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如果鸦片战争发生在康熙时期,大清能打败英国吗?

于球球耐摺咧


把清朝皇帝加一块也打不赢,因为大清帝国和英国不是一个量级的选手,英国是重量级,清朝最多轻量级,在工业革命的先进生产力加成下,清朝无论是经济实力、工业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是全方位的落后英国,绝对实力面前,人的作用有限。


刚写的一篇关于鸦片战争中英实力大数据PK的文章,请君一览!

10张图表,看懂鸦片战争:清朝比英国到底差哪里了?

鸦片战争,是中国百年耻辱史的开端,老大帝国被列强一顿胖揍,从此一蹶不振,民族脊梁被打断,至今还未能完全恢复。

那么,当时大清帝国到底差在了哪里,导致以十倍于敌的兵力,而被迫签下城下之盟,第五郎君从经济实力、工业实力、军事实力三个维度,为你全方面剖析。

一:经济实力

GDP

1840年,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大清帝国的GDP估算为4000亿国际美元;而英国本土是800亿国际美元;大清帝国人口估算为4.12亿,英国本土是1000万。因此,1840年的大清帝国人均GDP约为970国际美元,英国人均GDP为8000国际美元,虽然总量上大清帝国依然处于优势,但人均GDP已被英国远远甩开,这都源于两国生产效率的巨大差异。

1840年的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已进入尾声,而中国还处于农耕时代,由机器驱动的大生产速度,是手工作坊望尘莫及的。

对外出口

鸦片战争之前,大清帝国与英国贸易频繁,进出口总额曾高达1728万两,中国一直处于顺差状态,但数额一直在减少,随着英国工业革命提高生产效率,英国产品成本大幅度降低,对中国出口产品造成强烈冲击,如中国出口到英国的土布,1800年贸易额还有8万两,到1812年已降低到62两。1840年,中国主要向英国出口茶叶、生丝等原材料和农副产品,而英国则向中国出口金属制品、棉纺成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能够很好的反应一国的财富总量和组织效率,1841年,大清帝国的财政收入为4125万两白银,同年英国本土的水平是15000万两,以5倍于英国本土的GDP,大清帝国的财政收入只有英国的36%,已暴漏出老大帝国组织效率的低下和对基层控制的虚弱无力,大部分财富浪费在官员贪腐和豪绅的截流。

二:工业实力

GDP很重要,但在1840年的全球争霸时代,能够转化为军事力量的GDP更重要。

枪炮、战舰、火药,需要大量的钢铁提供原料,亦需要精密的装备制造工具和先进的化学,完成制造。

所以,钢铁产量和先进的装备制造、化学工艺,是工业实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军事力量的骨骼。

钢铁产量

1871年,英国钢产量已达33.4万吨,位居世界第一,而大清帝国在1895年还不足0.14万吨。生铁方面,英国在1860年达到了380万吨,大清帝国则根本没有记载,当时的政府也没有把钢铁当做国家战略资源,长远扶持和发展。

铁路里程

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蒸汽火车线路,全场32公里。此后大建铁路,到1890年全国铁路网形成,总里程3.2万公里,是世界第一大铁路国,而此时大清帝国一共才有不到400公里的铁路里程。

工业基础

1840年,英国已经拥有较为先进的磨-削-拋-铣机械,以保证火炮、火枪的精密,提升战舰的性能,同时发展出先进的化学产业,以制造更为强大的火药。这时,大清帝国的武器制造还处于手工状态,武器精密度差,标准不一,炸膛时有出现,危险系数极高,导致士兵平常不敢演戏,战时提心吊胆,严重限制了大清帝国将士在鸦片战争中的发挥。

三:军事实力

总兵力对比:20万VS1.9万

1840-1842年,大清帝国除了调动广东、浙江、福建、将士驻军外,还征调了4万援军,总兵力大约20万,而英国军队满打满算,不过1.9万,兵力相差10倍,大清帝国占绝对兵力优势,却打出了连印度兵都不如的战绩:英国仅死亡人数523人,大清帝国死亡人数却高达22790人。

舰队实力

鸦片战争期间,英国总共投入战舰25艘(蒸汽舰船15艘),联合运输、测量、医疗船,一共60艘,大清水师却有高达89艘舰艇。

但数量多,不意味着战斗力,由于大清水师的战舰全部都是木质帆船或摇橹,人力推动,吨位小(平均排水量在200吨左右),速度慢,火炮数量少(每艏船仅有5-8门火炮),在战斗中10打1,还处于下风。

