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寫春雨的詩詞當中,以意境奪先的是哪首?《春夜喜雨》及自寫除外?

久住青山Lee


雨是自然界很平常的現象,但它卻成為了詩人的創作靈感。不同的詩人寫出來的雨也是不一樣的:我喜歡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對民生的關懷之情;也喜歡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也喜歡秦觀的‘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哀怨清愁;而我最喜歡的卻是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雨打聲》,因為他表達的是不懼風雨、不畏坎坷、疏狂不羈、通脫豁達、瀟灑飄逸、高潔特立的精神氣質。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敘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穿林打葉聲’,渲染了當時的雨驟瘋狂。驢友們都雨中狼狽不堪,急忙躲雨,而詩人卻泰然處之、冒雨‘敘行’,這種不懼風雨,不畏坎坷的大無畏精神躍然紙上。‘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更體現了詩人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豪邁情懷。蘇軾這樣的情懷是和那些悲天憫人、消極頹廢的人不可同日而語的。

下闕著眼於雨後的情景。‘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在詩人眼中,風也好,雨也好,晴也好,陰也好,都是無所謂的。總觀這首《定風波》,充分表達了蘇軾‘人生所遇無不可,生死禍福久不擇’灑脫無畏、超凡脫俗的進取精神。

人生之路不光是筆直的平坦大道,還有沼澤泥潭,如果有誰能達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那可真是‘善莫大焉’了!



yangyucheng這就是我


《春雨的筆調誰更美》

寫春雨的詩,能與孟浩然《春曉》杜子美《春夜喜雨》的名篇比美的,應當數李商隱的《春雨》了。不過孟浩然的《春曉》,杜甫的《春夜喜雨》都是五言句,是正面寫。而李商隱的《春雨》,則是七言,從反面寫。下面對比一下一一

《春曉》一一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春夜喜雨》一一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土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燭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春雨》一一李商隱

悵臥新春白祫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宵猶得夢依稀,

玉璫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

白袷衣,作夾衣解。白門,指江蘇南京。意多違,許多事與自己願望相違背。珠箔,即珠簾之意。畹,太陽落山樣。玉璫,玉做的耳飾。緘札,密封過的書信。

如果說孟浩然的《春曉》圖,杜甫的《春夜喜雨》是純景物的素描,那李商隱的《春雨》就是一首情詩了。它抒發的是作者因一夜春雨引起的感想和情素。全詩表達了眼下的窘境,從而引發對情人的追懷。由於情人遠去,只能夢裡依稀相見的惆悵,要想與她相見卻又音信難通,顯現出自己孤單漂泊的悲涼。而這萬般情思結合飄灑迷濛的春雨,不是更顯得悱惻纏綿嗎?而後滿是華燈珠簾的街巷與黯然離去的情景,設色與孟浩然《春曉》,杜子美的《春夜喜雨》的意景。就都可以入畫了!




李老根2017


歐陽修的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三月末的雨,已經沒有了初春的柔情,就像是美人遲暮,沒有了少女心,無情的狂風颳著驟雨橫向屋內,含著眼淚問花,如意郎君何時歸來,花無語回答,只見得雨打花落,春已去。

歐陽修的這首詞描寫的是一個遲暮的美人在深宅大院裡,生活很優越,但是精神孤單,郎君留戀章臺那種地方不歸家,女子在漫長的等待中韶華已逝。


沁香對月


古人寫春雨的詩極多,有意境的名句也不少,比如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宋代志南的“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唐朝杜枚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還比如王維的“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這些描寫春雨的詩,以景抒情,情景相融,讀來就好像一幅清新的水墨畫緩緩在眼前展開,美不勝收。

但個人認為最具意境的一首,是唐代杜甫的《水檻遣心二首》之一

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

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詩中描寫的畫面極美:

