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一个月疫情怎么会击垮那么多公司?

游乐人间001


经过这次疫情,我希望每个企业领导者都能有所收获,居安思危,踏踏实实的发展


意趣时光


目前我从事的货代行业所接触的行业有外贸公司/报关行/拖车行/包包工厂/家具工厂,家具商店等……

也找他们其中一些供应商聊过,说是资金运营有点紧张,但是还是能勉强可以熬过去……

没有提问者说的这样,那么多公司倒闭……

不过

生活中确实也有倒闭的,可能只是我没有遇到吧,至于疫情来了待业一个月公司就倒闭了,想必应该也是公司是才创立不久的,没有遇过此类危机,风险来了措手不及/资金运行跟不上,应该是缺泛了把控风险的能力。很多公司表面你看着运行正常,其实都是环环相扣,一边进账一边出账,资金链跟得太近。以至于疫情来了,防不胜防,从而导致这几年刚创立的公司倒闭!



货代说


我们来设计一个简单的企业模型,帮助大家理解这个问题。

假设你拿出100万元,投资设立了一家公司。

起初,按照1:1的比例从银行借款100万元,共200万元,一起投入到公司之中。

在200万元资金中,有120万元购买了固定资产,就是建设或租用厂房、购买设备之类。有50万元用于购买原材料。另外30万元用于支付平时的工人工资,水电气之类。

如果银行贷款每年的利息是10万元。固定资产按10年进行折旧,也就是每年折旧12万元。

另外,假设公司从购买原材料到收回货款,需要4个月时间,也就是每年可以完成3轮次的营业周期。

完成这些假设和交代之后,我们开始公司的运转。先按年度进行测算:

50万的原材料和20万的人工、10万的水电气成本等共投入3次,就是240万元。

贷款利息加上固定资产折旧,每年就是22万元。

这样加起来,每年投入运行的成本大约就是262万元。按照20%测算毛利是52万元,按10%测算净利是26万元,大约4年就可以收回初始投资。

这算是非常不错的公司了,很多上市公司都达不到这个水平。上市公司收购资产基本上在10年回本的状态,这还没有考虑其中业绩有注水的成分。

现在我们来看,因为疫情影响1个月没有开工,意味着什么?

本来这一个月如果是正常开工,公司可以在承担贷款利息和资产折旧约2万元,支付人工工资及水电气约8万元的基础上,还可以获取净利润约2万元。

如果不开工,贷款利息和资产折旧约2万元需要继续支付,净利润2万元没有了,这就是4万元的损失。不开工的话水电气成本是没有了,但如果还要继续支付工资的话,意味着还要损失近2万元。这三项加起来就是6万元的损失,大约相当于年净利润的四分之一。

咋看起来没什么问题,应该能够支撑住。

但是要注意,现在的生意人,哪个不是杠杆加了又加,每笔钱还没到手,就已经有了他的去处,很多公司的富余资金并不会太多,经营现金流为负的比比皆是。不赚钱的公司就不说了,挣钱的公司都在不断扩大投入,这样一来,一旦出现收入断流的现象,后果就相当严重,一个月就要了很多公司的命!

还是那句话,“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这次的疫情也警示很多人,一定要有现金流的储备,步子迈的快不是成功,活得久才是更大的成功!


沉默的砖家


为什么仅仅只是一个月,很多公司就倒闭了?很多人难以理解,觉得这么短的时间,怎么公司就倒闭了,难道都是皮包公司吗?

不是的,抛除一些皮包公司,其实这里大多都是初创业公司,和一些小型公司,他们抗风险能力很弱。

初创业公司,一个或者几个股东创建公司是为了盈利的,但是运气不好,一创业就碰到这样的事情,怎么办?两个方案,继续坚持或者直接解散。

大部分人都不用选择,肯定直接解散,因为初创型公司没有名气,公司没有凝聚力,与其这样拖着还不如直接解散了,又省钱,到时候还可以重头来过。

小型公司

这种公司一般也就是几人最多不超过五十人。

这种老板比较看中钱,名誉什么都不重要,一个月损失多大?这样耗着,干脆降低损失。直接重组或者解散了。毕竟没名气,解散了损失也不大。

所以你看到的所谓倒闭了很多公司的基本都是这两种但是你听到过哪些有名气的公司倒闭了吗?没有!


