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腾王阁序》是否属于排律诗?你如何理解序文和律诗?

木煜子


感谢您的提问。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它并不属于排律诗,是骈文名篇,也就是现在意义上的散文。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出自《滕王阁序》的千古名句,令无数文学家竞折腰,王勃也因此句荣登古代文学家之榜。

其次,回答第二个问题

序文,又称叙、叙言、序言、序文、引、引言、导言等。据说序文始于孔子的赞《易》。序在古代多放在书的后面,现在一般放在书的前面,而把放在书后面的序称为后序或跋。序跋的内容、体例大致相同,因而可合称序跋文。一般的书有序无跋,如觉得序意未尽,后面仍可有跋。

古代有四大名序:分别是王勃《滕王阁序》、王羲之《兰亭集序》、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现代也有很多著名的序文,如鲁迅《呐喊<自序>》、毛泽东《<农村调查>序言》、孙中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等。

那至于什么是律诗,律诗是近体诗的基本形式之一(唐人曾以律诗为近体诗的总称,近体绝句也包括在内,后来才划分出去)。它萌芽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定型于初盛唐间,成熟于中晚唐时期。

律诗一般为八句,五言律律一共四十个字,七言律诗一共是五十六个字。如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歌,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所以是五言律诗。

值得一提的是,与律诗相对,还有一种诗歌体裁,叫绝句。绝句一般只有四句,所以字数只有律诗的一半,五言绝句是二十个字,七言绝句是二十八个字。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您满意。欢迎留言评论,一起交流。


小江侃文史


问题:

《腾王阁序》是否属于排律诗?你如何理解序文和律诗?


前言

《腾王阁序》又名《秋日燕滕王阁诗序》、《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这是一篇骈文,是一篇很讲究对仗但是不要求押韵的赋。

不过并不是排律,连诗也算不上。

一、《腾王阁序》 骈文与律赋

王勃的这一篇文章是骈文,骈文即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骈:两马并驾的意思。

可知骈文最重要的特点是对偶,老街粗略统计了一下,滕王阁序中的对偶大概有7大类:

1、三字句对偶

披绣闼(tà),
俯雕甍(méng )

2、四字句对偶

豫章故郡,
洪都新府。

3、六字句对偶:

临帝子之长洲
得天人之旧馆

4、七字句对偶

襟三江而带五湖,
控蛮荆而引瓯越。

5、八字句对偶: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6、十字句对偶

前四后六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前六后四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7、十一字句对偶

前四后七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前七后四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整首《滕王阁序》读下来,几乎通篇都是两两对偶的句式。这种对偶的赋,就是骈文。

唐宋八大家的古文运动,就是反对这种拘束的骈文。

二、骈文与律赋

《滕王阁序》其实还不是最拘束的骈文,因为对于押韵没有要求。

唐朝科举考诗赋,诗大多为排律,赋为律赋,这两种文体都对于平仄、押韵有严格的要求。

唐开元二年(714年)那一届科举考试,赋试题目叫《旗赋》,规定以 "风日云野,军国清肃"八字为韵。

也就是八段文字,每一段分别用风韵、日韵、云韵等八个字所属的韵部押韵。

我们看第一段,押韵风字所属的【东韵】:

遐国华之容卫,谅兹旗之多【工】;文成日朋,影灭霜【空】。乍逶迤而挂雾,忽摇曳以张【风】;排回惊鸟,飞失断【鸿】。至若混羽旗以横野,则睹之者目骇;杂金鼓而特设,则见之者气【雄】。...........◆风【东韵】

第二段,押日字所属的【入声质韵】:

尔其誓将临边,兴师授【律】;拥豹骑而长往,指龙山而冲【出】。月阵联云,星旄斗【日】;回五翎以革面,挫三庭而屈【膝】。匪旗之佐彼军容,则何以沙场清【谧】?...........◆日【入声质韵】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渐渐成名的时候,正是唐高宗执政时期,一般认为,科举开始考诗赋,就是从唐高宗时期开始的。

三、排律

排律是指八句以上的律诗,要求首联和尾联以外,中间联必须对仗。

刚才说过,科举中的进士科常常会考诗赋。赋,刚才经说过;诗,大多为五言排律,以六韵(12句)居多。

例如钱起著名的试帖诗《省试湘灵鼓瑟》,就是五言六韵十二句的标准排律: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对仗】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对仗】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对仗】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对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这首诗是钱起在唐玄宗天宝十载的试帖诗 。

也有不少五言八韵十六句的排律,另外还有少数的入声韵、去声韵的试帖诗。就不一一举例了。

四、滕王阁诗是什么诗?

