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有多少打工族因为小孩无法在工作城市读书而被迫返乡的?啥心情?

心灵的小号


孩子到了入学年龄,父母是真的想让孩子享受到优秀教育资源的。如果孩子真能在城市接受教育,再苦再累都值。

可是如果学校不接收,那只能回乡,孩子是一切,不能没有书读。

这个城市是不是太冷漠了?他们是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的。脏,苦,累的工作总得有人去做,他们去做了。你一定会说,他们是为了挣钱。是的,不挣钱,又如何生活?如果说挣的多些,那也是血汗钱,何况并不多。

孩子又怎么不能在城市上学了?为什么不能接纳他们的孩子?他们的要求合情合理,并不过分。

如果问心情的话,如履薄冰。生活的艰辛,让他们身心俱疲,虽说以苦为乐,可是,总是苦,没有甜,又怎能受的了?如果孩子不能在城市就读,没有信念支撑的生活,又能坚持多久。

失望,酸楚,不如归去。这滋味好比黄连,苦的不能再苦了。


管钱庄


  • 这个数量肯定是很多的。打工族在外地打工,结婚生小孩,转眼小孩就要上学了。这个时候有几个选择,一是在工作的地方找到学校。 二是把小孩放在老家上学, 由爷爷奶奶照看。三就是夫妻一方在家(多为女方)在家带孩子,一方在外打工。四就是夫妻俩为了孩子都回老家发展,一家团圆。

先说第一种情况吧,我们就是属于这种情况。把小孩带在身边,一边打工一边照看小孩上学。现在在外面上学好不好上呢?这要看地方。 一些资源紧张的大城市,外来工子女肯定不好上学。但在这些城市的周边或者一些小镇上,就相对来说容易一些。打工族想要把小孩带在身边上学。一要满足工作地学校招生的各项条件,二就是对自己工作的稳定性和长期性要有一个考虑。可是有的时候,工作的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决定因素不在打工族这里。

因为工作的不稳定,大部分打工族都愿意把孩子放在家里,交给家里的老人照看。这样就造就了我们国家两千万的留守儿童。我的一个发小就是这种情况。 他是独子,和妻子在重庆打工,两个儿子在县城上学,由爷爷奶奶照看。转眼大大儿子都已经初中二年级了。每次和他聊天都充满了无奈。在重庆,他们两夫妻的收入有一万七八,如果回到县城8000块钱都没有。上有老下有小,你说他们怎么办?

我有个表姐属于第三种情况。表姐夫在广东打工,表姐在县城带儿子女儿上学,顺带在 餐馆当服务员,月薪两千左右。县城的物价可不比北京上海低呀! 表姐夫一年大概回去个一两次吧,国庆几天春节几天,一年在家的时间不超过半个月。

我还有个发小属于第四种情况。大概在十年前就和老婆回到了老家,因为考虑孩子上学和生二胎。在家里搞网箱养鱼, 后面生了三胎了。本来搞得红红火火,我都有点羡慕。可是去年开始搞环保, 今年网箱全部拆掉了。 不知道他们该何去何从。

题主的问题是, 打工族因为小孩上学回到老家。有何感想? 其实打工族不管是在家乡还是在外地打工有充满了无奈心酸。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有家的地方没有工作。为什么会这样?


打工人胡哥


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