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一路行走,鬧市之中,隱藏重慶傳奇

觀大橋,爬梯坎,望城牆,穿小巷,走過下半城的歲月。
之前我們安排了一個上午的行程,現在接著走,在山城與建築林中,尋找背後的靜謐,休息一下,聽一聽重慶老故事。

第一景點12:00 AM[好吃街-能仁寺-渝都大酒店]

從中午開始的行程,我們從重慶道地美食一條街開始。一年四季人聲鼎沸的街道背後,除了各種不同風格的美食城,還隱藏著旋轉餐廳和寺廟。

一路行走,鬧市之中,隱藏重慶傳奇

第二景點1:30 PM

[魯祖廟-花市-農貿市場]

正在修復中的魯祖廟一帶,隱藏了不少好吃好玩的美食,雖然比較雜亂,還是有不少商家依然在這裡堅持賣花花草草。

一路行走,鬧市之中,隱藏重慶傳奇

第四景點2:30PM[通遠門城門-七星崗-巴蔓子墓]

通遠門可以說是現在保存得最好的一個城門,門下有車行道和人行道分離,城門上是休閒好去處,不遠的地方有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傳奇將軍巴蔓子墓。

一路行走,鬧市之中,隱藏重慶傳奇

第五景點3:30 PM[韓國臨時政府]

在七星崗附近隱秘的大廈背後,這個老建築群歷屆韓國總統訪華都會來到這裡,一進去,聽到的看到的都是韓語。逛完韓國臨時政府舊址,對韓國近代的歷史會了解到很多。

一路行走,鬧市之中,隱藏重慶傳奇

第六景點4:30 PM[朝天門-洪崖洞]

朝天門這一帶,真是不管從哪個角度,都能照出新意,玩出新意。我們往往都是瞭解朝天門洪崖洞一帶近代風雲,可知道這裡還有久遠的傳說故事。

一路行走,鬧市之中,隱藏重慶傳奇

鬧中取靜能仁寺


一路行走,鬧市之中,隱藏重慶傳奇

一路行走,鬧市之中,隱藏重慶傳奇

一路行走,鬧市之中,隱藏重慶傳奇


非常有趣的是,很多城市都會在鬧市中有一座老的寺廟,這些寺廟大都復建成金碧輝煌的現代景點,重慶解放碑地區有兩座寺廟,一座叫羅漢寺,一座叫能仁寺。

據《巴縣誌》記載:“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改八坊為二十九坊,三教堂屬楊柳坊管轄”。現該寺大三門橫額上落款有“嘉慶已二十四年仲夏慧齡立”字樣。能仁寺非常獨特的是它藏在高樓大廈背後,入口都是小小的具有重慶特色的巷子,寺廟也修建得小巧玲瓏,頗具有入世出塵的風格。


旋轉餐廳九重天


一路行走,鬧市之中,隱藏重慶傳奇

一路行走,鬧市之中,隱藏重慶傳奇

一路行走,鬧市之中,隱藏重慶傳奇


渝都大酒店頂樓的九重天旋轉餐廳,在當年重慶遠沒有這麼多的摩天大樓,九重天在高高的位置,有著全景落地窗和會動的“黑科技”,對當時的重慶人來說是巨大的衝擊,曾經是重慶地區最高檔的餐,也是很早在重慶推出夜宵等等概念酒樓。現在在九重天吃飯視野不像以前那麼好了,但是九重天的川菜依然是老川菜的那種味道。


精神堡壘解放碑

解放碑原來的名字叫“抗戰勝利紀功碑”於1946年10月31日動工,1947年8月落成。1950年10月1日,時任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劉伯承為“人民解放紀念碑”題寫碑名。解放碑是是中國唯一一座紀念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勝利的紀念碑,是中國人民抗戰勝利的精神堡壘,也是重慶人對重慶文化的精神堡壘。

隨著城市的擴張與發展,解放碑的商業、經濟功能減弱,但作為曾經重慶人心中的“宇宙中心”每逢重大節慶、活動,這裡依然是人們聚集祈福、歡樂的第一選擇。

一路行走,鬧市之中,隱藏重慶傳奇

一路行走,鬧市之中,隱藏重慶傳奇

一路行走,鬧市之中,隱藏重慶傳奇


解放碑裡面是啥?在它1947年作為“抗戰勝利紀功碑”竣工的時候,它的設計師——時任陪都建設計劃委員會工程師的黎掄傑,曾以“黎寧”筆名在《新重慶》雜誌上做過詳細的介紹:

