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孩子性格从小就注定了还是后期培养?该怎样引导?

疯火戏猪猴


三岁看老,古话说的还是非常有道理的。其实孩子的性格是从小就能看出来的,但是不是从小就注定的。孩子的性格与以下这几方面有很大的关系。

一、父母的性格,家庭背景。都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人,每个家庭的整体的为人处世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孩子来说,从小跟着父母耳濡目染父母的说话办事的习惯。父母性格和善的家庭,孩子性格一般也就更好一些,反之,父母性格粗暴,孩子深受影响。据调查,容易犯错误的孩子,甚至长大后走向犯罪的孩子大多家庭父母性格都不是特别好。

二、生活环境。从小的生活环境对小孩子的性格形成也有些巨大的影响。孟母三迁的故事早就告知我们环境的重要性,贫民窟的孩子和生活环境好点的孩子,从思维方式到行为举止都有很大的差别,作为父母尽量的为孩子创造好的生活环境。

三、受到的教育。每个孩子小时候就是一张白纸,如何画出美丽的图案就看执笔的人怎么去画。孩子怎么成长,是靠父母影响的,所以父母们以身作则,帮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





走错路的丫头


您好,很高兴能够回答您的这个问题,孩子的性格是从后天培养,并不是从小就注定的,因为孩子出生到六岁这个阶段正是性格培养的好时机,假如错过了这个时机,就不太好办了。比如有些孩子从小就没有被拒绝过,所以有很多孩子都会有这个小霸王的称呼,正是因为父母在早期没有进行这个性格培养,我孩子前段时间吵着要我买玩具,其实玩具家里都还太多,孩子也只是看到稀奇就想买,一般孩子都会赖在那里不动。我那时是这样做的,我把身子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说,宝宝,你很想要这个玩具对吗,妈妈也很想给你买呢,可是,你看这个价格,是不是有点贵了呢,爸爸妈妈上班就是为了赚钱,买吃的,穿的,还有宝宝上学的费用,什么的,你的这个玩具,不在妈妈的开支以内,要不,你看这样好不好,等妈妈下个星期晚上加了班回来再给你买,好吗,当我们都是用商量的语气同孩子说话时,一般孩子都会很好的接受,这也会让孩子学到当遇到困难时会和父母商量。


娴子2020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孩子的性格少部分是从小注定的,大部分是成长过程形成的。怎么引导孩子,孩子才会有个好性格呢。1.从孩子的生活方式, 习惯开始,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习惯。早睡早起,吃饭准时,爱干净 ,不挑衣不挑食 ……

2.给孩子良好的教育环境 。父母给予好的教导,老师给予好的教导……教导孩子尊敬长辈,尊师友,懂礼仪,和同伴和平相处。对生活积极热情,热爱学习 ,有理想,努力坚持向上……

3.多和孩子沟通:和孩子在一起吃住,一起聊天,一起玩,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有个共同的目标,一起……

4.带孩子接触自然,了解自然,发现自然,给孩子讲讲自然规律,人类的自然规律和历史。给孩子讲故事 ,讲讲父母小时候的样子和事情 ,讲讲孩子以前的样子和事情……

5.发现孩子特长,给他,她报个特长班。唱歌 ,跳舞,演讲……如果孩子是个小吃货,也可以教着做美食,一起品尝,一起探讨……

6.条件允许带孩子看看大千世界 ,了解人文地理,欣赏山水之美……

7.父母说出对孩子的希望,问问孩子的理想,找一个共同点 ,坚持努力朝着共同点前进……

做好以上七点,孩子的性格想不优秀都难。



天伦美如画


孩子的性格形成,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先天阶段,基石阶段,社会化阶段,这三个阶段在心理学上是完全可以解释的。

