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农民种地不挣钱或者亏损,那么谁受益了?

飞龙在天9783


想要知道种地不挣钱的原因,首先得了解种地挣来的钱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一是粮食的总产量,二是种地的成本,三是粮食的价格。这三部分共同作用和影响着咱们农民的收入,产量高、成本低、售价高的情况下,咱们农民想不挣钱都难,下面具体来说说这三个方面下面的因素。

△ 捧在手里的粮食

粮食总产量=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种植面积

我国有四大平原,还有几十个小平原,这些地区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高。处于此地区的农民,因为种植面积相对较大,粮食总产量就高,获得的收入自然也不会很低。但像我们恩施地区,土地面积本身就不大,且被山地、河流、沟壑分割成很多细小的地块,每家每户种植面积较小,所得到的收入自然不高。

种植面积大小的多少,往往会影响着农民们对种地的投入,间接对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产生影响。

打个比方:咱们农民已经预料到自己下一个月会中五百万彩票,那么必然会增加消费力度;反之了解下个月得交孩子的学费,那么消费力度会必然会下降。种地也是如此,当农民有五十亩地时,对种地所能造成的产出就有一个良好的预期,为能够达到这个预期所投入的也就更多;反之只有五分地,也就得过且过,不愿意投入太多。由此反而造成所谓的“多田者越多,寡田者越寡”的情况。

这其实也是为什么那些大面积种植户每亩地的平均产量远远高于小户种植的原因,所以这里就得回归题目,第一个受益者就是大面积种植户:他们有较高的粮食预期,也有着相应的政策补贴。

△ 机械化运输粮食

关于种地的成本,其实古代有句话就很好的形容了: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当然现在农村已经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过相比于其它产业来说,农村种地依旧是一项高风险职业。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

  • 来自于气象灾害的威胁

  • 粮食价格的浮动

现在虽然相比于以前,农民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所提升,但在大自然面前依旧显得十分脆弱,一场暴雨或一场大风,咱们农民面临的可能就是颗粒无收。其次粮食价格的浮动,可能使得预期的收入也成为梦幻泡影,一年下来白忙活一场。于此降低粮食种植成本和提升农民的抗风险能力其实是挂钩的。
种地需要种子费、化肥、除草剂等化学药剂,这些农资物资,销售者不会以成本价卖给咱们农民,其自然会获得一定的利润。由此得到农民种地之下的第二个受益者:农物资的售卖者和中间商。

△ 农用车属于农资之一

矿泉水一斤能够卖到两元,而我的粮食一斤却只能够卖出八毛钱的价格,得用两斤半粮食才能为孙子买一瓶水

上面是我在头条所看到的一个评论,实际生活中我们没有必要这么考虑:粮食属于人们生活的必须品,其价格自然不能够过高且不愁销路;矿泉水则非必须商品,其价格消费者乐意即可。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现在有些地区的粮食价格却是不合理,或者说绝大多数该赚的钱都没进农民的腰包。


以我们恩施地区的马尔科土豆为例,某专业合作社收购农民种植出的土豆是六到八毛一斤;处理掉上面的泥土后拖到城里的售价就是一块五一斤,县城电商平台打上品牌商品后的售价是五元一斤,成本总体在两元左右。其中的利润可想而知,但农民则只能够挣到那个八毛,虽然这是生产力调节的结果,但作为为农民所服务的专业合作社和县级电商平台,是否也曾想过分一部分利润给农民呢?

