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古代打仗为什么感觉战败了主帅就很容易被抓住。为什么不装成小兵逃跑?

0倚栏听风0


主帅分两种,一种是后代决策的统帅,一种是前线指挥的将领。

前线指挥的将领,这是相对来说有点危险的,战败或者全军覆没,他是有被杀被俘的危险。

而在大后方的统帅,这是绝没有可能被抓的,因为他虽然在前线,但是离前线非常远,可能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这种就没有危险了。

至于你说能不能逃跑,当然可以啊,逃走的多了去了,这个要看当然的地理环境的,比如刘邦就逃了好多次吧?项羽没逃成功。


南朝居士


导读:

兵法有云,“擒贼先擒王”。因此在战争中,双方统帅常常被作为斩杀擒拿的目标被针对。

而且在取得战争胜利后,敌方统帅的作用也不容小觑。例如项羽兵败自刎后,鲁城百姓不愿归顺汉朝,刘邦将项羽的人头拿给鲁城父老参观,鲁城这才投降。

那么,在战争失败后,就没有统帅逃走的吗?

部下假扮刘邦,被项羽活活烧死。而刘邦为逃走,不惜三番五次丢掉自己的儿女。

刘邦虽然最终赢得了天下,但在前期屡屡被项羽吊打。

刘邦曾趁项羽讨伐别的诸侯,趁虚而入攻打彭城,项羽得知后,率精锐调头直扑刘邦,结果将刘邦打败。

公元前205年,项羽率大军将荥阳团团围住。

生死存亡之际,刘邦的部下纪信假扮成刘邦,从东门前往楚军阵营假意投降,而刘邦混在城中妇女中间从西门逃走。

等到纪信来到楚军阵营被项羽识破,项羽大怒,下令将纪信活活烧死。

而刘邦在逃亡途中,因为敌军紧追,担心车上人太多而车马疲惫,于是几次要把自己的孩子扔下马车。

但随车的部下夏侯婴还是将两个孩子抱上了车,刘邦甚至因此而动怒,想要杀了夏侯婴,好在最后还是成功逃脱。

马超曾逼得曹操割须弃袍。

曹操与马超相战于潼关,结果被马超打败。

仓皇逃窜之际,西凉军将士大喊,“敌人当中穿红袍的是曹操”,曹操一听,心中大惊,连忙把身上的红袍脱下丢掉。

西凉军将士又大喊,“长着长胡子的是曹操”,曹操又是一惊,俗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过情况紧急,曹操为保命,不得不忍痛割掉自己的胡须。

之后好在有许诸,曹操成功逃走。

结语:

其实在战场上,情况是瞬息万变的,任何一种可能都会发生。

即使是战败,统帅被抓是一种可能,像刘邦、曹操那样逃走也是一种可能,甚至像项羽在乌江自刎也是一种可能。

这是与战败者个人有关,因此不能武断为,战败方统帅就容易被抓走。


桃桃是爱历史的女孩子


在古代,主帅是军队的魂魄,没有主帅的军队只是散兵游勇,没有凝聚力,没有战斗力。

古代的士兵,可不是现代化的战士,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当兵训练,明纪律,有信仰。古代当兵的多唤作“丘八”,“破落军户”地位很低,当兵不过是想混一顿饱饭而已。这些士兵大多数也是临时招募,要不就是一年训练几回那种。


有主帅带着,主帅手下还有不少亲兵,随时监视一切。这群小兵可以临时听指挥,有战斗目标。一旦,主帅被抓,或者逃跑。这些士兵立刻鸟兽散,飞奔逃跑。

所以,战斗时,主帅必需要打出旗号,更要让几乎所有的士兵都能看见。士兵看见主帅的存在才会作战。

而敌方的首要目标自然就是主帅,只要主帅被杀,或者投降,或者逃跑。这场战斗基本可以结束。这样的战斗方式才会诞生万人敌的猛将,一人冲进敌方阵营,杀死主帅,大吼:“某某已死,降者免死。”

换做现代化的军队,不说敢冲进敌营,就是杀死了主帅,那士兵不把你砍成肉酱才怪。


泥封老酒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大家先要理解中国古代军队到底是如何构成的?


中国最早的军队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阪泉之战,逐鹿之战都是两大部落之间的战斗,当时的军队士兵基本都是同一部落的,血缘关系的存在,让大家团结在一起。能成为军队主帅的人,基本都是部落首领,一旦战败,由于他与其他部落成员的不同,很容易被识别出来,所以很容易被抓住,而且当时的人们注重部落荣誉,如果他真的装成小兵跑了,不仅会被敌对部落嘲笑,也会被本部落的人鄙视,他也无法存活于世了。


到了夏商周时期,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军队出现。军队主帅不再局限于君主,有军事才干的本族贵族也会被选中成为主帅。由于贵族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导致一旦战争失败,这些主帅也不会轻易逃走,更不会装作小兵逃走。如果他这么做的,他会成为天下贵族圈里的笑柄,不仅自己蒙羞,也会让家族或氏族蒙羞。由于主帅的军服样式,营帐规制等与普通士兵不同,一旦不轻易逃走的情况下,被抓到的可能性几乎是百分百的!