1. 先天阶段

*必须说明这个“先天阶段”是一个方便表达的名词,常态下我们理解的“先天”就是与生俱来的。

心理学家托马斯和切斯把新生儿分为三种气质类型:容易抚养型,困难抚养型,发展缓慢型。

容易抚养型:从一出生就安全感充足,生活节奏明显,积极情绪较多,对环境适应性较好,即我们所说的“来报恩”的孩子,所指的就是这一类宝宝很好带;

困难抚养型:从一出生就严重缺乏安全感,生活节奏无规律,负面情绪较多,拒绝新环境,即我们所说的“来报仇”的孩子,所指的就是这一类宝宝很难带;

发展缓慢型:相对前两者而言,从一出生安全感处于中间值,这种气质类型的宝宝对环境变化适应缓慢;对新鲜事物反应消极,对新异刺激适应缓慢;情绪经常不愉快;心境不开朗。但是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他们会对新异刺激缓慢地产生兴趣,在新情境中逐渐活跃起来。即这类类型的宝宝,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托马斯和切斯的划分是准确的,但是关于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孩子的先天气质,这一点目前暂无确切的研究去证实,比较有公信力的一种说法是:

在孕期时,母亲的情绪、母亲自身的安全感是否充足,是否与孩子有互动,是否深爱孩子,是否有良好的作息习惯。

尽管这个论点没有被确切证实,但无论如何,孕期母亲保持良好的情绪,与孩子有互动,并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对母亲来说都是一个有利身心健康的、对胎儿良好发育的基础。

2. 基石阶段

孩子的先天气质是如何形成的,可能会存在许多争议性,但对于“孩子的性格在6岁前形成,3岁前是性格形成的关键”则有许多理论和实践去证明了。

所谓“基石阶段”,是指这是孩子性格的地基,孩子以此向外实践并调整地基上的其他建筑成分。

而在这个基石阶段,孩子的性格来自于母亲(或者主要抚养人),但不是基因遗传,而是对母亲形象的内化。而因为3岁前的孩子,家庭是其主要成长环境,父母是主要抚养人,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性格形成的第一影响因素。

而3岁后,孩子需要把这份刚刚形成的性格投射到社会中进行实践检验,3~6岁幼儿园时期就是孩子社会化的检验时期,幼儿园就是孩子的检验场所。

如何引导?

3岁前:母亲的形象是关键,家庭所有成员的相处模式次之

我们常说,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自己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对于3岁前的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此时期的孩子以内化母亲的形象为自我,在这段时期,母亲的形象以及与孩子的相处模式就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依据。

当然并不是说母亲就是唯一的影响因素,父亲及其他家庭成员同样占据一定的影响力,但孩子并不内化他们的形象,而更多地是从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模式,以及家庭成员与孩子的相处模式来影响。

例如最常见的理论依据就是,孩子会从父母的相处模式中学习如何对待异性,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

3~6岁:辅助孩子验证是关键

在幼儿园这一个微缩社会中,孩子会把自己从家庭教育中获取的性格原形,向外进行投射,这份投射既是证明自我,也是检验自我。他们在与新人物、新环境的相处中,会发展出新的性格特点。

举个例子,一个在家庭被很温柔对待的孩子,那么他同样在幼儿园里会温柔待人,可是这份温柔是需要检验的,他发现自己温柔对待他人,但是有小朋友拒绝这种温柔对待,甚至嘲笑他,攻击他,此时孩子就会对自我进行一个怀疑:“妈妈,为什么他要攻击我?我对他很好”

此时家长的反馈,就影响了孩子对此的认知,对自我的认知。孩子在实践中检验自我,进而产生疑问,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帮孩子解决这些疑问。

3. 社会化阶段

到了6岁以后,孩子的性格就基本定型,但同样并非一成不变。因为随着成长,影响他们的因素越来越多。从学业到社交再到竞争,这些都给予了孩子塑造自我的机会。

而到了6岁以后,家长会发现任何的一个性格上的改变,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困难重重。

