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读历史,是在读什么?

开朗的皮蛋


读历史读什么呢,读的就是历代发生的种种事件与人物。

但是,如果只是记着了这些人与事,那这仍叫死记硬背。

所以,我们在读着那些历代名人大事小事时,同时要去研究事物的背后。文字是死板的,而书面文字背后的东西,才是真正活的历史。

有的人一讲历史,某年某月某人,做了什么事,倒背如流,信手掂来,看似熟的很。这就懂历史了吗?

实则不然!这只是背书,不叫懂历史。充其量,只是个史书复读机。

而能将历史事件与人物背后的东西,当时人文背景、前因后果,怎么发生的、为什么、等等细节去查找资料,去仔细的推敲一番,那才是真正的在读历史了。

那些史书上都是一笔带过的诸般具体细节,各种人文、风俗、军事政治制度的细节,才是真正历史。



风去了无痕D


我们从小学开始就学习历史。起初,我谈不上讨厌历史,也谈不上喜欢历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虽然我可以凭借自己良好的记忆力考个高分,但我想不清楚学历史是在学什么。

高中时,我选择理科,本科读了经济学专业,硕士和博士读的都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从我自身的专业来看,历史好像与我无缘了。

博士期间,科研之余,我读了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虽然那本书是文言竖排版的,读起来并不轻松,但读完之后禁不住拍案叫绝,顿生豁然开朗之感,最重要的是,我突然感觉历史如此有趣,如此令我爱不释手。钱穆先生讲的很明确:写作历史的关键在于材料的取舍,作者可以通过对历史材料的取舍来表达自己的史观。整部《国史大纲》不就是明确表达这么一个史观么?——历朝历代统治者对待文人的态度,决定了该朝该代的治乱兴衰。

既然历史写作表达的是作者的史观,英国大历史学家卡尔说历史是当代人与过去人的一场对话,意大利大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那么我们读历史,又是读的什么呢?

第一,读史是在发展我们的价值观。我在读史时时常有这样的体会:有些历史著作,一旦读起来,就不忍放下;有些历史著作,怎么也提不起兴趣。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倾向于选择那些与我们价值取向类似,而又高于我们的著作。通过阅读这样的历史著作,可以发展我们自己价值观。

第二,读史是在借鉴前人的宝贵经验,并避免犯下前人的错误。我在读史时常有这样的感觉:某人的所作所为真是令我佩服,一旦自己为未来遇到类似的情况,也会效仿前人的做法。与之相反,某人的做法真是让我感到惋惜或失望,在未来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要避免前人的错误做法。

第三,读史是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西方有句谚语:阳光下面没有新鲜事。现代社会发生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投影。我们每个人的经历都是很有限的,我们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太多太多,通过读史,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事情,见惯不惯,一旦我们在现实中遇到类似的事情,也就可以泰然处之了。

第四,读史是在不断深化对社会变迁规律的认识。读史分三个层面:(1)个人层面。英雄人物波澜壮阔的人生花卷惹人注目,对历史伟人的分析与学习,令我们受益匪浅。(2)朝代层面。我们可以分析某个朝代之所以兴衰的种种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制度、自然条件等多个角度分析,从而更全面地认识这个朝代。


着青衫


读历史,究竟在读什么


这个问题很好,作为一个长期写历史文章的人,感触很深。


对于读历史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上,很多人都有着不同的见解。有些人认为读历史是为了消遣,有些人认为读历史是为了学习历史知识。我们要明白,做一件事情,背后都是有着深层次的原因的。读历史这件事情也是如此。我所认为的读历史,就是为了总结过往利弊,更好看清现在,努力成就未来,简单来说,就是为了经世致用。


我们知道,历史是不能完全重复的,但历史与现在又十分相似。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一旦熟读了历史之后,现在所发生的很多事情,都能够看得懂,看得深。读懂了春秋战国,现在国际上的大国纷争,很容易就看出当中的端倪与脉络。读懂了吴起与商鞅的变法,也就读懂了改革。读懂了权谋,也就读懂了现在的朝堂。读懂了盐铁论,也就明白了官营与私营之间的争斗。读懂了商鞅,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改革总是有危险的。


