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你覺得丹東會變成下一個深圳嗎?

知行合一68445


朝鮮不變天,丹東一點希望都沒有。可朝鮮變天,就是好事嗎??我們推演一下:韓國以軍事經濟實力統一南北,他會讓丹東振興經濟嗎?首先美國大兵會在江對岸虎視眈眈。韓國會提出延邊和高句麗領土問題,不斷造勢噁心中國。聰明人能讓這種局面發生嗎??

再退一步,朝韓關係緩和,美國能讓嗎??美軍駐紮理由沒了。。所以對各方而言保持現狀最好。


自在天268


丹東是否會變成下一個深圳,這個問題我勸讀者想都別想,這是個遙不可及的美夢,還是早點醒來吧。

原因是:

一、丹東是中國最大邊境城市,人口240萬,有寬甸滿族自治縣,地級東港市,地級鳳城市,總人口240萬,丹東市內有振興區,元寶區,振安區。航空有軍地兩用浪頭機場,港口有大東港,丹東站有平壤-丹東-北京-莫斯科國際聯運還有國內線路。

二、受地域的限制,丹東的對面是朝鮮的新義洲,對面是有獨立主權的國家。深圳的對面是香港,眾所周知香港已經在1997年歸中國所有,只不過是一國兩制。

三、曾經的丹東是中國英雄的城市,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中國人民志願軍就是從丹東進入朝鮮作戰的。

四、曾經丹東是美麗富饒的城市,由於地處邊境城市,丹東火柴廠搬到了營口,鋼筆搬到了上海,等等。抗美援朝過後丹東有孔雀,春蘭手錶廠,丹東化纖廠,丹東齊洛瓦電冰箱廠,丹東菊花電視機廠,鴨綠江造紙廠,丹東造紙廠,無線電一廠到無線電十六廠,丹東儀器廠,丹東塑料一廠到塑料五廠,丹東娟綢廠,丹東綢一廠,綢二廠,丹東化學廠,丹東燈泡廠,丹東玻璃廠,丹東華芳化妝品廠,丹東橡膠廠,丹東黃海汽車廠,數不勝數,太多了。丹東是一個輕紡城市,很好,很美。

五、改革開放四十年了,目前丹東這座城市已經是今非昔比了,從城市發展,產業架構,資源優勢,是無法跟深圳相比較的,已經不在一個層次了。無論人才及經濟實力與深圳比較不在同一級別了。

六、丹東要想趕上深圳,需要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就像當年扶植深圳一樣,不然再給丹東四十年的時間,也趕不上現在的深圳,這就是差距。

七、想到丹東投資的人們,一定要記住對面是朝鮮,是個主權國家,百度一下了解一下朝鮮,朝鮮是東北亞最後一塊沒有開發的處女地,看似機緣多多,實際長路漫漫,三思而後行。

八、就算是朝美韓進入了蜜月期,也沒有你中國什麼事?更沒有丹東什麼事?因為丹東是邊境城市,還有很多很多。

丹東市區地貌屬狹長地帶,氣候一年四季分明,依山傍水,上有璦河,中有鴨綠江,下有黃海,人們有著特有的東北人性格,說話是濃濃的海蠣子味,曾經也是全國十佳衛生城市,是個很好的人類居住的城市,言不盡,道不完,很多很多。

但是在習近平主席2019年6月20日成功訪問朝鮮,得到了朝鮮超大規模的禮遇,中國會有所表示,丹東由於地理位置,隨著朝鮮的經濟發展會有所改變,但想要趕上深圳是不可能的,同時也不要忘記了,朝鮮是個主權國家。



智慧遠程控制


負責任得講,這種可能性一點都沒有。大家之所以對丹東的未來總是報有某種憧憬,甚至是幻想,根本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鴨綠江對岸的變化。關於對岸的變化我們不便於多講,我只告訴大家一個我的基本判斷,那就是對岸即便實現了改革開放,作為一個經濟落後的發展中國家,它的國內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它發展的紅利是內吸性的,而不是輻射性的。

道理很簡單,當年的深圳之所以成功,首先在於深圳有著中國改革先行先試的優勢,這一點就把國內的其它競爭對手打掉了;其次,深圳緊靠經濟發達的香港,香港土地狹小,勞動力資源稀缺,對深圳形成了巨大的輻射擴散效應,這才帶動了深圳經濟的騰飛。反過來看丹東,今天的丹東在經濟上要遠遠比對岸發達,對岸即便改革開放,也應該是丹東扮演香港的角色,對岸的新義州扮演深圳的角色才對。

當然,還有朋友覺得有可能是韓國主導的統一。韓國的經濟的確發達,但是不要忘了,如果實現了統一,韓國首先要開發的是有著充足勞動力和土地的北方地區,又怎麼可能把發展的主要紅利輻射到中國境內的丹東呢?


