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反思下,国人为什么对野味感兴趣?

一朵新鲜的玫瑰花


我是吹梦西洲,品尝人间滋味,不负韶华。很高兴为您分享我所知道的:


我写过一篇文章《又是穿山甲,饮食观念中的以形补形到底还要持续多久》,没有推荐,可能写的不好,也可能话题较为敏感。其中也简单聊了聊,这里再次简要整理,回答题主:

传统错误饮食观念——野味=补品

虎鞭、鹿茸、熊掌、鱼翅、燕窝、野猪。是不是补品?可能一部分是的。但是对这些东西的大肆吹捧,导致很多人以为野味就等同于补品。甚至还有理有据,野外生存过的,肉香味美。

到底是不是这样?我是吃过野猪肉的,肉质很糙,煮了很久还觉得煮不烂。有人说制作工艺不对。确实,一个简单的燕窝,需要各种繁琐的工序制作。还有熊掌,需要各种的清理和熏蒸制作。这不是我说的,在饮食大家梁实秋的《雅舍谈吃》里都有体现。名家尚且对这些东西称之为“劳什子”,即使他好吃,费这个劲的功夫,也犯不着去吃!

传统错误饮食观念——以形补形

感觉吃了会飞的,身体便能身轻如燕;吃了鸡爪,就能治疗脚部疾病;吃了穿山甲,房事就能大有长进。因为穿山甲硬嘛,石头都能穿透,还有什么不能穿?

这套理论简直扯淡。四川火锅里有一个猪脑花,新鲜猪脑下入火锅稍微一烫既熟,非常好吃,是众多食客的心头之爱。

是不是吃了猪脑,就笨成猪?吃了蝉蛹,就得不停叫唤?吃了鸡肉,还得去下蛋、打鸣不成?

中国人的“面子”

亲朋好友一起吃饭时候是不是还有人会说:“这可是野味,平时可吃不到”之类的话?肯定会有!

物以稀为贵,贵的东西,感觉无论是招待贵客还是给自己家人吃,总觉得好。如今的食品市场,越是贵的东西,越是有人铤而走险。万一真吃到假东西,怕是要害人!

哗众取宠

现今的直播以及短视频,造就了一大批的网红。有技术的卖技术,有颜值的卖颜值,有什么的卖什么。那什么都没有的呢?装疯卖傻呗!

我只想问下,前段时间吃蝙蝠的那个女子可否安好?如果她还好,当我没问。

如果她不好,那我也就安心了。哗众取宠,无异于跳梁小丑。


最后,呼吁各位,拒绝野味,从你我做起

我是吹梦西洲,期待与您一道品尝人间滋味。


吹梦西洲


不只是国人对野味感兴趣,而是很多国家的某些人对野味都感兴趣。

1、当娱乐: 感兴趣不代表就喜欢吃,很多人无

聊,当娱乐都喜欢去抓野味,但是不喜欢

吃,后面就送给别人或者卖掉。

就像我一朋友有事没事,就喜欢钓鱼一样,但是他从不吃鱼,就往我家送。

2、图新鲜: 有些人只是好奇,因为没吃过,不

知道啥味,想尝尝什么味道,新鲜劲一过,

也就没有意义了。

上次有一朋友,不知道上哪儿抓到一只竹鼠,晚上吃饭的时候,他家里围了一群人,要是真的都吃,一只肯定不够呀!

3、要面子: 物以稀为贵,野味罕见,能吃上不

得了,够在亲戚朋友面前吹一阵子。送人也

倍有面子,因为你有钱也买不到。

4、肉食主义者: 动物遇到这种人就悲剧了,只

要是肉,来者不拒。我就看到过,连条虫子

都不放过的,蚯蚓都能吃下去的人。简直不

敢直视……





舟舟侠


国人为什么爱吃野味?首先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得先问问自己,在我有限的认知里我觉得野味对于我来说是憧憬内心想吃。在以前小的时候家里穷吃不上肉顿顿青菜萝卜腌菜,渴望吃上荤腥那个时候农村有山就有野味就会想办法去山上弄野兔野鸡野猪什么的,是为了营养为了改善伙食为了吃肉

对于野味来说他的味道确实好吃,现在我们大部分人生活条件好起来了,农村不在养鸡养猪了,我记得家里养的土鸡黑毛猪那个味道太好吃了是很多人心里肉的味道。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我们再也吃不到过去的肉的味道吃到的都是吃着伺料长大的鸡鸭鱼肉而它们已经失去了肉原来的味道。

我们在寻求肉的味道,寻求味蕾带来的刺激,于是便指向了野味,那满满都是肉的香味!

我觉得还是我们内心深处对野味的需求是对现在肉质的渴望!然而在现在疫情施虐的现在我们更应该拒绝野味反思我们的猪肉肌肉为什么变了味!!!!


