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百貨員工變身“李佳琦”直播帶貨4小時銷售15萬

百貨員工變身“李佳琦”直播帶貨4小時銷售15萬

一百貨商場在最近的一次內衣品牌直播裡,四小時就創造了15萬元的銷售額。受訪者供圖

2月24日,廣東省決定將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響應。疫情蔓延勢頭得到初步遏制,深圳有序推進復工的同時,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也在逐步升級自救。

百貨員工變身“李佳琦”直播帶貨4小時銷售15萬

新冠肺炎讓深圳人選擇了“家裡蹲”,原本應是人潮洶湧的線下購物中心和百貨門庭冷清,疫情持續期間人流減少九成以上。線下逛街冷清,能否把購物場搬到線上?有購物中心就開啟了“雲購物”模式,還有先行者要試水積分商城和會員體系以撬動消費。百貨界則開啟“專櫃到家”,百貨員工變身指導穿衣搭配、護膚美妝的“李佳琦”,用直播來帶貨,4小時完成15萬元銷售額。

百貨員工變身“李佳琦”直播帶貨4小時銷售15萬

2月25日,深圳萬象天地,陳鵬鵬餐廳開放堂食。 南都記者 顧威 攝


餐飲行業陸續迎來了堂食恢復,對餐飲企業而言,虧損是關鍵詞。在門店月虧千萬的壓力下,深圳餐飲企業走出自救三部曲。從庫存蔬菜變賣,到與零售超市共享員工、開拓線上外賣,再到轉型美食博主推出半成品淨菜配送,餐飲行業的自救一路升級。而對於零售商超而言,訂單暴增所帶來的用工緊缺問題,也在跨行業合作中繼續探尋緩解方法。

百貨商場

95後主播線上帶貨:信任與互動最關鍵

●他是百貨員工,小紅書博主,也是有著四年直播經驗的主播

2月初,還在江西老家的張遠,臨時開啟了晚間直播。沒有往常華麗裝飾的直播間,展示的商品也只是自己常用的彩妝護膚品小樣,沒想到仍舊吸引了近2000人前來觀看。這些觀看的用戶裡,絕大部分是天虹百貨的粉絲,即精準客群。

“我常常跟團隊說,不要當浮誇的成分黨,講出來使用產品的真實體驗才打動人。”張遠分享著自己的帶貨體驗,這位劍眉星目的95後小夥是深南天虹的策劃崗員工,也是天虹百貨30餘位出鏡主播團隊中的一員。

而在天虹員工的身份背後,張遠以“南竺學長”的暱稱活躍在各大社交平臺,他是小紅書的博主,也是有著四年直播經驗的主播。從秀場直播、淘寶視頻直播再到百貨直播,張遠對直播帶貨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信任與互動,這是張遠強調的直播的要義。“不像別的大V,百貨的直播還沒有自帶粉絲與流量,你要讓消費者覺得你靠譜,是需要傳遞情緒的”。自然,帶貨得用真實的使用體驗去圈粉,而不是一味用產品成分來誇大其詞。

而設置足夠的互動,即為了及時解答客戶的疑惑,也要用互動福利留住客戶。在直播間裡,張遠會讓同事充當自己的小助手,當自己在分享產品無暇顧及評論的時候,小助手可以快速回答消費者提出的問題。

在江西老家的這場帶貨直播裡,為了留住觀看者,張遠設置了每隔半小時抽取一名幸運觀眾送出獎品的遊戲規則。他用了兩臺手機,其中一臺手機每隔半小時準點截屏並公示在直播間裡,出現在截屏中的第一名評論者將會獲得禮物。

平均每場3000人次觀看,轉化率18%

●“行業短視頻+直播+IP打造”成為業內關注的黃金三角

在天虹百貨,有兩種直播形式,一是企業微信直播,靠店員分享到朋友圈及私信、發群的方式邀請朋友觀賞;一是騰訊直播,除了主動邀請觀賞的方式,平臺本身自帶流量,會有遊客進入到直播間。

“疫情期間,每天四五場直播,都放在晚間8點到10點的黃金時間,平均算下來一場也有3000人次的觀賞,轉化率在18%。”天虹百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意味著一場直播下來就有約540張單成交。而在最近的一場內衣品牌直播裡,兩場合共四小時的直播,就創造了15萬元的銷售額。

實際上,早在去年8月份,天虹百貨就開始試水直播,“行業短視頻+直播+IP打造”成為業內關注的黃金三角。直播體系的塑造,背後是整個線下消費場景的數字化重構。在直播頁面接入的購買鏈接,是天虹各個門店的商城頁面,這意味著購買會實時計入後臺體系。在技術層面,天虹在2018年就和騰訊達成戰略合作。

疫情的到來,危中有機。線下消費場所的暫時關閉,推動著人們去適應新的購物方式,線上與線下一體化的融合議題在今年勢必有著更高程度的深化。“去年6月開始,我們線上消費的佔比在10%左右,今年的目標是要增加到30%,由於疫情的到來,線上銷售佔比有所提高;未來,天虹希望打通供應鏈,實現分銷功能,相當於以後一個主播可以賣穿搭、護膚、彩妝、配飾,不僅僅限於自家商品。”天虹相關負責人介紹。