到了秦代之后,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传统的贵族政治逐步瓦解,与此同时,士人阶层与世家大族逐步崛起。作为军队的主帅,本身就不是一般人可以担任的,没有深厚的家族背景与突出能力,基本与主帅无缘。因此,这一类人是对自己极其自信的,也是特别看重家族与个人荣誉,同时军人特有的荣誉感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因此一旦主帅作战失败了,他是绝不会轻易逃走的,更不会装作小兵逃走!


综上所述,主帅容易被抓,是因为他不会轻易逃走,更因为他很高的战场识别度!


主帅不愿意逃走的原因:(1)本人较高的家庭出身,具有自身的贵族意识(2)看重家族与氏族荣誉 (3)看重个人的荣誉,尤其是军人荣誉 (4)当时社会对此类行为的评价,导致主帅宁愿战死或者被俘,也不愿意做一个逃兵


猫哥读历史


斩首记功,将领有用

首先需要明确,在古代,很多时候,军队和士兵的功绩是按斩首计算的,也就是说砍了几个脑袋,就能获得多少功绩。

其次,作为一军的主帅,一般来说都是在军中被重重保护的,如果主将都到了随时可能被抓的地步,那么已经说明不是一般的打败了,甚至连溃败都不算,已经可以说是崩溃的地步了。

从上边两点,可以看出,一旦军队被敌人打崩溃,这个时候,主帅虽然可以化妆成小兵逃跑,但这并不等于活命的机会就一定会大很多。毕竟你是小兵,那么敌人也就没有了顾忌,虽然不会成为被主要盯住的目标,但任何一个敌人小兵,都会毫不犹豫的砍下你的脑袋,因为这是功劳。甚至你这边的溃兵也可能因为钱财,食物等等,对你动手,你不过一个小兵,已经失去了震慑力。而作为一个主帅则不同,活的主帅比死的主帅值钱,主帅有被招降的可能,有问情报的价值,所以一般能活捉就不会轻易杀掉。而自己这边的溃兵也一般不敢动手。

所以其实主帅活下来的机会,不见得就比小兵低。


叶飘刀


我觉得这不是因为主帅很容易被抓到,最主要还是因为那时候的观念问题,古代的战争,将士对主帅的依赖很高。古人很早就总结出“将为兵之胆”、“败军先碎其将胆”、“擒贼先擒王”这样的经验。所以在古代的战争中,敌人喜欢先抓主帅。而主帅不逃跑这个问题,不能以偏概全,也有逃跑的。只能说大部分当过兵的主帅都不想逃跑。哪怕是现在也一样,主帅都有一种思想,精神,喜欢跟自己的部队在一起,共存亡,我想这就是他们不想当成小兵逃跑的原因吧。






伊人素素


古代诸候国众多,为了占领更多的人口耕地,唯有通过战争来兼并。所以,每场战争的胜败,都意味着一个国家的兴亡替代。对于战争中的将帅,那可是重中之重。在任命时慎之又慎,不能有半点马虎!最后选中的也就是这个国家的不二人选。

所以也就成为对手攻击的首要目标。只要将他击杀或俘虏,就可以瓦解对方的军心和意志力,尽快嬴得战场主动权。

战争是以胜败论英雄!战败意味你辜负了国家与人民对你的重托,唯有战死沙场以洗耻辱。就算侥幸逃回,也要承担失败的责任!被俘虏是很少的一部分,多数自杀以谢罪,可见战争的残酷性!

比如,战国时楚国就有这一条令,战败者死!楚杀得臣而文公喜:成得臣因为战败被赐死,晋文公重耳大喜,因为楚国为他除掉了他最惧怕的对手。


十年一剑595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只要抓住了主帅,三军就会无主,阵脚大乱,自然会溃不成军。所以主帅在打仗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打了败仗,主帅为什么不装成小兵逃跑?

有以下几点原因:

1.个人信仰。武将的最高信仰就是报效祖国,战死沙场;

2.青史留名。各种大小战役都会载入史册,跑还是不跑,主帅心里自然有数;

3.被人举报;

4.即使逃跑了也会被皇帝问罪。

所以主帅即使想逃跑也不敢,唯有欲血沙场。


小庆说历史文化


古代杀降、败将很寻常,没有什么人伦道德可言!溃败你该担心的是你跑得快还是慢,想跑快点你必须得有马,骑马的又必定是将官……再说万一被抓到将官的价值远比士兵大,出于一些目的有可能敌人还不会杀将管,而士兵基本凉凉(参照项羽☞章邯),再说于禁、庞德这两个是被水淹的,尼玛那有时间给你换衣服,还逃跑?想多了……关羽放了水然后就派水军划船去打捞[我想静静][我想静静]专门抓将官,大概有几百人,其它几万大部分喂了鱼……


笨猪222


也没那么绝对,于禁庞德被俘主要是因为被洪水暴涨淹了,无处可逃。像曹操被吕布突袭时也逃脱了,其实关羽开始战败也逃脱了,只是后来被吴军有目标追击而捉住。

另外,刘备就是这方面专家,战败不知道多少次,每次都能逃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