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关羽和黄忠在战场单挑的时候颇有英雄相惜之感,为什么封五虎上将时关羽得知黄忠在列时很不高兴?

过的痛苦活得精彩


刘备率兵入川,取下成都,获得益州,随后又攻取汉中,自立汉中王,大封有功之臣,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被封为五虎上将。

刘备派费诗去向关羽通报这个消息,关羽得知,非常不高兴,当时就口出怨言:

“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

大家也许会感到奇怪,当年在长沙城一战中,关羽与黄忠在阵前交锋,大战百余合不分胜负,收兵回营后关羽还亲口赞美过黄忠:

“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斗一百合,全无破绽。”

两人后面再度交锋,关羽放过了马失前蹄的黄忠,而黄忠也不忍以箭术相伤,双方可谓惺惺相惜,对彼此的武艺和人品都互相佩服。

而关羽得知黄忠与其同为五虎上将的行列,却出言不逊,认为黄忠是个“老卒”,不配与其相提并论。大家知道,关羽这个人性格骄矜,“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对待出身底层的人士非常不错,但为什么反而要拿黄忠的出身来说事呢?

其实关羽并不是对黄忠有什么偏见,而是对自己当前的处境非常不满。

刘备入川,留关羽坐镇荆州,而其他战将如张飞、赵云、黄忠、魏延、刘封等人都策马奔驰在西川广阔的战场上,而关羽却只能以一个观众的身份坐看别人尽情发挥着各自的军事才华,建立功勋。

关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我们可以发现,关羽这段时间的情绪很不稳定,总是没事找事。马超归附,率兵直取成都,威逼刘璋开城投降,为刘备夺取益州立下不世之功。关羽给刘备捎信,听说马超武艺高强,想入川与马超一较高下。

关羽这心思,刘备和诸葛亮当然是了如指掌的,就让诸葛亮回书道:

“孟起虽雄烈过人,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耳;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也。”

意思是说,马超虽勇,功劳也大,但他和张飞都属于阵前猛将,而你关羽是文武双全的帅才,和他们不在同一档次上,所以才将荆州重地交予你镇守,责任比功劳更重要。

关羽收到书信,认为诸葛亮很理解他的心思,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将书遍示宾客”,让众人观看。

刘备收取益州,继续向外扩张,与曹军展开了汉中争夺战,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杀,刘备成功夺取了汉中地区。在这次战斗中,张飞在蒙石、瓦口关、宕渠三次击败张郃,拉开了进攻汉中的帷幕;黄忠在定军山阵斩曹军猛将夏侯渊,为蜀汉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赵云汉水空营拒敌,震慑曹军不敢寸进;魏延在配合张飞击败张郃后,又率兵在褒斜道上劫夺曹军粮草;连小年轻刘封都与孟达一起攻取了房陵、上庸。

收得汉中之后,刘备进位汉中王,论功行赏,诸位功臣战将都得到晋升,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被封为五虎上将,魏延被任命为汉中太守,镇守汉中,刘封也成为上庸主将。

大家都是因功晋封,而唯有关羽是寸功未立,却封赏最高,成为前将军,汉寿亭侯,还假节钺。关羽这个人本来心胸就不宽广,特别爱面子,很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他以无功之身获此高封厚赏,自己就开始疑神疑鬼了。他非常担心,蜀汉的这帮大臣是不是已经开始私下里风言风语,议论他的能力,并向他瞥来置疑的目光。

这关羽哪能受得了?所以他非常不痛快,当得知五虎将的名单后,他忍不住发牢骚,申明自己坚决不能“与老卒同列”。关羽对黄忠有意见吗?完全没有。只不过他只能拿黄忠当发泄怒火的目标了。

张飞是他三弟,功劳也是实打实的,这肯定不能批判;马超已经被他找过一回碴了,再找就没意思了,显得没器量;赵云是诸葛亮的人,人家连个侯爵都没混上,也犯不上为此得罪诸葛亮;刘封是大哥刘备的义子;魏延当汉中太守是刘备拍板定下的,不能打大哥的脸。

而黄忠的背景最淡,资历最浅,还封了关内侯,关羽最不在乎得罪他,所以就拿黄忠做为攻击目标。

当然,关羽的这点心思,刘备早有预料,也准备好了处理的方案。让使臣费诗解释说,关羽与刘备“有兄弟之义,视同一体。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何必在意别人的功劳和地位呢?你我是兄弟,打下的江山都是咱们兄弟的,别人是打工崽,咱们是老板股东,还在意那个职称评级?

