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清政府最荒唐的行為,將官位明碼標價出售,美名其曰:治國之道

科舉制度可以說是我國古代的一項創舉。百姓只要通過科舉考試,拿到優異的成績,就可以在官場上大展身手。因此,科舉考試可以說為國家選拔了許多有用的人才。然而在清朝末年卻出現了將官職明碼標價的行為,只要有錢就可以做官,而且清朝的統治者還美其名曰這是治國之道。

清政府最荒唐的行為,將官位明碼標價出售,美名其曰:治國之道


這種做官的途徑叫做捐官,也就是說無需參加任何考試,只要有錢就可以買官做,從四品官到八品官都可以買賣,四品官賣到4700餘兩白銀,而八品官則只需要210兩白銀就可以買來。根據職位高低,權力大小各不相同,價格也各不相同。

清政府最荒唐的行為,將官位明碼標價出售,美名其曰:治國之道


有許多家境富裕的百姓都非常樂於花錢買一個官做。而且,由於能夠拿出來買賣的官位有限,當許多人爭搶一個官職時,政府往往還會採用類似於拍賣的方式,誰出價最高誰就能買到這個職位。可以想象,通過這種手段當上官的人一定會不擇手段的撈回買官的本錢,貪汙腐敗也是在所難免。

清政府最荒唐的行為,將官位明碼標價出售,美名其曰:治國之道


捐官雖然有許多弊病,但是清朝末年政府卻一直大力推行這種行為,甚至還將它作為治國之道。由於當時中國面臨著列強的入侵,再加上發展洋務運動、鎮壓農民起義,處處都需要錢。清政府的收入有限,光是靠賦稅的收入已經滿足不了巨大的開支。既然不能節流,那就只能開源,靠賣官鬻爵來增加收入。這種做法雖然短時間內彌補了國庫的虧空,但是造成的後果卻非常嚴重,不僅敗壞了官場的風氣,而且還遭到百姓的反對,使原本就風雨飄搖的大清朝加快了走向末路的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