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你是因为什么(哪些原因)才开始喜欢上文学和写作的?

待花解语


1因为书而喜欢文学。书有很多,有史书,有古典文学,有报刊杂志,有童话书……阅读每一本书时都让我仿佛有环游世界般的经历,让我纵横古今,让我心潮澎湃,让我眼界大开。

2因为职业而喜欢写作。写作真是一个好职业。可能有没有灵感的抓狂日子,可能也有食不果腹的日子,但坚持下来,当看到自己的作品被人们接受时,那种成就感真不是一般。

做自由职业者,在家安安静静专心写作,自己给自己打工,这种感觉好的也不一般。

3因为性格而喜欢文学和写作。本人就是那种对知识好奇、又比较喜欢思考的性格,读完一本书,拾笔写感悟,或者创作新的一篇,那是多么值得感动回忆的时刻。


尹焱焱


很有幸回答这个问题

最开始的时期应该算是高中,当然,也不是盲目的开始的。作为一个小城市的学生,每天对新鲜事物的见识机会并不多,也不能像有钱人家那样周游世界,所以自己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看书,看各类文学作品。当然,上课看课外书也是常用的事,各种小说,散文在上课期间也总是被我藏着书包下压着偷偷看,这些应该跟我爱上文学关系很大。

记得初中在看了一个同学他爸的一个残本废都,只有半本。当时大吃一惊,原来小说可以这么写。从那以后自己开始参加各种文学比赛,得了一些小有成就的奖项。所以高中时的我,坚信,我一定会成为一个作家。今年搬家,看到以前的文字,感慨万千,当然也没有写过,记忆最深的是高考前期大家都在准备,而我在码字,一天1000字,不多写。现在想来多么可笑。那时写小说,应该是 纯粹的 虚荣的吧,内容也是学生时代的那点事,大概有30万字,如今想续,可惜自己真的没有那么狂傲的文字了。

大学

深受卡夫卡,王小波,马尔克斯,文笔影响,几乎爱上这样的文字。天马行空。不过。胆小了,不写了,只看,直到现在也是这个状态,心里一直有个文学梦,不过,只是,只看,不写。只要文笔对路,就一定会看完,还会买。哈哈。

工作

现在也在计划一篇小说,自己进度相当慢,写着写着就心虚。我个人比较崇尚 简洁 ,又不失古典美的文字,对自己要求比较高,产量相当低,不敢发。哈哈,现在写作不是为了出名,更多的是圆少年时的梦。现在的体会是,如果你看的足够多了,才能发现哪些真正是你喜欢的。以前读书多,父母开明,读了不少,被其它人以为“闲书”的书,不过,从现在来看,这些是我的一笔财富。




笔墨染春秋


那是在20世纪60年代,我在上小学三年级,哥哥在外边弄来一堆小说。记得有《三家巷》、《大地的海》、《战斗的青春》、《烈火金钢》、《苦菜花》等,我一下子扑在上面,孜孜不倦地一本一本的读起来,难以释手,虽然只有三年级的水平,有很多字还不认识,但书中的故事情节,生动的语言,鲜明的人物形象深深地打动着我。从此,我便爱上了文学。

受这些小说的影响,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很好,记得考高中时,我的语文得分最高,名列前矛。常常扎在书海中,享受着知识带给我的快乐。书中那些灵动的字符,优美的词句,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寓于其中的哲理、信念、人生感悟熏染着我,启迪着我的心灵。我走在铺满阳光的小路,尽情倘佯;江河千古,在我心中澎湃激荡。

学生时期,偶尔也有短文见诸报端,虽然算不上美文佳作,但也曾唤起过对文学的追求和向往,虽说只是昙花一现,但也留下了一缕星火的点燃。在文学写作上没有什么成就,但与文学却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天读书流览,有好的词句,优美的篇章熟记于心或作摘抄记录,这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虽然我的文学基因不够强大,文学功底也不够雄厚,更谈不上文学才能,但对文学的喜爱是永远不言放弃的。

对文学的爱好,不见得你对文学有多大贡献和建树,或写出多么经典的传世佳作,只要你对它感兴趣或情有独钟,这就足够了,因为人人都有享受它的权力,不能因为喜爱就必须要成为作家、文学家。犹如喜欢唱歌就要成为歌唱家,喜欢美术就要成为画家,喜欢建筑就要成为建筑大师……天底下是没有这样的道理的!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我认为文学这种艺术形式就是阶梯上的扶手,它使人明智,使人练达,使生活充满浪漫、使人性更完善,或喜或悲,或平庸或伟大,它存在于最普通的民众之间,它也可以高居象牙之塔;它既可以是下里巴人,也可以是阳春白雪。总之,文学的存在,给我们带来的是愉悦、美好、充实,也给我们带来畅想、幻想和梦想!


