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到了廣州,遊客仿若更愛小蠻腰,對於曾經的租界沙面卻很少光顧


到廣州,多數人都較為熱衷於去探尋象徵意義的現代化建築小蠻腰——廣州塔,小蠻腰加上天線桅杆總高度600米,是國內第一高塔,在每一個值得慶祝的盛典節日,都會散出無光十色的燈光宴會。

相較於日益擁擠,迷離熱衷現代化的景點,我更喜愛在1861年被淪為英法租界的沙面建築。

沙面,南臨白鵝潭,北與沙基相連,明朝時期便是貿易進出管理處,清朝時期修建西固炮臺,拱衛廣州城池。

遊覽沙面的遊客,並不太多,彷彿這種文化景點並不太吸引人們的目光,人們日益偏愛喧鬧,對於歷史存留的遺蹟,倒仿若未曾所聞般。

1946年,沙面正式被中國政府收回,而在此期間,曾有數十個國家均在沙面設立領事館、銀行、洋行等,可以說在淪為英法租界的近百年之間,沙面見證了我國近代史的變遷足跡。

鋪著地毯的不對外開放的廣東外事俱樂部。

在我國近代史上的租界城市中,上海的外灘、天津的五大道,廣州的沙面等不難發現都保留了非常西化的洋樓建築,到了幾十年之後,曾經被“佔領”的屈辱一掃而光,人們對其別緻的洋樓造型驚歎不已,歷史上深刻的印記被湮沒在時光洪流中,彷彿一切都得到了重生。

到了曾有過外國租界的城市,都不免想要去看一看那些歷史痕跡濃厚的西方建築,與國內民間長久保留下來的建築相較起來,確實別有一番韻味。

沙面建築總使人產生一種不合乎尋常的異類之感,畢竟國內人口眾多,如此千米花街,翠洲古樓,是隻適合地廣人稀的,只適合少數的個別的人居住的,倘若是極大群民眾,是極少有惠利的。

因此,這些曾被租用過的租界點,在如今也大都只能經營一些商業,堪作一種新的旅遊資源,惟有不足的,便是通通關門閉戶,素不接待觀光客,遊逛的人也只能簡單一覽,不可窺見其千分之一面貌。

沙面大街68號,曾作為蘇聯領事館。

然而在一線的廣州,能生活在沙面這樣一個曾被租用的地方,卻是另一種人生狀態,安逸,悠閒。

被圍禁起來的西式建築。

偶然路過的小巷,也會使人產生一種寧靜的心態,在靜謐的街道,安詳平和的存在著。偶然路過的小巷,也會使人產生一種寧靜的心態,在靜謐的街道,安詳平和的存在著。

靠近街道的外圍地帶,商業化的模式一覽無遺。

沙面賓館,歐式西方建築,百年樹齡的古樹。

也許正因為西式古典建築群的少見,因此在國內城市中,更能令人感到厚重的歷史形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