照理說事


丹東是否會變成下一個深圳,首先要看”地緣”與“國策”問題。丹東位於我北方鄰近朝鮮,而每年邁入冬季大雪紛飛,冰冷氣候對於營商環境而言有著莫大的影響。

目前丹東無論人才及經濟體量與深圳比較不在同一級別,如果丹東想要變成下一深圳,要走的路還相當的遙遠。畢竟,深圳除了與港澳相連地理環境優勢外,而且還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第一個經濟特區。

丹東欲想成為下一個深圳,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基礎設施、投資配套、優惠政策、吸納高端人材等等諸多方面還需逐步完善。而深圳的很多寶貴發展經驗,無疑是值得丹東借鑑及複製的。

當然丹東可以利用自身條件“因地制宜”,依託東北三省的資源優勢,結合相關政策,發揮好口岸旅遊、商貿綜合配置,以“橋”對接,填補“鄰國”的一些短板,從而打出造北方的下一個繁華深圳。

配圖源自網絡。





咫嵐陳賢忠


丹東會不會變成下一個深圳?我看不不會,目前丹東經濟發展在全省基本是墊底的,發展失速了,丟失了太多的東西了。最早搞冰箱生產,如今只能是回憶了,競然不如海爾這個社隊企業?為什麼?轟轟烈烈的表業生產說完蛋就完蛋了,如今只能給人做嫁衣,什麼絹綢,化纖,黃海大客這些優勢產業早已夕陽西下了,為什麼?還有那電視機產業更是早就鼻涕了,為什麼?市面上僅存一支康齒令牙膏了還沒有消失,很難有什麼叫的響東西是丹東生產的,丹東這個全國著名輕紡城市己經迷路了。為什麼?想來想去還是人的不行,缺少真正幹實事的人,卻多了一些敗家子。想成為下一個深圳的願望是美好的,尋找丹東當年輝煌的足跡是更重要,總結歷史,真抓實幹才會找回昔日的影子,至於是不是下一個深圳就先別想了。


掙渡


不可能。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個口岸,與香港隔江相望,當時是舉全國之力創建深圳特區。而丹東雖與朝鮮一江之隔,但現在的朝鮮和當初的香港無論從財力還是國際地位都沒有可比性;遼寧省再富終究是一個省,除非把丹東劃為國家的直轄市,還多少會有可能。


棠棣918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我們喜歡說“一切皆有可能”!比如我國在未來可能成為世界第一。但是很多事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比如太陽從西邊升起。

丹東成為下一個深圳,就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的事!

丹東,隸屬遼寧省,位於我國和北棒邊境,隔鴨綠江與北棒新義州相望,是我國海岸線的北端起點,是國家級邊境合作區、全國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沿海開放城市,是我國對北棒貿易最大的口岸城市、國家特許經營赴北棒旅遊城市,是亞洲唯一一個同時擁有邊境口岸、機場、高鐵、河港、海港、高速公路的城市,區域級流通節點城市。

這樣一個佔盡天時地利的地方,為什麼成不了下一個深圳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政策不給力

喬治奧威爾在《動物莊園》中有一句名言:“所有動物生來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

丹東和深圳都是沿海城市,都在改革開放中近水樓臺先得月,享受到了政策的優勢,但是很明顯深圳得到的政策垂青更多。

1980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我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正是這個圈,讓深圳成為我國最早的經濟特區,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窗口城市。

因為深圳擔負的歷史使命如此重要,因此深圳可以說是舉全國之力迅速崛起,成為繼北上廣以後,我國又一個一線城市!

深圳在熱火朝天地快速發展時,丹東卻在打瞌睡。

和廣西一樣,因為和鄰國關係的惡化,丹東作為邊境城市始終沒有一個安定的發展環境。特別是92年以後,我國和南棒建交,我國和鄰國關係再度冷淡。

因此,丹東的起步是相對較晚的。

今日的深圳,是我國的經濟特區,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而丹東,這是遼寧省的一個普通地級市。

城市的級別意味著國家政策傾斜力度的不同,在深圳可以享受省一級甚至國家級的政策優勢時,丹東只能遵從遼寧省的總體規劃。

雖然今天的丹東是14個國家邊境經濟合作區之一,但是相比於深圳而言起步晚了很多,自然難以佔據先發優勢。

所以,在現有的兩個城市發展基礎上,除非丹東得到比深圳更多的政策支持,方能逐漸縮小與深圳的差距。

但是丹東拿什麼爭取到更多的政策傾斜呢?