例如,在面对作业的时候,他们总是抗拒抗拒再抗拒,对待学习,他们也总是厌烦厌烦再厌烦。而要让他们喜欢上学习,就不如幼儿时期的那么简单,需要家长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一点一滴去重新激活孩子的学习热情。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重要他人就是关键因素。

如何引导:重要他人是关键

毫无疑问,家长是孩子的重要他人之一,但在过去6年中,家长的形象已经被孩子内化,他们可能信任家长,也可能拒绝家长(取决于过去家庭教育中彼此的相处模式是否健康)。

但此时期,新的重要他人出现了:老师、朋友、异性、偶像,成年后的恋人、上司、同事...

一个好的老师,是能唤醒孩子的灵魂的,例如纪实电影《嗝嗝老师》《卡特教练》《光荣之路》《何以为家》...当然这句话中的“老师”,所指的并不是狭义上学校的老师,而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老师”。

另一个层面,则是重大事情。可能是挫折,也可能成功。例如在《叶问4》中,青春期的叶准拒绝学习拒绝父亲,但后来在知道父亲弭患癌症命不久矣的时候,瞬间就变成了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当然,这样的代价相信没人希望)


小结:对于孩子的先天气质,我们暂无确切方法进行干预;对于孩子的社会化阶段,可以说我们难以干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孩子出生前就塑造好自己良好父母的形象,在孩子出生后给与孩子好的学习基准。


淅爸育儿记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培养。

首先,先天决定了人的基本性格,比如有的双胞胎从出生开始,就会一个喜静,一个喜动。

但并不是说一个人的性格从出生就固定不会变了。后天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方式,接受的学校教育理念,接触的老师和人群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对一个人的性格产生影响。

家长如果想让孩子的性格发生一点改变,比如孩子过于内向,想让他再开朗点,千万不可强制他去参加活动,或者强制他去与人交流,儿应该慢慢引导,比如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多参加集体活动。家长一起参加,孩子就有安全感,不会对活动产生抗拒,而在活动中,孩子会和其他小朋友产生交流,交流多了,慢慢地还在会开始主动与人交流,性格慢慢地就会变得不那么内向了。这其实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六六六的妈


我觉得孩子性格不是全都从小注定的,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先天的基因,个人的基因对自己的性格也有影响。第二阶段、父母亲人或者抚养人的影响。第三阶段、后天社会的环境影响。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ae500010e1a68159571\

摆地摊卖幸福


☝家长你好,非常开心在这里能够回答您这个问题。

在这里我想说两个词语,“气质”“性格”,为什么我在这里要说这两个词汇,我发现很多人都不知道。孩子出生之后会有不同的气质类型,气质类型是先天的,而性格的养成是后期经过环境的影响,逐渐形成的。

我们经常给家长讲幼儿的“九大气质维度”☝,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你会发现孩子出生时,都会有不同的气质类型,比如说“

活动量”,有些孩子出生时活动量就是非常大的,不爱睡觉,老是闹人,爱动,有些孩子出生时,活动量就比较少,表现出来就是非常安静,爱睡觉,你会发现活动量大的孩子,他的大运动发展,翻身,爬行会相对活动量小的幼儿提前。

“适应性”,我们会发现有些孩子出生时,他的适应能力就比较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不会表现出特别的紧张,害怕和不安,并且能够很快的适应环境,到阿姨家的时候,妈妈说“给阿姨打招呼”,幼儿就会很乐意的说“阿姨好!”但是适应性不强的孩子,他从出生的时候表现的适应性就不是很好,怕生人,对于新环境,容易紧张不安,稍大一点,去阿姨家,经常会躲在妈妈的身后。

等等,以后的文章会给大家详细介绍“九大气质”,让家长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气质类型是天生的,从出生就表现出来的特征,并且具有稳定性。你会发现幼儿从小属于内向的孩子,不会说经过我们的引导和改变,他长大之后就直接变得非常的开朗,活泼,外向,只能说经过我们的引导,他的适应性可能会增强,不怕生等等,并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我们不要因此而焦虑。

