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如果人被吸入黑洞裡會怎麼樣?

林海天堂


注:本文內容純屬個人虛構,如無興趣,可直接跳過

大家好,我是一位金星人,是一名星際旅行者,10億年來,我一直孤獨一人駕駛者宇宙飛船拜訪銀河系內的各個星球。飛船裡的生活就像在金星生活一樣舒適

物質掉入黑洞會怎樣?會去到哪裡?這個問題困擾我很久很久,作為一名星際旅行者,最不怕的就是危險!(說實話我還是有點怕)


黑洞是一顆質量非常大,體積很小的天體。一顆比太陽大30倍的恆星演化到生命末期時,發生超新星爆炸。最後恆星的核心就會變成黑洞,黑洞的引力超級大,連光都不能逃脫它的魔爪




在距離我360光年的地方,有一個黑洞,這個黑洞距離太陽系也很近,6000多光年。帶著疑問與期盼,我以99.999999%的光速前進!由於時間膨脹效應,很快我進入了黑洞的火牆,從裡面看起來外面跟著火了似的,飛船彷彿置身於一個熔爐中。不過我的飛船是不怕高溫的,即使是太陽核心般的高溫也無所畏懼,但是說不怕的那都是假話,這裡的溫度可是幾億℃。太陽核心溫度的幾十倍

飛船內的溫度也在升高,但並沒有讓我瞬間出汗的程度,主要還是因為緊張😰

然後,飛船上所有的設施都失控了,唯一還可以操縱的只有方向了。我覺得自己死定了。

反正也在劫難逃,不如就斜著衝進黑洞吧,說不定還有生還的可能,於是我把速度加到最快,斜著衝進黑洞後,我感覺到渾身劇痛,好像全身要爆裂似的,我進入了黑洞的洛希極限!

1分鐘後,我才發現我和飛船都已被分裂成了無數個原子,我的身體被黑洞的引力拉成比頭髮絲還要細的線。我感覺不到我的手腳和大腦,但我仍然能思想,就像一個我被分成了無數個我,有無數個思想。

5分鐘後,我的身體和飛船又重新組合起來了,我仍坐在飛船裡,眼前出現了一個“宇宙”,那些星系都是虛像。



通過電腦,我才知道我現在已經在黑洞內部的邊緣區。於是,我向黑洞中心駛去。

15分鐘後,我從蟲洞裡出來了,我眼前有出現了一個宇宙。群星燦爛,前方有一個與類金行星。

懷著驚奇、喜悅和一絲恐懼,我來到這個星球的上空,可我還沒有降落,就已經被一群類似飛機的物體團團圍住……

當我來到到這個星球的統帥面前時,通過語言翻譯機,我說明了我的來由。我還知道了ta叫尼古拉,他帶我參觀了他們的星球。他們的科技比我們還要先進幾百年。

尼古拉解釋道,這是白洞的另一邊黑洞那片宇宙(就是我們現在生活的宇宙)的複製品,也就是說黑洞和白洞就像是一面鏡子,我們的宇宙和這片宇宙完全對稱,只是性質不同!


我是誤打誤撞進入了黑洞的裂縫才倖存的,要是我從黑洞的正入口進來的話,早就因為黑洞的巨大壓力灰飛煙滅了。

……

我在這個星球上生活了近2個金星年,是時候回去了,

但是黑洞是把物質吸進它的肚子裡,白洞則相反,把物質吐出來,我無法回去了嗎?

尼古拉解釋道:“物質有失必有得嘛,黑洞把物質吸進去從白洞出來,我們這邊的黑洞也會把我們這邊的物質吸回你們的宇宙!距離我們最近的黑洞有3600光年遠,根據時間膨脹效應,你很快就到了。”

我在這個星球補充了能源,遍開啟了返程之路。

這個宇宙的時間膨脹效應比我們的宇宙更顯著,我以光速99.999999%的速度衝過去。很快就到黑洞面前了,我向著黑洞邊緣駛去,經歷了前面痛苦的過程,我終於回來了,我回到了我熟悉的宇宙,高興的說不出任何話來。

這裡距離太陽系8000多光年,通過模擬星圖,我找到了回家的路,於是我回去把這個振奮人心的過程告訴人們……

當我回到太陽系時,金星早已一片荒涼。原來我在黑洞另一邊生活的這段時間內太陽系已經過去了5476個金星年,然後返航的這段時間太陽系總共過去了13476個金星年。

大家都去哪兒了?