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呢?因为历史的主角,自古到今,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人。


人与人之间,必定是存在利益关系的。利益相同了,大家就可以一起合作。利益相悖了,大家就走向分裂。特别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从来都不会存在什么推心置腹,相反,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处处都是利益,处处都是争斗。为什么说弱国无外交呢?看看前期的秦国,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民风彪悍,整个中原没有人把秦国当做一回事,认为秦国都是些蛮夷,养马的。大家开会也从来都不会叫上秦国的人,见到了也都是嗤之以鼻。魏国还霸占了秦国河西之地,成为了秦国人的耻辱。不仅如此,六国还召开联合会议,商讨如何瓜分秦国,你一点,我一点,把秦国蚕食掉。


但是,在商鞅的变法之后,秦国富强了,军事实力大增,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收复了河西之地,把魏国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大家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国家,开始重视这个国家。这时候,没有人再把秦国丢在一边了。等到了嬴政时期,秦国的富强与壮大,已经无人能敌了,大家都反过来被秦国操控住了。


试想,如果国家不富强,哪里有外交呢?就算饿死街头,也不会有人看一眼。把这样的思想放在清朝末年,抗日战争时期,也就能够看懂了。


读历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史料,去走回到当时的情境中去,去分析事情发生的时候,有哪些阶级,有哪些人,有哪些利益群体。他们之间,是如何进行利益的争斗的,是如何进行联合与分裂的。当养成这样的习惯之后,读历史就变得生动了,不再枯燥了。而且,还能够大幅度地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不仅如此,还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看清现在。


看清了现在,就犹如一个站在高山上的人,对山下发生的事情,自然就一目了然了。这边的利益群体一有动静,你就能够预测出,他们接下来会走向哪个方向。知道了他们的行为之后,就可以布局了,就可以操控了。对于这一点,是可以应用在读书、做人、做事上面的。


当然,读历史,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要读经典书籍,特别是先秦诸子的书。读懂了他们的书,相当于在高山上再加上一个梯子,可以帮助你看得更加长远。


人与人的差异,最终还是落在了眼光的长远。



历史使人明智,经典使人通达。领略历史魅力,感悟先贤智慧。

欢迎搜索:稽圣

进行关注并订阅所有文章,欢迎转发、在看、收藏。


稽圣


这一问题把我问住,第一时间我竟然不知道怎么回答,

读历史:我是想听到把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我想看到将来对过去的反映。

读历史:我是想和时间抗衡,把遗闻旧事保藏下来;把往古的迹象,当做当代的鉴戒和后世的教训。

读历史:我是想把自己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读历史:我是想搜了“死者”腰包之后,踏着“死者”尸体前进。

这可能就是我从历史中读出的东西吧



小灰LX


读历史,是在时间和空间的座标轴上找准自己的位置。

1、世界是由时间和空间构成的。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怎么生活,做什么,想要什么,都离不开时空观念。要对时间和空间有相对清晰的了解,读历史是最好的办法,因为时空的斗转星移就是历史。

2、知识的基础是对人类自身的了解。人类是怎么产生的,文明的进化,国家的产生,民族的繁衍,文化的积淀,世界的构成,等等,这是最基本的知识和素养,不了解过去,更不清楚现在,更无法通达未来。这需要系统学习历史知识。

3、探究社会发展规律,汲取前人的智慧和经验教训。这个星球上,产生过无数聪明人物和伟大人物,他们做事做人的方式方法和人生感悟,解决问题的路径,处理难题的才华,以及很多成功范例和失败案例,都是后人宝贵的财富,这些都是历史重要的内容。我们增长才智,启迪思维,培养能力,需要深入研究前人的历史,获得能量。

4、根植历史,丰富完善提升自己。魏晋风度和道德文章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和做人风范。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只能扎进历史之中,努力汲取养分,形成独特的自己,完美的自己。一个没有历史深度的人,做不到这一点。

5、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找寻夜空中最亮的星。我们需要方向,我们增强力量,我们不再迷茫,要读名人传记,从他们身上获取智慧,借助力量,寻找经验,内圣外王,站在巨人的肩上,探究未来,在深夜穿行中,找到最亮那颗星,照耀我们前行!

