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華東師大支教團抗疫不忘雲南娃:五地連一線,支教不掉線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任朝霞 通訊員 孫茂霖)“牛老師,有信號了,講義看得到了。”遠在雲南省武定縣己衣鄉以都莫村的學生李麗高興地發來信息,網絡這頭的牛嘉緒一邊替她高興,一邊心疼著。

李麗家位於偏僻的山區,通訊信號覆蓋不佳,每次上課,她都要加幾件衣服跑到村口的鄰居家蹭信號,要麼在門口坐著,要麼在牆角蹲著,雖然很辛苦,卻從來沒有缺席過。

按照正常的支教計劃,牛嘉緒和華東師範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的其他3名老師過完年便會提前結束寒假,從各自的家鄉返回支教地雲南楚雄州武定一中,開始準備新學期的教學,然而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這一切。

2月17日,武定一中開始線上教學,支教團的4名老師也分別在上海、安徽、河南、雲南的家中開啟了線上教學。支教團的老師們承擔著武定一中高一年級的部分教學與管理工作。孫茂霖負責4個班級的地理教學,並擔任高一429班的班主任;吳文萱負責6個班級的化學教學;顧惟靈負責2個班級的語文教學;牛嘉緒負責2個班級的數學教學。孩子們的學業不能耽誤,就算是線上教學,也要保質保量。

按照學校的安排,支教老師每天都有70分鐘的課時安排。於是,相隔在五個不同地點的老師與學生們通過一個個學習直播群聯繫著。

為了上好每一堂課,不辜負每一個渴望知識的學生,老師們決定合理改變課堂內容,讓線上課程變得高效、充實、有趣。

顧惟靈在設計線上課程時,便計劃著要對學生在假期內的古詩文複習情況進行摸底。為了適應線上教學的形式,解決隔著屏幕較難調動學生與老師互動的困難,她選擇採用“飛花令”小遊戲。在語文課的開頭,顧老師介紹了《中國詩詞大會》和《國學小名士》節目,播放了節目中12歲少女賀莉然以一敵百對出127句帶“花”詩句的片段。看了視頻後,學生們紛紛讚歎、躍躍欲試。接下來的半個小時裡,學生們先回憶、後拓展、互相補充,玩起了“春”字飛花令,兩個班級分別對出了200多句古詩詞。

疫情雖然將老師與學生們從空間上分隔開,但卻讓彼此的心更加貼近。支教團老師吳文萱負責6個班級的化學教學工作,有一次上完課後,嗓子已經沙啞了,當她退出課件放映時才發現,直播的評論裡寫滿了同學們對她的關心:“老師多喝點水呀”“老師一定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嗓子”“老師您休息一下吧!”……字裡行間全是學生們對老師滿滿的愛。

線上教學將彼此相連,學生們也發生了喜人的變化。“我發現這幾天來找我問課後習題的同學明顯增多了,本來以為線上教學會隔著一層屏障,沒想到隔著網絡,孩子們反倒沒有以前那麼害羞了。”支教團老師孫茂霖這樣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