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若八国联军侵华,碰上乾隆掌政,结局孰胜孰败?

历史总探长


必败!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欧洲主要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革命,而且是全地球到处建立殖民地,长期在经历战争,相比清王朝起来不管是武器装备还是战术体系都更先进和有效。乾隆是个守成的君主且盲目自大,军队更是以冷兵器为主,加上那时候老百姓并不信任政府,“江山是皇帝老儿的,与我等屁民无关”的心态,革命党人要求立宪要求进步的思想已经相当突出,结合清王朝当时的综合国力,对外部势力的入侵已经无法抵抗。


终究是场追逐


在很多人的眼里认为清朝乾隆皇帝时期是有名的盛世,而乾隆就是盛世明君,我们就来看一下所谓乾隆盛世的真相:

1793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八年,英国的第一个正式访问使团到达了中国。这个使团是以马戛尔尼勋爵为首,以为乾隆皇帝祝寿为名,目的是为了商业利益其次也带有一定的间谍性质作为对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的一次试探。

那么这个英国使团当时看到的乾隆治下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呢?

使团成员约翰·巴罗在《我看乾隆盛世》中说:“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房屋通常都是泥墙平房,茅草盖顶。偶尔有一幢独立的小楼,但是决无一幢像绅士的府第,或者称得上舒适的农舍。……不管是房屋还是河道,都不能跟雷德里夫和瓦平(英国泰晤士河边的两个城镇)相提并论。事实上,触目所及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

更为可怕的是随处可见的弃婴。道路两旁、河道中央、垃圾堆上,随时都有可能露出一只苍白的小手。使团成员约翰·巴罗说:“在京城一地每年就有近9000弃婴……我曾经看见过一个死婴的尸体,身上没有系葫芦,漂流在珠江的船只当中。人们对此熟视无睹,仿佛那只是一条狗的尸体。而事实上如果真的是一条狗的话,也许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

马戛尔尼还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这是一个华丽的废墟,上层生活和平民百姓的生活水平差距简直太大,社会已经开始有了些许动荡,而这一切也正是由于平民们已经快无法维持自己的正常生活。所谓的盛世,无非是给外界的一个假象罢了。”

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乾隆自己却喜欢排场,乾隆曾经六下江南,有人说是主要为了巡视河工,但是这六次南巡,排场一次比一次大,耗费一次比一次多,甚至造成国库的枯竭,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乾隆在其晚年才完全认识到南巡的错误,《清史稿》记载,乾隆晚年曾对军机章京吴熊光说:"朕在位60年,并没有什么失德的地方,只有六次南巡,劳民伤财,好处不多,坏处不少。"

我们都知道卖官鬻爵是封建王朝的恶习,在乾隆年间,一个道台的明码标价是1.64万两白银,这是什么概念?当时的一两白银约等于现在的150——200元左右,我们通过换算一下,就能知道这大概需要多少钱。

而清朝四品道台的年俸禄才105两白银,想想这些花钱买官的人,既然愿意拿出这么多银两买官,当然不可能是为了造福一方百姓,如果是这样的话,他这一生都回不了本,所以只能是在得到官职之后,更加的贪污腐败,大肆敛财,时间一长,必然是官逼民反,这更加激化了朝廷危机。

乾隆一直吹嘘自己的大全武功之二的大小金川之役

又如何呢?与乾隆其他八大武功相比,偏居川西一隅、仅有弹丸之地、数万人口的大小金川,却致清王朝先后共投入了近60万人力、7000万帑币,真可谓是劳命伤财也充分暴露了当时清军的战斗力已经和清朝初年不开同日而语了。

满清入关初期为了防止汉人反叛之风就开始兴文字狱,而到了乾隆手中达到了顶峰,乾隆时期文字狱共发生一百三十余案。其中四十七案的案犯被处以死刑。而由牵强附会、望文生义、捕风捉影造出的文字狱,如脱缰野马不可控制。乾隆时期的文字狱可谓波澜壮阔,直到以修四库全书为名义,从而查办禁书、彻底摧毁了中华民族精神。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所谓乾隆盛世不过是吹捧出来的一个华丽的泡沫,所谓乾隆盛世明君也实在名不符实,有人经常拿乾隆年间的中国人口增长说事,清朝乾隆时期人口之所以会大规模爆发,并不是乾隆的功劳,而是由于土豆、红薯的功劳,真是这些粮食传入我国,才使得我国人口开始大规模增长,与乾隆本人的能力毫无关系,乾隆治下的中国满目疮痍,百姓在贫困线上挣扎,官员贪污成风(最有名的就是天下第一巨贪和珅),乾隆皇帝自身又是有名的好大喜功之人,六下江南,征讨大小金川劳民伤财,卖官鬻爵,大兴文字狱,清朝也正是从乾隆开始走下坡路。

综上所述若八国联军侵华,碰上乾隆掌政,中国一样会败,而且以乾隆自大、好大喜功的个性,结果可能会更糟。





西城长乐


结果是清朝大获全胜。乾隆时期是清朝最鼎盛的时期。军事强盛,有差不多80万大军,国库充实,疆域辽阔。

乾隆时期是清朝的另一个盛世,此时政治稳定,国力昌盛。并取得了很多对外战争的胜利,在国际社会地位举足轻重。乾隆以后,清朝整体国力开始走下破路。乾隆皇帝退位的头一年,四川、湖北一带就爆发了白莲教起义,波及多个省份。清朝最终耗费2亿两白银,才勉强平定。但从那以后,清朝国力大伤,后来又碰上列强入侵,国家愈加贫弱。

