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你的家乡有哪些值得保留的民俗民风?

湖湘人文地理


说到民俗,我想到家乡(海南)的军坡民俗文化节。

因为凡熟悉海南民俗文化军坡的人都知道,军坡是海南民俗文化,准确的说,军坡就是公期,因为公祖婆祖都叫公,又是公的诞辰所以叫公期,换句话说,军坡是当地人的通俗叫法,因为人民在这个节日里走访,抬公巡村,看琼剧,故叫军坡。虽说各地方叫法不同,但它们的本质都是祭祀供奉公祖或婆祖,祈求正神座镇、保境护民、祈福国泰民安、人才兴旺、添福添禄、添财添丁、人民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庇佑一方。所以人民在这个军坡节日里摆酒席,招待八方来客,这时不管人们认不认识只要来了就是客人就是朋友,主人都会好酒好菜招待如同亲人。

海口定安琼海屯昌澄迈等地各村军坡公期日子不一,从正月开始,陆续到十月份,最集中闹军坡的日子是正月二月三月。

吃军坡

什么是吃军坡,就是我们在这个节日买些礼品(水果,饮料,爆竹)去亲戚朋友家吃军坡。

闹军坡

什么是闹军坡,就是有来访村庄的公庙队伍,有琼戏演出活动。

集体祭祀

什么是集体祭祀,就是军坡公期当天全村或全峝杀鸡到庙祭祀,庆祝众神诞辰,祈福国泰民安,人才兴旺,添才添福,添丁添禄,乡村安宁繁荣,五福常臻。

巡村

什么是巡村,就是军坡公期当天,村民抱众神金身挨家挨户串门巡境赐福。











金龟朝北斗


您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在我们山东鲁北平原地区有个自元朝以来保留的民俗文化,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是“胡集书会”。

胡集的地理位置

胡集书会发源于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胡集镇,胡集镇位于220国道与省道乐胡路交汇处,历史上就是交通要道,第三产业高度发达,胡集,顾名思义,就是方圆百里重要的集镇。在这里,每年正月十五的灯节(元宵节)书会源远流长,闻名遐迩。胡集书会始于元朝后期,元宵节期间几百档说书艺人从四面八方云集胡集,纷纷登场亮艺,说书卖艺,经久不衰,代代相传。

(交通要道)

胡集书会产生的渊源

至于胡集书会的产生,实际是山东省内的一次“砸场子”,传说很久以前,在胡集大集上,从路南地区来了一伙唱渔鼓的艺人与鲁北地区一伙唱落子的艺人互不服气,闹起了矛盾,相持不下,于是相约暂时休战,各自回家,来年在同一地点再战,第二年又南北两派各自约来了更多的同行艺人再次对垒,如此连续几年,艺人越来越多,观众也越来越踊跃,影响也随之扩大,这就是书会之始。后来艺人们慢慢地意识到书会要扩大影响,艺术上相互竞争是好事,不能视同行为冤家,再说都是穷说书的,都是为了混碗饭吃,不能互相敌视对抗,应该精诚合作,化干戈为玉帛。于是就约定每年农历正月十二来胡集聚会(后是改为元宵节),借说书之便,畅叙友情、交流书目、传授技艺、拜师收徒、个立门户,同时解决艺人中的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就这样,胡集灯节书会世代相传,繁衍至今。

(图片源于网络)

胡集书会的民俗艺术

整个灯节书会有“前节”、“正节”、“偏节”组成。“前节”就是在正月十二胡集大集以前,山东省外的艺人为了不误赶集聚会,提前几天在胡集村周围的村中演唱(也算是暖场),行称“前节”。自十二日晚至十六日晚为“正节”,这是书会的高峰盛期,也是名流大腕现身的时候,票价最高。十七日晚至二十一日晚为“偏节”(这个时间主要是内部交流切磋),票价略低。书会期间每天上、中、晚需要上三场书。1949年前,来胡集说书的艺人多达四、五百档,而且代代相传,延续不断。1950年后的几年中还能到300档以上。1966年至1976年期间虽未间断,但非常萧条。1978年以来,胡集书会重放色彩,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图片源于网络)

(图片源于网络)

胡集书会所代表的山东文化

旧时,艺人们借此书会之机,成立了半官方的书会协会,建章立制:

一是求予书目、以诚授艺。即交换书目、有求必应,并以诚实的态度传授与交流技法。二是介绍新徒,师承门户。凡新收弟子,必须向艺人们介绍,以字排辈、拜谒相认,以示入行求艺,日后相助。三是严守行规、违章必处。即对违章者,在书会期间办理教训、惩罚、除名等事宜,谓之“坐堂”。四是长故望空,示予承后。即是书会前夕在此祭祀德高望重的已故长辈艺人,行称“望空”,颂扬其艺德,以示悼念。五是从尊纠理,睦处挚亲。即是艺人们之间有了纠纷,长辈出面调处,使之消除隔阂,和睦相处。

