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怎樣才能叫地瓜發芽?

joe時尚姥姥


地瓜在我們豫東地區經常被叫做紅薯。現在已經是2月26號了對於春播紅薯來說現在正是育苗的最好時間。紅薯的種植分為春播和夏播,育苗的時間從2月中旬到4月中旬。由於現在氣溫比較低,所以紅薯育苗還是要選擇在溫室大棚或者冷床蓋地膜打拱棚的方式進行。





紅薯育苗的方法

首先要精選種薯。選擇薯皮光滑,皮色鮮豔,均勻大小適中的,沒有被病菌侵害的,沒有受到凍害和溼害的紅薯塊比較好。重量在300--500克為宜,一畝地需要60-80斤紅薯種。

其次就是要對紅薯種塊進行處理。為了防止種薯帶病菌,可以選擇用溫水或者藥劑浸種。可以選擇使用50度左右的溫水浸泡10分鐘左右,浸種是要注意不斷的翻動,使紅薯種塊受熱均勻。不過現在我們老百姓大都會選擇用藥劑浸種的方式來處理比較好也比較方便。可以選擇用多菌靈加蕓薹素內酯來浸種或者直接用噴霧器噴施的方式,也可以選擇用噴霧器噴施在苗床上。

第三點就是育苗床的選擇,最好選擇沒有種植過紅薯,花生,土豆,大蒜等地下塊莖的農作的地來當育苗床。苗床最好能夠是東西方向的比較好,一般寬1.3米,長度根據自己家的種薯而定。床土要選擇沙性土壤土,可以選擇充分發酵腐熟好的農家肥和三元複合肥當底肥。床土厚度在5-8釐米比較好。

紅薯排種技術:排種有斜排,平排和直排三種。斜排是以薯頭壓薯尾的1/3,太陽能育種以平排為好,薯種分佈均勻而不密集,有利於培育壯苗。直排一般情況下不宜採用。



排薯時要分清頭尾,不能倒排。一般薯頭皮色深,細根少。由於薯塊大小不同,因而要分類選擇,分別排薯,應掌握大薯密排,小薯稀排,排時上齊下齊的原則,使薯塊上面覆土一致出苗均勻整齊,便於苗床管理。


豫東小農


這個問題我有發言權,我的家鄉在銅山漢王鄉也就是全國有名的玫瑰之鄉,屬於丘陵地帶,當時地瓜是當地的主要農作物,像我當時一個三口之家在80年代可收到1萬三千斤左右。每年穀雨前,挖一個長3-4米,寬1米,深0、5米的池子,下部放20公分的麥草,上面澆上糞水然後敷上一層土,把麥草蓋嚴,接著就從地窖裡取出地瓜,芽眼向上排滿,上面用馬糞,或馿糞,牛糞,覆蓋,上面澆透水,蓋上薄膜,每天測溫,保持25-26度,不能超過30度,溫度高就澆水。10天后就出牙了。後期就是每天灑水,出苗。


礦大南湖老韓


再在已經是二月底了,也已經到了紅苗育苗的時候。像我們這邊紅苗育苗一般在二月底到三月中旬這段時間,再晚就要錯過紅薯苗的移栽時間了。

紅薯育苗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就是溫度一定要達到。因為紅薯苗萌芽的條件就是要達到16度以上才行。所以,這個時候育苗,還需要用上地膜來維持地溫。

紅薯育苗一般可分為幾個步驟:


一是整地。將地塊整理出來做為紅薯育苗床。紅薯育苗床要求土壤疏鬆,排水好。所以,我們需要開排水溝。另外,在整地的時候施加基肥到地裡,每平米可用農家肥2-3公斤,然後再添加80-100克硫酸銨,與細土混合均勻,細土層厚度控制在8-10公分厚就可以。

二,選種。紅薯育苗都是用種薯進行的。而選擇的種薯要求大小均勻,最好在150-250克之間。太大太小的都別要。另外,紅薯要求表皮光滑沒有損壞,也沒有發生腐爛等現象。這樣種出來的薯苗才健壯,也不容易攜帶細菌感染薯苗。

三,種薯處理。由於種薯都是去年留存下來的紅薯,所以種薯在排種之前需要經過消毒處理。一般用多菌靈溶液進行浸泡即可。

四,排種。排種的時候將種薯按照“頭壓尾”的方法進行排壓。也就是將後面一排的紅薯頭部壓在前面一排紅薯的尾部上,所壓尾部大約為紅薯下部的三分之一處。紅薯以傾斜的坡面進行排放,這樣能夠增加紅薯的出苗量,而且也能夠讓紅薯苗長得健壯。

五,覆土。紅薯排好好需要用細土進行覆蓋。用提前準備好的細土將紅薯進行覆蓋,覆蓋在紅薯上層的土壤層不需太厚,一般控制在3公分左右即可。在覆土的時候,如果擔心土壤中有害蟲,可以在細土中拌一些辛硫磷,這樣可以起到殺蟲的作用。