为了让关羽解开心结,刘备特赐予他“假节钺”,授予征伐大权,准许他调动战区内的部队,可以发动战役。你关羽不是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吗?那就去干吧!

正是在刘备的纵容之下,关羽发动了北征襄樊的战役。而这次战役激起了东吴的高度警惕,导致了孙刘联盟走向破裂,最终也为关羽失荆州、走麦城埋下了伏笔。

所以说关羽败亡,刘备要负很大的责任。


馋嘴肥猫铲史官


这个问题实际上在战长沙时,关羽在心里就埋下了对黄忠的蔑视与不满。当对阵黄忠时,关羽並没有占多大便宜。首先两人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二战关羽欲使拖刀计,黄忠偏又马失前蹄,关羽不忍心乘人之危,让黄忠换马再战,三战黄忠故意败走,关羽追近之际,黄忠翻身一箭射中关羽盔缨根部以报昨日不杀之恩,关羽很是惆怅。若非长沙太守韩玄疑心太重,逼反黄忠献关,关羽长沙之战的功劳则会大打折扣。黄忠虽然投降,但对关羽依然不屑一顾,关羽入城请黄忠相见,竟装病不出。做出降刘备不降关羽的姿态来看给关羽,关羽能不憋闷吗?

所以当刘备封五虎大将时,关羽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算是吐了一口怨气。

关羽在屡次战胜对手的同时,也养成了他目空一切骄横傲慢的性格,最终也因此而丧命。


用户李森


《三国演义》书中已有答案!

当时刘备在众人的拥护之下晋升了汉中王,为了表彰大家的功绩,刘备就为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进行了封号和任命,我们一般说五虎将。

当时任命书拿到关羽跟前的时候,他第一句话就是汉中王封我何爵,关羽的性格就是这样,他心里藏不住事儿,有什么疑问不满,质疑他都要第一时间讲出来。这一次也一样,他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自己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当听到说自己是五虎将之首的时候,他马上又追问是拿五虎将。

当时来传信的是费诗,他告诉关羽, 是关,张,赵,马,黄五位大将。这时候就能看出来关羽的态度。他认为,张飞是我和刘备的弟弟,自然没有问题。马超是世代名家也没有问题。赵云跟着刘备已经很久了,也算我的弟弟,也可以吧。可是你黄忠一个垂垂老矣的老将怎么能够跟我们并列呢?

在关羽看来,黄忠属于是行将就木的老将,不能和我们这些当打之年的大将并称,论资历,黄忠在加入刘氏集团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当时刘备已经打下了一片基业,没有跟着刘备颠沛流离如丧家之犬,绝不是雪中送炭之将,仅仅是锦上添花之臣。

上面呢都是关羽明说的,他其实还有私心不好讲出来。我们知道关羽曾经和夏侯渊交战过,没有斩落夏侯渊,面子上过不去。但是黄和夏侯渊交战马上就斩掉了,这对于关羽来说是极为不利的。他觉得黄忠有威胁到他的地位。

关羽高傲的性格,黄忠较浅的资历以及这种心理层面的暗斗,让关羽不满黄忠的排位。





李龘Lida


导语:关羽单挑黄忠,是关黄的第一战,也是奠定老将黄忠虎将的一战。且看演义中如何说。

忠曰:“既知我名,焉敢犯我境!”云长曰:“特来取汝首级!”言罢,两马交锋。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

收兵后,关羽暗忖“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斗一百合,全无破绽”,说明老将黄忠,武力、技能非凡。



次日,关黄再战,黄忠马失前蹄,关羽喝曰:“我且饶你性命!快换马来厮杀!”再次日,老将黄忠诈败射关羽,也放了关二爷一马。

这就是英雄惜英雄,惹得武陵太守韩玄疑其与关羽勾结,欲怒推斩黄忠,危机时刻,魏延挥刀反之,遂幸其生。

老将黄忠最有名的战绩就是刀劈夏侯渊。《三国志》中就这么一句:“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权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

