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国内每天口罩产量上亿?为何还买不到口罩?

So保险


你好,尽量减少外出,不要浪费使用口罩。现在全世界都缺口罩,即使我们国家能够快速生成也要考虑出口、毕竟在我们困难的时候,人也援助了我们物资。所以在口罩完全够用之前不要外出。


索命梵音之倩女幽魂


为什么全国各地都在生产口罩,可还是供不应求呢?

原来,除了原材料、运输等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医用口罩特殊的生产工艺决定,医用口罩从生产到出厂,还有一个重要的灭菌后解析期。

什么是灭菌后解析期?

所以必须通过解析的方式使得口罩上残留的环氧乙烷释放,从而达到安全含量标准。因此经环氧乙烷灭菌的医用口罩,必须经过解析,经检测合格才能出厂上市。

灭菌后解析期需要多长时间?

目前通常是14天。这是企业经过验证的相对安全的环氧乙烷解析时间,能确保口罩中残留的环氧乙烷含量低于10ug/g的安全标准。同时天气越冷环氧乙烷越不容易解析。

灭菌后解析期可以缩短吗?

灭菌后解析期不能随意缩短!缩短后有可能会造成环氧乙烷含量超标。但经过科学地处置审慎地验证,口罩上市周期可以从14天缩短到7-10天。

延伸阅读

中国能生产多少口罩?解析从石油到医用口罩的制造流程

新华网客户端

发布时间:02-09

两个问题:我国一年能生产多少口罩?聚丙烯(PP)是如何变成医用口罩的?

口罩现在可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硬通货,而且现在各地买口罩完全是配给物资,需要预约和限购;然后口罩价格疯涨、全球缺货、骗子微商横行,各地市场监督局在严打假冒伪劣口罩,那么我国到底每天能生产多少口罩呢?

第一个问题最后回答。我先作为前石化行业人士,给大家从头到尾分析一下,从聚丙烯颗粒(PP)到口罩的变身工艺,大家就能明白自行消毒给口罩消毒有没有意义了。然后再梳理目前的原材料供应形势,然后再根据公开消息为大家分析我国的产能,大家就估算我国或全球,一年能生产多少口罩。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具体细节请行业专家打脸轻点。

医用口罩的生产

这是常见的医用口罩,主要由三层无纺布组成。内层是普通无纺布;外层是做了防水处理的无纺布,主要用于隔绝患者喷出的液体;中间的过滤层用的是经过驻极处理的聚丙烯熔喷无纺布;最后生产完毕后要经过环氧乙烷消毒并静置7天挥发毒性,经过密封包装,装箱运走。

医用口罩的核心材料,就是驻极处理之后的聚丙烯熔喷无纺布。请务必记住这两个关键词,因为这是过滤新冠病毒气溶胶的关键。

1、原材料:聚丙烯(PP)颗粒

我就不去讲原油是如何在炼厂变成聚丙烯的了;大家只要知道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的炼化工厂,除了检大修之外,过年期间也是绝对不会停工就好,保证我们的汽柴油、化工原料(聚乙烯、聚丙烯)等持续生产,不会断供,这也是央企的担当(当然民企也不愿意停工,因为停工就耽误生产,耽误挣钱)。

从化工厂生产出来的聚丙烯颗粒就长这样,我们买的塑料水壶、餐具之类,大部分都是聚丙烯做的。

聚丙烯多少钱呢?目前的期货价格是7000元/吨。一辆大货车大概能拉30吨(还记得压塌无锡国道的那辆百吨钢卷车不?),所以通过物流提一车聚丙烯,成本大概是20万左右。

2、聚丙烯纤维生产

就像纺织需要植物纤维一样,无纺布的生产同样需要纤维料。聚丙烯颗粒是拿来融化塑形的,而高熔指聚丙烯纤维料,才是生产口罩的核心原料,就是下图这种一条条的聚丙烯纤维。

2019年国内聚丙烯纤维的产量约为170万吨,其中能用于口罩的高熔聚丙烯纤维约为95万吨。生产单位就有我们中石化的镇海炼化、上海赛科、荆门石化、海南炼化、茂名石化、石家庄炼化、广州石化等等,中石油的炼厂也有一批,我不熟。

这次为了应对疫情,中石化部分炼厂已经开始调整生产计划,将于2月开始不断增产高熔指聚乙烯纤维料,独山子石化也随时待命等待调整。所以这部分主要是库存不足,产能上来以后,PP纤维的原材料供应绝对充足,只要路不断就行。

无纺布的生产商需要从经销商或者化工厂那里采购聚丙烯纤维作为原材料,所以物流的道路是不能断的!如果无纺布生产商的城市封路,就意味着原材料的供应被切断了,那还怎么生产?