八句的七言诗,不一定是七律,这首《滕王阁》是换韵的七言古体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换平韵),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前四句押仄韵,后四句改为押平韵。格律诗不可以换韵、不可押仄韵。

结束语

《腾王阁序》又名《秋日燕滕王阁诗序》,前面洋洋洒洒的文章也可以看作结尾诗的诗序。

作为初唐四杰的王勃,在格律诗的定型中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他的作品中有很多格律诗,不过那个时期七言诗还没有进入主流,所以他的诗大部分是五言诗。

结尾时,录入一首王勃的五言排律,《出境游山二首 其一》
源水终无路,山阿若有人。驱羊先动石,走兔欲投巾。【对仗】洞晚秋泉冷,岩朝古树新。【对仗】峰斜连鸟翅,磴叠上鱼鳞。【对仗】化鹤千龄早,元龟六代春。【对仗】浮云今可驾,沧海自成尘。

这就是标准的五言排律,科举进士科的考试诗体。通篇押[真]韵,对仗、粘连、平仄没有一处瑕疵。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先说律诗。它的条件,字数,句数。相对,相粘,对仗,压韵。他麻烦吗?其实很简单。在不造成三平调(最后三字)和孤平的情况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样一来,粘就容易了。五言相同,只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其它与七言一样。

律诗的基本句式只有四种:

一、平平平仄仄

二、仄仄仄平平

三、仄仄平平仄

四、平平仄仄平。

七言是在前面加两个平或仄而已。如平平平仄仄,七言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无论你用哪种句式起头都可以,但第一句就结定了后面的走势,是不会变的。

律诗的起头有首句压韵和首句不压韵两种,压韵如”凄凉宝剑篇,欲泊羁穷年。……不压韵如“青山横北郭,绿水绕东城。……”

关于“对”和“粘”:

“对”和“粘”使诗在规律中宕跌起伏具有了音韵美。如:

昨夜星辰昨夜风。(仄仄平平仄仄平)

画堂西畔桂堂东。(仄平平仄平平仄,二四六字与上句相反,叫“对”)

身无采凤双飞翼,(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二联的开始,二四六字与上句相同,叫“粘”)

心有灵犀一点通。(平仄平平仄仄平,二四六字与上句相反,叫“对”)

阁座送钩春酒暖,(仄仄仄平平仄仄,二四六与上句相同,叫“粘”)

分曹覆射蜡灯红。(平平仄仄仄平平,二四六与上句相反,叫“对”)

嗟余听鼓应官去,(平平仄仄平平仄。二四六与上句相同,叫“粘”)

走马兰台类转篷。(仄仄平平仄仄平,二四六与上句相反,叫“对”)

就是如此简单!相对和相粘,可以在规定范围内倒字倒句,更能突出某种效果。


律诗和绝句还有个灵活是“拗救”。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它的平仄是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上句的”十“字拗,用下句的“烟”字救。烟字在此处本应该是仄,但又在“不论”之列,所以换成平就救过来了。

对仗也是”宽对“——动、名、副、数、量、形容等词各各相对,而且,颔联(二联)只要求句式相同,如二、二、三或二、三、二等。也不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对蜡炬,到对成,死对灰,丝对泪,方尽对始干。律诗的对仗在中间二联的居多,变体则不定。一般颔联(第二联)只求句法一样,颈联(第三联)要求较严格。

总而言之,律诗的条件是句数八句,一联中达到互相相对,两联之间间达到相粘,有两联对仗。

绝句。它只有四句。是裁取律诗一二联,或一三联,或二三联、或三四联,或一四联组成的。所以易学。

律诗和绝句都忌孤平。如“平平仄仄平”平句式,虽然一三字不论,但这个句式的第一字非论不可。换成仄声字就是“孤平”。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第三个字也不能不论,如果第三个字用了仄,必须将第五个字用平,否则是孤平。这就是“拗救”。

词。它比诗难。难在没有一、三、五不论;但容易在韵部宽,按汉语拼音就不会错。

我感觉,词在抒发情绪上有优势,你可以选词牌,或短或长,根据你的主题、佳句,创作中都可以换词牌。我常如此。

律诗永远是词的基础。诗的平仄,在词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词的语言都是律句,几乎毫无例外!它的对仗,用在词中是何等美丽!“竹摇连草舍,犬卧横柴门。”“落英飘酒面,蝴蝶上渔竿”,而很多词中的句子,是要求对仗的,如《鹧鸪天》,《念奴娇》……所以,我碰倒字数一样,平仄相对的句子,几乎不放过对仗的机会——谱如此安排,也是这个意思。还有隔句对,鼎足对,流水对,扇面对,假对,似对非对……呵呵,多么使人着迷!如果律诗不好,词始终提不高!

何为“意”?