此番妙杀,黄忠获得常人梦寐以求的成功。这得益于,定军山法正筹谋运策得当。还得益于遇到明主刘备,有了刘备,等于是“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黄忠这个人,年轻的时候,未见得有多出众,他恰逢刘备集团奋发有为之时。

不久,刘备就封他为后将军,与关、张、马、赵同列。别人不说什么,关羽不乐意了。为什么呢。

黄忠的名望有问题



其实,就是诸葛亮也不大赞同把黄忠封为后将军。《三国志》记载了诸葛亮的评价:“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而令便令同列。”

就是说,黄忠的名望一直没能和关羽、马超等相提并论,如今让他与关、马平起平坐,马超、张飞在现在附近,目睹了黄忠的军功,还可以加以解释,而关羽远在荆州,知道了一定不会高兴,不如取消这项任命。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老将黄忠被埋没了二三十年呢?

其一,黄忠与他妻子很恩爱,但由于难产死了,对黄忠刺激很大。但不久儿子在一场瘟疫中死了。丧妻丧子,家庭不幸,迫使他无意于功名利禄,意志消沉。

其二,黄忠在荆州跟随刘表的从子刘磐转战南北,但在荆州说了算的是蔡瑁。蔡瑁把他们排挤到了政治中心之外。

其三,曹操夺得荆州后,黄忠没被曹操发现,他只能跟着韩玄干。谁知韩玄外君子内小人,忌惮黄忠在荆襄一二年的发展,处处提防黄忠。他只让黄忠负责一些小事,不能尽展所长。

所以关羽不高兴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刘备有他自己的考虑,他觉得黄忠是降将,封了他,更能笼络那些择贤而仕的官员的心。说到底,其实就是一切从政治需要出发。

关羽还有关羽不高兴的理由。



一、当然与关羽一向亲下而骄上,傲视同侪的脾气秉性有很大的关系。

他一听自己被拜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就表达了不高兴,果然就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卒同列?”就是说,我一堂堂大丈夫,怎么能和一个老兵为伍?

二、关羽在为赵云抱打不平。

因为桃园结义之后,一直是关羽张飞护卫刘备安全的指责。而后来赵云投奔刘备后,刘备孤身在袁绍阵营,关羽张飞都不在身边,只有赵云担任保护刘备的千斤重担。

刘备出征益州后,赵云留在荆州,保护刘备家小,截江夺阿斗。诸葛亮西征的时候,他又跟随诸葛亮,保护蜀汉第一头脑。

所以,关羽很可能不乐意与黄忠同列,是希望让赵云担任后将军。

闲将西话:老将黄忠虽早期默默无闻,但自从遇到刘备,《三国志》记载:“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在定军山一战定乾坤,官封五虎上将。

那么远在荆州的关羽不高兴,一与黄忠名望布高,二与关羽的脾气秉性有关,三关羽有替赵云鸣不平的缘故,四与他猜不透刘备的用心良苦有关。这正是有人诗赞刘备的那样,“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


闲将西话


关羽想做荆州王!!

关羽并不是不满意和黄忠同属五虎将,而是不满刘备的封赏!!! 他觉得刘备仅仅给自己一个五虎将之首的封赏过于贬低了他自己,所以他的理由是不与老足为伍。他是以贬低黄忠为借口来抬高自己!

仔细想想,关羽那个时候也已经五十八岁了!!他比黄忠又能小多少呢。所以这个理由推辞五虎将封赏是站不住脚的!

再有,五虎将是什么,五虎将只是一个称谓,不是官职,他不能代表你有实权,这才是根本!

刘备自封汉中王就等于有了一个小朝廷,有太傅有尚书令有军师,这些都是有实权的人,就连魏延都是汉中太守!!汉中太守才是职位,才有实权。既然有了朝廷编制,那么是不是就应该有了官职呢?关羽在意的是刘备没有给他名义上的实权,虽然他可以调动荆州军马,但是他毕竟没有官职,他不是荆州牧或者荆州太守又或者是荆州王!!调动兵马多少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意思!