注:以前回答过类似的问题,不想重复,用更高的版本解答这个问题。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51739469028005722"} --}

徒步上路的人文地理


关于读史,古今已有很多的说法,在这里我谈一下我读史的感受。

首先,在现今社会读什么,想读下去坚持下去,首先就是兴趣,没有兴趣很难坚持,没有长期的坚持就很难取得读史带来的收获;

我读历史凭借的就是兴趣了,兴趣的起源不是中学的朝代歌,而是《康熙大帝》《雍正王朝》《成吉思汗》等影视剧,说真的,坐下来静静的读书,思考对大多数人来讲已经是奢侈品了,总有一周前“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感觉,大家更多的是喜欢通过影视作品,甚至是视频来快餐式的获取,这种获取带来的思考是很少的,但能激发人兴趣。看了这些作品后,不禁会对其它未能搬上影视的历史产生兴趣,就如看了康熙雍正,就想看看清朝的起源与衰落。所以兴趣是第一位的;

其次,通过读史,会把如同散落珍珠般的知识串联起来,因为知识是相通的。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知识,但这些知识是零散的,没有串联起来,所以很多说不出来,说不清楚,更谈不上连贯的思考了,所以,历史就是穿珍珠的一条线。举例说,我们到了陕西,看到乾陵,就会想起女王武则天,就会想到宣武门事件,就会想到贞观之治 ,如此连绵不绝~我想古人说的读万卷书不走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吧,历史,经济,文化都是相辅相成的;

再次,读史励志。通过读史,可以感受历史中各色人物,总有一款是你喜欢或崇拜的,也是你在现实中想成为的 ,从他们的身上会找到自身努力的动力,让自己励志成为一个知识渊博之人;

至于“以史为镜”,我目前还是不能做到的,因为这个需要的是对照,是通史,而我现在下阶段只是对历史的粗犷了解,还需要长期的努力;

最后总结下,读史真正读的是志向,不知道大家是否认同。最近疫情严重,但空闲时间反到多了,就在头条里以历史为题材,开始写写,刚开始,写的不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交流。


白白说史


读历史,究竟是读什么呢?这是一个有趣的,值得探讨的问题。

小时候,就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历史小故事,孔融让梨,卧冰求鲤,草船借箭等故事。那时候,读史只是满足我的好奇心。上了中学开设了历史这门课程,读历史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当我走向成年,社会阅历的增长,渐渐的喜欢上历史。谈一些我的看法吧!

 

读史是品读以下几个方面:

1. 品读作者笔下的故事,了解历史:二十四史。

当我们在读《史记》的时候,就是品读司马迁的世界观,不管是题材还是写作手法或者是感情倾向,都来自于司马迁。品读的是时候,我们需要对作者进行一定的了解,他的文化教育,生活环境,人生境遇等等。在他的笔下,我们了解了西楚霸王项羽,勾践卧薪尝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2. 归纳往昔,认清现在,学以致用,成就未来。

    当我们熟读历史之后,才能看的更懂更深更远。春秋战国史,更懂大国之间的较量和博弈,知晓其中的端倪与脉络。读商鞅的变法,戊戌变法,更读懂改革的困难,权谋斗争,也就读懂了现在的朝堂。读陈胜吴广起义,读懂那句远大志向和不甘平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 借鉴古人的宝贵经验。

读历史,我们会获取宝贵的经验。比如西楚霸王项羽和刘邦的较量,常常发出思考,为什么取得是天下的是刘邦?是项羽时运不济,是刘邦有过人的领导能力,知人善任?思考之余,获取经验,我应该怎么做会更合适,怎样避免损失。历史是鲜活的,但是历史不是简单的对错,历史纵横交错又环环相扣。我们应该看到的是这件事情发生了,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有什么理由让他不得不这么选择?

 

 有一句名言,读史使人明智。感谢大家看我的文章。

 

 






枕视


首先,我要引用一句哲学家培根的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这句话第一段就强调“读史使人明智”,为什么?

