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为何现在有些人不喜欢回复信息了?按理说回复朋友的信息是种教养呀?

安宁2017


现在都提倡放下手机的生活

当然如果你是大老板 百万年薪经理不太可能

我就普通人家

我尝试过半个多月

开始几天有点难熬

总觉得手机谁会找我

会不会有急事

发现真的没啥事

急事的都打电话了


巴蜀藏青


哈哈,本人就是那种常常搞忘回复朋友信息的人。忘记的原因并不是说不在乎朋友,而是自身可能有拖延症拖着,拖着就忘了,有时候时间久了就不好意思回复人家了,也不知道回复什么。看内容也没多大的事就算了,或者回复别人之后,又或者时间久了回复后,别人也没有及时回复,又或者也不回复我时,我也挺有压力的,觉得自己不及时是不是得罪她了!其实我自己也挺苦恼的,觉得自己这毛病挺对不起别人的,自责自厌也觉得自己这样不讨人喜欢。


Wendy1168


可能嫌麻烦,都麻木啦!随便找一个借口多简单,又省事儿。所有的误会,一起喝几杯,就可以解决。天天回信息!每天就那几句话。你好,我好。在干嘛?我没时间。改天再说。哪天有时间请你吃饭。你先忙我还有事儿。无非就这几句话。可能就是现在的社会节奏太快了。也许是生活压力大。也许是没时间,理解万岁,友谊在线。有新的目标,也许他会执着追求。所以才会忘了老朋友!不怕!!!!!



云飞自由


我觉得只要不是设计感情问题的看见信息应该回复一下人家,这是最基本的礼貌,要是你忙就直接回复忙,人家自然就不会继续打搅你了。感情问题是指比如这个人追你,死缠烂打的那种,或者有一些语言上不那么重听得到,你可以不回复,但是其实遇到这种的很多基本上都是拉黑了。我以前碰到一个工作伙伴,你发信息从不回,打电话也不接,偶尔接一下,不接电话也不回,我觉得这样的人不仅工作上连累伙伴,还可以看出这人品质也不太好,出去礼貌会回个电话问一下什么事。人家跟你又没有什么深入的感情,给你电话肯定是因为工作的事。所以我看见这种不回信息的人,我最多发三次,事不过三,电话也一样,要是工作上没则,愿意接受挨骂也懒得跟这种人扯!


嘟嘟8834


首先你得确定,你定义为朋友的人,是否也用朋友来定义你。也许,你在他心目中只是一个认识的人而已。

其次,即使是朋友,也分交情深浅,还分男女老少。你问候一位只是普通交情的异性朋友,如果用词和时间点不对,别人不回复你也是正常。

还有,你发过去的信息内容,是否值得朋友回复。即使是问候,也要有能让朋友回复的欲望。

问题真的出在朋友身上吗?



周游谈心理


首先,看下信息的内容是什么,是有效信息还是群发的鸡汤、广告之类。

其次,看大家的交情如何,是一般朋友,还是关系较好的,现在有些人为了利益,见过一面觉得别人有利可图,也能和人家称兄道弟的。

再次,现在生活节奏快,信息量大,不是每个人也随时能拿起手机回每条信息的。

最后,奉劝向朋友发信息的人们,放宽心态,不要别人不回信息就想多了,有紧急重要事情应打电话给对方,而不是发信息。


中山热爱生活的文文


看关系吧,不过现在真正称的上朋友的不多了,互相之间都缺乏一份真诚。老是说套话谁都不愿说了。现在的社会压力都大,谁愿不愿说自己不好,就是说了关系不到位人家还不愿听,有的还互相笑话。久而久之,都懒得去维护那份虚伪的情感了。


温和从容622


普遍性的都有不回信息的时候,选择性的回复。不需要短信推销的产品回复短信,也许会引来无休止的骚扰,不如直接删除短信落得安宁。闹事的人希望别人回复信息,乘机找碴攻击。堂堂正正的人不会因别人没回信息而生恨,因内心无愧,有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包容的心态。没回信息有多种原因,只要你内心无鬼,你就不会去纠结此事。当然有事需要别人回复另当别论。


登录制


在心理学上认为,回复就是一种回应而回应是建立关系的前提。

从字面意思理解,我们可以认为不回应,其实就是想隔离与某人的关系。

例如微信上一个卖保险的总是向你推荐他的保险。如果你保险比较健全,而且你又比较心软。那么你很可能会采取不回应的方式。因为我直接拒绝你这种攻击性太明显了,对于心软的人来说承受不了这么明显的意图。于是不回应就相当于,我在与你的关系中构建了一个隔离。这个隔离既不会让你我觉得不舒服。又不会让我们之间产生联系。

那么你不回应亲人恋人或者是同事。也可以用上述的分析来解释。即你从潜意识中在隔离与这个人之间的关系。

隔离关系无非有几个原因,第1种是让自己处于一个孤岛,这样会有安全感。

第二,这个人从小也经常不被父母回应。于是他会强迫性重复,也用不回应的方式对待别人。

第三,我害怕与这个人过于亲密,于是我在一定程度上不回应他。


曲奇483


回复信息的快慢和内容多少决定了你在别人心里的份量。但最起码的礼貌是应该具备的,有始有终,有些人说到一半就消失了,也许你很忙,但不差几个告辞的话吧?一个表情也行啊!有些人不想聊了,找个借口都可以啊,最讨厌那种突然没消息的。个人认为,人和人还是面对交流最具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