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上班途中撿“紅包”江蘇吳江輔警原地守候顯擔當

<strong>王建華,54歲,是吳江區公安局黎裡派出所27名一線巡防輔警中的一名;張師傅,58歲,是疫情穩定後自安徽老家返蘇復工的外來人員。兩個年齡差不多大的男人此前並不相識,今後也不太可能常見。可在1月23日16:10,黎裡派出所接處警大廳,一隻粉紅色的旅行包卻將兩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張師傅激動得眼淚在眼眶裡打轉,掏出一千餘元塞給王建華,卻被對方微笑地拒絕了,在接處警大廳辦事的群眾紛紛湊上前去,其中一名老伯用手機定格下這一幕,直嘆:“撿了兩萬多元都不動心,這樣的好輔警得讚一讚!”


上班途中撿“紅包”江蘇吳江輔警原地守候顯擔當


他很驚訝

遺失提包裡“藏”有兩萬多元

當日下午3點剛過。王建華騎著電動車從家裡出發,趕赴黎裡黎民南路鎮區入口疫情防控檢查執勤點與4點下崗的同事交接班。與此同時,318國道烏橋加油站路口,張師傅正風塵僕僕的自朋友的車子裡往自己兒子的車上搬行李,一個原本要放在車子後備箱的粉紅色旅行包被不小心遺忘在了車子尾部的地面上。

3:10。轎車越來越遠,電動車越來越近。幾分鐘後,騎車路過的王建華看到了一個粉紅色的東西孤零零的躺在路邊,於是靠前去看個究竟。“原來地上是一個粉紅色的旅行包,拾起來一提,還蠻重的。”王建華說,他當時沒敢打開提包,看看距離交接班的時間還早,就站在包旁邊等待失主,這一等就是半個小時,隨著接班時間的臨近,王建華主動聯繫了當日的值班民警。

“這包很可能是失主路過丟失的,找找有沒有失主的信息和聯繫方式。”聽了值班民警的話,王建華打開提包一看,著實驚訝了一下,“香菸,衣服,還有一個黑色的塑料袋,裡放著兩厚沓百元大鈔!”民警將錢細細數了多遍,“一共是20000元。”


上班途中撿“紅包”江蘇吳江輔警原地守候顯擔當


他很崩潰

“發現包沒了,我近乎瘋狂”

回到家的張師傅在整理行李的時候發現紅色的旅行包不見了,“那感受猶如晴空霹靂,裡面可有著他年前剛發因為疫情沒有存到銀行的2萬元血汗錢啊!”

急的滿頭大汗的張師傅很難靜下心來回憶,只能沿著來的路一段一段的找。“行至318國道烏橋加油站我下車的地方時,我的心徹底涼到了底,邊抽菸邊自責地跺腳,剛想打電話給家人傾訴,卻聽到老遠有人叫我……”16:10,張師傅抬頭一看,是一個一槓三星的警官和一個塊頭比較大的輔警。

兩個此前並不相識的人,這次算是真正見了面。“小大塊頭的輔警看我走路行色匆匆的,像是在找東西,過來問我是否丟東西了。”張師傅形容,當他聽到了王建華的話時,像有了第二次生命。

“既然你說這包是你的,那包裡有啥?”派出所的接處警大廳內張師傅一一說出裡面的財物,值班民警在當面清點了之後將包歸還給他。張師傅激動得眼淚在眼眶裡打轉,從包裡掏出一千餘元塞給王建華,卻被他微笑地拒絕了,“你的心意我領了,把路人遺失的東西如數歸還給失主,也是我們該做的,您今後行路注意就是了。”王建華說。


“馬路上的感動”更需市民尊重

因為是一線巡防隊員,一天的工作就是不論寒暑騎著警用摩托穿梭於大街小巷,最近因為疫情,他們很多人站在了各個路口、站在了疫情防控一線,24小時檢查進出車輛和人員。

只要穿上這套衣服,肩上總扛著一種責任。人們看見了他們在風雪天裡騎著警用摩托出警;目睹了在疫情防控卡點上不住揉腰的堅持;見到了揀到遺物後找不到失主時露出的焦慮與無奈……

這一幕幕的背後,總印證著一種光榮的責任——為人民服務。可這種服務,真喚起市民對他們的尊重了嗎?不盡然都是。我們遺憾地看到,不配合檢查的群眾大有人在,被查後向他們稱兄道弟的“酒暈子”並不鮮見,指責他們“不是民警”、”多管閒事”的聲音仍不時耳聞……

這對他們或許有些不公,但作為馬路上“感動”的主要締造者,編者認為,這種感動需要被社會的每一分子尊重。

“希望每個群眾能遵紀守法,善待他人。”這是堅守一線巡防崗位12年的王建華的“志向”,你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