粮食价格应该是和其它商品价格一样稳定上升的,且幅度还需略高于其它商品,不然在粮食总产量得不到提升和种植成本无法下降的情况下,咱们农民生活会越来越艰难。

△ 北方水稻场景

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先,想要粮食供应充足,就得保障农民有地可种、有地能种和有地想种。此外咱们农民自己也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思想观念,在什么时候都不可忘记自身属于农村和农民的根本,做好自己和管好自己承包的地。


爱茶者九号


我们附近以砂糖橘为例,年后老板收购1.3元每斤,昨天同村一个人卖的,五万斤,请人摘一斤三毛钱一斤,一斤就只剩下一块,还得包吃午饭,快餐十五一人,六十人900块,得到49100,据他说,去年投资不算自己人工四万,那就只剩下9100。

有的管理不好的,质量直接就是五毛一斤,或者八毛,亏死去。

自己基本都是没有赚钱,谁受益了呢?化肥和农药是最大的收入,带动了地方经济,摘果子的,一人一天250块左右,一年光摘果子一个月也有七千,城里看不上七千,我们农村一年有的收入都没有七千。

当然也有赚钱的,我妹就是投资了七万的砂糖橘,她产量高一点,卖了十三万,赚了六万,不过总体来说不赚钱或者亏损的农民还是差不多占一半。


飞嗨志


本人青岛农民种了七亩地,先说土地承包费(我们这没有均田),每亩平均300元一年,土地承包费每年2000元左右,七亩地五亩大樱桃,其中三亩十三年的,第七年开始赚钱,每年毛收入13000-15000元,化肥约4000元,农药1200元,摘樱桃工人费每斤1元,约3000元,刨地,割草,浇水约1800元,自己工钱还不算,这就是11000元,六年约赚20000元,二亩四年的大樱桃每年投入成本约1800元加上承包地钱600元,每年赔2400元,四年赔9600元,二亩葡萄地,每年投资约7000元,人工费自己干不算钱,每年毛收入9000--21000元平均每年约纯赚6000元,大家算一下一年下来我有钱吗?


276713512


农民种地不挣钱或者亏损,那么谁受益了?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现代化逐步推进,粮食产量逐渐提高。到目前为止,各地粮食产量非常高,总产量已经超过了过去改革开放以前的几倍,导致粮食库存量惊人,产生粮食生产过剩,价格一降再降。由于粮食实行了最低收购保护价,而生产粮食所需的生产资料价格不断地有增无减。这样一来,造成农民种田不划算,不挣钱甚至亏本。那么,农民种田不挣钱甚至亏本,又谁是最大的获利者呢?~



当然农民种田生产的产品是粮食,粮价低是农民种田不挣钱的根本原因,而吃粮的消费者是最大的受益者;另外农民种田所需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如种子、农药、化肥、农机等等,价格有增无减,这些生产商和销售商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第一,粮食消费者是最大的受益者。农民辛苦种出的粮食,2019年各地最低收购保护价,小麦是1.12元/斤,水稻是1.20元/斤。各地粮食收购价格,借水分、杂质等等品质为由,导致粮食价格低于最低保护价收购。这样将会更进一步地削减了农民出售的粮食价格,使农民种粮经济收入,雪上加霜,经济利益空间越来越小,越来越不挣钱。而农民生产的这些廉价的粮食,进入市场后,使市场上成品粮食价格逐渐降低,使广大消费者所消费者的粮食价格越来越。因此,粮食价格低,最大的受益者是广大的粮食消费者。


第二,农资生产销售是最大受益者。农民生产粮食的农业生产资料,如粮食种子、农药、化肥、除草剂、农膜、农机、燃料、水电、农俱等等生产资料,价格不断地提高,不断地使农民种田的成本逐渐提高,而粮食收购价格逐渐降低,使农民种田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也就是说,农民种田的经济收入,有7~8成是生产成本,即农业生产资料,2~3成的经济收入是农民种田所获得的利润,是养家糊口的主要来源。农民种田的经济效益结构和分配,实在太不合理了,也太离谱了,是导致农民种田不挣钱亏本的根本性原因之一。


总之,农民种田因粮价贱,造成种田不挣钱,甚至亏折,而最大的受益者是广大粮食消费者和农资生产销售商,他们才是最大的受益者,最大的赢家。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鄂东三农,一起探讨三农问题!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鄂东三农


请原谅本人才疏学浅,发表一下见解!