2、腹地比較差

在先前的文章中,靜夜史曾經對很多城市的發展前景進行過比較分析,得出的結論是:

根據“地理決定論”,在現有的城市發展模式下,城市發展需要一定面積的經濟腹地,且經濟腹地的大小和發展水平直接決定了中心城市的發展規模和發展前景。

我們具體到丹東和深圳,就能看出,丹東和深圳的經濟腹地差距有多大。

深圳背靠珠三角地區,這是我國經濟發展最為活躍的地區,在珠三角,有廣州與東莞等經濟強市,而因為珠三角的存在,深圳所依託的廣東省是我國經濟第一強省。

而丹東周邊,雖然背靠遼中南工業區,但是由於丹東的位置相對偏僻,距離遼中南工業區核心距離較遠,使得工業區對丹東的影響較小。

和珠三角不同,遼中南工業區是典型的重工業基地,重工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投資建設,而且流動性小,這決定了丹東即使想要從遼中南工業區借力,也無法得償所願。

相比之下,深圳卻可以利用政策優勢將大量資金吸引過來,幫助深圳經濟迅速騰飛。

東北工業基地作為建國後我國最先發展起來的地區,是典型的重工業為主的發展環境,這樣的發展環境決定了所有的資源基本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國企中,作為經濟腹地,這對丹東的推動作用影響甚小。

相比之下,兩廣地區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經濟活躍程度都遠遠超過東北。所以,深圳的發展前景必然要比丹東要好很多!

短期內,丹東想要超越深圳,是幾乎不可能的!

3、區位不佔優

深圳之所以能夠成為改革開放的窗口,最主要的原因是深圳河的對岸就是香港。

作為離香港最近的地方,深圳具有更重要的示範效應和窗口效應,所以深圳幾乎是傾全國之力在發展。

丹東所在的鴨綠江對岸,雖然也有一條鴨綠江,但是對岸卻不是曾經繁榮一時的東方明珠,而是計劃經濟的北棒。

雖然80年代之前,北棒經濟一度領先南棒,但是自改革開放後,北棒經濟迅速被趕超,丹東和北棒的差距迅速被拉大。丹東想要依託和北棒的經濟聯繫壯大自己基本是不可能的!加上近幾年我國和鄰國的關係忽冷忽熱,更增加了丹東發展的變數。

這是丹東不如深圳的地方,未來幾十年,這一情況也不會得到改變。

另外,在我國經濟格局中,一般沿海地區要比內陸地區發達,南方要比北方經濟發達,丹東地處我國海疆的最北端,和地處南方的深圳在大環境下就是存在差距的!

東北地區氣候相對寒冷,因此人口外流嚴重,所以丹東的人口比深圳要少很多,人口少意味著市場小、潛力小。相反,因為氣候適宜,深圳不斷吸引著外來者,為深圳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作為東北的出海口之一,丹東的發展間接體現了東北地區的發展前景,雖然“振興東北”勢在必行,但是在當前的大環境下,丹東的發展還是存在著很多欠缺。

在未來可預見的範圍內,丹東是無法超越深圳的!

希望丹東立足當下,發展越來越好!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丹東本地人說丹東發展,第一靠朝鮮是很難,且不說一時半會開放不了,開放了又能有多大購買力?相反我們中國需要更多的支持他們,第二丹東有多大發展?國家戰略上看不可能超越大連,政策沒給到。第三丹東是否可能成為第二個香港?更不可能地理位置,港口,金融,政治,都決定了不可能,都在炒逾期罷了,最後朝鮮能開放嗎?能,但時間上很久很久10年以後也許有可能,即便開放了也不能保證戰爭不起,畢竟南北差異那麼大不是一下子說開就開的






搬山鴨江畔


就說說丹東的人群好了,大街上基本見不到年輕人,不管工作日還是週末,大白天的,路上不是小孩子,就是中年以上的大叔大媽和爺爺奶奶們,偶爾出現一個兩個的年輕人,基本都是女的,我就納悶,那些青壯年男子都哪去了?年輕的人才都沒了,該怎麼發展?


哈哈來了P


我的結論:沒有可能。

深圳之所以從5個經濟特區中脫穎而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緊靠香港這個世界自由港和金融中心。

丹東旁邊是一個不發達的農業國——朝鮮,雖然現在朝鮮半島形勢緩和,但是前景並不光明,朝鮮在可見的將來都會是一個窮國。一個貧窮的朝鮮能夠給丹東帶來啥機會呢?除了一點遊客,啥了帶不來。

而且現在整個東北經濟形勢大家都知道,在領頭羊瀋陽和大連都發展不咋地的情況下,遼寧省其他城市更是難咯,丹東的龍頭企業丹東港違約的新聞鋪天蓋地,就是丹東經濟的真實寫照。


丹東要發展,改善營商環境吸引資本進去投資興業,才是最應該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