自从刘备攻取荆州四郡以后,荆州九郡有六郡在刘备手里,刘备坐上汉中王以后有了荆州益州和汉中三个地区,地盘大,作为刘备的心腹,无论是资历还是功劳,给个荆州王都不为过最低也要给个太守吧,不然做事心里不踏实!

这才是关羽的真是想法!既然黄忠能封五虎将,那么关羽应该是汉中王与五虎将之间的存在,而不是五虎将之首!所以荆州牧或者荆州王才是最好的封赏!

你看看费诗劝解关羽是怎么说的,今汉中王虽有五虎将之封,而与将军有兄弟之义,视同一体,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岂与他人等同。后面还有一句,不应该计较官位之高下。其实从这些话就能听出来,费诗知道关羽想当荆州王!同为五虎将,哪有什么官位高低呢?但是你又不能做汉中王,那就只能做两者之间的那个位置了。

荆州王,才是关羽真正想要的!


足球和股市


先看演义里长沙战役后,黄忠不肯投降,此时关羽的反应。

关羽对刘备和诸葛亮说:“黄老将军不仅神勇,且忠义无比。自长沙失守,整日闭门谢客,我几次登门拜访,均被拒之门外。只叫家人传出话来说是‘休做降将’。”刘备亲自去黄忠府里,为黄忠的赤诚和忠义下跪时,关羽也跟着下跪了。刘备诸葛亮关羽向黄忠行礼

再看刘备自立汉中王、封五虎上将时,关羽对黄忠的态度。

刘备派费诗为使到荆州,关羽问刘备封了哪五虎上将,费诗回答:“关、张、赵、马、黄是也。”关羽怒道:“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前后反差也太大了吧。

在长沙时,关羽不仅对黄忠尊敬有加,还几次登门拜访,更是对身为败军之将的黄忠行最高礼节。

封五虎上将时,关羽却嫌弃黄忠是老卒、耻与为伍。

为什么关羽对黄忠的态度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原因是此时的关羽是真的骄傲了。

骄傲是关羽的代名词,不骄傲就不是关羽。

关羽一直很骄傲。问题是骄傲要有骄傲的资本。

长沙战役之前的关羽,闻名天下的是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和千里走单骑,这些都说明了关羽作为一名武将个人的英勇和忠义。

可再看关羽作为一名武将的历程就很尴尬了。

陶谦让徐州,好不容易有块地盘,却因张飞喝酒误事被吕布抢了。

二次夺取徐州,又迅速被曹操打下,三兄弟首尾不能顾,关羽被迫降曹。

黄巾余党龚都、刘辟让出汝南郡,这块地盘刚到手,又被反应迅速的曹操夺走。

刘表把新野给刘备,充当荆州北部门户,说白了就是刘表的看门狗而已,而且一当就是六年。

就连新野这个小县,曹操还是不放过,刘备关羽只得再次流浪。

不难看出,在长沙战役之前,关羽追随刘备半生,却如丧家之犬,四处流离、处处受挫。

因此关羽即便是骄傲,也只能以个人的武力和忠义为资本,面对英勇和忠义不下于自己的黄忠,关羽惺惺相惜不难理解了。

可十年后的关羽就不同了。

赤壁之战后的十年,刘备势力迅速膨胀。到建安二十四年(西元219年),刘备不仅拥有西川还据有荆州三郡,势力超过孙权,更是从曹操手里拿下汉中。

与刘备“寝则同床,恩若兄弟”的关羽,作为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其地位身份自然水涨船高。

“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刘备拿下益州后,关羽受命都督荆州。

此时的关羽,已经是一个拥有数郡地盘、数万兵马的统帅,在天下的棋盘里,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羽想和马超比武,诸葛亮只能一个劲地吹捧关羽“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意思是马超只能和张飞比,和你关羽不在一个档次。