未完待續……


來自venus的小魂


題主這個腦洞開得有意思。

人類對於宇宙中天體的認識,是十分有限而片面的。比如科幻大片中,人們最常聽說,卻從來沒人見過的黑洞。

那麼假如一個人掉進黑洞中,會經歷什麼呢?

首先,黑洞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洞,它是一顆即將走向滅亡的恆星,核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坍縮、發生強力爆炸,這個過程中形成的星體。黑洞具有體積小、質量高的特點,甚至連光都無法逃脫它的引力。

由於從來沒有光能夠逃出黑洞,自然也沒有人見過它真正的模樣。

有人說,假如人移動到一個黑洞附近,估計還沒進入黑洞,就會被巨大的引力壓扁了吧!事實上,在太空中,由於不存在空氣阻力,無論引力有多大,人體都不會有明顯的感覺的。

然而假如人離黑洞足夠近的話,只要先邁出一步,腳受到的引力將遠遠超過頭部受到的引力,人將在一瞬間被潮汐力拉成蘭州拉麵。

另一方面,由於黑洞附近時空曲率的扭曲,在掉落的過程中,就算感覺只有10秒作用,對於地球而言,可能就是好幾十年,甚至上百年。

話說回來,假如我們忽略潮汐力的影響,當人進入到黑洞之後,會發生什麼呢?

曾經有一部科幻電影《星際穿越》,就假設了這種情況。主角在被黑洞吸入後,來到了一個可以跨越時空的五維空間,在那裡,人類可以看到所有的時間線、空間線、以及不同宇宙中正在發生的不同種可能性,甚至動動手指,就能改變歷史的進程。

不過,這畢竟也只是導演的一種腦洞,題主做做參考就好了,畢竟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能活著從黑洞裡出來過呢。


潘彩蛋


如果人掉進了黑洞裡面,到底會發生什麼?這就要問掉進黑洞裡面的人了,然而現實情況是並沒有人曾經掉進過黑洞裡面,所以只能憑藉自己的想象力了。

黑洞,是一個引力場異常強大的天體,強大到哪怕是光進入了黑洞,也絕沒有逃出來的可能。離黑洞中心越近,引力就越強。黑洞的強大引力大到足以撕裂一切物質,讓其變為基本粒子狀態。很難想象,如果一個人掉進了黑洞,情況將會是怎麼樣。

黑洞是有邊界的,這個邊界我們叫做“視界”,指的是我們從外面看到的黑洞邊緣,越過這個邊界,我們就不能知道里面是什麼樣子的。一百多年前,物理學家米歇爾曾經計算過,如果一個恆星的密度和太陽相同,但是其直徑是太陽的500倍的時候,它就會吸收一切光,也就是變成黑洞,那個時候他認為光是由微粒組成的。但是幾十年之後,有科學家提出光並不是微粒組成的,於是米歇爾的理論也就被拋棄了。

之後,20世紀到來,愛因斯坦出現在了歷史的舞臺上,他提出光雖然不是微粒,但是引力仍舊會對光造成影響。根據愛因斯坦的計算,像太陽這樣大質量的天體,當光從它周圍經過的時候,會產生彎曲。而後來的日全食也的確印證了這一點。想到既然光線可以被恆星吸引過來,物理學家史瓦西就做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想,那就是如果一個恆星的質量特別大的話,那麼它就可以將光線完全吸引到自己的引力範圍之內,讓光線根本沒有辦法逃出去。

一開始人們還不認同,因為根據史瓦西的計算,這樣的一個天體,已經不能稱之為恆星了,因為它具有體積無限小,而質量無限大的特性,這是顛覆以往認知的。但是後來隨著白矮星以及中子星的發現,人們也就慢慢明白了。之後更是有物理學家經過計算發現,如果一個恆星質量足夠大的話,那麼它在死亡的時候就會因為自身引力過大而塌縮形成一個黑洞。