八国联军侵华时的军队是临时筹集的,有些国家是象征性派军。据史料统计,此处战争中,日本出动八千多人,俄国出动四千八百多人,英国三千多人,美国两千一百人,法国八百多人,奥匈帝国58人,意大利53人。还有一个德国,是等到占领北京之后才调动军队参与战争的。所以说不是很正规的联军,但是清军已经害怕八国联军的阵势和火药,举手投降。

清朝后面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内有义和团,外面有帝国主义。1868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名义上是镇压义和团,实际上更重要的是义和动摇了列强的在华利益。此时,清政府软弱无能,坐视不理,八国联军趁虚而入,几乎没有受到任何阻挡,所以,八国联军强不强,你们应该心里有数。


朕不死尔等终究是臣


八国的国力比清的国力强很多,清朝末期,自然灾害频发,官员腐败,政府腐败,军队混乱,更重要的是掌国人慈禧贪图享乐,迷恋权利,民间很不安定,百姓生活及其艰苦,此时沙俄虎视眈眈,日本虎视眈眈,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都实现工业化,军事工业都比较发达,农业大国的综合国力和工业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这是当时清朝的国家状况,在这种局面下,乾隆根本无法力挽狂澜,乾隆的治国水平也就一般般,都是康雍两代的功绩,清朝会治国的就一个康熙。

八国联军的军事实力比清军强很多,军事素质都比较强,武器也比清军强,乾隆掌政也是不行。





飞天小老虎


回答是肯定要失败。因为如果乾隆在清朝晚年执政,仅从工业和军事角度来看也一样面临失败的结局。因为在十九世纪未期,西方已经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巳大量使用蒸汽机代替人力与畜力生产,生产力水平成几何数超越人力,蒸汽机已大量运用于纺织、轮船运输和机械力生产。而且武器装备已从冷兵器时代发展为热兵器时代,从前铳式步枪装散弹击发发展为后镗式装子弹击发,火炮巳发展成为具备炮筒弹道式的后镗装弹发射方式,不仅打得远而且准确性更高,杀伤威力更大,远非清朝的传统冷兵器可比!当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令清朝最精锐的曾格林沁的骑兵近万余众反攻八国联军,在北京与天津之间决战,结果遭至惨败,曾格林沁的骑兵几乎被西方的热兵器及部队全歼。为此,从清朝落后的封建制度、保守的农业经济和落后生产力水平看,不要说乾隆,就是康熙帝在,也一样会遭至失败。


南疆军旗


即便是乾隆在世,照样挽回不了败局。1.八国联军侵华仅在乾隆去世后的几十年就发生了。乾隆晚年的时候,各地的农民起义已经难以控制。农业的大清帝国,普通农民的生活十分艰难。2.从大的世界历史进程来看,此时的西方国家已经开始工业化。形象的说就是用工业的枪炮,打清军的长矛弓箭,钢铁轮船打木船。虽然大清帝国人口多,GDP名列世界前茅。但大清的生产力,军事已经和世界潮流有了代差。乾隆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拒绝学习西方的工业技术。3.清朝此时已经吏制腐败,对百姓的愚民和长期欺压,已经失去民心。八国联军打进来,平民还为洋鬼子搭梯子,抬轿子。在这样的局面下打起来,长期来看,失败不可避免。

欢迎大家关注小谜影评,看经典大剧雍正王朝,学习处世,竞争取胜的智慧。


小谜影评


这个问题问的不全面,如果说八国联军侵华之前乾隆就当政,那八国联军不会也不敢来吧,虽然乾隆皇帝那时候闭关锁国,但是那时候的清朝军力也是可以的,如果八国联军敢来,我感觉会真刀真枪的打几个大仗,然后双方停火,相对肯定八国联军的损失会大一点,然后的然后乾隆醒悟,开始搞洋务,办实业,强中华,中国也减少了很多灾难!!!可惜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小马哥爱生活


满清源于努尔哈赤十三副遗甲起兵,皇太极死后,弟弟多尔衮与嫂小玉儿有染,遂顺治帝六岁登基,康熙八岁登基。康熙因为喜欢孙子乾隆传位雍正。乾隆一生七下江南,劳民伤财。子女是最多的清朝皇帝!乾隆时期只有鼻烟没有鸦片,红花会陈近南跟乾隆是双胞胎兄弟,乾隆如果动用汉人的力量,大英日不落帝国就没有了!八国联军加起来几个人?👊💣🔫


炙火焚天傲苍穹


假如八国联军攻打乾隆执政期,一样惨败告终,清朝将提早灭亡。因为任何一个朝代落后了,就是挨打的局面。乾隆盛世其实是个空壳子,看雍正王朝就知道了。如果乾隆不好大喜功,沿用雍正改革立新,加于开放大门,接受西方的先进科学,清朝就没那么快没落


周才华4


首先一点,要明确你的问题是是乾隆来到清末,还是清朝还是乾隆年间的实力。

其次是要说明一下乾隆的能力。

如果是乾隆来到清末,那么他也无力回天。

清末是整个国家被清朝那些规矩束缚住了,而且被绑的严严实实,国家非但无法发展,反而逐年腐朽。

纵使天降大能,在清理掉朝廷高层那些顽固派前,也无法立刻使清朝强盛起来。而且改变一个国家不是一两个人可以改变的,需要无数先烈的牺牲才能做到。

而如果说八国联军攻打的是乾隆时期的清朝,那么结果当然是必败无疑。

乾隆时期清朝还是有一定的战斗力的,这也多亏了他老子雍正留下的家底雄厚。

最后说一下乾隆的能力,所谓的康乾盛世,更多的是康熙于雍正留下的基础。

乾隆的能力不算差,但也绝对称不上英明神武。你指望他来改变清末的局面还不如指望康熙或者雍正。

就能力来说,清朝也就这两位还可以,其中又以雍正更为优秀。

康熙也是有了多尔衮和孝庄的帮助,才能有后面这番基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