紀功碑為八面塔形的高層建築,碑身高24公尺,共八層,有窗24個,內有鐵製懸臂旋梯140步,可升至瞭望臺;瞭望臺直徑4.5公尺,可容20人左右登臨遊覽;臺頂設風向儀、風速儀、指北針等測候儀器,碑身最高之圓頂下懸警鐘一座,以備全市集會及報警之用。碑頂還有8根水銀太陽燈環繞,一到夜間光彩照人。沿旋梯設有“抗戰勝利走廊”,廊上掛有抗戰英雄、偉大戰績及日本投降等油畫,下則嵌藏各省市贈送的紀念碑石、社會名流題贈的石碑等。走廊上還刻有羅斯福總統1944年5月17日寫給重慶人民的一封信,對重慶人民在大轟炸中表現出的堅毅精神極盡讚譽之情。


通遠門外七星崗


一路行走,鬧市之中,隱藏重慶傳奇

一路行走,鬧市之中,隱藏重慶傳奇

一路行走,鬧市之中,隱藏重慶傳奇

通遠門建於明洪武初年,在重慶老城的正西方,甕門東北向。正門橫書“克壯千秋”四字;其甕城門上書“通遠門”三字。因通遠門是古代重慶通往四川其它地區等地的起點,故名之曰“通遠”(即通向遠方)。

舊時城門上有門樓,惜於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末修建公路時拆毀。其正門略存舊貌,雙層拱形門洞,兩門洞之間隔有便於採光的天井,門洞兩側尚保留有當時的城牆百米許。其城牆下兩個隧道看似門,其實不是,而是上世紀四十年代修的汽車通道,名“和平隧道”。

南宋寶祐六年(公元1258年),蒙哥所率蒙古軍分三路侵蜀。如果當時蒙古軍的作戰方略不是先佔釣魚城的話,那通遠門作為重慶城唯一的陸路通道,勢必與蒙軍展開一場血戰。1259年,“上帝之鞭”蒙哥功敗身死,通遠門暫時免去了刀光之災。18年後,忽必烈強攻重慶,守將張珏率眾血濺通遠門,終被破門,重慶失守。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張獻忠率部數十萬,超過守軍十倍以上,仍無力正面強攻。張獻忠繞道江津從菜園壩登陸,奪取浮圖關,卡死了明軍路上唯一退路。當時這一段到通遠門全是棺山,沒有大坡大溝,適合步兵作戰,從水陸

兩路合圍重慶,最後的主戰場就在通遠門。經6天激戰,起義軍炸塌通遠門轉角城牆,一舉攻入重慶。張獻忠令手下兵士大肆殺戮以解心中之恨。《荒書》記載,“城中男女皆斷右手”。

張獻忠攻入重慶後,殺人如麻,十室九空,通遠門外大白天也有老虎上街拖人,稱為“萬戶蕭疏鬼唱歌”毫不過分。據傳,正是因為當年張獻忠殺人過多,怕扔在江中汙染水源,便將人拖出城外埋葬。通遠門外七星崗一帶由此成為“亂葬崗”。


忠信兩全巴蔓子


一路行走,鬧市之中,隱藏重慶傳奇

一路行走,鬧市之中,隱藏重慶傳奇


一路行走,鬧市之中,隱藏重慶傳奇

巴蔓子為古巴國忠州(今重慶市忠縣)人,是東周末期(約戰國中期)的巴國將軍。約公元前4世紀,巴國朐忍(今萬州一帶)發生內亂,時巴國國力衰弱,國君受到叛亂勢力脅迫,百姓被殘害。巴國將軍蔓子遂以許諾酬謝楚國三城為代價,借楚兵平息內亂。事平,楚使索城,蔓子認為國家不可分裂,身為人臣不能私下割城。但不履行承諾是為無信,割掉國土是為不忠,蔓子告曰“將吾頭往謝之,城不可得也。”於是自刎,以授楚使。巴蔓子以頭留城、忠信兩全的故事,在巴渝大地傳頌。


風雨飄搖韓國臨時政府


一路行走,鬧市之中,隱藏重慶傳奇

一路行走,鬧市之中,隱藏重慶傳奇

一路行走,鬧市之中,隱藏重慶傳奇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陳列館位於重慶市渝中區七星崗蓮花池38號,距離市中心約0.8公里,是研究、展示韓國獨立運動史的專題型博物館。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是一個在中國長期堅持反日獨立運動的流亡政府。1919年4月成立於上海,3月遷來重慶,為二戰時在中國境內唯一的外國流亡政府。

韓國臨時政府是一個在中國長期堅持反日獨立運動的流亡政府。1919年4月在上海正式成立,並制定了《大韓民國臨時章程》。隨著中國抗日戰爭的爆發,長期在中國艱苦從事著反日獨立鬥爭的朝鮮革命者認為,"朝鮮民族空前絕後的獨立更生的大好時機"已經到來。在中國全民抗戰的感召下,為了實現朝鮮獨立的目標,他們紛紛投身於中國的抗戰事業之中。韓國臨時政府也在鎮江恢復了公開的活動。