(图片源于网络)


泺水居


家乡处在湘西南,属苗族聚居地区,那里民俗丰富多彩,民风淳朴。在这里我只挑选几个有现实意义的民俗民风来说说。

民俗方面:

一、正月舞龙灯。此项民俗活动的内容庞杂,如宗教仪式感、龙灯游寨,唱龙灯歌,演龙灯戏等。其保留的价值在于通过舞龙灯有以下几点:(一)能培养年轻人的公益意识。村寨舞灯不仅由村民自筹资金,出灯舞龙都是义务劳动,没有公益心做不到。(二)加强村民之间的交流和团结,净化村民的生活环境。一个村寨从扎龙灯到灯舞龙灯,要上百个村民参与,各个环节都要相互配合,才能把龙灯扎好和舞好。舞龙灯时要走村串户,能加强村民之间的来往和交流,让现在的年轻人在春节期间远离牌桌、电视和手机。(三)加强村寨之间的交流和增进了村寨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按当地的习俗,村寨的龙灯在春节期间不仅在自已的寨子里舞龙灯,还要到周边的村寨去走走。他们每到一个村寨,都会受到当地村民热情的接待。在物质并不匮乏的今天,这种村寨之间的友好往来很有必要。

二、四八姑娘节。四八姑娘节是古代人为了纪念苗族女英雄而设立的节日,标志性的东西是用植物叶子染黑的糯米饭。节日那天要把嫁出去的姑娘(苗族称出嫁的女儿为姑娘)接回娘家过节,如姑娘有事回不了娘家,娘家人要派人给姑娘送去黑米饭等食品。这个节日的主题在于尊重妇女,学会感恩。在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时代,苗族人能给女人设立节日,在全国少有,可见女人在苗族人的地位不低,同时也表明苗族人是一个崇拜英雄的民族,感恩英雄的民族。这两点无论放在今天还是明天,对民众都有一定的教化意义。

(绥宁苗族四八姑娘节)

民风方面:

一、有事相帮。湘西南村寨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种纯朴的民风,寨子里一家有事百家帮忙。这里所谓的“事”主要是个体家庭家的大事情,如起屋建房、红白喜事、家庭遇到突发性困难等,且这种帮忙都是无偿的,因此,寨子里有一句俗话叫“众人众事”,既表明公益事业是大家的事,也表明个体家庭的大事也是村寨的事。现在有些人金钱观念至上,给人帮忙要讲价钱,什么东西都是市场化,因此“有事相帮”这种淳朴的民风应保留下去,对调和人际之间的关系、促进村寨和谐颇有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一、村寨赶酒的规矩。赶酒的意思就是村寨如果有人家办红白喜事时,去随礼吃酒。在苗族村寨,村寨对办红白喜事有统一的规矩,由村寨人约定俗成,就像是一个不成文的村规民约。在送礼金方面,有统一划定的线,划线的核算标准按年办酒席所花费的成本计价。如每桌酒席坐八人,就把这桌酒的酒菜所花费总价均摊到每个人,得出的平数,再加上回手礼物折价数,两项相加就是村民随礼的礼金数。这个数据是根据村寨大多数人家所办酒席的平均标准来计算的,假如核算出的数据为40元每人,如果少数人家办酒席的标准高于40元或是低于40元,那随礼的礼金只能按40元的标准执行。吃酒席的时候,一般按送礼金的情况决定参加的人数,如随礼是40元,就只能一个人参加,如果是80元,就只能两个参加,以此类推。村寨在这方面的规矩非常严,如果要破规矩,即使办洒的主人家同意,村寨里的人也不会同意,并会及时制止。这种民风保留的价值在于:防止村寨遇红白喜事的大操大办、肓目攀比,给办酒家庭造不必要浪费,也给送礼人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同时这样的规矩也照顾到了村民之间相互来往传统的人情味。


关山听风


在我的家乡值得保留保护的民俗民风太多了,选一个民俗民风最浓,内涵最丰富的告诉你。二月二,剃龙头,挂龙尾,放风筝。


二月二,龙抬头。春风拂绿,万物复苏大地回春,这是春天季节里隆重的节日,是民俗上称之为龙抬头的日子。


剃龙头,孩子戴龙尾,放风筝是这一天的民俗民风规定的内容。家里的孩子大人要剃头,这平时简单的理发,被赋予了神秘而又庄重的仪式称之为剃龙头。

孩子戴龙尾。家里的老人们用巧手运用祖传的民间工艺,把家里平时收藏的五彩花布头剪绣成圆圆的铜板大小,用修剪后的小桔杆串联起来,富有民间工艺五彩缤纷的一串串龙尾就制作完成,一串串寄予着家人对孩子们的祝福五彩斑斓的龙尾,挂在小孩子们的肩上,孩子们肩上的龙尾随着春风带着对未来的希望飘扬!