不忘初心ZCJ


想和自己聊聊。

或许也和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吧!小时候随当老师的爸爸在校园里慢慢长大。

上课时,爸爸在上面讲课,我坐旁边观课;下课了,要么吃大哥哥大姐姐给的好吃的,要么做爸爸的跟屁虫。

三岁时,就有自己的小书包,的确良小布,上面布满碎花儿,是买的还不是手缝的,爸爸淘汰下来的笔和书往里一装,按时去按时回,很神气。

一般大的孩子羡慕死,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农村的教育相对落后,能上学的不多,尤其是女孩子,放牛放羊的一大把,有些孩子十来岁了都没正规书包。

喜欢学校的氛围,喜欢读书的样子,喜欢写字时的感觉。

后来远嫁,除了婆家人还是婆家人,不上班没同事,能说心里话,敢说心里话的只有日记。没什么大的憋屈,就是一些鸡毛蒜皮。不舒服不痛快就在晚上写日记。过几天气消了,再回头看日记,分析生气不痛快的主要原因。

所以走进婚姻二十年,喜欢以别人的眼光看婆媳,看家务,看亲子,其乐融融,和爱写爱读分不开。

新疆和甘肃,虽说都是大西北,也会有许多礼仪上的不同。因为有了写日记的习惯,避免了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因为有了读书的习惯,学会了单调的日子里,内心灵魂不单调。

读书人的事儿,只有读书人自己了解。他人的世界在于挣了多少钱,抢了多少眼;而读书人的世界都在书本里。

一杯茶,一本书,一世界。惬意,知足。





读书写字之静流


因为曾经赏识我的一位老师,当其他人都不看好我时,他却觉得我的作文写的不错,那时我读小学六年级。

老师其实对学生的影响真的特别大,而且我认为,孩子的很多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以及基础知识储备,小学和初中阶段至关重要!

拿我自己来说吧,在写文章时时常文章中用到的诗句几乎是小学和初中阶段记忆的那些。上大学时学了很多古诗词,以及鉴赏,但似乎学完就忘。可能我那时候没好好学吧。但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基础打牢靠后,好像某种东西深入骨髓了,变成了你骨头和血液的一部分。


末语读书


小时候喜欢看书,主要是故事书,脑补故事里的情节表现成电影是什么样子的。文学?不存在的。

 

上了高中之后,读的文科,对诗词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只是为了考试,买了一本现在不记得啥名的诗词解析。

 

工作之后,从不接触文学作品,只是看小说和玩游戏。直到有一天看到了一句话:我不想在看到美景时只想说“太漂亮了、好美”等话语,我想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时候这句话击中了我的心扉。可能就是人在成长中,突然找到了初心的那种感觉。

 

现在在看一些中国历史方面的书。个人认为,历史是基础,了解了中国历史,才能理解历史中的每一个人所做出的的选择与成就,才能更加靠近人物内心。

当一个人有了文学底蕴之后,写作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君不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希望我能有所成长,提升个人底蕴与气质,也希望您能有所理解,并加入进来。


小白习文


小时候就被迫打下了基础。

姥爷是语文老师,每年寒暑假,父母工作忙,基本上,在姥爷家度过了童年。

姥爷很疼我,但是也很严厉,孩子爱玩爱闹的天性,基本上在姥爷那是被压制了,姥爷教我的方法很特别,就是给我讲故事, 故事讲完之后,我的任务就来了,根据故事,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故事大纲。列出文章的123,还有中心思想。

小时候不懂,上学才知道,这个技能有多棒,受用一生。

初中的时候,写的一些文章,在校刊上发表过,慢慢的也就爱上了写作。写作的时候,先列出大纲,这样就算你的思绪足够天马行空,也不会偏离跑道。

姥爷是我的启蒙老师,讲过很多道理,小时候明白的不多,但确实影响到了我,所以启蒙教育真的会开启人生的一道门。

从写写文章,到背诵古诗词,一步步就喜欢上了文学,不矫情,不做无病呻吟,理性学习创作。

三人行,必有我师,戒骄戒躁,文学之路,砥砺前行,共勉。


七月的诗丶


说实在的,由于许多因素从来没照亮过。自从上了(今日头条)跟师友照猫画虎,渐渐地喜欢上文学,写诗和对对联了,有时也会写几篇短小说。

感谢(今日头条)这个评台使我在晚年时,有文学方面的学习,有了初步的进展。


zwK我愛中国


我是在发手机短信给朋友的过程中,爱上诗歌写作的。一开始发几个安慰的话给对方,我的异性朋友,患难见真情的朋友。那时只一部老年手机,一百多元钱买的,我还只会拼音凑字;一字一字的蹦,写一短信息得十多分钟。一开始是想安慰别人。可是渐渐的发现,我自己也需要安慰。可是茫茫人海,孤单世界,谁来安慰我呢!上帝通过我的书写,给我心灵以安慰!你知道吗,从那时候,我写诗常常安慰自己,感觉不错。这样一写就是八年,真的知道有时侯……我们不仅需要人的爱,更需要天地万物之灵,给我们灵魂的安慰。那也是一种爱,一种幸福……


温永春1971


小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部《十万个为什么》,每一个为什么下边都有一篇故事,故事后边附有一小段科学解读。那时候我就总是被故事所吸引,年纪小小的我,在一个个角色身上,在一段段情节之中,建构对世界的理解。对我而言,与其说它是一本科普读物,倒不如说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我翻来覆去地读,“唤雨湖为什么能唤雨?”一则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年纪稍长,接触了更多类型的文学作品,但我始终钟爱小说。每读一部小说,就觉得自己又体会了一遭不一样的人生,那些人生中我没有走上的岔路,那些我从未领略过的风景,在阅读的过程中都一一呈现出来了。读的多了,自己就想要试一试,试着虚构一个人物,作为平行世界的我,过上不一样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