关羽的反应很可爱,“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把诸葛亮的回复书信抄写给属下们看。

“权遣使为子索羽女”,连江东孙权都想与关羽结为儿女亲家。

身份不同了,关羽的傲气就再不收敛了。

事实上,此时的关羽不单单瞧不起黄忠,除了少数人外,他几乎没有看的上的。

魏国他只看的上张辽。

东吴除了吕蒙,其他人在他眼里只是“群鼠”,一听说吕蒙养病就把荆州守军调走。

自家这边,如他所说,只有张飞赵云和马超了。甚至孙权作为三巨头之一,也被关羽轻视,孙权求婚得到的答复是“虎女焉能嫁犬子”。

可一个尴尬的事实是,关羽看不起黄忠,黄忠却在刘备入蜀的过程中立下显赫战功,刘备攻取汉中时,黄忠更是斩了曹操心腹大将夏侯渊。

而关羽近十年里,镇守荆州固然同样重要,却远远不如黄忠声名显赫急切的关羽想证明自己,于是北上攻打襄阳樊城。不料先是被曹仁阻挡在樊城,接着又被以前自己看做小弟一般的徐晃打败。最后连荆州后方也被江东“鼠辈”占领。一代名将关羽,最终败走麦城。

关羽败走麦城

可以说从轻视黄忠、小视天下英雄的那一刻起,关羽的命运就注定了。艺术大师徐悲鸿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或许更为实际一点的说法应该是,身处逆境卑微时,不可无傲骨,因为没有傲骨的人成不了大器;身处顺境高位时,不可有傲气,因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不小心栽跟头,很容易输的一无所有。





书生系


当时刘备在众人的拥护之下晋升了汉中王,为了表彰大家的功绩,刘备就为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进行了封号和任命,我们一般说五虎将。

当时任命书拿到关羽跟前的时候,他第一句话就是汉中王封我何爵,关羽的性格就是这样,他心里藏不住事儿,有什么疑问不满,质疑他都要第一时间讲出来。这一次也一样,他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自己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当听到说自己是五虎将之首的时候,他马上又追问是拿五虎将。

当时来传信的是费诗,他告诉关羽, 是关,张,赵,马,黄五位大将。这时候就能看出来关羽的态度。他认为,张飞是我和刘备的弟弟,自然没有问题。马超是世代名家也没有问题。赵云跟着刘备已经很久了,也算我的弟弟,也可以吧。可是你黄忠一个垂垂老矣的老将怎么能够跟我们并列呢?

在关羽看来,黄忠属于是行将就木的老将,不能和我们这些当打之年的大将并称,论资历,黄忠在加入刘氏集团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当时刘备已经打下了一片基业,没有跟着刘备颠沛流离如丧家之犬,绝不是雪中送炭之将,仅仅是锦上添花之臣。

上面呢都是关羽明说的,他其实还有私心不好讲出来。我们知道关羽曾经和夏侯渊交战过,没有斩落夏侯渊,面子上过不去。但是黄和夏侯渊交战马上就斩掉了,这对于关羽来说是极为不利的。他觉得黄忠有威胁到他的地位。

关羽高傲的性格,黄忠较浅的资历以及这种心理层面的暗斗,让关羽不满黄忠的排位。



小王搞事情


我说一下我的个人观点:我觉得非常值得参考一下

关羽是因为被封为五虎上将而不满,但不能明说只能从四个人里面找一个影响弱一点的人挑刺!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且听我分析!

首先说明一下:刘备和关羽并没有拜个把子,陈寿的《三国志》中记载是这样的:"关羽张飞以兄侍刘备",有一点一定要说清楚,那就是有没有上下级关系,这个很重要!

答案很肯定的,

但是!但是!但是!

关羽在残留的汉室中的官职是比刘备大的!!吃惊吧

还记得关羽在斩颜良诛文丑时被汉献帝亲封汉寿亭侯!这个汉寿亭侯不是小官,而且是汉献帝亲封的,这点非常重要!而同时期的刘备只有一个空称号“左将军”人称”刘皇叔”先声明刘皇叔只是个称号,和“左将军”一个样无实无权!!