黑洞這樣一種天體,向來都是宇宙中最可怕的天體,雖然黑洞並不能被直接觀測到,但是科學界已經認同黑洞是存在的。按照常規的四維,黑洞引力這麼大,足以將掉進裡面的人撕個粉碎,曾經看過一幅插圖,一個進入了黑洞視界的宇航員,會慢慢被拉扯成一根麵條一樣,最終被撕碎。更何況黑洞的內部溫度非常高,人如果進入了,秒秒鐘化成灰。但是物理學家霍金卻有著不同的看法,他認為黑洞雖然可怕,但是黑洞裡面很有可能是跟現實世界完全不一樣的世界,在黑洞外面的人看來,那個掉進黑洞的宇航員是死掉了,但是在黑洞裡面,宇航員或許又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裡面宇航員並沒有死。所以說,掉進黑洞會怎麼樣,是很難說的,畢竟我們對於黑洞的瞭解,還是粗略的。


鏡像科普


在你進入到黑洞前就會被高溫氣化,一部分被拋射到遙遠的空間,一部分被吸入進黑洞,肯定是活不成了。


坦兒tt


首先來說,黑洞並不是一個洞,本質上講,它也是一種天體,與我們的太陽並沒有本質區別,黑洞是大質量恆星走向死亡後的產物,也可以說是恆星的“墳墓”

黑洞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引力巨大,一旦越過事件視界,萬事萬物都有去無回!所以,理論上講一旦人越過黑洞的事件視界,就會被黑洞吞噬,成為黑洞的一部分!

而且,科學家們通過長期觀察也發現了很多黑洞吞噬周圍氣體雲的壯麗畫面,這就是黑洞所形成的吸積盤,無比的明亮,當然這種明亮不是黑洞打出來的,而是黑洞吞噬物體時產生的高溫!

不會,很多科幻電影對於科幻的描述都不是把黑洞當做普通的天體,比如經典科幻電影《星際穿越》,人主人公進入黑洞之後不但沒有被撕碎,反而進入了更高維度時空,在那裡可以看到我們四維時空裡的一切,包括過去和將來,並能夠毫髮無損地從黑洞逃脫!

這樣的描述已經到不屬於科學,屬於科幻領域,但也不是沒有任何道理!有科學家分析認為,黑洞的另一斷或許連接著不同的時空,不同的宇宙,因為黑洞質量和引力巨大,會撕裂我們的四維時空,通向另一個不同的時空!

遺憾的是,目前我們對黑洞的瞭解都只是理論上的分析和猜測,黑洞的真正奧秘需要我們真的發現一顆黑洞才能揭開!


宇宙探索


如果被拉進黑洞,你會看到什麼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77748fe52a3cfd0da670ffe9381336a1\

德約科維奇Novak


實際上,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並不簡單,主要是取決於這是一個什麼黑洞以及用誰的時鐘計時。目前天文學家在宇宙中發現的黑洞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所謂的恆星級質量的黑洞,這種黑洞的質量從幾倍太陽質量到幾十倍太陽質量,另外一種是超大質量黑洞,質量是百萬倍太陽質量到百億倍太陽質量。計時的時鐘可以是被吸到黑洞的這個人攜帶的時鐘,也可以是在黑洞外面圍觀的吃瓜群眾的時鐘。


由於離我們最近的黑洞都是恆星級質量黑洞,那麼我們就先讓這個人被這樣的黑洞吸過去。由於這種黑洞的體積特別小(比如1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的視界的半徑,也叫做史瓦西半徑,大約是30公里),黑洞視界附近的潮汐力就特別大(潮汐力指的是距離黑洞視界不同距離處的引力的差),所以在他快到黑洞視界的時候,他已經被潮汐力拉成極細的麵條了,他肯定不會再感受到後面的過程了。如果使用他自己攜帶的時鐘計時,他將在很短的時間內以麵條的形式穿過黑洞的視界,義無返顧地衝向黑洞中心奇點的位置。但是如果用外面吃瓜群眾的時鐘計時,標準廣義相對論教科書告訴我們,吃瓜群眾就會看到他被“凍結”在黑洞視界的外面,永遠也進不去。但是我和我的學生劉元在2009年發表了一篇文章(見回答最後的論文鏈接和截屏),我們發現標準廣義相對論教科書在這件事上是錯誤的(因為沒有考慮下落者自己的引力效應)。在更正了這個錯誤之後,我們發現,由於下落者的引力的影響,在他下落過程中黑洞的視界是膨脹的,所以即使用吃瓜群眾的時鐘計時,他也會在很短的時間內進入膨脹的黑洞視界,但是永遠也不會到達中心的奇點。


