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鴉片戰爭前後,清朝經歷了哪些階段?

駐足小站看歷史


1840#1919新民主主義革命

1924#1927國民大革命時期

1927#1934國共十年對峙時期

1937#1945抗日戰爭時期

1945#1949解放戰爭時期

1949#1956過度時期(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度)

1956#1966十年家建設時期

1966#1976十年文革時期


大黃蜂飛在花叢中


鴉片戰爭前清朝是,“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鴉片戰爭後,分三個階段。( 1 )從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

代表人物:林則徐和魏源。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

特點:學習西方的物質文明。用西方的先進技術為武器,維護封建統治,挽救民族危機。

( 2 )甲午戰爭到辛亥革命

代表人物:從康有為、梁啟超到孫中山。主張:君主立憲;民主共和。

特點:學習西方的制度文明。以天賦人權進化論為武器到三民主義為指導思想,不僅學習技術,主要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發展資本主義挽救民族危機。

( 3 )北洋政府統治時期

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魯迅等。主張:民主與科學到社會主義。

特點:學習西方的思想文明。前期以民權平等學說為指導思想。徹底否定封建傳統。後期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宣傳社會主義



Xiao胖2


總的來說,可概括為:洋務運動、維新變法、辛亥革命三個大部分。

關於洋務運動,經過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以及太平天國的打擊,清朝的一部分官僚開始認識到西方堅船利炮的威力。

為了解除內憂外患,實現富國強兵,以維護清朝統治,開始學習西方文化及先進的技術,這樣一部分人被稱為洋務派。

在此之前一些學者就提出了學習西方國家的優點以增強國力,例如魏源在《海國圖志》中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馮桂芬在《校邠廬抗議》中主張“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

清朝統治集團中,一些頭腦比較清楚的當權者,如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以及在中樞執掌大權的恭親王奕訢等人都為剿滅太平天國而建立殊勳,他們在藉助外國侵略者對太平天國的“華洋會剿”中,親眼看到了外國侵略者堅船利炮的巨大威力,從而感受到一種潛在的長遠威脅。面臨中國“數千年未有之變局”,他們繼承了魏源等“經事派”提出的“師夷長技”的思想並極力將這種思想付諸於實踐他們“師夷長技以自強”的目的,一是為了鎮壓太平天國,二是在中外“和局”的條件下,徐圖中興。

前期,洋務派以“自強”為旗號,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後期,以“求富”為旗號,興辦了一批民用工業。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洋務運動宣告破產。洋務運動雖然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期間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洋務運動本質上屬於封建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客觀上給清朝政府帶來了短暫的同治中興。

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戊戌變法是晚清時期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該變法從1898年開始實施,但因損害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利益而遭到強烈抵制。1898年慈禧太后等發動戊戌政變,光緒帝被囚,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日本,戊戌六君子被殺,變法失敗(歷時103天)。

甲午戰爭的失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1895年4月,日本逼籤《馬關條約》的消息傳到北京,在康有為、梁啟超等的組織發動下在北京應試的1300多名舉人聯名上書光緒帝,痛陳民族危亡的嚴峻形勢,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的主張,史稱“公車上書”。但上書因頑固派的阻撓而沒有送到光緒帝的手中。

公車上書失敗後,維新派積極進行宣傳和組織活動,著書立說,介紹外國變法經驗教訓,在各地創辦了許多報刊、學會、學堂,為變法制造輿論,培養人才。維新變法運動逐漸在全國興起。

但隨著變法逐漸觸及到了守舊派的利益,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突然從頤和園趕回紫禁城,直入光緒皇帝寢宮,將光緒皇帝囚禁於中南海瀛臺;然後發佈訓政詔書,再次臨朝“訓政”。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將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康廣仁六人殺害。所有新政措施,除7月開辦的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外,全部都被廢止。戊戌變法失敗。

戊戌變法是一次具有愛國救亡意義的變法維新運動,對社會進步和思想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之後,腐朽的清王朝再也不能維護其專制統治,在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時,南方各地發起的“東南互保”更是徹底使清政府喪失中央權威。而後的辛亥革命直接斷送了清王朝。