三国志记载: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在汉末三国时期,侯爵还细分为几个档次,也即由高到低分别为:县侯、乡侯、亭侯、关内侯。其中,“关内侯”源自商鞅在秦国时期设立的二十级爵位之一,关内侯只有封号,没有封国。而县侯、乡侯、亭侯的食邑,则大小不等

而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官封关羽为前将军,并授予符节和斧钺。抛开关系不讲,你一个爵位比我低的人,只给我一个前将军!我之前的爵位呢,真是莫名其妙!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关羽为什么不满了吧?


南粤北顾


这不过是一句牢骚话罢了。

关羽与黄忠在长沙惺惺相惜,可是后来关羽又骂黄忠是老兵,不愿与他同列。给人感觉前后矛盾。

其实,这是文艺作品与历史史实相拼合的结果

所谓关公战长沙,与黄忠单挑,二人相互佩服惺惺相惜,都是后世文人杜撰。



刘备收荆州江南四郡时,关羽还在江北作战,没有机会参战,更不可能与黄忠单挑。也就不存在所谓英雄惜英雄的问题。

其实一想就明白。关羽此时是皇帝亲封的汉寿亭侯,刘备又表奏他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刘备集团名副其实的二把手。

而黄忠半生落魄,此时还只是个不入流的杂牌中郎将,荆州投降曹操以后,被临时封为裨将军。

黄忠与关羽两人此时地位相差悬殊。关羽本来就心高气傲,又怎么会把黄忠放在眼里。更别说什么惺惺相惜了。很可能黄忠都没有见过几次关羽。

后来黄忠追随刘备攻打蜀中,夺取汉中,勇毅冠三军!因此屡获封赏,职位也是一路飙升。

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建安二十四年,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基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迁征西将军。

同年,刘备称汉中王。想要封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规劝到,怕关羽不高兴。刘备说,没关系,我亲自解劝就是了。最后还是晋升黄忠为后将军,与关羽齐位。(关羽是前将军,张飞是右将军,马超是左将军,黄忠是后将军。赵云是为翊军将军)


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

不得不说,诸葛亮果然算无遗策。刘备特意派出费诗作为使者给关羽送去官职。关羽得知黄忠为后将军,当即大怒。

先主为汉中王,遣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诗谓羽曰:‘夫立王业者,所用非一。昔萧、曹与高祖少小亲旧,而陈、韩亡命后至,论其班列,韩最居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今汉王以一时之功,隆崇于汉升,然意之轻重,宁当与君侯齐乎!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体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仆一介之使,衔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还,但相为惜此举动,恐有后悔耳!’羽大感悟,遂即受拜。”

费诗能言善辩,他对关羽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刘备要建立王业,必然要广揽人才,各种各样的人才都要用。但是汉王真正亲近的,还是君候你啊。你和汉王是一体的!汉王就是你,你就是汉王!天下都是你们哥俩的,还计较什么官爵高低?第二层意思是说,你不接受就算了,但是就怕你会后悔。这就是赤裸裸的威胁了。

费诗这段话,先是哄,再威胁。关羽想了想,总不能因为这么个事就和刘备翻脸吧。再想起哥几个同甘共苦的患难真情。哥哥大概也有难处。关羽长叹一声,哎,算了吧。就这样吧。

为什么黄忠当后将军,关羽这么生气?

关羽真正生气的,不是谁当后将军,而是以他为代表的勋旧团体的沦落。这才是关羽生气的根源。

在刘备称汉中王以前,关羽一直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地位超然。始终为刘备独当一面。他的官职也是仅次于刘备,始终明显高于其他人。没有任何武将与他齐位,就连张飞也要略逊半筹。


刘备称汉中王以后,大力提拔新人,超规格重用魏延镇守汉中,超规格提拔黄忠做后将军。让降将马超做了左将军,这些人都是新归附的人。

而从前的旧部呢,关羽、张飞自然是也封赏了,但却与新加入的马超、黄忠齐位。其实就是拉低了关羽、张飞的地位。更是直接剥夺了关羽蜀汉第一战将的超然地位。更有甚者,久伴刘备的赵云,甚至没有得到任何嘉奖!考虑到他在汉中之战中的卓越表现,简直不可思议。

刘备重用新人,压制旧人的想法昭然若揭。

关羽能不生气吗?

