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中国最著名的传世名画,传世书贴有哪些?

云1987


中国著名的多了!要数书法还算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不过至今没见过珍本!下面是学习方法介绍给大家:











止儿文学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我先说一下我国最著名的十幅传世名画:

1,洛神赋图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

原《洛神赋图》卷,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

2,《清明上河图》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

《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

3,《富春山居图》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纸本,水墨。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

4,《汉宫春晓图》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汉宫春晓图》,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绢本重彩,尺幅很大,37.2cm×2038.5cm,作为装饰性绘画来说属于巨制。汉宫春晓是中国人物画的传统题材,主要描绘宫中缤妃生活。

5,《百骏图》

清·郎世宁《百骏图》,该稿本为纸质,纵102厘米、横813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意大利人郎世宁1715年他以传教士的身份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就被重视西洋技艺的康熙皇帝召入宫中,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宫廷画家生涯。

6,《步辇图》

唐·阎立本《步辇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线条流利纯熟,富有表现力,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7,《唐宫仕女图》

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中国古代仕女众生像,“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唐宫仕女图》展示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众生像。

8,《五牛图》

《五牛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无款印。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韩滉。

韩滉(723―787),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师休之子。那时,韩干以画马著称,韩滉以画牛著称,后人称为“牛马二韩”。这幅《五牛图》,是韩滉最为传神的一幅。

9,《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纵28.7厘米,横335厘米。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用笔细润圆劲,设色浓丽,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而名闻中外。是今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10,《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 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作者王希孟。

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后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惜年寿不永,20馀岁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优秀青年画家。

传世书帖:

《三希宝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黄州寒食帖》、欧阳询《仲尼梦奠帖》、怀素《自叙帖》、米芾《蜀素帖》、徽宗赵佶 《草书千字文》、元代书法宗师楷书奇珍赵孟頫《前后赤壁赋》、明代奇才草书绝品祝允明《草书诗帖》。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艺统华夏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百骏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中国的山水画是从青绿开始的。而浅绛山水在黄公望时到达繁盛。一幅古画几经易手,会有引首、题跋、历代名家题记、收藏玺印等浓厚的文化痕迹。每个收藏过它的人都想刷一下存在感,虽说不难从中看出一副画的历史,但不喜这些文人雅士直接提拔盖章,特别是乾隆,要是喜欢某幅画,会拼命地给画盖戳、题诗、题跋,用甜俗的书法占满每一个空白的角落,有时还拉着大臣一起,简直就是盖戳狂魔...欣赏四幅

《清明上河图》北宋 张择端

《千里江山图》北宋 王希孟

《富春山居图》元代 黄公望

《汉宫春晓图》明代 仇英

《百骏图》清代 郎世宁






文博迷


在一个没有照相机的时代,画作是最直观、最清晰记录当下的珍贵材料,星移斗转,时隔几千年,现在的历史研究者还在古代画作上寻找着历史的足迹。从古代流传下来的画作有很多,但是能担得起传世名画的有哪些呢?

第一幅当属东晋著名画师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它以曹植的《洛神赋》为蓝本,画出了原赋中的多篇故事,每个故事情节独立,但是又有融会贯通之处,画中的洛水女神临波而来,深得曹植“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美态。可惜的是,这幅绢本长卷在辗转中渐渐失传,现在存世的只是被分割成四个部分的宋代摹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二件)、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第二幅是入选高中历史课本的唐代名画《步辇图》,作者是深受唐太宗倚重的宫廷画师阎立本,而这幅画所展现的就是就是唐太宗坐在步辇上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场景,画面之上,唐太宗在一众侍女的环绕中,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这幅画在构图调色上也被历来书画鉴定大师称赞不已。值得一提的是,在接见禄东赞之后,唐太宗便令文成公主进藏和亲了。

