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为什么感觉这十几年粮食价格依然没有变化?粮食应该随物价上涨么?

大漠苍狼2


商品的涨跌很大程度在供需关系,第二个是商品本身的价值,还有商品的重要性。

那么为什么感觉粮食十几年的价格依旧没怎么改变呢?

第一:其实粮食的价格是有不断的上涨的,只是收入的增长速度大于其涨价的速度,让人产生错觉

第二:生活中的占比权重下降,现在已经很少人考虑温饱的问题,而且考虑生活质量了,所以粮食的个人用量是在减少的

第三:产能的增加,记得小时候一亩地就七八百斤,现在最高的袁隆平“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3000斤”,普通的亩产都有一千三四斤

第四:生产模式的改变,以前都是人工作业,粗放种植,土地使用和劳动力都有限,现在机器作业,规模化种植,效率提高了数十倍

对于粮食价格应该涨价这个问题我觉得是不需要涨价的,但是会涨价

第一:这是很多人忽略的一个问题,其实粮食是全球性需求的,而全球还有很多相对低收入的国家,例如柬埔寨、越南这些,他们也是以粮食为主,如果价格过高,那么他们承受不起

第二:目前沙漠蝗虫已经危害到不少粮食主产国家了,印度、巴基斯坦等,所以今年的粮食肯定会减产,那么需求不变的前提下,粮食减产会使价格上涨。

对于这个问题我就这些观点,当然还有其他我没考虑到,欢迎补充





A股中股


我个人认为要相对全面的解释这个现象至少要从经济学、心理学、国际贸易这三个方面的相关原理开始说起,浅薄之见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汉书~食货志》中出现了一个经典的经济学现象那就是“谷贱伤农”,原本是说谷物粮食大丰收时农民并没有因此而获益更多反而因此受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粮食是一种缺乏价格需求弹性的商品,翻译成人话就是人们并不会因为粮食价格变低原本吃一碗现在开始吃两碗饭了,同样的也并不会因为粮食价格高就不吃粮食了,人们对粮食的总需求是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的,如果粮食的总产量和供给超过这个水平就会出现产能过剩单价下降,这是抑制粮食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多年屡创新高,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安全的极重要一环,国家鼓励种粮并对粮食种植多年进行资金补贴,同时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杂交水稻等农业新模式新技术的推广又进一步提升了粮食的产量,总体来说粮食产能已经超过了单纯的粮食需求,过多的粮食正在逐步转化为国家储备或当做原料饲料用来生产其他商品。

其次,要说到一个心理学的著名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1943年马斯洛提出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应用到这个问题上来说就是当人们在粮食短缺吃不饱肚子满足不了最基本的生理和生存需求时,并不会刻意追求饮食的营养、精致、多样化,同样的在十几年前开始中国人民的经济条件逐步变好都能买到足够的粮食吃饱肚子的情况下,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用谷物粮食填饱肚子了。对于蔬菜、水果、肉类、禽蛋等这些粮食替代物的需求逐步提升,再加上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时间越来越少、健康瘦身等理念的日益流行,都进一步压缩了对谷物粮食的需求抑制了粮食价格的上涨。

最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其中粮食进口贸易的规模还是非常大的。中国地理条件多山、多丘陵,耕地条件和土壤肥力相比于美国、巴西这些拥有大面积宜耕种平原地区的国家来说,同样生产一吨粮食中国国内投入的成本要比这些国家高的多,再加上这些国家人口本身就比中国少,这就造成了在这些国家粮食价格更加便宜,中国也一直在大量进口巴西黄豆、美国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这也是一个导致国内粮食价格上涨缓慢的重要原因。


地中没有海


这是个好问题


一个商品的价格取决于供需,供给越少,价格越高。那么我们来看看供给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显然,这些年中国的粮食产量是迭创新高的,不够需求方面我们也不断增加。但是,供给是否不足?


一般情况下,一个商品的供给减少往往是因为成本上划不来,或者因为原材料不足导致价格上涨,而在生产粮食的基本要素中,农机、农药等基础产品的价格并没有发生特别大的变化,只有人力成本上升了。


但是目前的粮食主要还是靠机械,真正的人力成本占比比较少,也就是说,人力成本的增加并没有带来粮食生产成本的上升。相反,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实际上,粮食的生产成本是在下降的。


一个商品的价格与其自身的供需有关,特别是对于粮食这种大宗商品来说,更是如此,长期来看,没有什么能强行改变。所以让市场决定。


以股易金


粮食价格这几年变化不大,原因应该是这几年全世界各地粮食产量比较稳定,基本滿足了人们生存的需求,有转向於求精的趋势,物以(希)缺为贵,应该是这样理解吧……………(不用高谈阔论)



冬雪148448260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根本,是基础。一旦粮食价格上涨,那么与粮食相关的所有行业,价格都会上涨,一但粮食价格上涨控制不住,将会引起社会动荡。所以我国的底线是保持大宗粮食产量的自足自给(比如小麦),建立粮食储备制度,稳定市场价格。


正艺2013


粮食是国之策,民生之大事。

鸡蛋可以涨价,百姓习惯了,猪肉涨价过高,百姓少买,也可以不吃。因为是副食品。

民以食为天。历朝历代都把粮食放在首要地位,国家对粮食政策掌控的万分到位,从收到卖甚至精细以“分或厘”之间。所以粮食的价格是独立的,任凭别的东西涨价,可以飞涨上天,粮食绝不跟风,岿然不动!

如果粮食爆涨,那可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定海神针”。


老刘105751014


粮食,特别是米面,是最基本的食物,价格绝对不能有剧烈变化,纵观我国五千年历史,只要粮食价格出现快速上涨,伴随的一定是动荡,粮食价格是稳定的基础。

粮食价格并非没有变化,只不过变得慢而已,因为单价较低,所以你感觉不到,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高价的精品,但是最基础的粮价一定能让最低收入的人负担的起,这是我们几十年发展的伟大成绩之一,14亿人吃饱饭并不容易。

最近通胀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不少影响,水果,蔬菜,鸡蛋,猪肉都在涨价,唯独粮食价格保持稳定,因为这是底线。

近期有人预测粮食价格会有大幅上涨,如果真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代表经济环境进一步走差,债务危机难以阻止。


海色民生


粮食十几年以涨八倍到十倍了,十几年前面粉0.22斤,现在2.5至3元斤,好大米0.35斤,现在一般大米3.5元至4元,好大米8元左右!


用户4045208600


工业和农业是合二为一的组合,工业是和金钱挂钩,农业单纯,只和人的肚子挂钩,金钱来自印钞机,粮食用量永远没有金钱大,但粮食产出周期长,从种到收至少需要半年时间产一季,抵抗各种自然灾害没有谁能够说完全有能力应对,但从古到今,人类还是不得不坚持,种粮永远不会有立杆见影的功效,除非今后的人会有特异功能。


种田人78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