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明代“龍”的區別——以飛魚紋執壺為例

首博館藏萬通墓出土的一件金執壺,一直被定名為嵌寶石刻龍紋金執壺(圖1),但這個“龍”與普遍看到的龍有著諸多的差異。把金執壺上的“龍”紋與定陵出土的金盆內部的龍紋(圖2)進行比較,發現萬通墓金執壺上的“龍”有兩足,每足四爪,定陵金盆上的龍是四足,每足上五爪;前者比後者身上多出兩翼和兩鰭,且尾部呈魚尾狀。這些差異之處正是典型的明代飛魚紋的特徵。

明代“龍”的區別——以飛魚紋執壺為例

圖1 嵌寶石飛魚紋金執壺 首都博物館藏

飛魚是一種神獸類動物,其狀如蟒,龍首,魚尾,頭有兩角,身有鱗鰭,除足爪具備外,左右帶有翼翅。上古稱“文鰩魚”,在古代文獻中多有記載。

明代“龍”的區別——以飛魚紋執壺為例

圖1-1 嵌寶石飛魚紋金執壺 局部 首都博物館藏

《山海經·西山經》載:“泰器之山……多文鰩魚,狀如鯉魚,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而遊於東海,以夜飛。其音如鸞雞,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見則天下大穰。”

清郝懿行箋疏引陳藏器《本草拾遺》載:“此魚生南海,大者尺許,有翅與尾,齊群飛海上,海人候之,當有大風。以其能飛,故名飛魚。”

《太平御覽》卷939引《林邑國記》載:“飛魚身圓,長丈餘,羽重沓,翼如胡蟬,出入群飛,遊翔翳薈,而沉則泳海底。”

明代“龍”的區別——以飛魚紋執壺為例

圖1-2

事實上,明代飛魚紋金銀器並不少見,以《天水冰山錄》(此為籍沒權相嚴嵩財務的清單)為例,其中在純金器皿一項中有這樣的記錄:金飛魚壺4把、金飛魚杏葉壺2把、金飛魚盤7個、金葵花飛魚盤11個、金飛魚素盤19、金飛魚茶鍾12個等條目。此清單記錄的只是從嚴嵩一家被抄出的帶有飛魚紋樣的金質器皿,但與另兩人相比,還不算多。在《天水冰山錄》附錄《籍沒朱寧數》中記載:“江彬金寶之多,與朱寧相埒。嚴嵩之資可謂極矣,而比之寧、彬二豎子,黃金不當三之一,白金僅及其半者。”

嚴嵩是嘉靖朝的權相,江彬、錢寧(賜姓朱)二人是正德朝官員,因貪婪暴虐被史書歸入佞臣。江、錢在嚴嵩之前即被抄家。《天水冰山錄》一書,曝光了明代貴宦的傢俬,並由抄家折射出一個王朝腐敗的影子來。

明代“龍”的區別——以飛魚紋執壺為例

圖2 定陵出土金盆內部龍紋線描圖

從留存的實物來看,飛魚紋樣在明代除金銀器外,瓷器(圖3)、玉器(圖4)、織物、石刻等器物上也有使用。其中衣物最多,在《天水冰山錄》中記載帶有飛魚紋的成衣和衣料就達32處之多,包括緞、絹、羅、紗、綢、絨、布等各種質料,說明飛魚紋樣在明代更多的是應用在服裝上,這源於明代的輿服制度。

明代“龍”的區別——以飛魚紋執壺為例

圖3 正德青花飛魚紋出戟尊 故宮博物院藏

《中國文物大辭典》中記:飛魚服為明代職官常服,以紅色紗羅紵絲為之,飛魚作蟒形而加魚鰭、魚尾,亦有兩角,惟較短,是僅次於蟒衣的一種賜服。明武宗正德年間(1506~1521)被規定為二品官服,文武皆可穿著,嘉靖年間被禁止使用。

明代“龍”的區別——以飛魚紋執壺為例

圖4 飛魚花草紋白玉嵌飾 首都博物館藏

明代,什麼身份的人能夠使用飛魚紋樣呢?根據文獻和出土實物分析,歸納出四類:

1.錦衣衛

《明史·職官志》載:“錦衣衛,掌侍衛、緝捕、刑獄之事,恆以勳戚都督領之,恩蔭寄祿無常員……服飛魚服,佩繡春刀,侍左右。”