六,澆水。覆土後需要及時澆水。澆水的時候注意不要把覆土給衝跑了。澆水量不宜過多,以上下層土吸足水即好。

七,蓋膜。由於二月底這個時候氣溫變化比較快,晚間溫度也較低,為維持地溫,一般都是需要覆膜的。

紅薯育苗的主要工作就是這些。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是紅薯的選種。種薯大小要選擇好,太大太小的都不能要。另外,種薯必須要進行消毒殺菌處理。排種後澆水蓋膜,維持地溫以促進薯芽儘早萌發。


洞庭清水塘


很高興回答你的這個問題。怎樣才能讓地瓜發芽,在我們農村是每年都要做的。首先將地瓜從儲存的地方拿出來。把發黴爛掉的選出來丟掉。選擇天氣較好為佳。露天放到外面讓陽光曬上四到五個小時。可以讓地瓜達到催芽的最好效果。然後整平一塊地。這個按你想種植地瓜的多少,以實際情況為準。然後在整平的地上。放一些稻草或者雜草。稻草的厚度。以十釐米為標準。用水澆透。這樣做的好處就是為了發酵,產生熱量。能夠最快的讓地瓜發芽。然後再把曬好的地瓜放到稻草或雜草上面。再用很細的泥土。(一般都是用鋤頭敲碎)。有土肥更好,把地瓜掩蓋。直到肉眼看不到地瓜為佳。最後再鋪上稻草和雜草。這次稻草不用鋪那麼厚。然後再用水澆透。鋪的稻草就是為了不讓澆水的時候把泥土衝開。有效地保證地瓜被泥土蓋住。澆完水之後,如果時間允許天氣好,可以在曬兩三個小時。然後用竹子搭個小棚子。在用薄膜蓋好。保證地瓜有一個很好的發芽溫度環境。出牙的時間。因各地天氣狀況多有不同,天氣好溫度高,一般在15天左右就會出牙。溫度低一般在一個月左右。希望能夠幫到你。





丘陵矮子哥


大家好,我是大山區先生,很高興回答!

1.地瓜要發芽,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陽光。把紅薯置於溫度30到38℃,溼度90%以上或潮溼的土壤和光照充足的環境中。

2.先把要種紅薯的地給倒好,再把倒好的地挖幾個坑。然後把紅薯的種子或者是紅薯放進坑裡。

3.用灶灰15%,豬屎20%,和土65%拌均勻。把紅薯平放埋下,不要埋太深。每天早上澆水一次,不要太溼。

拓展材料紅薯,學名:番薯又名山芋,紅芋,甘薯,番薯,番芋,地瓜(北方),紅苕(多地方言),線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番葛,白芋,茴芋地瓜,紅皮番薯,山藥(方言),萌番薯等。


大山區先生


要先準備好一個大點的紅薯,用水將外皮的泥土沖洗乾淨。找來一個大小相符的容器,加入一些清水,將紅薯放進去。水位在紅薯的一半位置就行,不要全部被浸泡在水裡,等待幾天它就會發芽了。





農家流妹


1.地瓜要發芽,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陽光,把紅薯置於30℃-38℃,溼度90%以上或潮溼的土壤和光照充足的環境中。

2.先把要種紅薯的地給倒好,在把倒好的地挖幾個坑(我們那邊叫打窩子)

3.用灶灰15%,豬屎20%,和土65%拌均勻。把紅薯平放埋下,不要埋太深。每天早上澆水一次,不要太溼。



阿濤做菜


想要讓紅薯快速發芽,要掌握好一定的方法,喜歡自己在家栽種紅薯的朋友,一定要學,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如何讓紅薯快速發芽?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方法/步驟

1/6 分步閱讀

要選合適的苗床地。

2/6

背風朝陽、排水好、水位低、地勢平坦、疏鬆肥沃、無病菌的沙質土壤作為苗床地為宜。

3/6

將完好無損的紅薯切成塊,塊上要有凹進去的小點,這個點就是催芽出口,要保留2-3個出芽點。

4/6

淺埋在肥沃的土裡,保證土壤溫潤,一般適宜溫度在25攝氏度左右容易出芽,注意,切口要用草木灰進行消毒。

5/6

用整個紅薯淺埋催芽,灑完水後,在上面覆蓋一層塑料薄膜保溫。

6/6

等到種芽出來後,揭掉覆蓋薄膜即可。


愛笑的王小小


溫度控制在適宜溫度(15至25度)。 室內保持一定的溼度。

1、溫度:紅薯喜溫怕冷,地溫在10℃左右不髮根,15℃需5天髮根,17~18℃髮根正常,20℃3天髮根,27~30℃只一天即可髮根,氣溫25~28℃時莖葉生長快,30℃以上時莖葉生長更快,但薯塊膨大慢。38℃以上呼吸消耗多,莖葉生長慢,20℃以下時莖葉生長也快,15℃時停止生長,10℃以下持續時間過長成遇霜凍,莖葉枯死。

