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农民年轻时出外打工,老了回家种地养老的模式好不好?

老宋如是说


这是做为农村人的最佳选择,打工期间最好要把社保买了,这样才能保证老有所养,到最后老了在农村能种多少种多少,才能有生活保障。


刘飘飘6


大家好我是农民老王,我个人觉得回老家种地是不可取的,因为我是农民对此深有体会,我在家也有几亩薄田。但是收入不是很乐观。在我们村或者邻村大部分都是把地转包出去,一家人出门打工,只有过年时回来几天。那为什么要把地转包出去呢?这个问题想必大家都懂!


农村创业老王


农民年轻时出外打工,老了回家种地养老那是生活的规律。

就我自身而言:因家中不幸,没有圆我大学之梦,被拒之大学门外后,背井他乡,加入了打工族,那时合同工每月工资96元,22岁那年结婚了,第二年家里添丁,96元钱根本不够娘俩开销,就在外地蔬菜种植户的大棚里,找到了临活,一干就十多年。

岁月过的真快,孩子大了,教育实行改革,学费提高,父母也年龄大了,农田的活干不动了,我只好挑起家庭重担,种起了田地,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埋头苦干,吸着新显空气,没有汽车的轰鸣声和人来人往的喧哗声,格外清静,况且,如今农村实行新型农业,水泥路直通各家每户,自来水也通进院内,随然经济紧缺,必定农村的销费比城里低,随时转游在生我养我的故土,是养老的好地方。




种田人wgh


这个问题是农村农民的大事,我是农民的儿子,父母都80以上了,如今生活在农村,如今我也返乡创业了,陪伴在自己的父母身边,因为年纪大了,体弱多病,需要照顾,农村养老院条件有限,环境不是很好,让他们去养老院一是不放心,二是说实在的在农村把父母送养老院去还要让人说三道四的,在城市他们又生活不习惯,去一段时间就生病,所以一直生活在农村。

我父母是属于一直生活在农村的农民状态,当然村里有很多年轻时外出打工的农民乡亲,有的一去就是几十年,这一批农民工为城市建设流过辛勤的汗水,如今已经慢慢的老去,因为去的时间长,当时孩子也带着外出打工,现在孩子已经长大,有的已经在外地工作定居,有如意的就有不如意的,头脑比较聪明的就在外面埋头苦干,攒钱买房,努力培养自己的孩子,如今孩子出人头地,头脑弱一些的可能考虑就没有那么到位了,所以会失去一些机会,要是城市没有房子,孩子发展比较弱一些的话,这类农民工老人回家种地养老的可能性比较大一些,因为还是经济原因回家乡,有经济条件都不愿意回来种地养老的,农民在农村更好面子,回来种地养老是他们无奈的选择,因为不想给城市压力过大的孩子增加生活负担,所以他们为了孩子的生活稳定,自己默默的选择回到老家。

当然会有一些回农村享受型种地养老的农民,毕竟这样的还是少数,这样的老人自己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孩子在城市发展的都不错,他们是流动型养老,有时候回老家种点菜劳动劳动,菜长好了就送回城市给孩子,孙子吃,有的还会养一些鸡鸭,这样的养种地养老方式可行,问题是有多少农民可以享受到这样的生活,没有这些条件回来种地养老,那就要苦了,年纪大了,体弱多病,还要风吹日晒的去种地,在去菜市场卖菜,交通工具又不会使用,都是用人力挑着去集市卖,非常的辛苦,那真的不是养老,是无奈的选择。

农民回家种地养老的就这两类农民,我生活在农村,这两类农民我都有接触过,这就是现实,回家种地养老没有经济能力,不现实,也不实际,除非必不得已,也是老农民的无奈,这是我的贱解,不知道你们所在的农村是否一样。





天壶山农夫


我老家有一位年轻时到东莞打工的,前两年回来了。据他自己说,现在他的社保每月八百元多点。加上自己种菜,种些粮食作物,勉强可以维持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估计还会有回农村养老的打工的人,他们都是要靠社保金来维持生活的。据说,每个月八百元的社保,是当时选择了比较低的一种。也就是他们打工时缴交费用低的原因所造成的。