而英国战舰,有15艏蒸汽战舰,速度快,火力足,载炮最多的“威厘士厘”号,搭载火炮74门,抵得上10舰大清战舰,更何况英国战舰都是2300吨以上的大船。

面对如此对手,大清水师不堪一击,控制不住中国的沿海水权,导致英舰来去如风,定点拔除沿海军事据点,往往是大清帝国的援军刚走到一半,英军已攻下城池,乘船离开,攻击另一个目标了。

陆军战力

舰队比不过,陆军如何呢?依然是不容乐观,英国海军陆战队的火器装备率已是100%,大清绿营兵才刚刚40%多一点,尚有弓箭大刀,与火药肉搏。

清军多用鸟枪和抬抢,正如前面所述,由于工业技术的不过关,射程不到100米,精度也不行,而英军普遍采用更为先进的伯克式燧发枪:射程近200米,射速每分钟2~3发,清军常常被英军火力压制的抬不起头,对射成了奢侈品。

火炮方面,清军多采用前装滑膛炮,重型火炮射程不过4华里,多为实心弹;而英军重型火炮最远射程多大9公里,这就造成英军在清军射程范围外,炮击清军的滑稽方面,清军被单方面宰杀。

单兵素质方面,英国早就普及了小学教育,英军文化程度更高,而清军中文盲率极高,且英军操练勤奋,纪律严格,在50%死亡率下,仍可以保持态势,清军久疏战阵,3%的死亡率,就可能一触即溃。

如果1840年乾隆还在世,是否对于清军的一溃千里作何感想,对当初自己的傲慢,拒绝引进英国技术,是否应该惭愧不已呢。

事实上,作为一个异族政权,清朝在统治过程中私心颇重,对内文字狱,压制民间思想和科学创造,对外闭关锁国,害怕汉民勾结外人,发动起义,造成万马齐暗,奴性盛行,面对朝气蓬勃的列强,垂垂老矣,还没打,自己就倒了。

即使在鸦片过程中,清朝统治者依然不敢发动民众,依靠少数官军消极抵抗,一旦威胁南京,就匆忙签下城下之盟,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非是英国真有灭亡清朝的能力,而是清朝统治者更惧怕鸦片战争引发国内统治的不稳,腹心之患,严防死守。

鸦片战争后,清朝继续装睡,既无维新之意志,又无强国之举措,昏昏沉沉又混了30年,直到太平天国被平定后,方有洋务之举,也是强压之下的半推半就,不情不愿,政策犹犹豫豫,归根到底还是怕洋务运动会带来主体民族力量的强大,以致翻了大清的车,

1894年,大清帝国又被日本暴打一顿,彻底把中国推下了积弱的深渊,奋中华六世之余烈,才算勉强止损,恢复元气一二。

一旦恢复了一些元气,一些人又开始犯乾隆皇帝的毛病,看不起英国,瞧不上日本,美国也没什么了不起!有自信不错,但更要居安思危,要牢记过秦论的箴言: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第十经济观察室


从康熙朝到鸦片战争时的道光朝,有100年差距啊!这期间英国可是发生巨大变化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是在这期间发生并基本完成。 如果说道光帝具有与康熙帝同样的胆识和才智,能否在鸦片战争中打败英国呢?回答是,绝无可能! 因为这场战争与已往的平定边疆战争完全不同,双方实力差距太大了。英国是当时世界霸主,经过工业革命武器装备先进,此前百余年争霸战争,涌现一批响誉世界的将星,军事理论、作战经验尤其是海战经验已是非常成熟。 清军呢?大约相当于欧洲中世纪的水平。在战争中,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毫无还手之力。 现代人归咎清军将领无能、士兵斗志低落、道光平庸等等,都对!但没说到点子上,最根本一条,于英军比,我们太落了。 不妨作个假设,如果是让你做总指挥的话,应如何应对如下局面:一英军舰炮射程、精准度、射速、频率、威力,远高于清军大炮,英舰在你射程之外就开始轰击,几分钟之内就可将你岸上炮台炸毁,你做为主帅,如何应对? 还有,清军火炮发射出去的炮弹就是一铁球,不爆炸的,而英军炮弹都是开花弹,爆炸的。 除大炮外,双方火枪,战船,官兵素质不可同日而语。 有些网友动辄说大清国上亿人,来华英军才几千人,无论如何都能赢。兄弟,你以为英军那么傻啊,几千人排好队站在那里,一个一个的与清军拼刺刀啊。英军充分发挥舰船优势,沿着海岸线忽来忽往,你清军怎么防啊?海岸线那么长,防哪里啊?东南各省将沿海老百姓都发动起来了,人手也不够啊,因为不知道英军会从哪里进攻啊,只有遍地设访,假如你主持对英防务,你怎么办? 思前想后,振兴科技、富国强军是唯一办法。