聚丙烯纤维多少钱呢?阿里巴巴上查到的零售价是10000元/吨,数量级不会差。有各大央企在,聚丙烯纤维不会缺货,价格也不会飞涨的,大家可以放心。

3、熔喷无纺布生产

熔喷法(Melt Blowing)属于聚合物挤压法非织造工艺,是1954年美国海军为了收集核试验产生的放射性微粒研制的超细过滤效果的过滤材料,然后1965年前后,埃克森、3M等公司制造了第一代熔喷非织造设备。

工艺原理就是用高速热空气对模头喷丝孔挤出的聚合物熔体细流进行牵伸,由此形成超细纤维并凝聚在凝网帘或滚筒上,依靠自身粘合成为非织造布,喷丝的原理如下图:

熔喷材料是靠自身纤维热熔而成,厚度更厚熔喷法生产的无纺布,纤维的随机和隔层交叉排列,形成了熔喷材料多弯曲通道结构,这样颗粒物(新冠病毒气溶胶)才会与纤维产生碰撞而被滞留。

画重点:医用口罩的过滤机制是布朗扩散、截留、惯性碰撞、重力沉降和静电吸附。前四种都是物理因素,就是熔喷法生产的无纺布自然具有的特性,过滤性约为35%;这是达不到医用口罩要求的,我们需要对材料进行驻极处理,让纤维带上电荷,用静电捕获新冠病毒所在的气溶胶。

4、驻极处理

静电吸附就是通过荷电纤维的库仑力实现对新冠病毒飞沫(气溶胶)的捕获。原理就是让过滤材料表面更开阔,对微粒的捕获能力能抢,而电荷密度增加,对颗粒的吸附和极化效应更强,所以,过滤层的熔喷无纺布过滤材料,必须要经过驻极处理,才能在不改变呼吸阻力的前提下,实现95%的过滤性,才能有效防病毒。

口罩要在到达阻隔效果的同时保证舒适通气性,医用口罩吸气阻力一般不超过343.2帕斯卡(Pa),民用口罩吸气阻力小于135帕斯卡(Pa)。

驻极处理能够大幅提高过滤效率,不改变呼吸阻力,而且驻极电压越高,材料过滤效率越高。一般需要驻极电压在30Kv-60kv,驻极时间要在20秒以上。

最后生产出来的医用高熔指熔喷无纺布原料,大概是这个样子的,20000元/吨。

5、口罩生产线

解决了原材料的问题,口罩生产不过就是堆工、堆料,维持生产线产能的问题了。这个就特别快,都是自动化生产线,给大家看个视频就好。18万5一台的口罩姬(机),每分钟可以生产100个口罩,24小时不停工每天的产能就是14.4万个口罩。

一个小口罩厂,可能需要10个人,设备包括口罩成型机、口罩压合机、口罩切边机、呼吸阀冲孔机、鼻梁条线贴合机、耳带点焊机、呼吸阀焊接机等等,总投资估计50万就能搞定——但是!设备到货需要60天,远水解不了近渴。

6、环氧乙烷消毒

如果是普通口罩,其实是不需要消毒的,但是医用就需要生产厂家用环氧乙烷(EO)消毒柜进行消毒了。把口罩放在400mg/L的环氧乙烷环境中,利用烷基化作用于羟基,使微生物大分子失去活性,达到杀菌目的。

但是环氧乙烷不但易燃易爆,对人体还有毒,所以杀毒之后需要静置7天用于解析,在EO残留量低于要求值之后,才能包装出厂,供给医护人员使用。

所以生产医用口罩的单位,才需要具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啊!

所以口罩的生产商需要把口罩送到质量监督局送检,符合国标GB18279.1-2015,国际标准ISO11135:2014的要求,因为环氧乙烷也是致癌物质啊!

