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为什么现在农村年轻人都不喜欢和老人一起住?

西庄小明


在我们吉林延边地区,年轻人一旦结婚,除老人有病不得不在一起住的以外,都是单独出去住。几乎没有和老人在一起住的。大致有以下原因:

俗话说,三十而立。青年人一旦结婚,就说明已经成立了另一个家庭。成家就必然立业,就应该独立生活,不再依赖父母。所以,他们自己经营土地,独立生活,独立经济,自己过自己的小日子,不和父母在一起生活。

二、一代人和一代人中间存在代沟。对人处事,生活习惯,理财方式等等,老年人和青年人不一样。老年人是在困难时期过來的,比较守旧,处处节俭。而青年人是现代生活方式,讲究现代生活潮流,和老年人对人处事,生活习惯,理财方式都不一样。在一起生活,很容易产生矛盾,不利于家庭和谐。分开住,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了。

三、婆媳关系不好处,是每个家庭共同遇到的难题。子女和父母分开住,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四、子女和父母分开住,有利于青年人独立自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自己闯出一片天地,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珲春徐飞768


有些老年人之所以不愿意和年轻人住在一起,就是因为老年人和年轻人在多个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别,既不想影响到年轻人的自由,又不愿意影响到自己的清闲。事实也是如此,只要老年人身体状况允许,自己单独生活也挺好,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年轻人的生活习惯与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区别很大,形成代沟,老年人所喜欢的早睡早起、饭菜口味等习惯正好与年轻人相反,两代人在一起看电视很不方便,容易产生摩擦。

二,老年人成天磨磨唧唧,唠唠叨叨爱管闲事,明明知道管不了还是要管,好象不管白不管似的,而年轻人却偏偏不喜欢被管,被限制,觉得很烦,谁看谁都不顺眼。

三,两代人固有的思维定势明显不同,老年人喜欢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年轻人不在乎浪费不怕花钱。

四,容易诱发激化婆媳矛盾。平时和谐的婆媳关系多半是因为她们没在一起生活,一旦凑在一起以后,就会摩擦不断,使矛盾升级,就算是亲生母女再好的关系,时间长了也有看不惯的时候,何况是素有“天敌”关系的婆媳呢。

五,老年人深知自己年龄大了,自身的卫生状况差,咬牙放屁打呼噜,鼻涕一把泪一把,而且还有“老年味”,肯定会让子女不自在。

正确处理有些老年人不愿意和年轻人住在一起的最佳结合点是:尽量让老年人的住房离年轻人近一点,这样既不容易产生矛盾,又便于年轻人照顾老年人,一举两得。




另岸的风景


现在老年人为什么不喜欢和年轻住一起;我上次碰到一位熟人,看他老了很多又瘦,我问他这几年没见怎么这么瘦又老,她说这几年养孙子太辛苦了,他们二夫妻上班,我养孙子,家里活全部都要做太累了,我开玩笑说;你在做保姆还带了个孙子还不累吗?他说孙子下半年上幼儿班了,我也帮不了他们了。

所以现在老年人确实是为年轻人做保姆,而且带孩子特别累,再加上年轻人和老年人的理念有所不同,所以老年人也不喜欢和儿孙一起生活。再加上老年人也有点钱,有时候外面去旅游,自由自在。星期天有时间来看看两老,一家团团圆圆吃顿饭!这样反尔更加亲热。因此现在老年过老年生活,儿媳们孙子过他们的生活更为妥当!!!


镇浪1054355145656


现在大部分的年轻人,只要自己经济条件允许,都会另外买一套房子给自己单住,为的就是不和老人住一起!经济条件不允许的年轻人,被迫跟老人住一起,心里却是一百个不情愿!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几乎都不愿意和老人一起住呢?并不是年轻人和老人不好相处,我想更多的原因就是我们常说的“代沟”!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禅述:

①网络代沟:大家生活在一起,除了聊聊家里的事之外,互联网上天天都有新鲜事,新鲜词儿,这些事儿自然而然的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有趣谈资,作为年轻人,一般都对网络上的事儿关注度高,比较了解,但是老人可能对网络上的新闻了解滞后或完全不了解,那大家住一块,聊起这些事儿的时候完全就不在一个频道上,没有共同语言!