另外,性格的形成是靠后天环境的影响

,在环境过程中,不断改变自己,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加,阅历的增加,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和以前不同的,性格也有所不一样了,这就是性格有很大部分是后天环境的一个影响形成的。

如何引导性格的形成,给到的建议是,“我们想要让孩子成为什么样子,家长就应该如何做”💪,因为性格是后天环境的影响,所以,比如说你想让孩子长大之后,是一个抗挫折能力强的孩子,那在小时候的时候,就不能说孩子一遇到挫折,妈妈就赶紧包办,而应该让孩子在过程当中,不断经历,从而成长自己,而不是我们家长嘴上说,我要培养我的宝宝抗挫折能力,从小,孩子一遇到事,家长赶紧说“宝宝不怕,妈妈帮你”,这样绝对是不行的。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喜欢我的文章,就点赞关注吧,之后会分享更精彩的内容,谢谢😜


豆豆育儿姐


大家好我是阿峰,关于孩子性格从我注定的还是后期培养我个人看法是这样的:

其实,决定孩子性格形成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他们天生所携带的性格基因、周围的成长环境以及家长的教育方式等,这些都在很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形成。在这其中,孩子天生所携带的性格基因对孩子性格发展的大概方向起着决定性作用。例如,就拿刚刚出生的孩子来说,有的孩了特别爱哭,而有的孩子总是很安静地睡觉,他们的这种性格倾向就是由他们天生所携带的性格基因决定的。这种与生俱来的性格倾向很可能就会贯穿他们的一生。
遗传基因虽然决定了孩子性格发展的大概方向,但受周围环境及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孩子的个性还是会发生改变的。例如,有的孩子天生性格很活泼,但如果他们生长在一个不幸福的家庭环境中,爸爸妈妈整日争吵、冷战、闹矛盾,孩子的性格也会逐渐变得内向起来。又如,有些孩子天生很内向,但爸爸妈妈总是有意识地带他去参加一些有意恩的儿童活动,或总是带他,与那些爱说爱笑的小朋友接触,这样,孩子的性格也会逐渐变得活泼起来。


所以我觉得孩子的性格天生占一部分,主要还是后天养成的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33595c0ccf574f408e25b2b586afcdd8\

阿峰008


各位爸爸妈妈,您知道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吗?

当然不仅仅是成绩那么简单。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尤其是孩子处在4-15岁这个年龄阶段。在孩子15岁之前帮助他养成好习惯,不仅会让孩子受益一辈子,父母自己也会省心很多。

那么,怎么做呢?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你能不能担重任,会不会办事,能力如何,恐怕都跟你的习惯有关。

来看看这则故事:

一家要求很高的外资企业招工,一些学历水平、身高相貌等客观条件都很不错的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进入了最后一关---面试。可是,未曾想到,没有提问,没有出题,短短10分钟,他们都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总经理借故离开了5分钟,这些年轻人便得意非凡,围着总经理的大写字台,看看这个材料,翻翻那个资料。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说:面试已经结束。这群年轻人很纳闷。

总经理说: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被录取,因为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东西的人。年轻人一听,顿时捶胸顿足:我们长那么大,从没觉得乱翻别人东西是多大的错,有多么严重!

性格和习惯很重要,性格是先天的,习惯是后天养成的!性格不会一成不变,父母以身作则,并严格要求,养成后天习惯,这会让孩子收益一生!

机会只有一次,因为一个不好的习惯,他们和机遇失之交臂。


R未来希望


孩子的不排除遗传的因素

但是后天原生家庭的影响会更重要。

引导孩子的第一步,就是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

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存在,并不因为家长是大人,就对孩子批评、命令。

第二步,为孩子树立规则

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明确规则。

第三步,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

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价值,培养孩子自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