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九尾狐蘇妲己,葬於焦作武陟九女墳,關關睢鳩竟是伯邑考唱的情詩

王小片:認識腳下的土地

轉自九道堰傳媒 王小片

九尾狐蘇妲己,葬於焦作武陟九女墳,關關睢鳩竟是伯邑考唱的情詩


武 陟 縣 黃 河 大 堤

農夫用犁頭翻耕土地,為的是利用土壤裡的腐殖質、礦物質種植莊稼,收穫糧油果蔬。

文化人用筆頭翻耕歷史的積澱,是為了從前人的經驗中汲取智慧和營養,從他們的教訓中得到昭示與啟迪身上驗證自己的遺傳基因,找到成長的助力和發展的方向。

誰都離不開腳下的土地,誰都應該耕作不息,開發自己腳下的土地。

黃河從數千裡外的崑崙山搬運泥沙,在這裡淤積了一片沃土,稱為河內。沁河水畔,也有文人稱“沁汭”。就是我們腳下的土地,這裡莽莽蒼蒼,天水相連。我們的祖先採野果捋草籽果腹,饞了,就撿些鮮貝,抓幾條魚。勇敢的人三五成群,冒著生命危險與狼蟲虎豹搏鬥,打獵吃肉。三皇五帝,我們的祖先就這樣艱難度日,就這樣生生不息。野果草籽,魚肉獸肉,組成了我們的原始基因。

據文獻和考古證明,黃河文化、農耕文明,起源三皇五帝,成形於放勳治陶唐。帝嚳帝死了,五帝走完了最後的路程。帝嚳的長子“挈”繼承王位。次子放勳被髮放到陶唐,成了部落首領。挈不善,作惡多端,被大臣昆吾、皋陶、后稷廢了。放勳治陶唐,用水之利,避水之患,結網捕魚,男耕女織,開始了農耕文明,人的生活有了保障。大臣們迎接放勳,成了堯帝。

大禹治水,黃河從這裡拐了個彎兒向北流。河灣裡的一窪土地,有了新名字,叫“覃懷”。大禹分天下為九州,覃懷屬冀州。住在河灣邢氏部落為了躲避水災,修了赫赫有名的避水臺,史學家稱作“邢人作邱”。這是開天闢地以來人們治理黃河的大舉作。商代遷都,有一次“祖乙遷邢”,就是這裡。當然,“盤庚遷殷”,也與這裡有關——從今天南賈村古殷城遺址遷往今天的安陽,安陽成了“殷都”。

說到冀州,人們只能記住一個名字:冀州侯蘇護。蘇護的祖先是昆吾,三代以後,昆吾家族四次遷徙,從山西臨汾遷到河內武陟一帶,稱“有蘇氏”。有蘇氏騰圖是“九尾狐狸”。昆吾後人都是朝廷欽天監大臣,管日曆年曆和祭祀。到蘇護,做了冀州侯。商殷與周文王、周武王的鬥爭,蘇護因為自己的女兒左右為難。為冀州百姓免受戰火,也因為女兒歸屬無法表態,蘇護與兒子蘇全忠獻身了,名節尚存,葬在今溫縣。蘇妲己有自己的情人,是周文王的長子伯邑考。殷紂王說:天上的彩霞是玉皇大帝的,天下的花兒都是自己的。殷紂王奪走蘇妲己,封作皇后,引發一場大戰。殷紂王戰死了,鮮花也凋零了。可憐好端端的中華第一美女被罵作“九尾狐狸精”,幾千年無處伸冤。蘇妲己生在哪裡?葬在哪裡?因為捱罵太多,誰也不願說。其實,清純而美麗的蘇妲己只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不要看了《封神榜》就不敢提蘇妲己了。她生在武陟縣商村,葬在武陟縣宣陽驛。商村今天還叫商村,“宣陽驛”今天叫“薛延陵”。薛延陵的“九女墳”,只不過是親人們不願意跟著道學家去罵蘇妲己“九尾狐狸精”,簡稱“九女墳”而已。

九尾狐蘇妲己,葬於焦作武陟九女墳,關關睢鳩竟是伯邑考唱的情詩


《封神榜》中范冰冰版蘇妲己

陶唐在哪裡?世上多有爭論。1981年,大司馬40000平方米的仰韶遺址的發掘,大量出土文物作證。遺址方圓十里內有十餘個陶村,有東、西唐郭,有堯王廟、陶唐祠,又是歷史上農耕最發達的地區。北大鄒衡教授一錘定音:這裡就是“放勳治陶唐”的陶唐!