可能关羽正是因此感到受了极大的侮辱。他憋了一肚子气,一门心思要打个打胜仗、取得辉煌的战绩来证明自己。

于是,他发动了襄樊之战。

三国演义中,为了突出五虎将友善团结,特意编了一个战长沙的故事。让关羽和黄忠互相欣赏。在封五虎将的时候,又高度尊重历史,几乎原封不动照搬三国志的相关记载。这才导致前后矛盾。


上将嗳福斯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战长沙这个桥段十分脍炙人口。关羽见其他人都建立功劳,身在后方的他不甘寂寞,主动请缨只带五百校刀手去取长沙。谁知道长沙太守韩玄虽然庸碌,可他手下却有一员大将黄忠表现了得。

在关羽和黄忠的交手中,第一天,双方打了一百回合,不分胜负。第二天,双方斗了五六十回合,关羽诈败,想以拖刀计取胜。谁知道黄忠马失前蹄,摔倒在地。关羽英雄义气,不乘人之危,放了黄忠一马。

第三天,黄忠和关羽斗不到三十合,诈败以自己的百步穿杨的弓箭绝技对付关羽。可是有感于关羽义气,黄忠两次虚拽弓弦,第三才箭射关羽盔缨根上,报了昨日之情。后来韩玄怀疑黄忠和关羽有私心,要杀黄忠。被魏延领着被激起民愤的军民所杀,救下黄忠,投降了关羽。

我们看到这一章节,就感觉到黄忠和关羽的英雄相惜的气息。两人做事光明磊落,不愧都是大丈夫。后黄忠在刘备麾下为官,得到刘备的赏识重用。在刘备初次入川时,刘备只带了黄忠和魏延两员大将,可见对黄忠的倚重之深。

黄忠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没有辜负刘备的信任。在默默无闻的埋没多年后,已经年纪老迈的黄忠,再次焕发出了超人的战斗力。他在取西川的战斗中,表现出色,多次为刘备立下奇功。

而黄忠取得的最大战果,则是在汉中战役中。在这次战役里,黄忠亲自上阵,在战斗中斩了曹操派在汉中的大将夏侯渊。夏侯渊是曹操最信赖的亲族大将之一,他的死让曹操遭受了不可挽回的打击。这一胜利,使得曹操在汉中的战局大坏,最后不得不退出了汉中。

夺取汉中之后,刘备方才有了一块稳固的根据地。他在西蜀方才进可攻,退可守。由于黄忠对蜀汉政权的建立居功甚伟,在刘备进位汉中王后,特意加封黄忠为后将军。

但是,黄忠晋封为后将军却引来了关羽的不满。在史书中记载:

先主为汉中王,遣(费)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那么,既然关羽和黄忠交过手,对黄忠的武艺、人品都很了解。而且在战斗中。两人都被对方的大丈夫气概所吸引,有着英雄相惜的感情。更何况黄忠在战场上还为蜀汉立下了斩杀对方主将夏侯渊的功劳。遍观蜀军上下,也就黄忠取得了这种战果。那么,关羽为什么还对黄忠被封赏为后将军如此抵触,还口出怨言呢?

一、关羽对黄忠越位晋封的不满。

关羽这个人受《春秋》熏陶很深,他的思想里,君臣次序十分严格。在投入刘备阵营后,既然和刘备有了君臣的名分,就不离不弃,恪守到底。即便是后来曹操对他百般拉拢,他也矢志不渝。

在封赏这件事上,关羽的意见也是一致的。他认为应该不但把功勋算在内,还应该把资历、名望也作为考虑的对象。虽然说这样做有论资排辈的嫌疑,但是他作为和刘备一起起兵的老部下,有这种想法也无可厚非。

论资历,黄忠只是一个在赤壁之战后才加入的将领。论名望,黄忠的名望不高,在投入刘备阵营前一直默默无闻。这样,把他越过大多数老部下进行封赏,这让关羽产生了不满情绪。在封赏黄忠的时候,诸葛亮也预料到了这一点,在史书记载中,他曾经提醒过刘备,注意关羽的态度。

