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有德和无德,顺遂自然,无需执着

文化是传承的美感,是知识的积累,古往今来,有文化者有大学问者可谓数不胜数,但是能够称之为圣贤的却少之又少,凤毛麟角而已。其中原因非常简单,能称之为圣贤的不但要有大学问更要有大德行。道德修行是人生最重要的最深奥的一堂课,何为德,先贤老子对德的阐述可谓深入,其《道德经》就是专门阐述道与德的,老子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有德和无德,顺遂自然,无需执着

有德无德:

有德和无德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有德和无德界限在哪里,老子的阐释可谓精辟,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也就是说真正有高尚品德的人,不会去执着的刻意的去追求和粉饰,让别人去夸赞自己有品德,也就是说不会做面子工程不会刻意追求不会注重表面形式。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无德是有德的对立面,那些喜欢沽名钓誉的人,刻意追求“德”的人,注重形式的人,他们反而会成为无德的人,品德低下的人。

沽名钓誉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在影视剧作品中也有不少,比如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当中的慕容复,沽名钓誉最终落得一无所有的境地,还有像《雍正王朝》当中的八皇子,号称八贤王,但实际上却是个沽名钓誉的阴险伪君子,这两个人是比较典型的看似有大德行实际上却无德的人。

有德和无德,顺遂自然,无需执着

道家讲究道法自然,追求形式的本质是自己内心缺乏追求,追求形式上的品德说明内心缺乏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因此才想要去粉饰,只有这样才能获得。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个有钱的人根本不用去可以的告诉别人自己有钱,像比尔盖茨,他不用说什么,世界上的人就都知道他是很有钱的。或者一个长得丑的人,即便他们有精致的妆容,用了很多手段让自己看上去很漂亮,可是这却并不能改变他们丑的本质,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基因他们天生的一切是不可能全部跟着被改变的外表而完全改变的。

有德和无德,顺遂自然,无需执着

道家讲究的无声无名,顺遂自然正是这个道理,一切都是自己发自内心出自本能而做的,没有任何的强制和形式上的考虑,这就是老子所强调的“上德”。

规矩:

有规矩才成方圆,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必然有规矩的束缚,也就是说我们在很多时候都在被强制的规范,都不得不去做一些规矩之内的事情,这些事情就包括一些会让别人觉得我们品德高尚的事情,这就是形式上的品德,如果按照老子的说法,世上很多人就都成了无德之人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人生展现高尚品德的行为在很多时候都是不会被规定和强制的,比如不随手扔垃圾,比如扶老人,比如见义勇为等等,都是没有强制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去做的具有高尚品德事情,所以不管是有规矩的约束还是没有规矩的自如,只要我们自己内心是情愿的,那就是“有德”的表现。

有德和无德,顺遂自然,无需执着

品德与知识:

一个人是否有高尚品德和只是并没有直接关系,知识在很多时候所起到的作用是告诉我们怎么样成为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和内心。但丁说:“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在哲学家和思想家严重,道德的高度和重要性是明显高于知识的。在任何一个时代,道德和知识的关系都应该是如此,一个道德高尚的学问者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