餐飲

廚師化身美食主播,淨菜配送+視頻教學讓訂單翻番

●抓住“在家美食”熱潮,自救走出了3.0版本

虧損,成為餐飲行業2020年的關鍵詞。“保守估計,現在每個月下來門店虧損近千萬,相當於每天就虧了30多萬。其中,房租和人工佔去大頭。”農耕記品牌創始人兼董事長馮國華告訴南都記者。

為了自救,第一階段的措施,是抓住賣菜熱潮,消化庫存。疫情當下,在家吃飯火了賣菜電商。在深圳,有不少老字號餐飲加入擺攤賣菜的行列,海底撈等餐飲企業則直接把公司的蔬菜捐給了武漢前線。

第二階段,行業用工不平衡的問題凸顯。2月初,盒馬鮮生率先開啟“共享員工”計劃,零售商超和配送商向餐飲行業租員工。深圳區域,探魚、奈雪的茶、西貝莜麵村、雲海餚等餐飲企業積極推動計劃落實。對餐飲行業而言,把員工租給零售、電商,有助於減少人力成本支出,幫助行業走出現金流困境。對零售電商而言,“共享員工”計劃的推進有助於緩解行業在疫情期間用工缺口的問題。這本質上是一個雙贏選項。

此階段,餐飲企業也積極開拓線上訂單,有深圳餐飲企業管理者表示會加大外賣訂單的投入,適應消費者調整外賣菜單。無接觸配送、安心卡等眾多措施也因應升級。

第三階段,則抓住了“在家美食”的經濟熱潮。過去,線下門店是眾多餐飲業的創收來源。在農耕記外賣的營收只佔到總生意額度的不足10%,突然要增大線上訂單,對於農耕記這樣體量的餐飲企業來說有難度。而結合短視頻風潮、線上賣菜熱,“淨菜到家+美食視頻”模式誕生。

農耕記把自家廚師變身美食主播,拍攝包教包會的美食視頻,順帶銷售淨菜,淨菜配送+視頻教學的模式獲得消費者點贊,也接到了天虹、沃爾瑪、盒馬鮮生等超市拋來的繡球。中心城門店日訂單從第一日的不到200單直奔現在的400,實現翻番。對於“淨菜配送+視頻教學”的模式,馮國華表示初步運行還是不錯的,小程序上線後,其他門店也會開放此種模式。

多家餐飲企業陸續恢復堂食,短期仍看重線上外賣

●堂食營業是否有成效,建立在消費者的信心恢復基礎上

近期,廣東省衛健委、省疾控中心最新編制,並由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揮辦下發《廣東省餐飲服務業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指引》,指導餐飲經營單位在疫情期間逐步恢復堂食服務。記者走訪瞭解到,深圳已有多家餐飲企業恢復堂食。

2月24日上午11點,在福田ONE AVENUE卓悅中心,包括奈雪的茶、祿鼎記、西貝莜麵村等53家商戶已經開啟了堂食服務。當中陳鵬鵬滷鵝飯店、陶陶居、榕意、姜虎東白丁烤肉、大無燒肉、漁語魚酸菜魚專門店、南京大牌檔、靠山、山東老家·小館、小雲哥川菜等13家門店有包間。根據響應等級的指引要求,這些開放的包間、外擺及堂食區域,都明確規定了就座要求及接待標準。比如,包房(包廂)方面,包房(包廂)較小的,只開一桌,且不得拼桌。兩桌以上的包房(包廂),實際使用數量不超過平時的50%。

2月25日上午11點,位於海岸城的米陀飯糰、金戈戈、雲海餚等餐飲門店也已經恢復堂食迎客。堂食解禁的同時,餐飲行業短期內也會繼續看重線上創收。馮國華告訴記者,目前農耕記已經在深圳開放兩家門店的堂食,但沒有多少顧客前來吃飯,還是外賣訂單多一些。“堂食逐步解禁,最起碼可以向外釋放一個緩和的信號。但是堂食營業是否有成效,最終還是要看消費者敢不敢來消費,終歸是建立在消費者的信心恢復上。”馮國華告訴南都記者。

零售超市

共享員工升級 配送運力或引入互聯網車企

●跨行業調配員工盤活人力資源的舉措繼續深化

對於零售超市而言,線上訂單激增下,跨行業調配員工盤活人力資源的舉措繼續深化。向餐飲租來的員工已經上崗多日,而未來運力匹配上或將引入互聯網車企。

在深圳,深圳市甘棠明善餐飲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包括探魚、蔡瀾pho、撒椒四川江湖菜等)與沃爾瑪中國已在全國各地開展共同用工項目的合作。作為沃爾瑪深圳門店的果蔬理貨員,程麗正式在沃爾瑪上崗,此前她本是探魚餐廳的服務員。疫情發生後,店裡的堂食被暫停了,只剩下外賣業務,工作量減少了很多。一天,店長跟大夥兒說,附近的沃爾瑪超市有兼職工作機會,按工時支付工資,有意向的可以在這段時間去上班。等餐廳恢復營業了,再通知大家回店裡上班。程麗聽到這個消息後和幾個要好的同事一商量,就一起報名了。“我們在探魚四個關係特別好的老同事一起來沃爾瑪上班,很開心”!

