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子母炸彈有必要智能化嗎?炸彈的智能化能改變轟炸機的投彈技術麼?

大馬哈魚12


炸彈的智能化進程改變的不僅僅是轟炸機投彈技術,還還改變了轟炸機本身。

就拿中國的轟6來說,改革開放後轟6的性能優點捉襟見肘,本身性能平平,對於新的作戰需求,轟6的性能沒有非常突出的特點,相比圖22M逆火的超低空突防性能,相比圖160的大載彈量和超遠航程,轟6除了航程夠用,就更像箇中型轟炸機。

可越來越精確的制導方式改變了轟炸機。

像慣性制導、星光制導和地形匹配製導,只要在大概位置發射導彈就可以了,不管是高空高速突防,還是超低空突防,都是導彈去做,導彈比轟炸機的性能更好,還不用顧及飛行員損失。

而像激光制導、成像制導,更適合定點清除任務,這類危險係數更高的任務,往往可以交給多功能戰鬥轟炸機去做。

曾經場面宏大的“地毯式轟炸”,由於轟炸機暴露時間過長、重量利用效率更低、打擊精度不足等弱點,早已經被淘汰了。即便有大面積的轟炸任務,比如物資停放場地等,就由子母彈去完成。

子母彈的優點在於,同等重量的子母彈,比同等重量的炸彈轟炸面臨大的多,每一枚“母彈”上攜帶有幾百至上千枚“子彈”,只要能保證一定面積內的“子彈”密度,就能給敵方地面設施帶來嚴重的破壞力。可以說,子彈的密度才是破壞力的保證,如果把每一個“子彈”上安裝精確制導裝置,成本姑且不談,容易早成密度不均勻。破壞力過高或者過低,都不是攻擊方所追求的。

子母彈往往指的是彈頭的破壞方式,並不是某種單獨的動力平臺。子母彈可以是鐵製炸彈,可以安裝在巡航導彈上,也可以安裝在彈道導彈上。甚至作戰飛機上都可以安裝子母彈佈散器。所以問題並不成立。

正是由於各種各樣制導方式的出現,弱化了轟炸機的作用,或者說轟炸機的作用越來越輕鬆了。以至於許多的投彈技術動作,更多的出現在多功能戰鬥機飛行手冊上,而轟炸機用得越來越少。


筆不意馳


子母彈是大面積殺傷性彈藥,目的就是最大可能的消滅敵有生力量,所以,它的投放目標或是發射目標,都是範圍比較大的,單個彈頭的裝藥威力比較有限,屬於戰術層次的廉價消耗彈藥,所以,不需要進行智能化,只需安裝慣性制導就可以了!這樣也可以減少轟炸機投彈時的精度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