第三幅成画也是在唐代,在文化相对开放的背景之下,随即应运而生了这样画作集《唐宫仕女图》,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这些画作中的女子姿态各异、惟妙惟肖,是现代研究唐代女子妆容和服饰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第四幅画主角是五头牛,它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它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是现存最古老的纸本中国画,在这幅不大的画作之上有赵构、赵孟、孙弘、项元汴、弘历、金农等十四家题记,这些熠熠生辉的名字似乎显得作者韩滉都渺小了,但是却不是真的渺小,是画师赋予了“五头牛”灵魂,使得他们得以活跃于纸上,传达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最高水平。

第五幅画《韩熙载夜宴图》也多次展出,这幅图展示的是五代南唐时期大臣韩熙载家中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作者是顾闳中。据《宣和画谱》卷七记载,此画是顾闳中奉后主李煜之命,与周文矩、高太冲潜入韩熙载的府第,窥其放浪的夜生活,仅凭目识心记,所绘成。图中所绘的场景极其生动、高度还原,堪比人肉相机之外,却又平添了些艺术家的奇妙和浪漫色彩。

第六幅画作来自北宋时期,人文山水画在书画皇帝宋徽宗的推动下,得到迅速发展,其中以《千里江山图》为杰出代表。这幅画的作者王希孟是一位年仅十七岁的宫廷画师,在宋徽宗亲自指导下,他运用矿物颜料画出了将近12米的山水长卷,欧阳修曾经说过,“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者得之,览者未必识也。故飞走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这样的意境在这幅画中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第七幅画是知名度甚高的《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在5米的画卷中有1643人,每一个人穿衣打扮,甚至表情和动作都清晰可见,在方寸之间展示出不平凡的意义。

第八幅画为元代的《富春山居图》,是画家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1350年绘制完成,后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为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后半卷为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全图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富春山居图》在历史沧桑变化中几经波折,直到现在还分居两地,让人不禁伤怀。

第九幅是由明代画家仇英所绘的《汉宫春晓图》,用手卷的形式描述初春时节宫闱之中的日常琐事:妆扮、浇灌、折枝、插花等,画后妃、皇子、画师等一百一十五人,个个衣着鲜丽,姿态各异,既无所事事又忙忙碌碌,全画构景繁复,用笔清劲而赋色妍雅,林木、奇石与华丽的宫阙穿插掩映,铺陈出宛如仙境般的瑰丽景象。显示了画家过人的观察能力与精湛的写实功力。其中的人物穿戴的都是唐以来衣饰,取名汉宫,只是当时对宫室的泛指

第十幅图的画风似乎和传统的中国古画风格迥异,这幅画是由清朝时期传奇的意大利画师郎世宁所绘,其图共绘有100匹骏马,姿势各异,或立、或奔、或跪、或卧,可谓画尽骏马之态,并且他融合了中西方绘画所长,不仅充分展现了欧洲明暗画法的特色,使马匹的立体感十分强,而且在背景山水中运用了传统中国画的手法,注重写意,看上去淡然大气,不抢景,但却必不可少。

以上是名画,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著名传世书法作品(排序部分先后)

1、东晋·王羲之家族《三希宝帖》

三希宝帖是东晋书圣王羲之家族留给后世的伟大书法作品,分别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时晴帖》和《中秋帖》为摹本,只有《伯远帖》乃真迹分藏于北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2、唐·欧阳询《仲尼梦奠帖》

《仲尼梦奠帖》,纸本,纵25.5cm ,横33.6cm,共78字,行书,为初唐书法家三大家之一的欧阳询所作。

被李世民奉为师长和书坛第一,世称“大欧”,书法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字体被称为“欧体”。

辽宁省博物馆藏。

3、唐·颜真卿《祭侄文稿》

《祭侄稿》,麻纸本,行书 纵28.2厘米 横75.5厘米,23行,,共234字。“天下第二行书”,为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作。字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书法风格与其人品高度一致。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4、唐·怀素《自叙帖》