半口先生


鴉片戰爭之前1796年中國爆發了“白蓮教”起義,涉及到四川、河南、湖北等地前後經歷了八年在1804年被徹底剿滅,1851年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太平軍起義,1853年洪秀全在南京建都直至最後一支太平軍隊伍被消滅已經到了1872年。當時的清王朝已經是“破爛不堪”腐朽的只能是苟延殘喘,“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是統治階級剝削老百姓的真實寫照,底層老百姓已經無法生存反抗已經是“星星之火”就可燎原,鴉片戰爭的爆發加重了窮苦人民的負擔,鴉片戰爭加快了清政府的滅亡。

李鴻章、張之洞的洋務運動減緩了清王朝的衰敗,光緒的戊戌變法的失敗決定了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走到了終點,孫中山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和政府標誌著中國迎來一個新的時代,從此中國結束了經歷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


西非太守


第一階段是19世紀40年代到60年代。鴉片戰爭的失敗,使不少有識之士看到了西方列強"船堅炮利"和中國傳統軍事思想的落後,開始提出向西方學習、發展中國軍事技術的思想,但從總體上說,傳統軍事思想仍佔統治地位,多數兵書仍是模仿明代《紀效新書》的體例,重複戚繼光等歷史名將的作戰思想。儘管如此,這期間的兵書仍出現了一些新的傾向:一是倡言新軍制的著述陸續面世。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表明國家的經制之兵已完全喪失了戰鬥力,不少人轉而寄希望於鄉兵和團練的建設。這方面的著作有許乃釗編輯的《武備輯要續編》、王的《練勇芻言》、朱孫貽的《團練事宜》等。太平軍推出的《太平軍目》、《太平軍制》,是農民起義軍軍制著作,在中國農民革命戰爭史上這還是第一次。二是有關兵器製造、設防備戰的著作激增。在"制夷以利器為先"的思潮影響下,丁守存的《用地雷法》、潘廷輝的《鑄炮圖說》、葉世槐的《空心炮樓圖說》紛紛出版。有關海防備戰的兵書,則有魏源的《海國圖志》、林福祥的《平海心籌》等。它們具體反映了鴉片戰爭之後,中國海防建設和備戰指導思想的新趨向。

第二階段是19世紀70年代到甲午戰爭前。隨著洋務運動的興起,西方軍事著作被大量翻譯介紹進來。江南製造局的譯書館翻譯西方軍事著作三四十部。天津機器局、京師同文館、廣學會、天津水師學堂也都翻譯了不少西方軍事著作。關於海防建設的著作則有鄭觀應的《易言》三十六篇。

第三階段是甲午戰爭結束到清朝滅亡。這一時期,清政府進行了軍事改革,反映德日兩國軍事思想的各類操典、專著、教科書大量引進。此外,《戰略學》、《軍制學》、《兵學教科書》、《戰法學教科書》等基礎軍事理論著作也相繼問世。隨著軍事改革的深入,人們試圖在吸收外國軍事學說的基礎上,結合本國實際,建立中國軍事理論體系。1898年,徐建寅編成《兵學新書》,就是這種努力的開端。陳龍昌的《中西兵略指掌》和易熙的《中西兵法通義》等,也是這一時期的有影響的軍事著作。


御前帶刀侍衛


洋務運動,在經濟方面,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使中國的資本主義經濟有了較大發展

戊戌變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成為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

辛亥革命,揭開了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廢除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