陈大饭


大家好,我是无聊的厨子。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谈讨这个问题,

其实说,大部分人吃野味的都未必是因为真的好吃,而往往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或是一点点炫耀心理在作祟。

在野味党看来,家养的不如散养的,散养的不如野生的,野生的不如稀少的,稀少的不如濒危的。总之物以稀为贵,味以稀为美。有很多都市人闲暇时去农村“农家乐”去体验下野味风采,“农家乐”得野味一般是从山上现打下来的,乡下基本上每个镇上都有那么几家,门前豪车可见。

在文化上,“吃野味”在神秘主义叙事与营销技巧鼓吹的加持下,反而有被美化的倾向,变成了可艳羡之事。

总得来说我干厨子好多年了,我的原则就是不杀。不吃。不做。为什么呢,因为害怕。野生动物身上大多带有病毒或寄生虫,这是共识的,做餐饮见的也多,我见过三条腿的牛蛙,一只眼的鲤鱼。驼背的鲫鱼,别说吃了,碰我都不会碰一下,给大家提个醒,不要过分的美化野生动物美味,大补。它不美味吃一次也不会大补。


无聊的厨子


1. 从营养角度看,野生动物在野外为活下去疲于奔命,因此肌纤维发达,脂肪含量少,口感更筋道。
而养殖的动物由于缺少一个让它们不停奔跑的环境,因此肌肉中脂肪含量会比野生动物要高,口感也偏向细腻、柔软

根据对家禽、家畜和几种野生动物的营养分析比较来看,它们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能量等主要指标上相差无几。熊掌脂肪丰富,其中含有较多的平滑肌和胶原蛋白,但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羊筋、牛筋、鸭掌、鸡腱、猪脚等食物中,也含有同样的成分,只不过它们的外形比熊掌小。
2. 野生动物的肉类与养殖的确实有差异,但哪种口感更好,很大程度受进食者主观感受的影响,不能说哪种更好。而且,口感也不决定营养价值。就算偏好野生动物的口感,不在乎营养价值,野生动物带来的健康风险却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点。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a9e000081e8a33ba55d\

小杉学茶


这个问题应该多角度,多纬度思考!

一:从中华文明的文化纬度来考虑。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美食故乡,当外国人还在茹毛饮血的时候,中国人就已经在研究野味如何烹饪才好吃。中国文化里面形容好吃的东西叫做山珍海味!山珍海味说到底就是野味,特别是山珍,指的就是大山里面的野生动物。这个说明中国人喜欢吃野味是有历史文化传承的。

二:从现实口味来讲。现在动物家养以后,国人为了追求生长速度,采取各种方法:大量采用激素或者其他方式加速其生长、减少动物运动量,让其快速增肥、饲料喂养!这样的结果就是家养的动物口感很差,没有肉味,相比在自然环境下自由生长的野生动物而言,口感相差甚远!

三: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商家为了增加店面特色,会千方百计收购野味增加噱头,提升店面知名度。顾客为了宴请有档次,有面子,也会钟情于这种资源稀缺性的菜品,以增加宴请的档次和满意度。一个是需求旺盛,一个是供给缺乏,更加增加了人们对野生动物的需求!所以说野味属于一种稀缺性资源,有其社会独特性!

所以要减少国人对野味的需求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立达禁止野生动物买卖!

第二:培育好的家养产品进行资源取代。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减少国人对野味的兴趣!


谈谈谭


物以稀为贵。中国人有种好奇心,越是难以得到的就越想要,越是没有吃过的东西越想吃。有的人吃野味并不是品尝味道,而是体验,可以炫耀,显示身份,别人没吃过的我吃过了。另外就是有些传统食疗认为野生动植物可以入药,营养丰富,能强生健体。从而使野生动物身价倍增,销售可以获利。没有需求就没有伤害。应从源头上禁止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保持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的环境。


赵建明Zhao


我来回答下个人的观点。

第一:好奇心里,我感觉还是占大部分的,因为有的人没有吃过别人口中所说的野味,不知道到底如何,没吃过感觉就比别人低一等,也没有出去谈论和炫耀的资本。

第二:确实有的野味很好吃,因为老一辈那个时候吃的很少,想解馋只能从深山老林里面想办法,这也就从祖祖辈辈口中传出来了,那个好吃,那个香。但是现在有的老一辈富有了,想再吃一吃,这样就导致了市场的需求,有需求就有人来贩卖。

第三:现在属于互联网时代,一些主播和商家为了赚嘘头,会做一些直播或宣传,来赚取大众的眼球,这样也会导致一部分没有见过和没有吃过的人好奇心里,从而导致了一部分人的购买欲望。也为贩卖野生动物提供了市场。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我是小酒。





礼拜九喝小酒


究其原因都是大富大贵有权有势有地位人的杰作吃厌了山珍海味认为野生动物生长在大自然自作聪明认定有丰富的营养梦有长生不老之说所以高消费食吃比较稀特的野生动物那知毒已入口悔之不及害国害民!


刘来兴104


1 天性使然;人类是从采集狩猎时代走过来的,后来才分为游牧和农耕,在人的天性里面就有对野味的爱好。

2 物以稀为贵;稀有而难得,总能引起人们的好奇心。价格高,吃的有面子,国人请客吃饭,吃的是档次,要的面子。

3 对健康食品理解的误差;不管什么东西,认为都是野生的好。然而野生的东西,未必都是健康的食材,很多对身体反而是有害的。

4 传统习俗:老一辈吃,不讲究,传到了下一辈,形成习惯性的爱好。

5 有美味的; 有些野味,味道确实不错,一吃就吃顺口了,吃不着就馋的慌。

6 盲目跟风的人多:总有些吃瓜群众,别人一忽悠,他也觉得好。你吃我也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