具便宜的水泥棺材,用平板车拉回来,安葬了妈妈。


我们试着往四周挖宽一点,又经过一个小时的努力,整个水泥棺材的顶部,完全展现在大家面前,三叔和我费了不少劲,才挪动了水泥棺材的顶盖,整个棺材,因地势稍高,保存还算完好。


掀开棺盖,妈妈蓝色卡其布的衣角,顿时展现在我的眼前,我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不错,这就是我妈妈下葬时穿的裤子。我审视四周,又发现了妈妈的腿骨和头骨,还有几粒扭扣和半把梳子,虽然历经这么多年,妈妈依然安静的躺在那里。


第一次亲历迁坟:那天,我为去世32年的妈妈搬“新家”


我戴好手套,迅速跳下去捡尸骨,妈妈的头骨我轻轻的捧了出来…上面有一团灰色的头发,可我手一碰全成了灰,我的心像刀割一样,这就是我亲爱的妈妈。


她28岁就离开了我们,现在见面竟然是这个样子,我一根根的捡着,一遍遍回忆我残存的一点和母亲相处的记忆。我捡的很仔细,将妈妈的骸骨,小心翼翼地装入事先预备的布袋里。


大概在一小时后,直到最后一颗纽扣也捡完了,然后跟着三叔的面包车,来到了菜地已经挖好的墓坑里。


菜地已经交给了三叔一家耕种,这一片土地,还是那么熟悉,麦田间,似乎还隐约看到妈妈当年劳作时的身影。


这里,将成为妈妈的新家,郁郁葱葱的麦苗,将和妈妈作伴。生者和死者,隔着一杯黄土。在乐园的妈妈已经得享安息,在尘世的我们仍要继续奔行。


第一次亲历迁坟:那天,我为去世32年的妈妈搬“新家”


迁坟,是我今生第一次经历,也许是最后一次经历。回去的路上,我的心平静安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