究竟他们每月八百元的社保,以后还会不会上涨,我们不得以知。


治平36


我是一个农民今年56岁,家里有50亩地种玉米,我在外面打工,辛辛苦苦治了两个房子,一个是农村的四间大瓦房,一个是给儿子在沈阳买的90平楼房,还有积蓄20万准备留装修跟儿子结婚用,值得欣慰的是我们老两口都买了社保,老伴今年就开资了,我今年因为身体的原因在加上照顾父母没有出去打工,提起来以后能清闲不?这个不好说,要看儿子省不省心。现在的中国农民都是养活完儿子养活孙子。这就是中国农民的现实情况。


永不放弃182722180


农民年轻时外出打工老了回家种地我觉得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无法接受的,人,因人而异。

我村的朱彦,大学落榜的那年,背上行李去了遥远的地方——南方深圳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这一去就是20多年,这期间他根本没有回去过,为了梦,一直打工,后来娶妻生子,为了更高的梦想,为了生活更多彩,回家了一次,把老人接到城市帮他看孩子,孩子大了,父母老了,他还在外面打工,这样打工的人能回家养老吗,我看否也

但是还有一部分打工的,有落叶归根的思想,还有浓浓的乡情,浓浓家乡味,时时刻刻都环绕着脑海中,这样的人,到老了回家守护自己美好的乡村,回味着家乡的浓浓的家乡味……


A首席信息官


这是没有可能的想法,所有人年轻时的工作和生活习惯,生活环境、朋友圈都决定了不可能老了能改变,我太太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了,现在已经退休了,但农村是不可能回去了,种地根本就不会,农村除了少数亲戚,没有任何朋友,根本就是回不去的农村。


清逸231799974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这就是我的心想法,个人觉得挺好的,年轻时候在外面闯荡,到时候子女都成家立业了,老了退休了,交了养老金,每月退休工资领着,我的老家在四川,山清水秀,回老家种种菜,养养花,天天吃着绿色蔬菜水果,生活在鸟语花香中……岂不快哉!


宜宾李哥


这个事也是许多农民走的路子,年轻时在外打工,有的有点积攒,无论按揭或是全款(全款的极少),在城里买座房,老婆孩子就在城里住了。有部分家里可能还有老人,或条件不适合在城里买房住的,唯回农村了。比如,60~70左右岁数的,还可以从事些农田劳动,陪伴着老人居家过生活了。

本身年轻时出外打工,已到60岁以上,不适合继续打工的,即使自己不服老,尚有“雄心壮志”,用工单位多数也就不愿意留用了。如此情况的人员,也就无从谈起老了回家种地养老了!已到花甲、古稀之年了,还种哪门子地呀,该歇会就歇会吧。原来打工时地是怎么回事,有老人和妇女种着呢?还是流转承包出去了呢?已流转的不用说了,继续流转。原来未流转的,也把土地流转出去!自己都老了不打工了回家来了,家里也老、老人也都得更老吧!操持地更不方便了。流转出去,种那侃呢!无非是每亩地少收入200元钱的事。包出去省心。



养老问题,有儿子(或女儿)吧,我国现在的国情,养老主要还是靠儿子(女儿),自己老了,不适宜打工了,回家了,儿子也得工作或打工,由儿子养老即是,加上土地流转费,还有养老金是可以生活的。


如果,是无妻无儿女户,养老也没问题。现在国家的政策好,对鳏寡孤独、贫困户都有扶持照顾,基本生活绝对不是事。五保户照顾更多些,其它地方我不清楚,反正我们这边的五保户每人每月500~600元,60岁以上的加上养老金108元,到80岁后每月再加高龄补贴几十元,过年过节还有油、大米等慰问品。生活是没问题的。

再说了,年轻时打工几十年了,多少有点余攒吧,不可能都吃喝嫖赌抽光光吧!所以说,农村人老了养老也不用愁,没有劳动生活能力,鳏寡孤独老人可以去养老院生活。有儿有女的老人更没问题,虽说有极少的儿女忤逆不孝、甚至啃老坑老的,那毕竟是仨树上结一个太稀少的。再说了,国家有法律法规,儿女赡养老人义不容辞,(除非有极特殊情况的),儿女不赡养老人,经法院判定,不孝子那肯定是输!这都有先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