居所遠離喧喧囂的鬧市,門前的庭院開闊敞亮;四周沒有村莊遮擋,景色一望無邊

遠處澄碧的江水與江岸齊平,似乎要將江岸淹沒;岸上樹木蔥鬱幽靜,其間開滿美麗的鮮花。

濛濛細雨中,魚兒競相浮出水面;微風中,燕子斜身輕快的穿梭。

城裡千戶萬戶,熙熙攘攘;而這裡卻只有兩三農家,優然自得的獨享著自然美景。

這首詩寫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的成都西浣花溪畔。在經歷長期顛沛流離的生活後,杜甫終於有安定的居所,身心得到休憩,心情愉悅,這時候面對著綺麗的春景,情不自禁地寫下了這首詠景小詩。

作者由門前的庭院開始寫起,由近及遠,再由小及大,就像拿著一個長鏡頭,從門前慢慢拉到遠處的江岸,將岸上的樹木繁花和江中的魚兒、空中的燕子一一定格,最後再將鏡頭放大,將眼底所見的畫面框選成一幅生動活潑的春景圖。全詩句句寫景,卻句句“遣心”,字裡行間洋溢著作者閒適歡欣的心情和對大自然之美的熱愛之情。

整首詩用語簡單質樸,卻“自有天然之巧而不雕琢”,能將春天的景緻刻畫得極其細緻入微、栩栩如生。“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將雨中魚兒和風中燕子的形態描寫得活靈活現,一個“出”字,一個“斜”字,境界全出。葉夢得曾誇此句“殆無一字虛設”,而王國維則認為此句的意境不輸作者的《後出塞五首》之二的“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此詩曲調明快,景色意境優美,讓人沉醉和嚮往。


俞木榆


不止於春雨,

最愛是雨巷,

最愛戴望舒。

雨可以是寂寥的,

可以是憂愁的,

可以是彷徨的。

可我們總會期待,

那丁香一樣的色彩,

和丁香一樣的感動。

雨巷

[ 現代 ] 戴望舒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著

冷漠、悽清,又惆悵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悽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裡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Rutian2018


唐詩多有寫春雨

李杜杜牧白居易

及至宋朝蘇東坡

常寫詩詞寒食雨

在此我要提一位

詩篇豐富數陸游

春雨一首寫七律

《臨安春雨初霽》

世味年來薄似紗

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

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

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

猶及清明可到家。

遙想當年臨安成

南宋御街多繁榮

陸游此時臨其境

杏花春雨賞不成

因為詩人心報國

憂憤家國待出征

告己勿貪此美景

自我安慰思鄉情


古硯古墨齋主


好長一段時間不曾回答了,因前面問答題是專門專攻,吸人眼球,相互尊重,暢所欲言,不受牽絆,當前籠統要求,不知可選?今天一早打開頭條,亮如眼瞼的是《春夜喜雨》這麼個詩詞,不回答那其不是情猶未盡嗎?這還用說嗎

正如標題那樣

唐: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管城








溫暖人間16


宋代史達祖的《綺羅香·詠春雨》也是寫春雨的作品。

做冷欺花,將煙困柳,千里偷催春暮。

盡日冥迷,愁裡欲飛還住。

驚粉重、蝶宿西園,喜泥潤、燕歸南浦。

最妨它、佳約風流,鈿車不到杜陵路。

沉沉江上望極,還被春潮晚急,難尋官渡。

隱約遙峰,和淚謝娘眉嫵。

臨斷岸、新綠生時,是落紅、帶愁流處。

記當日、門掩梨花,剪燈深夜語。

這首詩是一首詠物名作,詠物即為詠懷,詠春雨,只因詞人自降生以來曾多少次見過春雨,感受過春雨,心有所悟,則將雨聲化為詩聲。作者多角度窮形攝魄地刻繪春雨。先寫近處雨景,除“盡日冥迷”兩句正面著墨外,其餘多借花、柳、蝶、燕,側面顯示。妨礙“佳約”,則從影響遊春方面說。下片為遠處雨景。春潮、遠山、斷岸、一處一景,無不是春雨風光。收拍剪取李商隱《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暗含雨字,巧妙點題,詠雨隱寓惜春情,“惜花”、“困柳”、“催春”、“落紅”云云,均將情思融入描寫之中,不露痕跡,下字精美。“和淚謝娘眉嫵”,以眉黛與淚合寫雨中遠山,美妙入神。無一字不切“雨”字,卻全文不見“雨”字,結尾始出“雨”字,而又不露字面。綺合繡聯,巧奪天工。