所以各地工商部门才要打掉假冒伪劣口罩啊!

画个重点

只有按照上述工艺生产出来的医用口罩,用高熔指熔喷无纺布生产过滤材料,进行驻极处理增加静电吸附性,生产后用环氧乙烷消毒并且静置7天解析环氧乙烷,才是合格的、安全的、可以用于隔离新冠病毒传播的医用口罩。

所以坊间流传的用紫外线杀毒、干蒸湿蒸这种,都破坏了过滤层的静电以及纤维结构,过滤性能都下降到35%了。

即使用阳光杀毒,口罩不断吸收人呼出的水蒸气,也会导致过滤层电荷流失,静电吸附能力下降为零,过滤效果回到35%左右。对平民有没有用?那肯定聊胜于无。

但是对医护人员有没有用?

没有用。所以如果医护人员自制口罩,基本等同于只穿便(nei)装(yi)跟敌人(病毒)搏斗,悲壮不悲壮?领不到口罩和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危险不危险?

但是我们平民用过一次的口罩就要扔掉么?事实上,除非去医院、超市等人员密集地区,或者需要接触疑似或确诊病人,平民如果只是出门买个菜,在开阔环境,两米之内没人,15分钟后回家摘掉,使用三五次,累计时间不超过4小时,完全没有问题。这样也能减少口罩的消耗量。


醉歌大杂烩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的百姓都很难买到口罩,很多人不禁要问,国内口罩产量为多少?产量能满足需求吗?为什么买不到口罩。

一、产量有限

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产国了,几乎占据了全球口罩产量的一半。据统计,2018年国内全面口罩生产数量为45.4亿,平均日产量1243万只。这样的产量看起来高,其实一旦发生像新冠肺炎这样的疫情,这样的产量完全不够民众的需求。

二、库存有限

大家要知道,口罩是有保质期的,所以一般来说不会大量囤积口罩,一般的囤货周期为2周左右。新冠肺炎爆发期又集中在1月和2月,工厂停工生产,所以这样的囤货数量基本被清空了。

三、工厂停工

年底春节放假,工厂基本上都停工了,没有生产口罩的生产线运行,而口罩又是消耗品,所以导致很难有新的口罩出售。

四、原材料不足

由于提供口罩生产原材料的上游厂家放假,口罩生产企业的生产原料库存不足,不足常规产量一个月生产所需的量。

五、运输问题

疫情期间很多公路以及高速公路停运,部分铁路路线调整、省际交通停运使口罩的运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而有限的口罩如何分配也是个棘手的问题,人人都想拿到更多的口罩,往往使得真正急需口罩的地方反而缺乏口罩。

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紧急协同推动生产企业克服春节期间用工困难,尽快抓紧生产,增加口罩供应。

随着节后工人陆续返厂复工、原料供应和物流的恢复,预计2月底会接近正常产能。新的口罩生产线投产后,2月底我国口罩日产量将达到1.8亿只,其中KN95防护口罩日产量可达到3500万只。再加上进口部分,有望缓解目前的供应紧张局面。


木易ai生活


你好,我是清风明月,很荣幸能回答这个问题😊

口罩的组成主要有无纺布( 内层用来吸收佩戴者释放出的湿气和水分,外层做防水处理,主要用于隔绝外界的液体水分,和污染物),核心是中间的过滤层,需要经过驻极处理的聚丙烯熔喷无纺布,作为屏障阻挡病菌。

口罩的生产,又需要有七个步骤组成:

石油>聚丙烯颗粒> 聚丙烯纤维>熔喷无纺布> 驻极处理> 口罩生产> 环氧乙烷消毒>出厂运输> 销售。

环氧乙烷是一种广谱灭菌剂,在常温下就可杀灭各种微生物,但是它易燃易爆,对人体有毒,因此在杀毒后需要静置七天用于分解,当残留值低于要求值时,才能包装出厂,供人们使用。

因为我们大部分人,在疫情没有发生前是没有戴口罩的习惯的,突然激增的口罩需求,需要大量的生产线满负荷加工。

口罩生产流水线机器的需求增大,使得机床加工要飞速赶近,还要做到生产工艺流程最佳化。这都需要一个过程!