飛魚紋金執壺的主人萬通,他生於正統己未年(1439),卒於成化壬寅年(1482),是明憲宗朱見深的寵妃萬貴妃的弟弟,乃皇親國戚,墓誌載:“召至京師,賜第以居,累授錦衣衛指揮使。卒,贈驃騎將軍錦衣衛都指揮使。”萬通以錦衣衛指揮使的身份,生前多受賜賞,其墓中的貴重用器當是來自宮廷,但在規制上,其所用器物的紋樣不能僭越為龍紋,只能用級別與其官服相對等的飛魚紋樣。

2.朝臣

主要來自文獻記載。《明史·輿服志》中有記:(正德)十三年,車駕還京,傳旨,俾迎候者用曳撒大帽、鸞帶。尋賜群臣大紅紵絲羅紗各一。其服色,一品鬥牛,二品飛魚,三品蟒,四、五品麒麟,六、七品虎、彪;翰林科道不限品級皆與焉;惟部曹五品下不與。

(嘉靖)十六年,群臣朝於駐蹕所,兵部尚書張瓚服蟒。帝怒,諭閣臣夏言曰:“尚書二品,何自服蟒?”言對曰:“瓚所服,乃欽賜飛魚服,鮮明類蟒耳。”

明代“龍”的區別——以飛魚紋執壺為例

圖5 《岐陽世家文物圖像冊》 十一世臨淮侯李邦鎮袍服胸補的鬥牛紋

3.宦官

實例1:西安明墓所出墓誌的主人季華麓

墓誌出土於2008年西安地鐵2號線施工現場,其上篆書“明欽賜飛魚服秦藩承奉正華麓季公墓誌銘”18個字,周邊線刻有云龍紋。季華麓所任職務是承奉正,這一官職是明代親王府所設承奉司的屬官,為宦官。他墓誌上線刻的龍雲紋其形狀亦符合明中後期飛魚紋的基本特徵:蟒形,四爪,有翅無鰭,魚尾。這與其受欽賜飛魚服的紋樣相一致。

實例2:成都紅牌樓明蜀太監墓群

2003年四川省成都市紅牌樓發現明代墓葬,時代從明代弘治十七年(1504),到明代萬曆四十三年(1615)。出土的墓誌銘等文字材料,表明墓主人的身份為明代蜀王府太監。墓葬八字牆和墓壁上精緻的石雕圖案,形狀為典型的飛魚紋,這也符合太監的身份級別。

明代“龍”的區別——以飛魚紋執壺為例

圖6 鎏金斗牛銀帶鉤 首都博物館藏

4.名門望族

孔府舊藏服飾中的飛魚袍服與衍聖公

孔府即孔家衍聖公府。“衍聖公”,是孔子嫡派後裔的世襲封號。作為孔子後人和儒家文化的代表,歷代衍聖公都享受一品或二品文官的待遇,被尊為文武百官之首。《明史·職官志》載:“衍聖公,孔氏世襲,正二品。袍帶、誥命、朝班一品”,“永樂二十二年,賜衍聖公宅於京師,加一品金織衣”。

孔府舊藏賜衣中,帶有蟒紋、飛魚紋和鬥牛紋的高級別紋樣賜服數量可觀,這些袍服也成為歷朝歷代皇帝尊孔守仁的代表。

在明代,除了飛魚紋與龍紋相似,文獻中還提到蟒龍和鬥牛。它們也是與龍紋相似的高級別紋樣。總的來說,形似龍紋的動物紋樣有以下幾種:蟒紋,級別僅次於龍紋,與龍的差別,龍為五爪,蟒為四爪或三爪;飛魚紋,級別在蟒紋之下;鬥牛紋,級別在飛魚紋之下。

明代“龍”的區別——以飛魚紋執壺為例

圖7 穿鬥牛服的明代太監畫像中的鬥牛胸補 首都博物館藏

鬥牛原指二十八宿中的鬥宿和牛宿,後亦成為象龍的瑞獸。周祈《名義考》:“鬥牛如龍而觩角。”觩角,即雙角向下彎曲如牛角狀。明代鬥牛為蟒形,四爪,魚尾,頭上雙角向下彎曲如牛角狀。在明代遺物中也有出現(圖5~圖7)。

通過對飛魚紋金執壺的分析,可知器物上的動物紋樣在其存在的時代裡是具有它專屬的名稱的,並且在形象上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特徵,如飛魚的雙翅、魚鰭、魚尾,這些特徵不僅是用來區分與它相似的如龍、蟒、鬥牛等動物圖案,也是為遵循、適應明代等級規制需要的標識。



溫馨說明: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見諒!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