诗词的“立意”和“意境”,常被混淆。“立意”是指作品所表现的主题思想;而“意境”是语言文字所创造出来的环境、气氛。(我的理解。非抄书也。)

诗词意为先。无立意,乃乌合之众,无帅之兵。当然,创作中改变立意,我常如此。

意境象王维的山居秋冥等。用景物、语气、用词,婉转表达情绪,而不直接说喜、怒、哀、乐。泥巴兄上面讲的即是。就是“形象思维”。这是诗词的特点。但并非绝对,如“凄凄惨惨戚戚”,却是少有的。

何为“骨”?“真字是词骨 (《惠风词话》况周颐)”。所谓“真”,即真实的感情。只是你没发现,人的所见所闻所思,常引起各种感慨,此即是也!就象刚才我的《菩萨蛮》报春,那感觉是写完时才冒出来的!

炼字炼句,布局谋篇,比赋兴,宕开作结,起承转结……天天在讲,问题是,要带这它们去看别人的作品,好与不好,一目了然。

赵明诚将他和李清照的十多首词,混在一起给行家看,回答是“唯‘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可佳”!


《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是同时创作的,《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是一篇骈文,写得生动感人,千古传诵,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但其内容并非介绍诗歌,(介绍的东东比诗还长的例子还是有的),只是附于诗前的序文而已。

《滕王阁序》具有真挚的情感和浓郁的诗意,所以它的影响远远超过《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诗语凝练,内容含蓄,概括性很强,且又极富诗的形象与诗的韵味。但它毕竟不能像序文那样,大开大合,纵横出没,规模崇丽而又气象清新。作为主体的这首《滕王阁诗》,只有参读附于诗前的序文才能更深地把握其内蕴。反过来,正是因为有了这篇序文,又使这首诗的艺术价值被序文的光彩掩没了。很多读者,但知有序,不知有诗,其中的奥秘是很值得探寻的。

《滕王阁序》写作背景: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很快出名。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写于何时,有两种说法。唐末五代时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那时,王勃的父亲可能任六合县(今属江苏)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又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之语,也可佐证。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认为《滕王阁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现在越南河内西北)看望父亲(那时他父亲任交趾县令),路过南昌时所作。从这篇序文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来看,更像是成年作品。“童子”不一定就是指小孩,也可以是表示自己年轻无知的谦词。何况序文中有“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的话,“弱冠”是指二十岁。所以,关于写作时间,课文的注释解说采用后一种说法。

《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千指魔音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

两马齐驱谓之“骈”,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郭沫若 《中国史稿》指出:“ 南北朝时期,骈文盛行。这种文体讲求对偶和声律,使用很多典故,堆砌词藻,意少词多,在表达思想内容方面受到很多限制。”

古代文学史上的唐宋古文运动就是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但王勃的《滕王阁序》是骈文中的传世佳作,被称为千古第一骈文。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律诗,全首八句。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之分。其中三四两句和五六两句必须对仗。每句之内,句与句之间平仄调配有一定的格式。偶句押平声韵,一韵到底,首句可押可不押。

骈文与律诗的相同点,都讲究音律与对仗。不同点:

1.篇幅上,骈文比较宏大,《滕王阁序》正文有七百多字,七律只有56字;

2.句式上,骈文是四、六句式,律诗是五言或者七言;

3.对仗,骈文要求两两相对,如:《滕王阁序》开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律诗只要求三四和五六句必须对仗。录杜甫的律诗《登高》以示区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半支莲6



文心雕诗


不属于。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的序,基本等同今天的序言,都是放在正文前面,属于叙事类的散文。后面的长诗才是排律诗。王勃的《滕王阁序》的序属于骈文,也叫赋,句式虽讲究对偶,但没有律诗的要求严,且句子可长可短,不像律诗五言、七言那样整齐划一,押韵也比较随意。可见序文与律诗不是一家。


独行扁舟子张杰


王勃的《滕王阁序》是四韵八句写成。

滕王高阁临江诸,

佩王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我认为前边说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形容腾王阁环境之美应该是拼文,散文类的。

而后面的四韵八句应该是律诗。


秋阁一凭栏


不属于俳律诗,属于赋,以四六句为主,有排比、有对偶,有长短句,参差错落,又有韵脚,且通篇换韵,不是一韵到底。


用户云水禅心12535


腃王阁序,应属赋的形式,律诗分五绝,七绝,五律和七律,凡律诗讲究韵律,押韵和平仄相对。绝句统统四句为一首。五律,七律八句为一首,前二句为首联,依次为颌联、颈联、尾联,颌联和颈联,必须为对仗联。然后还有不限句数的排律。


G独步天下


《腾王阁序》是一篇名作。是骈文,不是律诗。它内容充实,引经据典,写作艺术高超,句式精彩精练,排比稹密,对仗工整,比今日之散文诗更美,但又不能说它是律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