老唐说史


鸦片战争就是英国人在捡漏,大清王朝自康乾盛世后,走了下坡路。

卖官鬻爵,吏治腐败,国库空虚。再加上闭关锁国的政策。让英国人对当时的中国理解很透彻。

而中国以自己是天朝上国自居,忘记了老祖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名言。

此时,英国在印度的东印度公司为了扭转对中贸易巨大逆差。想起了阴险的计谋,大肆向中国输入鸦片。

结果是,上至王公贵胄,下至贩夫走卒。都是腰里别着把烟枪。大清的贸易顺差一下子变成逆差了。军队也着了道,英国鬼子相当狡猾。

以至于清朝打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如果穿越一下,在康熙时和英国人提前对决。结果是什么呢?

我们先看看当时的英国,当时英国刚刚进行完光荣革命。文艺复兴的思潮,引导他们进行资本主义向工业革命迈进。


英国佬先是打败了欧洲双煞的老大西班牙,又挑了海上马车夫荷兰。

荷兰人不服,和英国人打得了一场持久战。

而此时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呢?

千古一帝的康熙,把清朝治理的井井有条。

从战乱到感觉逐渐趋于稳定,康熙的功劳不可磨灭。

擒鳌拜,平定三藩之乱,远征葛尔丹,收复台湾,亲征东北边疆击败沙俄。

这样不世出的英主,文治武功达到了极点。八旗在这时风头正劲。何况施琅收复了台湾说明水师的实力是相当彪悍的。

当时中国的经济重量绝对是世界第一,英国工业革命刚刚兴起,还没有成气候。

而当时英国的舰船还是帆船,和中国的船只几乎无异。

大炮和清军配备的相近。

如果,此时英吉利劳师远征。康熙大帝定会迎头痛击红毛的。

再加上荷兰一直牵制着英国。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争,如果有会给圣祖宗的军功章又添上一枚勋章!


每天来罐正能量


如果鸦片战争爆发在康熙时期,那么我认为清朝和英国会打成平手。

之所以会打成平手,是因为当时在海军方面,清朝不是英国的对手,而在陆战方面,清朝可以获胜。

双方的海军对决,英国胜

之所以我认为当时清朝的海军不是英国海军的对手,是因为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来华的英国舰队其实是英国的一支不入流的舰队。

当时的英国还处在风帆战舰时代,英国的战舰分为六个等级,其中最好的是一级战舰,特点就是皮糙肉厚火力猛,其次就是二级战舰,数字越大的级别的战舰就越次。判断一支英军舰队是否为主力舰队就看其有多少一级战舰和二级战舰。遗憾的是来华的英军舰队中没有一艘一级战舰,也没有一艘二级战舰,只有三级战舰六艘,其他的都是四五六级战舰,这些来华作战的战舰大多数在战后成为了运输船、医疗船甚至是靶船,也就是英国人当时基本快报废了的舰船。说白了,来华作战的完全是英国一支不入流的舰队。是英国人小看当时的清朝了么?其实也没有,整个战争期间英国只沉没了三艘战舰,而且都是因为事故沉没的,没有一艘是被清军击沉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来华的海军实际上是不入流的舰队

当然,也许你也会说当时有海军将军施琅,如果当时清朝,也就是康熙时期的海军能够对英军形成一定威胁的话,那么英军也会出动主力舰队。

根据相关资料,英国风帆战列舰的顶级战舰,其排水量可以达到3500吨,装备上百门大炮,人员达900人,是当时名副其实的海上堡垒。这样的战舰英国有10艘左右;二级战舰装备了80-98门火炮人员750人,排水量在2000吨左右,数量比一级战舰多一些;三级战舰来说,装备了64-80门火炮,人员在490-720人左右,排水量能达到1800吨,英国有29艘。

