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辦實事、解難題!關心關愛睏難群眾,他們在行動

2月21日17時,家住伊寧市君悅龍庭小區的獨居重病老人,因家中氧氣瓶即將耗盡急需更換。危急時刻,伊寧市解放路街道辦事處北苑新區的幹部們與時間賽跑,驅車往返30餘公里,及時送來充滿的氧氣瓶。

重病老人的兒子李春明說,今年67歲的父親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一直靠吃藥和吸氧來維持生命。“2月21日,父親打來電話,說氧氣即將耗盡,真的特別著急。”李春明說。焦急萬分的李春明急忙向社區求助。

接到電話後,社區幹部立即聯繫運輸車輛,及時將充滿的氧氣瓶送到老人家中。

2月22日,家住奎屯市火車站街道辦事處康泰園社區的齊明勝、蔡月連夫婦收到奎屯市民政局發放的500元臨時救助金,老兩口感動地說:“下派幹部天天給我們送飯菜,政府現在又給我們發放臨時救助金,太感謝你們了!”

齊明勝身體不好。疫情發生後,奎屯市福利院下派幹部李湘洛入戶時瞭解到老人的困難,便發動同組的下派幹部給老兩口送飯,同時將情況告知社區。不到兩天,奎屯市民政局的臨時救助金就發放下來,解了老兩口的燃眉之急。

據悉,奎屯市民政局進一步加大臨時救助力度,對居家的打工人員、滯留人員、困難老年人等群眾,打破戶籍、身份等限制,簡化救助程序,由街辦(鄉)社區(村)採取措施主動發現困難群眾進行申報,打通“困難群眾有所需、民政有所救、應救盡救”的綠色救助通道。2月22日,僅在康泰園社區,就為9戶23人發放臨時救助金5000元。

辦實事、解難題!關心關愛睏難群眾,他們在行動

“阿姨您好,今天您需要點什麼?我去幫您買。”2月24日上午,伊犁日報社下派伊寧邊境經濟合作區管委會金茂社區金茂小區幹部張靈撥通了小區B區9號樓獨居老人藺菊香的電話。

老人高興地說:“我就想吃點橘子,要是有菠菜,也給我買點。”

不一會兒,張靈就把橘子、菠菜送到了老人手中。

張靈說,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以來,她和州應急管理局下派幹部孔曉萍一起負責金茂小區B區9號樓、11號樓共計150戶居民生活所需,其中獨居老人有6名。

“有的老人不會用微信,有的老人視力不好,不經常看手機,我們每天會給這6名老人打電話,主動問問他們的健康狀況和生活所需。”張靈說。

在伊寧邊境經濟合作區管委會金茂社區梧桐麗景小區居住的77歲獨居老人佟季珍告訴記者:“包聯幹部每天都會到家裡來,詢問我有什麼需要,身體情況怎麼樣,社區衛生院的醫務人員每天還上門測量體溫。”

金茂社區共有6個居民小區,梧桐麗景小區有2588戶,7417人,佔社區總人口一半。“疫情發生後,社區經過摸排,對14名孤寡和獨居老人、7名患重大疾病的居民和2名殘疾人分別建立了臺賬進行一對一服務,並對這部分群體實行‘三包一’制度,即社區衛生院醫務人員每天上門測量體溫、包聯幹部每天上門瞭解需求、社區‘兩委’每人包一戶。”州團委副書記、下派社區包聯幹部帕麗達·阿不力別克說。

“太好了,這些東西夠我們一家四口吃一週的了。”2月23日,看到社區工作人員送來的蔬菜、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居住在伊寧市中傑新城小區廉租房的殘障人士介厄斯·布拉特卡得爾拄著柺杖露出開心的笑容,向漢賓公園社區工作人員連聲道謝,他說:“我想要的你們都送來了,我沒想到的你們也做到了。”

送醫送藥、送蔬菜糧油、送口罩酒精、送心理疏導、送防護知識、送服務、送溫暖……疫情防控期間,伊寧市將保障獨居老人及青少年、孕婦、殘障人士、生活困難戶、重大疾病居民等特殊群體需求落實到社區,通過多種措施為他們送去特殊關愛。

伊寧邊境經濟合作區管委會寧遠社區西花壇小區黨員突擊隊隊員、州公安局幹部陳新悅在摸排中發現,小區患病老人王國來一人照顧年近50歲生病的兒子,缺少生活必需品,他立即送來蔬菜、水果等。他留下自己的電話,每天上門詢問老人需求。西花壇小區黨員突擊隊還為老人送來所需藥品,讓老人感動不已。

“社區居民有5475戶,摸排出56戶是特殊困難群體,我們一日三問,想盡辦法保障和滿足他們的需求。”漢賓公園社區黨支部書記張曉芳說,社區還為特殊困難群體每戶發放了158元的生活用品大禮包,並在居民家中張貼社區黨支部書記、樓管的聯繫方式,居民有需求可隨時撥打電話。

來源/新華社、伊犁零距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