新文化運動,推動了思想大解放,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木頭陪伴


鴉片戰爭前期的清朝。 1、歷史分期 清朝前期的歷史可以分為幾個不同的階段: 第一階段:入關前是明朝統治下的女真族,明朝設立建州三衛進行統治,建州女 真的首領努爾哈赤逐步統一女真各部,1616 年在赫圖阿拉建立“後金”政權,並在統 一的過程中創立了著名的八旗制度,並與明朝進行了戰爭,皇太極即位後,1636 消除漢族對金的反感,改為滿洲,改國號為清。第二階段:1644 年,順治帝入關,進入中原,直到1912 年在辛亥革命中滅亡,共 經歷268 年,也可分為幾個不同的時期。第一個時期,從清兵入關到鄭成功收復臺灣, (1644--1662),清朝通過鎮壓各地的抗清鬥爭,並逐步採取一些漢族制度,從而確 立了其對全國的統治。第二個時期,從康熙帝即位到乾隆末年(1662--1795)經歷了 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共130 多年,這是清朝的盛世時期,專制中央集權的統治到 了歷史的最高峰,實現了全國的統一,版圖擴大,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得到了空前的 鞏固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有了顯著的提高,在全國範圍內推行了地丁銀製度,資本主 義萌芽無論從深度和廣度都得到了發展,封建文化也有建樹,成為亞洲頭等封建強國。 第三個時期,從嘉慶到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爆發前,是清朝統治的衰弱時期, 各族人民紛紛反抗,起義不斷髮生,再加上閉關政策,使中國停滯不前,落後於西方, 而面臨著資本主義的侵略威脅。




大黃墅帝國自媒體


第一階段:入關前是明朝統治下的女真族,明朝設立建州三衛進行統治,建州女真的首領努爾哈赤逐步統一女真各部,1616年在赫圖阿拉建立“後金”政權,並在統一的過程中創立了著名的八旗制度,並與明朝進行了戰爭,皇太極即位後,1636年為消除漢族對金的反感,改為滿洲,改國號為清。

第二階段:1644年,順治帝入關,進入中原,直到1912年在辛亥革命中滅亡,共經歷268年,也可分為幾個不同的時期。第一個時期,從清兵入關到鄭成功收復臺灣,(1644--1662),清朝通過鎮壓各地的抗清鬥爭,並逐步採取一些漢族制度,從而確立了其對全國的統治。第二個時期,從康熙帝即位到乾隆末年(1662--1795)經歷了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共130多年,這是清朝的盛世時期,專制中央集權的統治到了歷史的最高峰,實現了全國的統一,版圖擴大,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得到了空前的鞏固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有了顯著的提高,在全國範圍內推行了地丁銀製度,資本主義萌芽無論從深度和廣度都得到了發展,封建文化也有建樹,成為亞洲頭等封建強國。

第三個時期,從嘉慶到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爆發前,是清朝統治的衰弱時期,各族人民紛紛反抗,起義不斷髮生,再加上閉關政策,使中國停滯不前,落後於西方,而面臨著資本主義的侵略威脅。所以,綜上所述,清王朝之所以能夠在鴉片戰爭後依舊堅持了72年,一方面是因為清政府作為一個既得利益者的代表,自然不願意失去自己的統治地位,所以在72年內在經濟、政治等領域都開展了一定的改革,進行了一個帝國的垂死掙扎。另一方面,是傳統觀念對人們的影響,使人們在保家衛國時,或多或少地為延續清政府的統治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因此,清王朝能支撐72年,既有自己垂死掙扎的功勞,也有來自群眾主動對清政府進行維護的原因。


戰鬥大黃蜂


19世紀初,英國成為世界資本主義最強大的國家,並且建立了“日不落”帝國。而它在亞洲下一個主要的侵略目標就是中國自清朝初期到鴉片戰爭前夕,滿清仍然是一個獨立的封建國家,曾經的國勢,從乾隆中後年就呈現出江河日下之勢。封建制度已嚴重地阻礙著新的現代經濟的發展。到鴉片戰爭前,以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始終佔據中國社會經濟的主導地位。土地兼併日趨嚴重,在全國成為普遍現象。吏治敗壞,封建專制發展到了極點。清政府用“四書”、“五經”將人們的思想禁錮起來,對不滿情緒或評議時政者,實行殘酷鎮壓。國防空虛,軍備廢弛。對外關係上,清朝長期實行閉關政策,嚴重地阻礙著中國對外貿易和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 。

隨著清朝統治的日趨腐敗和對人民剝削壓迫的加重,國內階級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群眾的反抗鬥爭此起彼伏。清王朝的統治面臨深刻的危機,中國封建社會已經走到了它的盡頭。






高瘦丶小帥


鴉片戰爭前後清朝主要經歷了:1.洋務運動,在經濟方面,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使中國的資本主義經濟有了較大發展。

2.戊戌變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成為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

3.辛亥革命,揭開了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廢除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

4.新文化運動,推動了思想大解放,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