而当时清朝的主要舰只是大鸟船,人员300人,火炮仅10余门,康熙时期的赶缯船、双篷船则更小。

如果一开始清朝水师对英国海军形成了威胁,那么不排除英国可能派主力舰队来华的可能,面对着当时强大的英国海军,清朝水师恐怕难以取胜。更为重要的就是战斗经验,当时英国海军全世界打仗,作战经验来说清朝水师和英国海军相比也不是一个级别的。

陆军对决,清朝胜

其实当时英国还处在滑膛枪时代,这种枪每次发射之前要先往枪管倒火药,然后放入弹丸再行射击,速度很慢,即便是最好的火枪手1分钟也只能打出2发子弹,其速度还不如熟练的弓箭手。

实际上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来华的英军大约有2万人,如果当时的清军弓马娴熟的话,在面对这样的英国军队也不至于会打输,更为可气的是,当时的清军实际上也往往不是被英军的火枪给击败,而是英军发动密集冲锋,被对方的刺刀给击溃。

康熙时期的清军虽然八旗军战斗力依然不行,但还是有大量战斗力强悍的绿营兵和少数仍有战斗力的八旗军,对付2万英军还是不成问题的。

▲康熙表示,如果英国人到了大清的领土,一定会被赶回大海

更为重要的是,康熙时期的清军是经过了战争洗礼的,重要的战事有“三藩之乱”和平定准噶尔的战争,都有几场恶战,恶战下来存留的军队自然战斗力也是非常地彪悍。再加上当时英军的火器装备并没有完全达到碾压冷兵器的程度,所以当时如果发生陆战,英军是没有胜算的。

所以综合以上来说,如果在康熙时期与英国交战,那么海军方面英国胜,陆军方面清朝胜,所以双方会打成平手。


老威观史


我觉得毫无压力,先对比下17世纪清朝和英国在军事上的对比。

康熙在位期间是17世纪,此时的欧洲并没有工业革命,也就是说在康熙时期,欧洲虽然可能在政治制度上先进于大清,但是在军事实力并不如清朝高出多少,欧洲在武器装备在火器上普遍使用的是燧发枪,燧发枪的成本较高,火力也不太强,比工业革命后出现的后膛枪可以讲差了十万八千里,因此如果在陆地作战,凭借康熙年间的清军,军队没有腐败,不吸鸦片,士气战斗力都很强,打几千人的英法军队,那绝对是没有问题的,绝对不会出现清末英法列强长驱直入犹如无人之境的情况,八里桥被打的全灭的情况。其实可以参照雅克萨之战,17世纪沙俄在彼得大帝的统治下是公认的欧洲强国,虽然清军是几千人打几百人以多胜少,但是最终结果是打的沙俄几乎是全灭的战绩,我想17世纪就算是英国在大陆作战,估计也是这样的结果。再说个不恰当的例子,就是19世纪那样弱鸡的清朝,在中法战争还给法国揍的内阁倒台,孤拔战死的结果。

在海上,英国17世纪使用的是木质军舰,和清朝一样,此时清朝正值收复台湾的前后,对海上作战还是比较重视的,虽然造船技术、战术及火炮上不如英国,但也不会出现像鸦片战争那样够不到英舰的情况,就算打不过,也不会那么容易屈服,英军上不了岸,断其补给,迟早还是撤退的结果。

再说17世纪的清朝统治者是康熙,康熙在国内外那是公认的大帝,日本人称呼康熙为“上国圣人”,英法德美都对康熙给予高度评价,康熙是清朝少有的对西方文化感兴趣的皇帝,主动学习代数、几何、天文、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讲思想上还是比较开放。

只是清朝在康乾盛世中,自满意得,打遍周围无敌手,一圈尽是附属国,自诩天朝,逐渐与欧洲拉开的距离,到了19世纪,就这清朝的腐败,八旗的堕落,装备的落后,就算是康熙在世也是一个惨败二字。但在17世纪,本土作战,英国还真入侵不了中国。