风筝的制作让大人孩子们发挥了丰富的想象,被大人们制作成长长的龙型,春风舞动着长龙风筝,把人们的希望写上湛蓝的天空。孩子们剃着龙头,挂着龙尾,放着风筝欢声笑语的奔跑在荡漾春风的大街小巷这温馨的画面伴随着习习春风,迎接着新生活新希望的开始。

二月二,剃龙头,挂龙尾,放风筝的民间习俗传程了五千年历史的灿烂文化,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这就是我家乡的诸多民俗民风中的一个重要的春天里的节日一一二月初二。

二月二人们庆祝初春节日的民俗民风需要我们提升到保护中华传统文化遗产的高度来加以保护和传承。



行走无疆jack


我的家乡在河南,逢年过节经常吃饺子,甚至一些习俗也和饺子密不可分。

比如今天立冬吃饺子,冬至也吃饺子,腊八吃饺子。可以说,饺子成了家乡一种风俗。远归的亲人回来吃饺子,送别上学的孩子也吃饺子。更不要说清明,冬至,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饺子是一种文化,逢年过节,一直代表一种团圆习俗和祝福之意。

当然,还有一种习俗,是文化方面的。比如除夕上坟,要恭敬的带上香烛,鞭炮,请老祖宗们回家过年,甚至第一锅饺子首先要祭奠祖先和灶王爷及各位天神才对。仪式完成以后,才能全家人开始盛饺子,开始除夕的晚宴。

第二天早上,天不亮就要煮饺子祭拜过后,去寺庙烧香祭拜图个吉利,回来以后,就是各家相互拜节。堂屋里铺上凉席,大家三拜九叩,根据辈分来决定磕头的次数,不过都是男士参加,女士不参与这项拜节活动。然后是九点多吃第二次早饭,会有凉菜冷拼和一些烩菜之类。

吃过早饭以后,老人家会去年前结婚的人家看新媳妇,新媳妇家里要摆上凉菜、红白酒给与接待,大家会坐在一起拉家常,小孩子们则是冲着糖果盒水果去的,一个个口袋里塞满瓜子、糖,手里拿着苹果等。新媳妇对村里这些有年纪的老人,恭敬回答一些问题,还要给公婆丈夫挣面子,村里人则会评价谁家媳妇是否应答得体,相貌双全等等。

初二走亲戚的时候,则会对去年结婚的新女婿,给一个巨大考验也和饺子有关。弟妹家人会包一些很小的饺子,里面是辣椒粉、花椒面、盐、糖等等千奇百怪可以却又苦不堪言的吃调味品。所以很多新女婿基本是一口吞下,连咀嚼都不敢,囫囵吞枣的咽下,才算是完成这一项任务。


芸library


我的老家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那边地势高耸,自古以来都出产的小麦,玉米,高粱比较多,都是靠天吃饭,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虽然北方比不上南方的富庶,雨季和气候更加比不上,但是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地理资源和历史人文。比如说,北方最盛产的是苹果,而且价格低廉,经常销往沿海等大城市。我的家乡在甘肃省灵台县,他因周文王伐密须国得胜回朝祭天的土台而得名。当地也出土了很多古代的器具文物,也有唐朝“牛李党争”的牛僧孺,也出自于我们那里。也有针灸学的鼻祖皇甫谧,秦朝在此地设置了鹑孤县,属于三秦大地。

记得小时候过年才是最热闹的。那时候在外打工的叔伯兄弟都回到了家中。坐在一起话叙长短,聊着家常。到了过年时节放烟花走亲戚。这家乡的美食,别有一番风味。凉粉,油饼,凉鱼,油糕,甄糕,麻花,豆腐脑,还有主食臊子面,拉面,刀削面,裤带面等等。如今身在南方,每每想到此,总是令人遗憾。



司马日记


我们老家在美丽的张家界,这里主要建筑都是以吊脚楼为主。特别景区杨家界那一块一大片都是以古老的吊脚楼为主,非常有看点






小伙伴品质自由行


蔚县打树花+蔚县闹社火+蔚县打树花+蔚县拜灯山+蔚县美食+蔚县小吃











五台春晓


我们老家夏至节一直保存着过,不管出门在外离家多远都要庆祝一天!如果在巢湖市夏阁镇和柘皋镇过就更加热闹了,每年有成千上万人来游玩,吃民俗大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