生产完的口罩需要送到制定检验单位,验测合格方可销售。

口罩生产,作为小件物资来说利润有限,加上这次对于终端销售商销售价格的严厉管控,促使一些医药物资销售单位,不愿在销售此类物资!

我们现在所用的口罩是七天前甚至是半月以前生产出来的,所以说我们看产能要看这个时间前期的!


清风明月921


疫情期间医疗物资紧缺属于正常现象,目前统计口罩加工生产能力提高得很快,先不说稀缺物资国家统一调控,当然这些物资哪里最需要还是要先送达到哪里,保大家优先是天经地义的事。那么再说说直接到达终端销售的事,由于中间环节不少,导致还需要很长时间。即使到达终端市场,销售点的第一圈层还是首先购买者。由于口罩的价格不是很贵,那么导致购买者会大量持有。所以导致还会有人购买不到口罩。顺便说一句,购买口罩一定区别好医用还是民用,差别很大。科普一下,医用两层无纺布中间夹层为熔喷布的材质,每平方米大于25克是医用,小于25克是民用标准。



松语皮特


1、首先最重要的是一线的医护人员等人群,这类人群需要医用防护口罩,比如 N95,最差也需要医用外科口罩。疫情初始,医护人员物资紧缺备受关注,国家层面做出了诸多努力,早在 1 月份政府已经管控、征用医用防护口罩和一次性医用口罩,今天也有好消息传来,国务院联防联控表示截止 2 月 11 日,全国口罩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 94%,特别是一线急需的医用 N95 口罩,产能利用率达到了 128%,通过全国统一调度,已经能够保障一线医护人员的需要。

2、在医护人员之下,急需口罩的就是企业主们。

疫情之下,社会经济生产不能长期停滞,等待复工的企业必须准备好足量的口罩等防护物资,否则复工将会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天眼查数据显示,现如今,我国企业总数已超过 1.8 亿,仅从企业数量上来看,就有着巨大的口罩需求。

2019 中国企业 500 强发布,500 强企业员工总数达 3359.11 万人,假设这三千万人均复工,则一天就需要 3000 万个口罩。而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田玉龙表示我国口罩的生产总体上产能是每天 2000 多万只。这还仅仅是中国企业 500 强的口罩需求。

再加上疫情的影响,很多口罩企业现在还无法复工,产能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按照此前我国口罩的每日产能很难说满足普通人的需求。

口罩新生产线开辟后

可否满足?

为了保证口罩供应,现下在中国,有中石化、比亚迪爹地宝贝、三枪内衣、红豆服饰、水星家纺等一批商家开始跨界生产口罩,他们纷纷紧急申请资质,纷纷停下纸尿裤、内衣等原定的生产计划,开辟新生产线,连夜改做医用口罩,来保证口罩产能。

在 1 月 1 日至 2 月初,也有近四千多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口罩、防护服、消毒液和额温枪”等业务。据悉富士康、上汽通用五菱、爹地宝贝、三枪、威尼科技五家企业至月底新增产能达每天 820 万只左右。根据多方数据显示,乐观的情况下,到 2 月底中国产能能够每天生产口罩超过 2 亿只。

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委员会会长雷利民曾经对记者介绍,“随着工人 2 月中旬前后大规模复工、原料供应和物流逐步恢复,加上新口罩自动化生产线不断投产,2 月底每天能生产各类口罩 1.8 亿只,其中 N95 口罩约 3500 万只左右。”

不过华创证券日前根据全国的复工需求做了分析,指出中国二三产就业人口总计 5.3 亿人,如每人每天一只则需要 5.3 亿只口罩/天,极端情况下,仅二产 医疗工作人员 交通运输业复工,每天也需要 2.38 亿只。

再把眼光转向国外,此前海关总署 12 日发布数据,1 月 24 日至 2 月 11 日,全国海关共验放进口疫情防控物资 8.7 亿件,其中,口罩达到 7.3 亿只。

在疫情之前,中国的口罩生产产能达到全球产能的 50%,也就是说,除了中国,全球的口罩生产每天大概是两千万只。这两千万只口罩在疫情之下对 14 亿中国人民来说,是杯水车薪。

由此来看,到二月底,国内外口罩生产要依靠新上生产线来满足口罩缺口。

平价口罩离我们多远?