秋葉凌風25361


古人寫春雨的詩多如牛毛,在此選一首婦孺皆知的唐代詩人孟浩然的《春曉》,我們一起來看看他是如何將“春雨”巧妙地融入詩中的。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自然景象是非常迷人的,人間處處皆是美好,不僅有醉人的花香,有纏綿的雨絲,還有北歸的春燕……當人們在春夢中乍醒,尚在睡眼朦朧時,只聽得耳畔傳來一陣陣的鳥啼聲,那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孟浩然用一首《春曉》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優美的春日畫卷:

春曉•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春意綿綿是睡覺的好季節,不知不覺地天就亮了;酣睡中猛然醒過來,四周到處是鳥兒的啼鳴。

回想夜裡睡得迷迷胡胡時,似乎就伴有絲絲的風聲雨聲,不知那些花兒又被吹落了多少呢?

《春曉》這首詩是孟浩然隱居在鹿門山時所作,意境十分地優美別緻。此詩並沒有採用直接敘寫春景的手法,而是通過自己一覺醒來後瞬間的聽覺與聯想,去捕捉春天特有的氣息,以此表達自己對春天的喜愛與憐惜。

詩的前兩句是寫詩人春夜夢沉,天色已大亮尚不覺醒。當醒來時,只聽得屋外處處是鳥兒的歡鳴聲,詩人立即抓住此瞬,以一句“處處聞啼鳥”來描繪充滿了活力的春曉景象,而讀者由此可知,正是這些鳥兒的鳴叫把春困中的詩人喚醒,可以聯想到此時窗外早已是春光明媚一片,在此,我們可以體會到詩人對春天由衷的熱愛與讚美。

趁著這美好的春曉景象,詩人隨即轉入了由第三、四句所引發出來自己的聯想:哦,想起來了,昨夜我在睡意朦朧中好像曾聽到過沙沙的風雨聲,此刻庭院裡盛開的那些花兒究竟被吹落了多少呢?

回看詩的前兩句,昨夜裡這一陣風雨並非暴風驟雨,而是春天裡的輕風細雨,它把詩人送入到了香甜的夢鄉,又把春曉清洗得更加清澈明亮,這明顯是可愛的柔風細雨。然而它終歸也會搖落那些春花,帶走那些春光,最後一句“花落知多少”,又深含了詩人對春光漸去的淡淡憂傷與惋惜之情。

這首惜春詩,詩人緊緊抓住春曉的一剎,將人、鳥、風、雨以及花巧妙地粘連在一起,描繪了大自然的精髓與生活的情趣,抒發了自己對醉人春光與勃勃春意的酷愛與不捨,言簡意濃,景美情切,使人讀來感覺深沉香醇,韻味無窮,真是唐詩五言絕句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流傳千古至今,永久光彩照人。


老武小侃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走在京城的街道,天空下著如乳汁般細密而滋潤的小雨。遠遠的看去路邊有輕輕的草色,走進了去卻發現都才剛剛發芽,稀疏零星,暫時還不成氣候。這才是春天最好的時候啊,萬物生長,生機暗發。比起煙柳成蔭,綠色佈滿全京城的暮春好多了。

前兩句將早春最美的兩種東西和在一起,春雨滋潤,青草萌芽,凸顯出了無限的生機。為什麼這麼說呢,有了春雨的滋潤,細嫩的草芽飽含著水分。小草雖然細微,卻是春的使者,大地回春、萬象更新,一切都充滿著希望,有什麼比這還讓人欣喜的呢。

這首詩是韓愈在56歲高齡的時候寫的,身在暮年,是什麼讓他如此欣喜呢,肯定不止有春雨。前不久,鎮州藩鎮叛亂,韓愈做為兵部侍郎受命前去宣撫,經過一番遊說,叛亂竟被平息,唐穆宗大悅,特將其調任至吏部侍郎。此時正值春風得意,就邀請時任水部員外的好朋友張籍一同春遊,張籍因年高體弱推託,他就寫了上面這首詩去誘勸張籍。

不知最後這春遊是否成行,但我們知道了那年斜斜密密的細雨和似有似無的嫩草,在京城呈現出最美的早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