《自叙帖》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共126行,698字。唐书法僧怀素草书,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被称为“中华第一草书”。

原帖轶,上海延光室、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

5、宋·苏轼《黄州寒食帖》

《黄州寒食帖》系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手迹。纸本,25 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原属圆明园收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6、北宋·米芾《蜀素帖》

米芾,宋朝书法四大家之一,《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墨迹绢本,行书。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

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7、北宋·徽宗赵佶 《草书千字文》

《草书千字文》,宋徽宗赵佶传世的狂草作品,纵31.5厘米,横1172厘米,写在一张整幅描金云龙笺上,被誉为“天下一人绝世墨宝”。

辽宁省博物馆馆藏。

8、元·赵孟《前后赤壁赋》

《前后赤壁赋》纵27.2厘米,横11.1厘米。是元代书法宗师赵孟楷书作品。赵孟,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中国“楷书四大家”。

9、明·祝允明《草书诗帖》

《草书诗帖》,被誉为明代奇才草书绝品,纸本,纵36.1厘米,横1147.5厘米,书曹植《乐府》四首,是祝允明的代表作品。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10、东晋·王羲之《兰亭序》

《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中华书法作品至宝。

下落成谜,相传李世民下葬时,作为陪葬品和太宗一起入土。


格物书画


(一)——中国十大名帖

名帖之冠·三希堂法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

晋唐心印·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神写天成·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雪堂余韵·天下第三行书:苏轼《黄州寒食帖》

临池模范·天下第一楷书:欧阳询《仲尼梦奠帖》

狂僧醉笔·天下第一草书:怀素《自叙帖》

至美至真·天下第一美贴:米芾《蜀素帖》

天下一人·艺术皇帝绝世墨宝:宋徽宗《草书千字文》

俊彩星驰·书法宗师楷书奇珍:赵孟俯《前后赤壁赋》

草圣遗风·书法奇才草书极品:祝允明《草书古诗帖》

(二)——中国十大名画

顾恺之《洛神赋图》

阎立本《布辇图》

张萱、周昉《仕女图》

韩滉《五牛图》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张择瑞《清明上河图》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仇英《汉宫春晓图》


颜玉文字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国的传世名画、书贴浩如烟海,不胜枚举,孰优孰劣也众说纷纭,很难评判。

不过,对于画作曾有一个比较权威的榜单,是在综合历史学家、艺术及收藏多方面专家的评估意见之后,评选出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包括: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百骏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

《洛神赋图》

《清明上河图》

《富春山居图》

《汉宫春晓图》

《百骏图》

《步辇图》

《唐宫仕女图》

《五牛图》

《韩熙载夜宴图》

《千里江山图》


喝着汽水看着书


书法,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字艺术,古老悠久而生机勃勃。只有含蓄隽永、机敏睿智的炎黄子孙,才能将这独具特色的方块字演绎的如此风姿俊秀。

中国传世法书名帖,千百年来几经沧桑流转有序。通过那些各具特色的名字题跋和历代印记,使我们真切的感受到它们极富传奇的身世与经历。这些历史的收藏家、鉴赏家留下的迹痕,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和作品本身融为一体。

1.《三希宝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

公元1746年,乾隆帝得到《伯远帖》后,将其与《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并藏于养心殿,合称为“三希宝帖”,并御书“三希堂”匾额。《三希宝帖》是现存最早的晋人法书真迹,被历代学书之人奉为圭臬。《三希宝帖》现分藏于两岸故宫博物院内,且分别为“两院”“十大国宝”之首。

2.王羲之《兰亭序》 (天下第一行书)兰

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3.颜真卿《祭侄文稿》 (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4.苏轼《黄州寒食帖》 (天下第三行书)

《黄州寒食诗帖》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无款及年月,实际上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5.欧阳询《仲尼梦奠帖》 (中华第一楷书)