②生活代沟:老年人健康意识更高,大部分比较注重保养身体,可能饮食比较规律,同样也早睡早起!但是大部分的年轻人却不这样,当下还是以快乐自由为主,饮食以好吃快速为主,睡得晚,起得也晚!所以这些行为在老年人看来就比较担忧,为了年轻人的身体健康着想,可能老人会经常看不惯年轻人的行为,所以会多加劝说,但这在年轻人看来,就会嫌老人啰嗦了!

③消费代沟:现在物质条件这么丰富,年轻人的消费方式跟上一代人的消费方式完全颠覆了,上一代人比较勤俭节约,懂得存钱的重要性,消费以实用为主,理性消费!但是现在的年轻人消费完全比较感性,喜欢的东西就买,不管实不实用,完全凭自己当下的喜好,且月月光,经济上以当下享受为主,对未来的经济考虑较少!所以在老人看来,家里会莫名买入一些不实用的东西,纯属浪费钱,但在年轻人看来,只要我喜欢就行了!这种消费方式的不同也会成为双方争执的问题!


南希亲子时光


在农村,绝大多数子女是懂得感恩,是尽孝的,在一个村子里不喜欢和老人们一起住的,也仅仅是极个别的现象。之所以出现,与这几个原因有关:

老人没有经济来源,子女怕受连累。城里老人他们有退休金,还有养老金供自己开销,也有是一些子女“喜欢”的理由。在农村一旦被称为老人,也就意味着最大的可能是去地里折腾那只能糊口的庄稼,自己基本的日常开支也就那不足百元的养老金,买药、穿衣等等还得靠子女。现在有的子女也并轻松,孩子上学,或许还有房货、车贷,不照顾老人也许有人还认为给他们“减负”了呢?


生活习惯存在差异。老人们几十年来,几点做饭,几点吃饭,基本上都有既定的时间。还养成了一日三餐的习惯,不论农活的忙闲,家里吃饭的人多少,一顿也不能少,口味上偏向于清淡。而一些年轻人呢,喜欢睡懒觉,还要睡个自然醒。老人做了饭也不去吃,总是挑三拣四。一来二去,易发生矛盾。

嫌老人唠叨。子女再大在老人眼里总是孩子。老人还是会把一些家常理短的事说一说。吃饭前说一遍,搁下碗再叮嘱一遍,睡觉前再说一通。很多年轻人听一两遍倒还听得进去,也愿意听。这说得次数多了,就显得极不耐烦。甚至会遭到子女的“训斥”,老人也觉得日渐孤单,关系愈来愈疏远。



消费观念不同。老人们都是从那艰苦的年代过来的,早已养成了节衣缩食的消费观。年轻人总是在穿衣、抽烟上要个面子,就是日常生活上也想变个花样。老年人见不得年轻人这么大手大脚的花钱,在老人的眼里都是一种浪费。常常去劝说,不断的滋生了矛盾。

农村强势父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以前农村的父母都是“强势”的,大都是一切由父母说了算。儿媳要参与做饭,或独立去做,饭菜要合父母的口味。给他们烧炕、端吃端喝。现在农村娶上媳妇已经欠下了一屁股的债,又遇外出打工潮、高离婚率,生怕扔出一沓沓的钱换来的儿媳妇打了水瓢,一切都要满足儿媳的意愿。最难相处的是婆媳关系,只要俩口子关系好,要老人单过也行。




照看孙子留下话柄。现在农村的年轻人多是外出打工去了,他们的孩子却扔给了父母,且不说父母在家的劳累,单就孩子的教育就是个大问题。学生的家庭作业禁止了QQ,但又在微信家长群出现。老人有的不会玩手机,没看见作业或没“辅导”好,完成不了作业,老师的电话或微信一下子传到在外地儿子儿媳那里,老人被无端指责;现在的孩子很难管理,一些小学生都有手机,相互贪玩,有时候周末也不见人影。孩子学习差了,犯错了都是爷爷奶奶没管好。责备、“通牒”。




这些原因看起来着实让人心酸,老人辛苦操劳大半辈子,有的还是被年轻人踢出“局”来。真是无奈,又气愤!不是“你养我小,我养你老”吗?怎么就荡然无存了呢?年轻人应该多换位思考一下,将来的你们该如何面对这种现象?