大熊和他的小熊


财务上有个名词叫做:“现金为王”,一家企业最重要的其实并不是利润,而是其现金流,如果单单看利润,京东前几年就是一个烂企业,因为一直在亏损,但是一看京东的现金流,你就知道它的价值在那里。为什么短短一个月的疫情就会击垮不少公司呢?迫使这些公司降薪减效甚至直接申请破产倒闭。这一切都归根于企业缺少现金流入,资金链出现断裂(恒大为什么要搞75折促销,就是为了回笼现金流,当然恒大其实还没紧张到这个程度,带有一定的套路)。

我们以恒大集团为例:截止2019年6月,恒大集团合并报表总资产17629亿元,总负债14008亿元,净资产为3621亿元。也就说如果不考虑品牌价值不考虑其他因素,现在把恒大变现,恒大还有3621亿元,在怎么的与破产也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恒大的3621亿元它并非都是现金,它可能是投入在建工程,投入固定资产,投入了广告,企业银行账户上可能就一千亿元的现金。

假设恒大集团每个月的固定支出为800亿元(贷款利息、工资、水电、广告、物业、办公成本等等),在以往企业一直在营,每个月都有资金回笼,假设平均每个月可回笼1000亿元以上,那么对于恒大而言,固定的800亿支出根本不是问题。但是现在受疫情影响,所有营销中心关闭,旗下的酒店生意也受到影响,每月的资金回笼可能变为了一百亿,与固定的800亿元支出,还有700个亿的差额,第一个月还可以用原来银行账户上的资金支撑,但是第二个月账户里的资金就不够了,这时候就没有钱还银行或者还供应商的欠款了,而你一旦逾期欠款,被爆出来之后,所有的银行和供应商担心回收不会来资金,就会一拥而上,纷纷要求你还款,结果肯定是一下子没办法拿出来这么多钱的(当年的乐视就是这样),因为借来的钱都投在各地的房地产中,而房子还没卖出去,没有资金回笼,最终就会被挤兑挂掉。

故而,单单看净资产,看利润,可能一家企业还很良好,但是由于没有经营性现金流入或者经营性现金流入不足以覆盖企业的每个月的固定支出,且差额较大的,就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现象,这就是为什么财务上很忌讳一家企业疯狂扩张,特别是盲目的负债扩张,如果一切顺风顺水,确实可能获得大步的跨越发展,但一旦遇到困难,短时间内经营性现金流入减少,那么企业可能就会灰飞烟灭了。所以说现金为王,不是没有道理的。

总结

现实中很多企业确实是效益很好,经营也很不错,只不过其账面上并没有留太多的资金,往年的利润或分配掉或者再投资了,如果按照正常经营发展,企业的每个月的货款回笼加上账户里原来留存的金额,足以应对一切,但是没想到一个疫情,使得企业一下子失去收入来源,而银行的贷款以及员工的工资、企业的房租,它可不一定都会延期,所以在还款日拿不出钱时,即使企业原来的效益再好,也不得不面临破产的困境。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企业撑不住1个月。


鲤行者


对公司来说,一个月没有收入,但是房租还要付,人工成本还要付,贷款还要还,现金流肯定会出现紧张。对于大企业来说,还算过得去。对于小企业来说,可能就是很大的困难了。

有个高校对中小企业现金流进行了一个调研。34%的中小企业,现金流没办法撑过一个月。85%的企业没有办法撑过三个月。

对于大企业来说,有抵押物,有信誉担保
都可以贷到款。

但对于小企来说,贷款是个非常困难的事情。更多的可能是靠老板去借钱或者用一些更高利息的民间贷款。

这次国家拨付的请的专项贷款,小米美团轻松申请几亿,而那些中小企业只能望钱兴叹。

如果中小企业主没有办法借到钱,或者贷到款那么他们可能很难熬过这个冬天的。

另外,国家的降息也作用不到他们身上。虽然利息降低了,但是他们根本就贷不到款。降低利息也就没有什么意义。而且,降息降准还可能会造成人工成本上涨,租金上涨。这些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就更大了。

希望国家可以出台更多的措施,能够有效的帮扶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中流砥柱。如果过多的中小企业撑不住了,就业会出现问题,经济增长也会出现问题。

愿疫情早日结束,大家早就开始挣钱。


莫水宏观经济


很多人觉得奇怪,不过疫情多歇了几个星期,为啥子这么多企业活不下去了?飞刀告诉你!

飞刀在银行做小贷二十多年,对小企业这块很了解。

1,近几年经济一直不很好

近几年,去杠杆。真正缺钱的是小企业,民企。大国企贷款不困难。

前几年飞刀银行还发放信用贷,担保贷,互保贷。后来不良太多,不少小企业活不下去。飞刀银行只做抵押贷了。

就是抵押贷,很多客户也是还款困难。无非是做不下去,把房子卖了,就算了。

2,互联网一定程度打击传统行业

传统行业在互联网竞争下,利润变的很薄。赚钱越来越难。很多小企业是赔本赚吆喝。走量没有利润。

本来就不太赚钱,再来疫情,不就雪上加霜,直接关门。

3,经营成本越来越高

经营小企业,成本越来越高。房租随着房价不断攀升。员工工资支出越来越多,北京快递员得5000多才干,少了没人来。

4,市场越来越不好做

以前做小生意,在批发市场就有人上门,很不错。现在批发市场人也少了。以前开饭店市口好就行,现在得上平台,平台费还不便宜。

很多人看见网红经济好,看见电商好,就说小企业很好做。那是没有看见实质,一个网红起来,底下是更多的被淘汰小微企业。

这次疫情无非是一个促进,让更多本就摇摇欲坠的小企业直接倒闭。但是疫情也是优胜劣汰,大浪淘沙。更多的优秀小企业能成长,能活下来。


飞刀47号


楼市一本万利,有人救,实业本大利微,风险大倒就倒吧!


