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歐時評論」"佛系"、"恐慌"與"口罩聚訟"

新冠疫情發生到現在,從全球視野看,可能各國專家與政府,都從未像今天這般困惑。因為新冠病毒的“未知數”不降反升。

儘管中國採取毅然決然的抗疫措施已經月餘,成效也十分顯著,國際社會對中國“壯士斷腕”式的團結抗疫舉動,以及因此遏制病毒“外溢”,也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但是,隨著中國復工率進一步加大,隨著數百萬人“節後”返回北京或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特別是看到“新冠”“潛伏期不斷看漲”、“人傳人”拐彎越來越曲折的“狡猾”屬性,中國當前抗疫,仍然如履薄冰,不敢有半點鬆懈,未來疫情走勢仍然嚴峻,很多“疫勢”仍然難說。

眾所周知,中國的舉國體制抗疫,四萬多外地醫護人員奮戰在湖北疫情一線,對病毒圍追堵截,給了其他國家思考疫情、審時度勢、未雨綢繆的寶貴緩衝期。但即便如此,上個週末左右的幾天內,“意外”頻頻發生:韓國、日本病例暴增;伊朗的疫情也在迅速蔓延,並出現與“中國源頭”無關死亡病例;歐洲腹地意大利更是兩天內從幾十例增至200多例,11市鎮效仿中國“封城”,傳染源頭與“中國”關係也越來越模糊,六例死亡病例中也有一名死者“從未去過中國,此前也未與其他病人有過接觸”。德國等歐洲多國專家擔心,“事到如今,世界已經無法有效遏制疫情擴散”。

23日,在從威尼斯前往慕尼黑的列車上,2名德國婦女因發燒被懷疑感染新冠病毒,奧地利禁止該火車入境,封關卡路。數百乘客被迫在火車上等待數小時,直到當地時間臨近午夜時,才被放行。然而2名德國人並未被確診感染病毒。同日,意大利的一輛巴士,同樣原因,千辛萬苦才到達里昂。

凡此種種,新冠病毒已經在歷來比較“佛系”的歐洲,造成了相當程度的恐慌。

此時此刻,人們才知道,在疫情加重之時,恐慌也是不分文化與國界的。對民眾的恐慌情緒,權威政府部門有責任進行審時度勢的引導,關鍵是要拋棄抗疫中的“政治正確”,務實應對。

具體到歐洲與中國在戴口罩有無防疫功能的聚訟,可能歐洲已經輸了。歷來不主張民眾戴口罩的意大利,疫情爆發區域路口警察、超市的居民也紛紛戴上了口罩,就是證明。

應該說,此次抗疫,法國政府的表現是相當正面的,不但檢測準確性高,治癒率高,且撤僑“隔離”地點選擇,體現人文關懷,比起日本的“郵輪噩夢”,堪稱“意”高一籌。

在中國疫情爆發初期,法國確診病例屈指可數,衛生部門不主張民眾戴口罩防疫,可以理解,甚至可以贊成。因為不必要的恐慌,害處也不小。但是,時任衛生部長的比贊與多位法國專家眾口一詞給出的“理由”,就讓人十分狐疑。其基本理論是,只有病人戴口罩才有防止病毒傳播作用,而健康人戴口罩,防傳染效果未被科學證實。今天看此言,幾近可笑。也許當初他們也是出於維穩需要,信口雌黃。

近日,法國專家對疫情要在法國流行“上升”已經集體確認,不抱幻想。對此,法國新任衛生部長韋朗在23日前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 “我們為此做了準備”,我們尤其增加了配備確診檢測能力的化驗室的數目,以使每日全國確診檢測能力達到數千個,目前為400個”。這是硬件上的未雨綢繆,很好,很值得表揚。但說到民眾是否應該戴口罩防疫時,他還是秉持前論,仍然給出了“口罩無用論”這一土崩瓦解的回答。對此,無論“恐慌”還是“佛系”民眾的感覺,應該是都是疑惑的,因為這有悖中國疫情防控效果的基本估計,也不合常情常理。那麼記者接下來的問題應該是:戴口罩是等到出現50例還是100例被視為合理,抑或如意大利相類似的情況發生再號召戴口罩?

意大利的滿街口罩,已經赫然在目,法國“口罩論”已經處於被“打臉”的尷尬之中。歐洲專家又多傾向疫情在歐洲擴大“極為可能”,此時各國政府權威部門,是否應該鼓勵在一些特別人群密集場所戴口罩,就已經嚴肅地提上日程了。原因很簡單,口罩具有一定防護自身與保護別人作用,在諸如地鐵高峰時的車廂、居所電梯、以及人口密集場所,或許是極為必要的。如果以“假設歷史”的角度,意大利11市鎮,如果早一點都戴了口罩,應該疫情不會如今天這般嚴重。

而當今歐洲基本情況仍然是,“戴口罩者”仍然被歧視為“病人”或“異類”。儘管很多華僑華人去買菜或乘坐公交,希望戴口罩,但由於怕成為被歧視對象而發生不測,大多數人還是採取“隨大流”。人頭攢動的中國超市裡,記者沒有看到一個“口罩”勇士。

上週末,意大利政府宣佈將採取"封城"之類的緊急措施外,為了防止病毒傳播到米蘭、威尼斯和其他地區,取消了很多觀眾活動,著名的威尼斯狂歡節和體育賽事也相繼宣佈取消。這些決然措施,我們認為是完全必要的。而瑞士政府、奧地利政府與法國政府,都在琢磨關閉邊界等看似“不友好”舉動,歐盟層面,也不能以“政治正確”簡單應對了。

抗疫,是一場無人能置身事外的“人民戰爭”,而政府的責任就是從宏觀到細節的“未雨綢繆”,以期將人的生命、健康損失降到最低。法國到了給戴口罩“去汙名化”的時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