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麻秀村仁青多杰:情系百姓,实干兴业的领头人

【段帽】一直奋斗在基层一线的他,是贫困村乡亲们眼中的亲人,更是一名爱党爱事业的共产党员。他在高寒缺氧的曲麻莱县凭着对党的事业的执着追求,艰苦奋斗,恪尽职守,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彰显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他就是曲麻莱县巴干乡麻秀村党支部书记仁青多杰同志。他常说:“任麻秀村党支部书记几年的时间里,收获的不仅是难得的人生阅历,更饱含了村民的信赖和对党和国家富民政策的信任和拥护”。他扎根基层,贴心服务,团结班子、重视教育、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村集体经济,扶贫又扶智,与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带领他们脱贫攻坚,各项扶贫政策在麻秀村落地生根,在全面建设小康道路上谱写出浓墨重彩的华丽篇章。

仁青多杰,男,藏族,43岁,2002年8月加入中共党员,曲麻莱巴干乡麻秀村党支部书记,现为曲麻莱县县级人大代表、县级党代表,荣获玉树州2019年度抗雪救灾先进个人,连续2年荣获县级优秀共产党员等。所在班子曾获“灾后重建先进集体”、州、县级“先进党支部”、“2019年州级抗雪救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地处三江之源、黄河之巅的曲麻莱县历来就是文人墨客口中、文中的天上之境,同样也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核心地区。在嘎朵觉悟圣山的脚下,孕育着麻秀村世代逐水草而息的牧人,时值每年7-8月,麻秀草原上大小湖泊、水泽犹如夏日星空中的繁星点点,牛羊成群、牧歌悠扬。这个昔日的省定贫困村,191户577人处于国定贫困线以下,在历经了4年的蜕变,从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提高到现在4000元以上,实现了翻一番。现如今的麻秀村正如化茧破出的蝴蝶,展示出耀眼的风姿。

麻秀村仁青多杰:情系百姓,实干兴业的领头人

一个精诚团结的班子 就是一面永不倒的旗帜

作为支部书记的仁青多杰常说,村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村干部在群众心里有没有威信,关键在于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团结,在处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了,群众办事路子畅了,自然而言心平气顺了。《论语》有言:“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大概也就这个意思了。

为了搞好支部团结,他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做到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坚信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政绩,日常生活工作中尽力维护班子团结,遇到事情都会征求每个支委成员以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和看法,不搞一言堂,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他积极运用“四议两公开”及“三议一表决”工作法,使得村里村务、财务、党务制度及村里的重大事务得到了及时的公开,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群众牧户严重,仁青多杰同志不管天晴下雨、风吹雨打,除了下村办事、调解纠纷、到乡里开会以外,都会在村室发现他忙碌着为群众办实事的身影,在与群众交谈了解中,不难发现,他的脸上时刻保持微笑,没有一丝一毫的不耐烦。

麻秀村仁青多杰:情系百姓,实干兴业的领头人

脱愚先于脱贫 扶智更胜扶贫

作为支部书记、班子带头人,仁青多杰同志却近乎是个文盲,他是纯纯的康巴汉子,大字不识一筐,却有着自己的一套“歪理论”,只要是对群众有用的、有力于村上办事的,不管是人和事,就是他学习和推崇的目标。

自国家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之后,麻秀村因海拔、地理、气候及人均收入偏低等因素被划入省定贫困村,全村牧户收入均低于国定贫困线。牧民群众过不好日子,享受不到现代化社会红利;地处偏远的麻秀各社仍处于无路、无水、无电的三无地区,住房、医疗、教育更是得不到充足的保障;牧民过着逐水草而息、靠天吃饭的光景,这一系列问题始终是他心中的梗,同时也是制约麻秀村脱贫致富的短板和发展的瓶颈所在。而一切的梗结所在就他而言,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他自己没文化、现有班子成员没文化、所辖牧民没文化,没文化就看不到发展的契机、找不准致富的路子、跟不上时代的脚步甚至于会被淹没在发展的浪潮中。故而,在往后的班子学习中,仁青多杰总是第一个带头学习,督促和监督班子成员抄写笔记、大胆在学习会上发言;在控辍保学中,第一个将自己辍学的侄子领到了学校,并在有限的村级经费中挤出1万元资助麻秀寄校用于评先评优。经过几年的不断学习,他蹩脚的普通话出现在州县各个行业部门和业务部门,拿着文件要项目成了他的强项,麻秀村寄校学生入学率、毕业率位居全县前列。

麻秀村仁青多杰:情系百姓,实干兴业的领头人

勇做生态卫士 践行绿水青山发展理念

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上,仁青多杰一直是走在前列的,在保护生态、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面,他始终相信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他一直也是这样做的。

2016年初“德曲源国家湿地公园”正式挂牌麻秀村,这个曾是“上年措部落”最为肥壮牲畜产出之地、夏日寺的夏季草场,现在成了“德曲源国家湿地公园”的核心保护区,站在高处放眼望去,大小湖泊水泽星罗棋布、点点帐篷譬如浮云点缀其中、大小成群的牛羊悠然自得,这正是湿地公园的真实写照,也是麻秀村“两委”班子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的成果。回顾几年前,生活在草原上的诸多牧户性情大胆开朗,在草原上纵情歌舞,同时各类生活垃圾也是肆意丢弃。这些仁青多杰看在眼里,为说服群众保护环境、树立生态发展的理念,麻秀村“两委”全体成员以身作则,点滴做起,潜移默化的感教和影响这身边的人。同时在大小会议、各类活动中,仁青多杰就像一个啰嗦的家庭主妇教育不听话的孩子一样天天讲垃圾不要乱扔之类的话。久而久之,麻秀的环境焕然一新,村容村貌整洁卫生,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麻秀村仁青多杰:情系百姓,实干兴业的领头人

敢为人先 村集体经济发展得以良性循环

村集体经济是推动和发展牧民群众实现脱贫增收的有效助推器,在如何解决发展集体经济、增加村级收入问题上,仁青多杰作为支部书记,通过和村两委的同志们几年来的不断努力,逐步走出了适应自身发展的经济之路,实现了“零”的突破。

以往的麻秀村是省定贫困村,全村牧民纯收入不到2000元,因为没有可持续收入,仅仅依靠牛羊无法产生在收益,面对此类问题,麻秀村“两委”一直以来如鲠在喉。自全国上下打响脱贫攻坚的战斗以来,麻秀村紧紧依靠政策,千方百计想出路。2014年,依靠州帮扶单位帮扶资金50万元,打响了麻秀村脱贫第一枪。2015年,麻秀村加油站正式投产运行,同年实现经济效益15万元左右;2017年,麻秀村运输公司正式运营,拥有从玉树州至曲麻莱县、曲麻莱县至格尔木市两条运输线路及中型客车两辆,实现年效益15万元;2018年,麻秀村宾馆在县乡两级的大力支持下正式投产,同年底产生效益10余万。现如今,“麻秀村加油站”、“麻秀村客运公司”、“麻秀村宾馆”正如雨后春笋、蓬勃厚发。2016年,精准扶贫工作刚启动之际,麻秀村村民因贫困而无力缴纳社会保险,3年过去了,村集体经济蒸蒸日上,每年每户都有分红,村民的社会保险由村统一集体上缴,村民腰包鼓起来了,村容村貌整洁起来了,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仁青多杰同志眼中,麻秀村的发展永远不会止于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列车正满载这希望和机遇朝着麻秀驶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昔日的贫困村将会以崭新的面貌和惊人的生命力呈现于世人之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