欧阳询传世的书法作品,以楷书碑刻为主,其行书墨迹却极为希少,不易见到。笔者这里所选他的一幅行书《仲尼梦奠帖》卷,是现传世下来的欧书惟一真迹,十分珍贵。

6.怀素《自叙帖》 (中华第一草书)

《自叙帖》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126行,共698字。帖前有李东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叙”字。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被认为是怀素晚年代表作的草书,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如急风骤雨,可以想见作者操觚之时,心手相师,豪情勃发,一气贯之的情景。明代安岐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

7.米芾《蜀素帖》 (中华第一美帖)

米芾《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墨迹绢本,行书。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书于宋哲宗元佑三年(1088),米芾三十八岁时,共书自作各体诗八首,计71行658字,署黻款。是米芾三十八岁时(1088年),在蜀素上所书的各体诗八首。

8.徽宗赵佶 《草书千字文》 (天下一人绝世墨宝)

北宋徽宗赵佶,政治上无能,但在艺术成就,尤其是书画上造诣极深,堪称历代帝王第一。其瘦金体可称天下一绝。《千字文》是我国六朝以来盛行最久的一种字书,用以教授学童,是读书识字的启蒙读物。

9.赵子昂(元代书法宗师楷书奇珍)

赵子昂,号松雪,又号水精宫道人,浙江吴兴人,为宋皇室赵德芳的后代。赵孟钣谠猎十三年应选入朝,一生为官,逝后追封魏国公,谥文敏。

作为开宗立派的人物,虞集谓之“楷法探《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谐《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变其形”。同时对篆、隶、章草等赵皆苦心研习,晚年又着力李北海,因此深厚的传统积淀成就了赵体的辉煌。《前后赤壁赋》一文为苏东坡贬谪黄州,在人生最为失意、最为灰暗时所作的名篇。

10.祝允明《草书诗帖》 (明代奇才草书绝品)

《草书诗帖》,被誉为明代奇才草书绝品,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明祝允明所作。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纸本,纵三六点一厘米,横一一四七点五厘米,书曹植《乐府》四首,是祝允明的代表作品。




用户4094196029856830


中国最著名传世名画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不朽杰作《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它是一幅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绘,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承平时期的繁荣景象。

《清明上河图》大至原野、浩河、商廊,小至舟车人物、摊铺、摆设、市招文字皆统组一起,真实自然,令人有如临其境之感。整部作品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有如一气呵成,充分表现了画家张择端的过人笔力,不愧为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稀世珍宝。

中国最著名的书法是《兰亭序》,它的书法艺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它的思想性也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人类社会从古至今迈进了多少年,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今非昔比,但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人类对生命本质的体验却是一致的,也许王羲之正是道出了这种“千古同悲”,才如此深深地打动了人们。但悲叹并不等于悲观,王羲之的人生观不消极。他的文章多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他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是他对抗人生虚无执着努力的最好印证。




红叶翩翩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了许多伟大的画家、书法家,他们的作品能够流传至今,这是何其幸哉!

一、中国最著名的传世名画(按时间排序)

1.《洛神赋图》:东晋画家顾恺之所作,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是由多个故事组成的类似今天连环画的长卷,可惜原画卷已经遗失。

这幅画,开创了中国传统绘画长卷的先河,被誉为“中国绘画之祖”。其传世作品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2.《步辇图》: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容反映的是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事,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价值。

3.《五牛图》:唐代韩滉的作品,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馆。该画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描述的是五种不同形态的牛。值得一提的是,该画曾在1900年八国联军时流落至国外,直到20世纪3年代,才由周恩来总理在香港花钱购回。