隨著國民政府西遷重慶,韓國臨時政府派駐重慶的代表和部分家屬,於1938年春到達重慶。1939年2月,韓國臨時政府主要領導人金九等抵達重慶。次月,臨時政府領導機構的全體成員從鎮江,經長沙、廣州、柳州等地輾轉到達重慶遠郊的綦江縣沱灣鎮,於1940年9月,又移住巴縣土橋鄉屏都鎮。韓國臨時政府在屏都住了長達四年之久,除租用部分辦公用房外,還自己修建了禮堂和宿舍。

由於屏都離市中心較遠,韓國臨時政府極感工作不便,便在市中區七星崗蓮花池街租了一處行館(現為蓮花池38號),稍加修建後,於1945年初遷往該處辦公,直到臨時政府離開重慶。該處行館為四幢樓房,有防空設備。

以韓國臨時政府遷渝為標誌,重慶成為抗日戰爭時期朝鮮流亡志士從事反日獨立運動的中心,他們認為:"中國的抗戰首都--重慶,是我們朝鮮獨立運動的政治中心,因為在這裡有臨時政府、光復軍司令部以及各黨派的最高領導機關。"抗戰期間,先後在重慶活動過的有10餘個朝鮮黨派團體。由於有一個公開而安全的環境,並得到國民政府多方面的支持,韓國臨時政府在這裡從事了大量的重要活動:朝鮮各黨派合作的局面初步形成,韓國光復軍的正式組建,爭取國際承認的重大努力等等。這些活動成為朝鮮反日獨立運動和中朝關係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1945年9月9日,在漢城總督府舉行了日本投降儀式。10月下旬,陪都各界紛紛舉行各種儀式,歡送韓國臨時政府成員回國。11月5日上午9時,韓國臨時政府部長以上人員及秘書侍衛29人分乘兩架專機離開重慶,經上海回國。為感謝中國人民的深情厚誼,金九在起飛前發表了《致中華民國朝野人士告別書》,稱:"抗戰八年來,敝國臨時政府隨國府遷渝,舉凡借撥政舍,供應軍備,以及維持僑民生活,均荷於經濟百度艱窘之秋,慨為河潤"。


信義傳說金竹寺


一路行走,鬧市之中,隱藏重慶傳奇

一路行走,鬧市之中,隱藏重慶傳奇

一路行走,鬧市之中,隱藏重慶傳奇

關於朝天門外的嘉陵江裡頭有座金竹寺(也有名字為金竹宮)的故事,相信老重慶基本都知道由於是民間故事,所以也有很多不同的版本。金竹寺的故事版本雖然有多種,但故事的情節卻大致相同,總結了下,大楷內容如下:

主人公(挑夫、信差或者其他職業),在成都辦完事回重慶途中,在某地住宿,結果客滿,正好遇一和尚邀請同住,並且委託送一封信到朝天門外面的金竹寺,親手交給寺裡的主持。結果回到重慶到了朝天門外,東找西找,東問西問,都找不到朝天門外的金竹寺。找累了就要休息,無論是靠著土地廟休息,還是在朝天門外客棧休息,此刻,就出現一個拿著燈籠的小和尚帶著主人公沿石梯坎一直下坡,走向河邊,來到江心金碧輝煌的金竹寺,信送到了,肯定要感謝一番,於是就送了主人公一根竹子。從寺裡回到朝天門外後,手中的竹子從普通竹子變成為金竹子了,再尋此寺,結果只看見滔滔江水。此乃金竹寺的傳說。


香火不再魯祖廟

一路行走,鬧市之中,隱藏重慶傳奇

一路行走,鬧市之中,隱藏重慶傳奇

一路行走,鬧市之中,隱藏重慶傳奇

魯祖廟,建於1911辛亥之年,重慶正處於第一次開埠擴城的重要時期。重慶碼頭成為內陸地區第一個通商口岸,一時間,商賈雲集,店鋪商號林立,沿江碼頭一帶土地稀罕壁窄,人們開始大規模向山頂懸崖尋求商業空間,棲息發展的立錐之地。

也正是在這樣一個時期,各類人士,各種資源,各方資本聚集,人們大興土木,大肆擴城,而在一個兩江交匯,山巒起伏的群山上建一座城市是何等不易。一時期工傷事故頻頻,人心惶惶,地方政府也時常是顧此失彼無所適從。

當時,工匠藝人眾多,政府一時也管理不過來,由此派生出各行業堂口公會組織,後由木業公會發起出資在民生路旁建魯班神廟一座,神廟兩旁各建一幢二層樓廂房,形成一個天井壩子,在壩子前面同時建了一個戲臺,這個位置就是現今的《環球集市》所在。

由於這座廟子完全來自民間自發興建,所以,它規模不大,也不需養寺廟住持,廟裡只是供奉著魯班先師和他的幾個弟子。任由百姓供奉祭祀,降災祈福,自行打理。

沒想到,這廟子廟門一開,竟然真的讓重慶從此順風順水,香火自然也鼎盛起來。戲臺也是天天有唱,夜夜有戲,是當時重慶主城老百姓最為喜歡的消遣娛樂場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