眼下通过一些业内采购人士反馈,一次性医用口罩达到 4-5 元左右。医用防护口罩 N95 等单价在 30 元上下,40 元的价格也已经出现并有交易,25 元的价格还有但是很少了。

在疫情之前市场上一次性医用口罩一般都在每只五毛钱左右,医用外科口罩一般在每只 1 元左右,有的甚至低至二三十块钱一包(50只),而医用防护口罩包括 N95 等最贵也就 6 元到 10 多元一只。

全国采购公益组织采林外传 CEO 孟庆伦表示,一个医用口罩成本在没有疫情之前成本大概是 1 毛多钱,现在算上各方面增长的成本,包括原材料、员工工资等,成本是超不过 5 毛钱的。现在市面上的价格是远远超过这个成本的,比亚迪卖的口罩是 1.8 元一个,但主要是给政府和企业供应。

孟庆伦表示各个医院和企业目前的口罩缺口仍需要填补。此前他与行业内人士也曾在一月底估算过,最少要一两个月能回到一个理性的供需平衡的关系。不过现在已经能看到这种趋势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国内开始大上口罩厂了,口罩厂上了很多。两个月的时间主要基于生产设备大约要有一个月的交付期,就在今天他刚刚帮一些企业订了 60 条口罩生产线。

随着大量企业生产线的开辟,口罩状况就一定可以大大缓解。而目前口罩生产出来之后,还要走一个解析、消毒的流程,一般需要 7~15 天。目前对口罩等物资紧缺物资,有的地区启动新产能,在政策上属于全系统特事特办,最短时间办好营业执照许可证,马上可以生产。还有一些出口转内销的口罩,符合国外标准,办好许可,加上中文,可以转内销。

孟庆伦谈到目前在朋友圈买口罩无异于帮一些人“炒期货”,口罩现在是期货市场,拿到现货的特别少。综上所述,如果你不出门,不上班,通过微商的朋友圈买口罩,不是假货就是期货。如果近期不需要口罩,可以再等等来入手。

即便有口罩,能不出门最好也不要出门。这才是最好的防范措施。


你的小波哥哥呀


虽然说口罩的日产量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量级,但很多人不会

正确使用口罩,不知道什么时候该换口罩,有的人口罩戴几次就换掉了,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咱们国家人口基数大,加上需要隔离治疗的群体庞大,口罩需求数量巨大,特别是一线医疗救治人员往往一个班下来要用掉几个口罩,毕竟做好个人防护才能更好的救治病人。再有口罩的商品特性决定了要勤更换,污染了就要扔掉。综上所述,导致短期内口罩供应紧张的局面难以改变,但相对前些日子已经好了很多,期待抗疫取得全面胜利,口罩无人问津的那天早日到来!


平凡138


简单的说,疫区湖北,武汉,每回个小时,换一个口罩。每天按12小时计算,每天每人三个口罩。武汉市一千多万人,这还不算各地援助人员,每天至少三千万个口罩,这只是武汉市一个地区。可想而知,一亿个口罩,能提供多少人使用。全国其他省市也有疫情,也是需要口罩的。


蓟景


虽然说目前口罩的生产量已经是节节高,包括很多无关的企业都开始做口罩了,包括富士康呀,五菱宏光呀等等很多很多企业!

但是医用口罩解析需要1--2周才可以,这个时间还是比较长的!

现在的运输等等,医疗物资的分配等等都是需要时间的!

目前湖北的消耗量还是很大的,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我们的口罩可能一天一个,或者两天一个就够了,疫区可能一天一人就要好几个!而且现在全国多第的医院都有这个需求,不仅仅是湖北和武汉!

现在全球的恐慌还在,需求会近一步紧张!

目前口罩基本成了管制用品,不会轻易在普通世面销售,要么限量,要么抢购!





Andy的视界


我也在想这问题?可是从年前到现在,朋友圈好些人都在做口罩,护目镜,测温仪的代理,他们怎么一点也不缺?至于质量问题,里面猫腻很大,我本人就体会了。希望在国难面前大家不要只想发财的事,不要囤积居奇,不要假冒伪劣!我们要团结一心抗疫情。同时我看有的地方政府在统一组织发和卖口罩,但是还有好多地方买不到口罩,因为只有每一个人做好自我约束和防护我们才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