曹老师xixi


只要英国脑子没有抽筋,就不会去打清朝。康熙在位是1661年到1722年,这期间的海洋霸主是荷兰,殖民战争的主线是英法荷的海洋争霸,根本顾不上到中国。

英国彻底打败荷兰都是18世纪末的事了,在此之前英国主要殖民方向是北美,美国独立后主要放在印度。如果不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和统合印度,英国是没胆子直接进攻清朝的,清朝这个体量还是足够吓住不少国家。


可以说清朝在鸦片战争以前一直有一个机遇期,西方大国长期打殖民战争,剩下有实力的英国也集中在殖民印度上。但不是说中国没有被拉进殖民战争中,不要觉得中国近代史真的是从1840年开始,真是闭关锁国。当西方在新航路开辟后全世界实际上都被拉入近代化了,中国也一直都与西方有交手。

比如西班牙曾有入侵中国的打算,葡萄牙强占澳门,荷兰强占台湾,他们的背景都是这些国家处在殖民巅峰时期,郑成功与荷兰的交战实际上就是一场“近代”战争。



清军入关后在北方西北方直接与沙俄博弈和统合蒙古,东南沿海面临海洋帝国的贸易威胁,内部有着各种民族冲突。一个封建化王朝在近代能够完成内部高度组织化,短暂与殖民帝国平起平坐,扩张成一个庞然大物,这是不可想象和空前绝后的,这恐怕就是中华文化的韧性吧。


卧家人


这个问题,需从三方面来分析。

首先,统帅:大清王朝的皇帝康熙无疑是清王朝皇帝中接受西方文明,思想的第一人。他重用西方传教士,努力吸收西方技术,自己也有西方人做老师,甚至学习西方科学知识。个人成长经历更是有足够的战争实践。所以,作为统帅他具备与西方人交战的能力和知识储备。

其次,军事实力:实际到康熙时代,清军八旗军的战斗力已经下降,这也是绿营兵在对三藩作战中贡献良多的原因。而在与西方军队的军事对抗中,清俄在雅客萨是有交战经历的。在面对俄军坚城下,清军以几倍力量很难消灭俄军说明清军在军事科技已经严重落后,特别是进入火器时代的关键时刻,清军能拿的出手的武器和战术很匮乏,甚至比明军都有倒退。

再者,经济:康熙时代的前期处于平三藩,收台湾,战葛尔丹战争中,国家已经处于紧急状态。财政状况基本是透支顺治的老本。康熙后期由于常年征战,内部腐败,国库亏耗严重,很难支撑大规模战争,这恐怕也是后面雍正玩命挣钱活活累死的原因。

综上分析,如果战争发生在康熙时代,仗会打的很苦,赢不赢都够把国家打亏掉的。


晴信4


个人认为,如果鸦片战争发生在康熙年间,那么康熙很可能还是会输的,或者说是能够取得惨胜!

为什么?我们不妨先去了解下雅克萨之战,看看中俄之间的差距!

1685年夏,清军都统彭春率军用“红衣大炮”围攻雅克萨三天,使城中的俄军困顿不支,俄军雅克萨督军托尔布津被迫投降。这就是第一次雅克萨之战。

1686年夏,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出兵雅克萨,却受阻于俄军新建的雅克萨城堡之下。此后,清军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围困雅克萨长达10个月之后,最终被迫俄军投降!这就是第二次雅克萨之战。

两次雅克萨之战虽然都以清军获胜告终,但却并不能说明清军有多强大。正好相反,雅克萨之战其实是暴露了清军武器装备、军事工程和战术思想等方面的落后。

当时清军所使用的,是在明朝“红衣大炮”基础上稍作改良的大炮。而在单兵火器方面,甚至比明朝时期还差。因此,火力方面,与俄军有着巨大的差距。

而且,康熙早就对这场雅克萨之战进行了精心准备。为此专门组建黑龙江水师,造500余艘战船和运输船。在第一次雅克萨之战中,清军共计投入约3000人,第二次也投入了2000余人。

反观俄军,第一次雅克萨之战只集结了包括农民、商人和猎户等组成的临时军队450人。而第二次雅克萨之战,俄军也只有826人而已。

也就是说,清军所面对的,只不过是少数的俄国远东开拓团而已,还不是俄国的正规军。而与同时代的西欧相比,俄国其实已经算是很落后的了,武器装备和军队素质在西欧,严格来说还不入流,如果不是俄国体型庞大,早被西欧列强给打趴了。

雅克萨之战期间,俄国还处于落后的农奴时代。直到战后10年(即1697年),俄国才在彼得大帝的改革下,逐渐学习西欧先进的技术,开始逐步走向振兴的。

然而,就是这样的俄国,他们的一支开拓团却仍能够在边远的远东,与全盛时的清朝开战。清军军备上落后,可见一斑!