但是如果他跑到了我們銀河系的中心,那裡有一個四百萬倍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這樣的黑洞的潮汐力對於一個人來講可以忽略不計,所以他會安然無恙地進入黑洞(即使他的質量和黑洞的質量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是他的質量仍然使得黑洞的視界在他下落過程中是膨脹的)。如果用他自己的時鐘計時,他就會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到達中心的奇點,最後粉身碎骨,壯烈犧牲。在犧牲之前,他如果回頭就會看到隨後跟著他掉入黑洞的人在以光速追他,向前看就會看到在他之前掉入黑洞的人以光速衝過來迎接他,但是在他們見面握手的一瞬間,他就到達了奇點和迎接他的人同歸於盡了!但是如果用吃瓜群眾的時鐘計時,情況就很樂觀了,他進入黑洞之後會停在一箇中間的位置,永遠不會到達中心的奇點。不過根據我們目前的知識,他就要在那裡永遠待下去了,除非發生什麼奇蹟(比如星際穿越電影裡面的情形)把他救出來。因此,用他的時鐘他進入黑洞很快就死了,但是用吃瓜群眾的時鐘,他還活著。


用兩個時鐘計時得到不同結果的原因在於,在廣義相對論中,不同引力場中時鐘是不同的。在進入黑洞視界之前,儘管兩個時鐘已經不同了(離黑洞近的時鐘走的慢),但是用哪個時鐘計時最後的經歷都是一樣的。可是一旦越過黑洞視界,用這兩個時鐘計時的經歷就徹底分道揚鑣了,即使吃瓜群眾的時鐘經過無窮長的時間,吃瓜群眾也不會等到他攜帶的時鐘在很短時間內發生的事情。這就是為什麼使用他攜帶的時鐘他在很短的時間就到了黑洞中心奇點,但是用吃瓜群眾的時鐘,經過無窮長的時間他也不會到黑洞中心奇點。因此,對於外部觀測者來說,黑洞中心其實啥也沒有,當然也沒有奇點。由於我們都在所觀察和研究的黑洞的外面,所以對於我們來說,宇宙中的黑洞中心並沒有奇點。


下圖是上面所說的我們那篇論文的摘要截屏,供想了解進一步細節的朋友參考。這篇論文的鏈接為:http://adsabs.harvard.edu/abs/2009PhLB..679...88L


聲明:由於太忙,我沒有時間讀我回答後面的評論和發給我的私信,當然也無法回答評論裡面提出的問題和回覆私信。如果您希望我回答您的問題,請在悟空問答提出,然後邀請我回答,我會在方便的時候挑一些問題回答。


張雙南


當宇宙發生鉅變時,未來人類的毀滅有可能會捲進黑洞裡,黑洞也有可能會吞沒太陽。因為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交替這是自然規律。


中國邵氏問名之家


既使落入黑洞中還能活著,我們也看不見任何東西。其一是所有光線都超出了紫外端,遠高於可見光的能量;其二是沒有任何反射光,既沒有可以反射的物體,也沒有可反射的光線。


淡漠乾坤


黑洞是由超大恆星在自身重量坍縮情況下,發生強力爆炸,核心物質變成中子,強大的重量施加下無限制地壓縮下去,形成一個密度高到難以想象的物質,這個物質就是黑洞,任何靠近它的物體都會被它吸收進去,包括光在內。

人如果掉進黑洞,分幾種情況:掉進黑洞前、掉進黑洞中、掉進黑洞後。

1、掉進黑洞前(黑洞事件視界)

事件視界是黑洞最外層的邊界,正好處於黑洞的引力範圍最邊界之處。人如果處於這個位置,很明顯,人類相安無事。

2、掉進黑洞引力場範圍(過程)

如果一個人不小心掉入黑洞,因為黑洞引力場範圍各處的引力大小不同,離中心越近,引力拉扯也越大,也由於無論大小,引力作用幾乎是同時的。人掉進黑洞的時候,接近黑洞中心的一部分和稍遠的部分引力不相同,引力差效應就會使人被拉成比頭髮絲還要細的細線。

3、掉進黑洞之後(後果)

人掉進黑洞之後,由於在巨大引力差的作用下,將不可能存活下來,但是至於遺留的物質(s體),由於黑洞內部引力場巨大,可能引起時空彎曲,時空穿越有可能發生,遺留的物質(s體)可能會被拋向其他宇宙或空間。

以上,純屬個人見解,歡迎各抒已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