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不得不防的面试“三大误区”

随着公考面试程序的日臻成熟,考察形式也不断创新,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时紧跟“新形势”,走出“老误区”。

今天给大家总结了关于面试备考的“三大误区”,帮助广大考生树立正确的备考理念,轻松应战。

误区一:严格划分面试题型

面试是对九大测评要素的考察。一道题目往往不只考察一种测评要素,而是多种测评要素一起考察。

比如曾经有这样一道题:你平时喜欢跟人聊天吗,你都是怎么跟别人聊天的?

许多同学在看到这题时,瞬间就懵了,无从下手,因为无法划分题型,看起来像所谓的“人际关系题型”,但仔细一看,发现里面没有人际间的冲突要处理,之前学的人际关系题的答题思路也就用不上。

其实,这道题同时考到了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因此,在这里提醒广大考生,划分题型来答题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了,考生要做的便是真正理解并掌握九大测评要素,理解每个测评要素的每个层面的具体要求,方能应对多变的试题。

误区二:答题内容一味求全

许多考生在备考的中期会出现另外一个误区,那就是渴望答题面面俱到,生怕不能将自己所了解的点滴告诉考官。

当然,这种想法有一定道理,但随着考试对实际能力测查要求的增强,这种一味求全的想法并不可行。

所以,在这里提醒各位考生,以往的那种“原因说两点、影响说两点、对策说两点”或者“事前说三点、事中说三点、事后说三点”的做法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形势了。

科学的做法是认真审题,判断题目及命题人的测查重点在哪里,把重点内容有条理地说出来,将那些次要的、不是亮点的舍弃,言简意赅便可。

误区三:追求官话套话,假大空

每个行业都有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公务员也不例外。基于此,许多同学答题时追求官话通话,以求引起考官的共鸣,但在实际操作时却经常使用不当结果适得其反。

比如,考生无论说到什么问题最后都联系到“科学发展观”或“为人民服务“,甚至在一道题目里反复引用多个国家领导人的名言。这样的结果就是让考官感觉牵强、浮夸等。

在这里,建议考生平时要多积累一些官话,但在面试中要慎用,遵循少而精的原则,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最主要的,还是要多说一些有用的话,实际的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