我也是农民,也同样能罗列出收支数据,总之是掏空囊中的积蓄投入,收货的有时可能就是眼泪!但是自己贫穷对社会却付出了大爱!

有人看不起农民!

甚至自己也看不起自己!

可是社会的的确确农民是脊梁!承认也罢,不承认也罢,没有能取代农民的地位的任何一个行业!

农民就是衣食父母,再多的金钱。在发达的企业,也得吃喝穿!

农民有是庞大的消费群体,种地首先的生产资料:农药,化肥。种子,农药,农膜,灌溉,农机,而农村这庞大的市场又养活多少庞大的企业。而这些农需产品成倍涨价,消费的是农民,承受的自然是农民!谁在受益!

花花绿绿的世界,农民也想有品味,也想住高楼,也想开豪车,也想穿金戴银,入不敷出的现状限制了消费,想融入现代的生活,就被迫的充当了负债的生产者,负债的消费者,透支的是农民,获利的企业。

单纯种地,也许只能温饱,间接粗放的养殖也增加一部分收入,总之收入不是自己说的算,消费是不可避免,收入是家庭贡献,消费是社会贡献,养活了自己,同时又养活了企业,到底谁是受益者呢?大家想!


弱者撑起世界


种地不挣钱的根本原因,是种地太少,土地太少。因为土地太少,难以搞机械化的操作,反而投入大量而笨重的劳动力,结果必然是造成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劳而无功,得不偿失,没有效益。因为根本没有效益,结果谁也没受益。

一、没有规模,没有效益,这是经济生产必然规律。只种三五亩地,怎么干,种什么,都不会有效益,因为基数太小。

二、传统笨重落后的劳动方式,将逐步被社会淘汰。隨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劳动方方式也必须相适应。比如人工耕地,一天只能干一两亩,而机械化的操作,一个人一天可干几百亩,效益提高几百倍。

三、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必须淘汰。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只种三五亩地,笨重人工操作,没有规模,没机械化的操作,没有科技含量,必然没有效益,而且造成劳动力巨大浪费,劳而无功。

这就是所谓种地不挣钱的根本原因。因为根本没有效益,何来受益者?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打破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改变土地碎片化的现状。土地必须连片集中,规模种植,淘汰落后而浪费的劳动方式,全面机械化的操作,科学管理,才能挣钱,才能获得效益,才能各方受益。我们村的农民李松哲,承包水田三千亩,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科学种田,全部机械化的操作,每年扣除农资,人工,机械等各项费用,个人年纯收入30万元,就是非常现实明显的典型。


珲春徐飞768


很高兴能回答你这个问题。农民种地不挣钱或亏损,那么谁受益了,我的回答是农民以外的人和国家受益!

我们这里的农民,每人一亩多地一年到头种粮食,除去种子、化肥农药、机耕等开支,也就剩个一千元左右,只能解决温饱问题。想挣钱,靠种地卖粮,不太现实。

我们国家人口众多,每年消耗的粮食十分多。这就要求必须保证有大量的基本农田种粮食,还要有大量的农民在地里耕种。粮食也是国家战略储备物资,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事关国家安全!

即使种粮不挣钱,国家也会鼓励农民种粮,还给农民种粮补贴。为的就是农民以及农民以外的国人能吃上饭。

现在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相信以后农民种粮,也能挣到钱!






农民草上飞


吃粮者。


天心自静平


农民种地赔钱,受益者是拖拉机,收割机,化肥农药经销商,还有粮贩子,面粉厂,馒头加工者,种地者就是赔。


仁和RXL


农民种地不挣或亏本,这个向题很间单,只要吃饭吃粮的人都收益,这就是正理。如一斤大米卖一元线,那么吃饱一吨饭就花一元,如一斤大米卖10元,那么吃饱一吨要花拾元,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各有关执权人员,大量迫吏粮价底亏,农民才穷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