2、光照:紅薯喜光,在光照充足的情況下,葉色較濃,葉齡較長,莖蔓粗壯,莖的輸導組織發達,產量較高。如果光照不足,則葉色發黃,落葉多,葉齡短,莖蔓細長,輸導組織不發達,同化形成的有機營養向塊根輸送少,產量低。

3、水分:紅薯是耐旱作物,但是水分過多過少均不利於增產。紅薯怕淹,特別是在結薯後受淹對產量影響很大。土壤乾溼不定造成塊根內外生長速度不均衡,常出現裂皮現象。總之,紅薯既怕澇,又怕旱,群眾說:“幹長柴根,溼長鬚根,不幹不溼長塊根。”要獲得紅薯高產,應根據具體條件適時適量灌水,及時徹底排澇,旱地要加強中耕保墒。

4、養分:紅薯吸肥能力強,耐瘠薄,但要高產必須施足肥料,除氮、磷、鉀外,硫、鐵、鎂、鈣等也有重要作用,在三要素中紅薯對鉀的要求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據分析,每1000斤紅薯中含氮3.5斤、磷1.75斤、鉀5.6斤。因此,增施鉀肥,適時適量施用氮、磷肥有顯著增產作用。

5、土壤:以土層深厚含有機質豐富、疏鬆、通氣、排水性能良好的沙壤土與沙性土為好,土質粘重時,塊根皮色不好,粗糙,薯形不整齊,產量低,不耐貯藏。但沙壤土和沙性土一般肥力較低,保水力差,應通過施肥等措施逐步培肥地力,方能獲得高產。紅薯較耐酸鹼,適應PH值範圍約為4.5~8.5,但以5.2~6.7為宜,土壤含鹽量超過0.2%時,不宜栽種紅薯。


小劉在奮鬥目標


育苗要求苗全、苗齊、苗勻、苗壯。育苗方法主要有溫床育苗、薄膜育苗和露地育苗三種,高產栽培一般選用溫床育苗。

(一)溫床育苗  

1、苗床選擇  

選擇地下水位低、排水方便、避風向陽、3—5年未種過紅薯的疏鬆土壤作苗床,育苗前耕翻、耙平、整細。  

2、苗床製作  

苗床一般做成寬1.3m左右,便於蓋膜,長度視地形和需要而定(一般每畝大田需苗床10m2左右),深度40—50cm(以廄肥、農作物、秸稈為釀熱材料),床底挖成龜背形。  

3、填放釀熱物  

床坑挖好後,將新鮮豬牛糞、作物秸稈等釀熱物分層墊放,厚度50cm左右,如秸稈比例過大,可潑一些新鮮人糞尿,促發酵。然後在釀熱物上鋪5—8cm厚的肥土。如不挖坑,在平地做堆床的,四周要用稀泥封閉,防止散熱。  

4、適時排種  

溫床育苗可選擇栽插前1個半月左右排種,露地育苗要求土溫在14℃以上才能排種,根據以往經驗,我市溫床育苗一般3月上旬進行,露地育苗推遲10—15天。要選擇中等大小(150—220克),皮色鮮明無病斑的健壯薯塊,畝(大田)用種量75—90公斤,排種密度13cm×16cm,每平方米排種量22.5—25公斤。排種前先消毒,將種薯用70%甲基託布津700倍或25%多菌靈粉劑500倍液浸10分鐘即可。排種時薯塊頭部朝上,底部朝下,大薯排深小薯排淺。排種後復土,復土不宜過厚,只要種薯不外露,就可蓋土後用地膜低拱覆蓋保溫。  

5、苗床管理  

(一)要堅持前期高溫催芽,中期適溫長苗,後期低溫煉苗的溫度控制原則,主要通過低拱膜的蓋、揭管理來調溫控溫。齊苗前以催為主。床溫保持在30—35℃,溫度超過30℃要及時揭膜降溫,薯苗長至6—7葉時,轉入煉苗為主,在氣溫不低於20℃時,揭膜煉苗,經3—5天煉苗後即可剪苗栽插。二是加強肥水管理,苗床不宜過幹或過溼,床土發白要少量澆水,保持床土溼潤,每次採苗後追施一次腐熟稀薄糞尿水,提高薯苗產量。同時注意搞好中耕除草等工作。  

(二)薄膜覆蓋育苗。苗床不堆放釀熱物,只覆蓋塑料薄膜,這種苗床省工省料,但受天氣影響較大,床溫難以控制,排種時間比溫床育苗推遲7天左右。  

(三)露地育苗。露地育苗不放釀熱物也不蓋膜,方法簡單,省工省料,但用種量大,出苗少而緩慢,且排種時間受當地氣候條件限制,要求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5℃才能排種,我市一般在3月下旬進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