因为历史就是一面镜子,不仅能够让人了解过去,也可以让人读懂未来。历史是一部充满规律和辩证的社会科学。在中国古代的历朝历代,都是非常重视史官。各朝对史官的称谓与分类多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记录类和编纂类两者。史官刚刚出现的时候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很长时间,这两者是不大分别的,后来演化出专门负责记录的起居注史官和史馆史官,前者随侍皇帝左右,记录皇帝的言行与政务得失,皇帝不能阅读这些记录内容,后者专门编纂前代王朝的历史。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读历史,很多时候是出于一个旁观者的姿态,甚至以现代人的视角去看古代事件,这样就会发现,其实承载历史的史书,就像我们需要不断复习的错题集,只要牢记并区分这些历史得失,对现实生活是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中国历代王朝反复出现的兴衰“循环史”,其实都蕴含着一个重要的社会规律在里面,只是古人对这些历史文献的研究都不够深刻,都没有对现实社会产生指导意义,以至于我们辉看到封建各朝代都会陷入初期繁盛,中期发展,末期朝廷分裂、农民起义、朝代更替的“怪圈”。

对于今天史学界的研究,尤其是两千年的封建史的研究,就是需要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找出人类文明稳固发展的方向。

简单的说,我们今天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明天的历史。读史可以使人明智!


草竹道人


我是品读历史者,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这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问题,也是很好的一个问题。我们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有过灿烂的辉煌史,也有让人泪目的屈辱史。读历史,是在读什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这是值得让人深思的问题。

1.读历史,我们应该读古人的智慧,来启发我们的智慧。

读史可以明鉴,可以让我们更有智慧,历史其实就是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要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东西为我所用,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都会受益无穷。通过读历史,我们会发现身边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历史的事迹中找到答案,这也有助于我们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著名的天文学家竺可桢,正是通过阅读和研究了我国的史志、方志、古诗、游记,掌握了中国古代气候变迁的规律之后,才写出了著名论文《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这对我们的社会生活,生产建设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

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品读历史朝代的兴衰和更替,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教训和经验,可以激发我们的创新、创造能力,坚持科学发展,以人文本,使我们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大到国家的“一带一路”伟大构想,小到我们每一个人的为人处世之道,都是我们从历史中学到的。

丝绸之路是我国两汉时期古人开创的以洛阳、长安为起点,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陆上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一带一路”伟大构想正是以此为启动背景,它将充分依靠我国与有关国家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而我们每一个人也从历史中学到了要与人为善、尊师重道、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一些良好品格。让我们能在一些困难面前舍“小家”为“大家”,让我们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社会责任,让我们学会了只有团结在一起,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强大,国强大,家才幸福!

2.读历史,我们应该读懂人生,只有正确的价值观取向,才能改变世界

读史可以明心,中国历史有自身的文化基因,心手相连,血脉相通,一部盛唐史,是多少中华儿女的美好回忆,一部晚清史,又凝聚了多少中华儿女的血和泪。

通过读历史,对历史的学习,能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整个名族的凝聚力,民族的凝聚力是促进国家发展,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条件。

通过读历史,我们可以学到做人做事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切不可投机取巧,破坏社会正常秩序。历朝历代,有多少贪官污吏,贪赃枉法,误国误民,又有多少人丧失做人底线,沦为汉奸走狗。

正如有人倡议的一样,希望新一代人不要再盲目追星,我们应该追的是那些为国家建设、发展付出了毕生心血的科研人员,军人,医生等,只有这些人在国家有难的时候才会冲在第一线,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应该把最好的待遇给到他们,让我们也励志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我们不应该每天抱着手机追那些、羡慕那些花上亿元举办个婚礼,开着几百万的豪车,住着独栋别墅的演艺明星。那不利于树立我们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少年强,则国强!

读史,还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


品读历史者


这个问题太厐杂了,时间之长空间之大,人物、事件等等,犹如瀚海。但说來也简单,就是"兴、衰"二字,不管是中国史还是世界史,也无论是古代史,近代史,还是现代史,无论那个国家,那个民族,无非是兴起,发展到衰败,蓋莫能外。《三字经》上说"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就是要从历史长河中,吸取兴、衰的教训。所谓"以史为镜"是也。我只是喜欢历史,未进科班,所言己见,可能谬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