4.《千里江山图》:宋朝名画家王希孟之大作,18岁的王希孟才华横溢,画笔一挥,便是一副千古名画。此画纵51.5厘米,横119.5厘米,气势不凡,辽阔超远,层峦叠嶂,有山有水、有楼有台,人物形象逼真,生动活泼,表现了大美河山的壮阔与美丽。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5.《清明上河图》:宋代画家张择端仅存世的一幅精品,一级国宝,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该画描绘了北宋汴京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是当时社会繁荣昌盛的象征。通过这幅画,我们可以了解到北宋的城市风貌和人民生活。

此外,还有《富春山居图》、《百骏图》等名画,篇幅有限,故不一一赘述。

二、中国传世名帖(按时间顺序排序)

中国有十大传世名帖,分别是:

三希堂法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贴》、王珣《伯远贴》)

王羲之《兰亭集序》

颜真卿《祭侄文稿》

苏轼《黄州寒食帖》

欧阳询《仲尼梦奠贴》

怀素《自叙帖》

米芾《蜀素贴》

宋徽宗《草书千字文》(宋徽宗真是有才的帝王)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

祝允明《草书古诗帖》

结语

中国绘画,画法众多,题材丰富,有山水画、文人画、花鸟画、风俗画、宗教画等。每一件绘画作品,就像相机一般,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中国书法,历经甲骨文、青铜文、小篆、隶书、楷书等过程,每一中书写方法都各有特色。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书法也让汉字发扬光大。

以上,就是我对中国著名传世名画和传世名帖的介绍,只是粗浅的一点意见,望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江侃文史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1.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原《洛神赋图》卷,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

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2.唐·阎立本《步辇图》

《步辇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线条流利纯熟,富有表现力,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步辇图》是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3.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

《唐宫仕女图》,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中国古代仕女众生像,“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唐宫仕女图》展示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众生像。 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它们所表现的贵族妇女生活情调,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征。

4.唐·韩滉《五牛图》

《五牛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麻纸本,纵28.8厘米,横139.8厘米,无款印。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韩滉。韩滉 (723-787)〔唐〕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师休之子。那时,韩干以画马著称,韩滉以画牛著称,后人称为“牛马二韩”。

这幅《五牛图》,是韩滉最为传神的一幅。5头健硕的老黄牛,在这位当朝宰相笔下被“人格化”了,传达出注重实际、任劳任怨的精神信息。它问世后,收藏者包括赵构、赵伯昂、赵孟頫、乾隆等著名人物。在明代,它几易其主。清兵入关后一度下落不明,直到乾隆年间,才从民间收集到宫中珍藏。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五牛图》被劫出国外,从此杳无音讯。上个世纪50年代,它被一位寓居香港的爱国人士发现。

5.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纵27.9cm 横69cm。《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用笔细润圆劲,设色浓丽,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而名闻中外。是今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6.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 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作者王希孟。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后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惜年寿不永,20馀岁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优秀青年画家。

7.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

《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8.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纸本,水墨。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

9.明·仇英《汉宫春晓图》

《汉宫春晓图》,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绢本重彩,尺幅很大,37.2cm×2038.5cm,作为装饰性绘画来说属于巨制。汉宫春晓是中国人物画的传统题材,主要描绘宫中缤妃生活。

10.清·郎世宁《百骏图》

《百骏图》,该稿本为纸质,纵102厘米、横813厘米。目前保留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意大利人郎世宁1715年他以传教士的身份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就被重视西洋技艺的康熙皇帝召入宫中,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宫廷画家生涯。在绘画创作中,郎世宁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创造出了新的画风,因而深受康熙、雍正、乾隆器重。《百骏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中国十大传世名帖

1、名帖之冠 皇家三希堂法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

公元1746年,乾隆帝得到《伯远帖》后,将其与《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并藏于养心殿,合称为“三希宝帖”,并御书“三希堂”匾额。《三希宝帖》是现存最早的晋人法书真迹,被历代学书之人奉为圭臬。《三希宝帖》现分藏于两岸故宫博物院内,且分别为两院“十大国宝”之首。