邢邱在哪裡?《韓詩外傳》記載:“武王伐紂,改邢邱為懷”,《史記》說西周“城懷邑,為蘇忿生的食邑”。西周懷邑、西漢懷縣、西晉懷州、元代懷孟路,明清懷慶府,懷,都是指我們腳下的土地,毫無疑問。所以,邢人作邱、祖乙遷邢都是我們腳下的土地發生的故事。據《郡縣誌,災異志》記載,公元前705年,魏國欺負邢人,鄭國幫助邢人西遷數十里,在平皋修築城堡。因鄭國修邢邱勞役過度,違背農時,鄭國三年大旱。溫縣人說,邢邱在溫縣皋平,那也是真的,因為真的搬遷到了皋平。要知道,我們腳下的土地比腳大得多,包括了河內,武陟溫縣都在其中。都在一塊土地上,你爭我爭,沒意思。祖乙遷邢的青銅器,我們都能借給你辦展覽,咱是一家人啊。

九尾狐蘇妲己,葬於焦作武陟九女墳,關關睢鳩竟是伯邑考唱的情詩

我們腳下這塊土地,對漢高祖劉邦,對漢光武帝劉秀,那可是絕地逢生、登基稱帝的福地。楚漢對壘,劉邦丟了太公,丟了妻子呂后。成皋破成之際,他倉皇出逃,把兒子都蹬下車不要了,真可謂狼狽至極。他逃過黃河來到這裡,在澗溝紮下營盤,夜間獨行到韓信營中奪得兵符,“東山再起”成了漢高祖。

劉秀更是可憐:王莽篡位,劉秀與哥哥劉演起兵反王莽。外有王莽追兵,內受綠林將領的排擠,哥哥劉演被殺,劉秀都不敢舉喪,不敢哭泣。流竄到懷縣,在馬武、姚期等二十八宿護衛下站住了腳。他挺直腰桿,建立懷宮,派耿弇等十一將軍拿下洛陽,成了中興之主漢光武帝。劉秀愛玩,當皇帝也不把後宮遷到洛陽,常來懷宮“巡幸”。懷縣人迎皇上、送皇上成了大事,高蹺、旱船、獅子、龍燈幾十種民間藝術排成隊表演,留下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劉邦劉秀告訴我們,幹事業沒有不受挫折的,挺直腰桿戰勝困難才有光明前程。

有人說,能當天子的才有幾人?其實,當好奴才更不容易。伊尹是個奴隸,是有莘氏的陪嫁奴才,給成湯夫妻燒菜做飯。成湯用人不問出身,讓能幹的廚師管理國家。伊尹發展農耕,組織了第一支軍隊。夏桀暴虐,民不聊生,伊尹提出“有道伐無道,替天行道”。他提出的口號正確,深得民心。中條山一戰,推翻夏桀,開了用武裝鬥爭奪去政權的先河,建立了商湯。我們在湯帝陵撫摸古碑,溫習商湯滅夏的故事。我們在伊尹冢(伊尹冢在圪當店西)憑弔伊尹,咀嚼“治大國如同烹小鮮”的滋味,不由得心懷崇敬。

人們將孔子當聖人,孔子心中的聖人是誰?是伊尹、周公。周公名姬旦,是周文王的後人。他和伊尹一樣,輔佐小君王,功成身退,讓人崇敬。他重視禮樂教化,在商代禮樂基礎上,形成了周禮。漢代許慎有一部說文解字,解釋“邢”字,說邢是“周公之胤封地”,後世學者註解,在今武陟縣境內。周公的後代在這裡生活,小到給新生兒辦“九”,大到婚喪嫁娶,演繹的都是周公桃花的故事。