所以,如果康熙时期便遇到鸦片战争这样烈度的战斗。一支两万多人精锐的英国军队,也是够清军受的了。

当然,康熙绝对比后来的道光有骨气和斗志,而且当时的清军战斗力也还是在线的。因此,清军坚持打下去,艰难取胜的能力还是有的。不过,这得付出相当巨大的伤亡,才能勉强击退英军。

这就如同当年的郑成功收复台湾一样,自己损失的兵勇,可是数倍于荷兰人的,才最终将荷兰人赶走。(天主教传教士利胜在《多明我会在中华帝国之业绩》中特别提到,郑军将士亲口告诉他,大约有9000郑军和632名荷兰人死于整个战役中。)


这些历史要读


历史也没有如果,但是我们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进行假设,从而得出较为客观的结果。


如果鸦片战争放在康熙时期,我觉得大清应该可以打败英国军队,或者说至少能打个平手!


道光时期的鸦片战争为什么输?

众所周知,鸦片战争是英国侵略者为了维护自己的鸦片市场,从而借机开展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根据史料记载,侵略英军人数大约有4000多人,战舰27艘,虽然总数不大,但是依靠船坚炮利的优势,在战争中确实取得了优势。

我认为清军打败仗主要有三点因素:

一是作战意志,道光皇帝在鸦片战争中并没有太强烈的作战意志,战争一开局就被英军打懵,虽然清军部分将领例如关天培等人率部阻击英军取得很好的战果,但是到了后期清军已经没有了抵抗意志,自己选择了投降。当然这不是道光的个人性格决定,而是国力,当时清朝国力决定了道光皇帝作战意志软弱。

二是技术落后,面对英军工业革命的产物,清军确实有点招架不住,军工技术方面全面落后。

三是军备松弛,这点很好解释,当时的八旗军已经废了。


康熙时期,如果英军来袭,英军胜算不大

我们也从三方面进行解读:

首先是作战意志,康熙时期,清朝进行了许多大动作,平葛尔丹,打三藩,收台湾,拒沙俄,作战意志可谓强烈,起码和英军交战不至于很快溃败。

其次是科技军工,康熙时期,英国还未进行工业革命,军工技术领先程度不大,清军的红衣大炮依然可以对英军进行有效杀伤。

三是军备,康熙时期的军队战斗力可谓强悍,因为不停有战争进行淬火,所以八旗军的整体实力还是比较强的!


因此,如果康熙时期爆发鸦片战争,清朝应该不会输!!!


青年史学家


如果英国在康熙年间发动鸦片战争,那么毋庸置疑,中国肯定能够打得赢,为什么这么说,不要忘了当时的中国还有戴梓和南怀仁这两大牛人。

戴梓剧照


如果在战争的压力之下,不排除初期可能暂时不是英国对手,但是康熙帝会受人如此欺负吗?肯定不会,那么戴梓的命运极大可能就会被改写,那么中国的武器水平,那基本上就可以碾压英国了,毕竟戴梓的二十八连珠火铳可不是当时的英国人能够抵挡的,还有他的子母炮,威力巨大,加上他的其它发明,足以在火力上对英国人压制。

而南怀仁此人更不用说,虽然他在火器上的成就和天赋要比戴梓差一些,但是可不要忘了他的身份,传教士,精通多国语言,所以在对付英国的时候至少不会对英国抓瞎,一无所知,毕竟知己知彼才能所向无敌。

虽然这两人关系可能不太好,在这种战争关头,凭借着康熙帝的能力还是能够处理分配好两人的职责的,再加上清朝依旧强大的八旗,贤明强势的君主,清朝是很有可能打败英国,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提前睁眼看世界,走上君主立宪制,当然了,这种可能也只是一种可能罢了,也还真不一定就能实现,不过,打败英国人应该是绝对可以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