2、晋唐心印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是中华“法书至尊”,它所具有的当时人所不及的技艺境界,即使其后也难的与之比肩者;它对笔与纸的驾驭能力;:那种运用自如、出神入化的技巧,达到了登峰造极、臻于完美的境界,它标志着书法从荜路蓝缕阶段走向艺术的成熟。

3、神写天成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苏轼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来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 颜鲁公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他被后世称誉最多的便是“天下第二行书” 《祭侄文稿》。此帖是颜真卿为已侄写的一篇祭文草稿,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这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些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

4、雪堂余韵 天下第三行书—苏轼《黄州寒食帖》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一颗耀眼明星,在文学和书画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一生仕途崎岖,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苏轼于“东坡雪堂”写就了光彪史册的《黄州寒食帖》。此帖不仅是苏轼平生最得意的作品,被称为“苏书第一”,大书法家鲜于枢还把它誉为继《兰亭序》、《祭侄文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5、 临池模范 天下第一楷书—欧阳询《仲尼梦奠帖》(局部)

唐初书法大家欧阳询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梦奠帖》可谓中华楷书中登峰造极之作。此帖笔力苍劲古茂。用墨淡而不浓,秃疾书,转折自如,上下脉络映带清昕,结构稳重沉实,运笔从容,气韵流畅,体方而笔圆,妩媚而刚劲,清劲绝尘,诚属稀世之珍。

6、狂僧醉笔 天下第一草书—怀素《自叙帖》(局部)

怀素时人谓之“醉僧”,为有唐一代草书宗师。《续书断》将其书法列为妙品。《自叙帖》是怀素晚年草书杰出代表。通篇狂草,笔笔中锋,上下呼应急风骤雨,可以想见当年操觚之时,心手相师,一气贯之的情景。全篇洋洋洒洒,如龙蛇竟走,激电奔雷,不一而足,为中华草书不二至宝。

7、至美至真 天下第一美帖—米芾《蜀素帖》

北宋时蜀地出产一种质地精良的本色娟,名为蜀素。有人将一段织有乌丝栏的蜀素裱成长卷,空出卷首以待名家题写。但蜀素的纹路滞涩,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因此传了三代,竟无人敢写。北宋元佑三年,米芾得见此段蜀素,一挥而就,在上面题自作诗八首。笔笔随意自如,清劲飞动,美不胜收。从些《蜀素帖》名扬天下,成为历代墨林至宝。

8、天下一人 艺术皇帝绝世墨宝—宋徽宗《草书千字文》(局部)

《草书千字文》是难得一见的徽宗草书长卷,以用笔、结体的熟稔精妙乃至书写意境而论,与怀素相比,委实伯仲难分。这卷笔翰飞舞的墨迹,书于全长三余丈的整幅描金云龙笺之上。其底文的精工图案,是由宫中画师就纸面一笔笔描绘而出,与徽宗的墨宝可谓相得益彰,共同成就了这篇空前绝后的旷世杰作。

9、俊彩星驰 书法宗师楷书奇珍—赵孟頫《前后赤壁赋》(局部)

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不朽名篇,中国书法史上有许多传世名帖,两者若能合一,更显弥足珍贵。赵孟頫书苏轼《赤壁赋》便是这样一件难得佳构。一位宋代文坛翘楚,一位元代书法宗师,两人跨越二百余年在这卷千古名帖中神思交触。该帖用笔圆润遒劲,尽得魏晋风流;与苏轼文章意境妙然天成,珠联璧合。

10、草圣遗风 书法奇才草书极品—祝允明《草书古诗帖》(局部)

在明代的文化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四大才子”中,祝允明被世人公认最具文人特质。《草书古诗帖》便是祝允明晚年竭平生感悟所书,是祝氏草书杰作。此帖得欧体之骨、颜体之雄、褚字之秀、虞字之腴,加之其放荡不羁的性格,使些帖风骨烂漫天真纵逸,是唐宋以后难得一见的草书极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