看雨=*朋


一个多月的疫情,的确对中小企业形成了沉重的打击,很多企业告急。

之前西贝董事长称西贝只能维持3个月正常运转,随后媒体曝出海底捞日亏损8000万。造成中小微企业的目前困境的原因疫情是最重要的,但是并不起决定性作用。

25日,管理层再次对湖北地区中小企业出台措施,鼓励其快速恢复生产,渡过难关,具体来看主要包括:增加再贴现5000亿,加大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复工复产支持,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免征增值税3个月等等措施。

这一系列的举措证明了湖北地区企业的确相当困难。为什么短短一个月这些中小微企业就扛不住、纷纷破产告急呢?

1、行业属性决定了中小微企业当前困境

出现问题的企业几乎都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这些行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其产业的转型升级还处于探索中,有些甚至没有办法转型升级,只能用传统的方法经营,即使转型升级,所花费的成本非中小微企业能够承担。例如海底捞的无人餐厅。

2、中小微企业发展艰难,利润微薄

很多小微企业毛利率和净利率非常低,大部分企业处于微利和盈亏平衡点附近,中小微企业大多属于被动经营,咬牙坚持。比如楼下的生鲜水果蔬菜店,毛利80%,净利润率40%,投资20万,一年的收入仅仅8万,而房租人工水电一个月近3万,8元利润仅够支撑2个月而已。

3、小微企业人力成本太高

很多人认为,老板每个月不就发了四五千工资吗?有啥成本呢?这只是表面上,员工能拿到手的、看得见的开支,实际上还有五险一金,这占到一个劳动力30%成本,换言之员工工资5000元,老板实际支出6500+。

4、抗风险能力本身就低以及经营思路有问题

很多小微企业没有危机管理,按部就班的经营下去,从来就没有想到过危机管理。换言之企业的经营就不尽合理,在危机面前,束手无措这是正常操作。毫不客气的说,很多企业即使没有疫情,也撑不了多就,疫情只不过提前暴露不足而已。

总之,中小微企业经营不下去,不单单是疫情影响,还有其它非疫情的因素。

我是溯源归一,极简投资践行者!

溯源归一


突如其来的疫情,无疑会使得原本就已经节衣缩食、经营不善的企业更加雪上加霜。

2月6日,IT职业教育机构兄弟连创始人李超在其微信公众号发表了《致兄弟连全体学员、员工、股东的一封信》,正式宣告破产。由于该公司节前就已经勒紧腰带、缓发工资、压缩成本,再加上疫情,没能撑到节后的旺季。原本就存在的经营问题和资金问题,在疫情的冲击下会更加凸显。

对于企业来说,现金流不足,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由于疫情引起了消费的大幅降低,营业收入大幅减少,同时,由于人员隔离,也无法正常开工。根据清华大学教授朱武祥等人对995家中小企业的研究,总计 58.05%的受调查企业应收预计下降 20%以上。而与此同时,企业还要应对员工薪资、社保、租金等方面的支出。在调查中显示,超过 2/3的企业认为资金维持能力不超过 2个月,其中 34%的企业认为难以维持 1个月。

当然,此项调查的样本范围有限,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无法恢复正常经营,同时要应付各项必不可少的开支,即使将各项支出降到最低,对企业的现金流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挑战。

同时,对于那些将资金杠杆用得比较足的公司,也会承受着很大的资金压力。

从一月下旬武汉封城开始,全国各地的房地产销售和工地基本上都停滞了。所以不少企业选择了在网上销售的方式,在困境中寻求解决之道。

对于其他的各类企业,也都在进行各项硬核自救。餐饮业的企业不能堂吃,就进行外卖配送;言几又和饿了么合作,通过饿了么送到家里;同程旅游开拓了在线消费服务。

通过现金流的规划、政府的各项扶持政策和企业的微创新,相信很多企业是可以坚持着走出困境的。在此之后,企业也会更多地思考现金流的管理和安排、创新销售模式等问题。这场疫情,对企业是一项大考验,也同时会逼着企业进行思考和创新,变得更加强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