共享員工繼續,復工一週,送菜問題如何解決依然需要更多思路。2月8日起,上海大眾出行、財新聯合汽車租賃(北京)有限公司、壹玖壹玖酒類平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919)與盒馬達成全國範圍的用工合作,完善運力不足問題。打車送菜,在一些試點城市逐步開啟。南都記者瞭解到,深圳相關的業務仍在洽談,牽手互聯網打車去完成送菜任務或成為深圳的一道風景。

配送運力上的用工相對特殊。“餐飲行業轉來的員工,他們本身就有健康證可以快速培訓上崗,比如門店一些機動崗位任務他們都能很好完成;但至於配送員工,駕駛車輛上路他們需要相關的證件,這有門檻。”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互聯網打車公司的進入,對於零售而言可以更好解決運力問題,耗時更短且一趟出行可配送的單量更多。至於打車公司的進入,也有助於跨行業匹配員工,共度時艱。”業內人士點評。

購物中心

開啟“雲逛街”,利用現有會員體系撬動消費

●組建“社群+小程序”的新模式,在會員粉絲群推出“安心購”

如何盤活好現有會員資源,幫助商戶一起共渡難關?利用會員體系去撬動消費是一個共贏方法。會員一直是購物中心重要的資產,也是“以客戶為中心”的重要C端體現。

除了直免半個月的租金,海岸城也在構建一個共贏平臺,即應用逐步成熟的“積分商城”,用海岸城積分下沉優惠,惠及會員的同時,也輔助商戶,從而銜接起購物中心最核心的B端(品牌店鋪端)和C端(會員消費端)。

“比如,商戶品牌打折中的商品,會員還能使用會員積分權益,相當於折上折。”海岸城相關負責人介紹,完善後的積分商城將於近期上線。

而在此前,包括海岸城、星河COCO PARK、益田假日廣場等眾多購物中心已經開啟了有別於傳統的“雲購物”模式。在這些購物中心的微信公眾號裡,頭幾條的推文裡詳細羅列了各個品牌門店店員的微信二維碼。通過掃描二維碼,消費者可以添加店員微信瞭解門店上新信息。

此前,益田假日廣場針對疫情組建“社群+小程序”的新模式,在會員粉絲群推出“安心購”。記者加入該群后發現,在不同時段內,客服人員分享給顧客不同的產品,也會根據群裡顧客的發言和訴求來尋找場內產品,顧客可以直接向客服下單,也可在益田假日廣場的EGO小程序內下單。下單後,部分品牌會自主發貨,而EGO平臺則會通過順豐速運無接觸方式送到消費者手中。經過一個下午的觀察,記者發現,群內可以買到包括蔬菜、生鮮、防護用品、家居產品、3C類、美妝類,甚至餐飲外賣等等。

考慮聯合品牌店鋪

以直播形式呈現產品和體驗

●雲帶貨、店鋪直播的主體是品牌店鋪,和購物中心的關係需調適

深圳復工兩週,人流從各地陸續回到深圳。線下的購物中心仍在等待復甦。“復工以後,場內人流有所增加,但防疫的重點還是讓廣大市民儘量在家,不要聚集,這就直接影響客流,銷售額也頗受影響。”海岸城購物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直播帶貨紅火,網上甚至有文章指出不少櫃姐在線上超額完成預期目標。而對於這樣的“雲帶貨”做法,不少購物中心抱持觀望態度。

雲帶貨、店鋪直播,這在業界看來是線下實體在特殊時期尋求“自救”的出路,但就品牌店鋪和購物中心的承租關係來看,這種“雲帶貨”、“店鋪直播”的主體是品牌店鋪,和購物中心的關係就弱化了。

“簡言之就是不依託購物中心的綜合運營、業態交互、甚至是業績統核,品牌店鋪就實現了自身的銷售,這勢必與現階段實體購物中心的經營預期有差距,所以如何與品牌店鋪以直播的形式聯合呈現豐富的產品和體驗,應該是購物中心和品牌店鋪互促經營的下一個課題。”海岸城相關負責人講道。

不過,有鑑於疫情的影響,不少購物中心也試水了直播。羅湖萬象城將於近日開啟直播,雖然還沒有確定直播的最終平臺,抖音、微博等熱門渠道已經被列入了備選名單。

增加線上的投入成為共識,有不少購物中心正在開發小程序,並且趕上了疫情的時間節點。相較於微信公眾號,能夠承載下單、數據共享的小程序,可以發揮更多的功能性作用。在高力國際近期發佈的《新冠肺炎對零售商業市場影響》報告中,受訪企業中有超過四成的商業地產業主明確表達要增加線上平臺投入。“在未來,海岸城會攜手品牌構建豐富多元的短視頻、直播內容。”海岸城相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南方都市報 記者 陳盈珊 徐異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