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

我们从诸葛亮的劝说中,看出关羽不满的原因。那就是黄忠的名望问题。关羽认为以黄忠的资历、名望等方面来看,他都属于越级晋封,因此不满。

二、关羽对赵云没有晋封的不满。

如果从诸葛亮和关羽的态度一致上看,两个人还是有相当的默契的。那就是两人都不认为黄忠该担任这个重号将军,这个后将军的职位应该由更适合的人来担任。

这个人是谁呢?如果我们从诸葛亮和关羽的话语中,从《三国志》的传记中去寻味,就可以略知一二。

诸葛亮反对黄忠担任后将军的理由是名望不够。但是从名望来说,在蜀军中,能够和关羽、马超名望相当的人又有几人?那么,能够在名望上超过黄忠的武将就只有赵云了。

在资历上,赵云早早就跟随了刘备。在名望上,赵云文武全才,既能战场杀敌,有管理刘备的内务,还担任过桂阳太守。赵云除了在战功上比黄忠稍微逊色,在其他方面都要超过黄忠。

而关羽的话说的更直截了当,“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既然黄忠是老兵,那么谁又是年轻人呢?在当时,除了黄忠,最应该担任这个重号将军的就是赵云了。关羽发脾气,实际上就是为了给赵云打抱不平,对他多年的辛劳鸣不平。

在《三国志》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合传。这也就是后人说的五虎上将的由来。可是,其实历史上没有五虎上将,只有关羽、马超、张飞、黄忠四个重号将军和赵云一个杂号将军而已。作者把赵云和四位重号将军合传,并且在评传中将黄忠和赵云并列,就是给赵云一个公正的评价。

这一次,刘备为了团结荆州加入了部众,也为了激发这些人的斗志,在考虑再三后,还是决定提拔晋封黄忠。这样,赵云顾全大局,只得屈居杂号将军了。虽然赵云高风亮节,不去计较什么,但是诸葛亮和关羽为他鸣不平也无可厚非。

三、关羽对刘备进位汉中王的不满。

除了上述的两个方面原因外,可能关羽还有第三个方面的原因,那就是关羽对刘备自立为汉中王的不满。在关羽的心目中,他和刘备的奋斗目标就是匡扶汉室,可是,当刘备一旦有了稳固的根据地,马上就变了。刘备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韪,自立为汉中王了。

从法统上来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是完全错误的。当时汉献帝还在,汉朝还没有灭亡。刘备要进位汉中王必须要有汉献帝的同意。而刘备根本不理睬这一套,自作主张的自立为王。纵观三国历史,只有他和袁术这样做过。

关羽这个满脑子正统思想的人,肯定是不同意这个做法的。他的汉寿亭侯和官职都是汉献帝封的。现在,要他抛弃这一切,去接受刘备封赏的官职,这是他不愿意的。

可是,他身在刘备集团之中,又不能明确反对。因此,他只好鸡蛋里挑骨头,拿黄忠说事,拒不接受封赏。可这种吵闹只是一种姿态,实际上也无济于事。最后他在费诗的劝说下接受了既成事实,担任了蜀汉政权的前将军。

不过,我们从费诗当年劝说关羽的话里,感到一种细思极恐的意味。他劝关羽的话里,有一句话露出了狰狞的獠牙,“仆一介之使,衔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还,但相为惜此举动,恐有后悔耳!”这话里话外透露着,如果关羽不接受封赏,会遭到何等的下场。

我们如果在结合后来关羽北伐荆襄的时候,没有得到刘备方面一丝一毫的援助。关羽死后,刘备对他没有任何追谥,就能够感觉到,这一次封赏后,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肯定发生了裂痕。

结语:

关羽和黄忠两人在战斗中接下了战斗的友谊,他们两个人都被对方的英雄气概所吸引,为对方大丈夫的行为所折服。他们一起在刘备的带领下,为蜀汉政权而奋战。

但是,在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后,关羽却对黄忠晋封后将军表示了不满。这里有关羽主观的原因,也有外界客观的原因。但是,在刘备的努力下,关羽还是平息了自己的不满,并接受了封赏。刘备大力提拔黄忠,也激励了荆州跟随的这些人员的斗志。

在黄忠死后,以魏延为首的一大批荆州将士,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依然战斗在伐魏的最前线,为蜀汉的存亡而战斗到底。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