伊尹周公偉大,蒯徹在人們心中不那麼偉大。但在劉邦眼裡,蒯徹是他鬥不過惹不起的人。楚漢相爭,蒯徹不讓韓信救劉邦。他說你幫漢,楚亡。你幫楚,漢亡。他倆不論誰當皇帝,不出一月你都得死。他讓韓信等劉邦項羽打得兩敗皆傷時出手,自己號令天下。韓信不聽,滅了項羽,幫劉邦當了皇帝。一月沒過,劉邦借遊獵雲夢抓捕韓信。傳說韓信是呂后在宮中讓宮女用菜刀殺的,死的著實窩囊。劉邦聽說韓信死的時候很後悔,後悔沒聽蒯徹的話。劉邦怒火中燒,在金鑾殿支起油鍋要烹蒯徹。

劉邦給蒯徹開列三條罪狀,一一道來:

劉邦說“你造反,讓韓信當皇帝。”蒯徹一笑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能扛起鋤頭的鄉巴佬都做夢當皇帝。誰想當皇帝你都要烹,這油鍋小了。

劉邦說“你離間君臣關係。”蒯徹笑著說,我是跟韓信說了功高不賞,還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我說錯了嗎?六個異姓王呢?沒了。韓信呢?你殺了。為什麼呢?功高蓋主,勢在必然。

劉邦說“你盡給韓信出壞主意。”蒯徹又笑了。我出的都是好主意。我是韓信謀士,只知韓信,不知漢王,出主意都是為韓信好。我是韓信的忠臣。皇上如果殺忠臣,親小人,俺不伺候您。良禽擇木而棲,高士擇明主而事,我還是自己跳油鍋吧。

金殿上一片唏噓聲,大臣們人人自危,連張良都萌生退意,後來隱居白雲山。劉邦不敢殺蒯徹,他自下臺階,說“既然你吃黑飯保黑主,也算你是忠臣,你去輔佐朕的皇子吧。”

蒯徹不是政治家、軍事家,像是鄉野俗夫,平頭百姓。他人俗話不俗,句句是經典,是成語,是格言、是金科玉律。他見事明白,一語成箴。“逐鹿中原”等語全部被收藏進入了民族文化的寶典。在這一點上,連“漢三傑”張良、蕭何、韓信都難與比擬。蒯徹是隴西人,死後並沒有魂歸故里,就安葬在韓信的軍營故地——今武陟縣謝旗營鄉,後世形成了村落,叫蒯村。

九尾狐蘇妲己,葬於焦作武陟九女墳,關關睢鳩竟是伯邑考唱的情詩

歷史是沉重的,該說些輕鬆的了。面對黃河沁河夾河灘的綠洲,唱唱“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歡女愛,不亦樂乎?

秦始皇焚書後,《詩經》失傳。今天人們讀到的,實際上是毛萇傳授的“毛詩”。毛萇是毛國毛伯鄭的後人。文王第九子冉叔封為毛國國君,史稱毛伯鄭,是毛氏家族的始祖。毛班凱旋後鑄“班簋”,註明在毛氏起源於“邢懷”,就是“邢邱”改“懷邑”的地方,在武陟縣河西地區。天下毛家,家譜都說是西河毛氏支派。大禹治水,武陟縣在黃河之西,毛國故地,在沁河之西。而“關關雎鳩”,是伯邑考向蘇妲己求婚的情歌啊。

不用多說了。大江大河水多,渴了只需要一瓢。本文短小,不便處處考證。因為每一個典故,考證它都需要幾萬字,需要一本書。肥沃的土地,耕種它,它奉獻糧油果蔬。荒蕪了它,它長稗草荊棘。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文脈,傳統文化遺產將助力人們成就大業,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原載《焦作文學》2015年第4期)

作者簡介:王小片,武陟縣嘉應觀鄉御壩村人,武陟著名鄉土作家,著有《解悟》、《房簷滴水》、《關關雎鳩》、《嘉應觀秘史》等作品,曾任武陟縣文聯副主席等職。2016年12月18日,因病去逝,今刊發此文留存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