为生活而提神


这句话说反了!老人也不愿意和儿女住在一起!因为我们的生活习惯不一样!老人觉少了,醒的早又是上厕所,又是走路影响孩子们睡觉!年青人睡的晚,起的也晚!老人看不惯说还不爱听。双方都不方便!我一个独居十几年了!孩子们愿意照顾我!说老了侍奉我!我一个人在家不放心!怕我突然得病去世了,外人说他们不孝心!我说:不怕,都知道你们非常孝心!不会怪你们的!现在我还是不愿意和儿女一起住!自已自由自在的生活很幸福快乐!所以说不是年轻人不愿意和老人住一起!而是双方都不方便!等实在老的不能自理再让儿女侍奉也不晚!


用户9585480775850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以前在深圳上班,上了5年,后来在深圳开服装店失败,赔了几万块钱,就回老家了,孩子也在老家县城上学,爸妈开始住农村,因为我们都回来了,爸妈也跟我们一起住,爸爸是建筑工,我有俩车就在县城跑黑的。老婆在手机店上班,每天9点回来,开始还是比较和谐的。在一起住久了,问题就开始慢慢出现!第一,母亲卫生习惯不是很好,老婆又是有洁癖的人,老婆回来,回来天天说家里乱呀,地上脏!第二是作息时间不一样,年轻人晚上睡的晚,早上起的晚。第三,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一样!我爸妈是只要孩子不哭要什么都可以!把孩子惯坏了!第四,吃饭习惯上也不一样!以上是我们家发生的情况!你们家是什么样呢!


90后返乡青年


个人觉得也不是年轻人不想和老人一起住,是因为观念不同,住在一起容易产生矛盾,为了避免麻烦尽量不要住在一起,本人深有体会,而且是非常痛的体会,下面就讲一讲!

2016年以前我是上班族,外贸公司报关员,工资虽然不算太高,但在我们这个小地方养家糊口富足有余。但有一个缺点,离父母太远,父亲63岁,母亲57岁,都在农村务农。

想到父母都上了岁数,头疼脑热不能照顾,上班又没有什么前途,于是2016年我辞掉了工作,卖掉了城里的房子,回到老家农村盖了一座面粉加工厂(基于父亲以前开了三十多年的面粉加工厂,可以带我学习技术,我毕竟年轻半年之内肯定能学会),一面生产收老乡的粮食加工原生态面粉一面做来料加工面粉,今年是面粉厂开业第三年了。

这几年创业过程中没有什么让我心情低沉的,与父母的关系一直是个坎。创业总共投入七十多万,父母给了我十二万左右,可能是因为花了他们的钱,还有做工程时要给工人做饭,母亲一直说我回来给他们添了麻烦。再就是在教育孩子方面他们根本不想后果,他们只是图热闹看孩子开心,这方面我们也有太多矛盾。

我妻子一直在县城租房子带孩子上学,只有放暑假寒假回来,去年我们又添了二胎,过年回家呆了几天,母亲当着我媳妇的年告诉我们以后少回来。

我的初衷是回老家干事业照顾父母两全其美,但闹到现在却事与愿违,真的好后悔。不过后悔也没有办法,人不能选择出身,也不能选择父母,就这样硬着头皮过吧!少回来就少回来吧!奉劝想回家陪伴父母的朋友们,三思而后行!




新创农人


三观不同,作息时间不同,消费观不同,看问题看法不一样,我俩个儿子,他们结婚单过,他们一年都不在家做饭,吃什么点外卖,和在单位食堂吃,他们买东西去超市,我们买东西去自由市场为了便宜,我们是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现在我儿子们敢借贷银行钱消费,我一说他们,他们说现在青年人都这样,我说没有必要买汽车,骑自行车也一样上班,我儿子说丢不起人,理解不了,还是各过各地,眼不见心不烦。


张哥201442656


说说我吧,对于和父母一起住,也没什么抵触,甚至认为,他们可以帮我负责一下孩子,为我们分担些负担。但我们一直外出讨生活,没能享受到这般景象。

假如说真的一家子住在一起,我还是有些担心的事情。我自己到是没什么不习惯的,他们是我父母,生活习惯什么的我很了解,也能适应。最怕的还是时间长了婆媳关系发生变化。应该大多数人都一样,稍微保持一点距离可能更亲密,就像我们现在,老婆和我父母关系挺融洽的。我老婆和我妈有个共同点,脾气大。一旦长期朝夕相处,我还真不知道会是什么样一个场面。

一家人嘛,本来能聚在一起是很温馨的。但生活中,难免为琐事起争执,如果住在一起,还是每个人都忍让一些,家和万事兴嘛。我也希望我们这种在外漂泊的日子早些结束,一起享受一个团圆的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