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中国很多城市里都有城隍庙,城隍庙里供奉的是什么神仙?

做女人_要拽


其实,正如火神、虫神、灶神、门神一样,远古时期的人们崇尚自然,凡是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人们都认为其中有神灵的存在。

早在几千年前的周朝,每到年终天子都要祭祀八蜡神,“八蜡”指的就是八位神灵:先啬(神农氏)、司啬(后稷)、农神(田官)、邮表啜(田间庐舍和阡陌之神,人们为感谢其创田间庐舍,开辟道路,划分了疆界)、禽兽神、坊(堤坝)、水庸、昆虫神。其中第七位“水庸”指的是田间的沟渠,水庸神就是沟渠神 .


后来,随着古代城市的发展,人们有了城墙的概念,城墙之外还要修建护城的壕沟。护城壕里有水,就成了护城河,称为“池”,没有水的城壕,就称为“隍”。城隍连用,泛指城墙和护城壕,“城隍”一词最早见于东汉班固《两都赋》:“京师修宫室,浚城隍。”农村的“水庸神”,到了城市就是“城隍神”,城墙和壕沟可以防御敌人,保护城市和城里的百姓。于是在上古八蜡祭祀的基础上,衍生了了城神这一神灵,并以其作为城市的形成保护神。而后城隍神还被纳入了道教神仙体方 系,成为了掌管冥界的主神之一。

据说最早的城隍神是汉朝的纪信。在楚汉荥阳之战中,纪信假扮汉王,救出了刘邦自却被项羽烧死。刘邦为了纪念自己的救命恩人,就为其盖了祠庙,给予祭拜。传说文景二帝之时,将其正式封为城隍神,成为长安城的保护神。这也是城隍神由自然神成为人神的发端。 城隍信仰自发源以来,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到唐朝时达到了顶峰,祭祀城隍在民间蔚然成风。到了宋朝城隍被列入祀典,凡新官上任的前三天内,必须拜谒当地城隍神,这是希望以神明的威力巩固并加强官吏对地方的统治。


宋代以后,随着城隍信仰的进一步发展,城隍神更加人格化、本土化、多样化。各地百姓纷纷将对当地具有巨大贡献的已故名人或名臣作为城隍神,并且沿用至今,如古都西安以及全国众多城市均祭祀汉高祖刘邦的部将纪信;苏州祭祀战国时的春申君黄歇;北京祭祀文天祥、杨椒山;杭州祭祀明朝的直臣周新;南宁、桂林祭祀北宋的忠贞之臣苏缄等,这些都是“本土化”了的城隍神。

此外,上海的城隍庙里,甚至还同时供奉过秦裕伯、霍光、陈化成三位城隍神,这三位城隍神在不同时代对上海都形成了相当大的精神影响。 城隍庙是一个城市里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围绕着城隍庙往往形成丰富多彩的庙会。而庙里供着的不同的城隍神,各司其职,各保一方土地。城隍庙不仅传达了不同的地方特色,更见证了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


尚武菌


城隍爷是道教的神袛,属于冥界的基层干部,地位相当于人间的县太爷。

看到这里大家就知道了,城隍是一种官职,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县太爷,也有着不同的城隍爷。人间的县太爷死了,肯定要换下一任县太爷接班,而冥界的城隍爷,往往不需要更换,至少不用更换的那样频繁。

城隍爷可没那么容易死,为什么?其实,他们已经在人间死过一回了,没错,各地祭拜的城隍爷,都有生前的原型。人们舍不得他们,为了纪念他们,给他们以新的职务任命,让他们继续发光发热。

城隍爷起源于周朝,兴盛于唐朝,人格化于宋朝,制度化于明朝。宋朝开始,多以死去的有高尚情操或忠肝义胆的名人命名城隍,明朝对城隍爷的职称和职能都做了详尽的规定。京城的城隍封王,省、府的城隍封公,州城隍封侯,县城隍封伯,不管什么职称的城隍,职能都是护佑城池、兼掌管下界的司法工作。

各地供奉的城隍爷都有谁呢?

苏州城隍春申君黄歇,按出生年月来说,这位城隍爷年纪算最大的。

杭州城隍文天祥、周新

上海是一线大城市,多了几个城隍编制,分别是老城隍霍光、二城隍秦裕伯、新城隍陈化成。

北京城隍杨继盛、文天祥。

福州城隍陈文龙、福建省都城隍周苛、芜湖、郑州、天水城隍纪信、芜湖城隍周瑜、安徽青阳城隍海瑞、柳州城隍柳宗元、桂林城隍张少仪、邕州城隍苏缄、定远城隍包拯、南昌城隍灌婴、绍兴城隍庞玉、曲沃城隍申生、遂昌城隍史可法、济南城隍铁铉、郾城城隍岳飞、和县城隍范增、谷城城隍萧何、乌鲁木齐城隍纪永宁、古田城隍刘疆、台南小南门城隍朱一贵、澳门城隍张之洞。

说了这么多,你家乡的城隍爷是哪位呢?


历来现实


城隍庙供的当然是城隍神。

城指城墙,隍原指无水的护城壕,后泛指一切护城河。城隍神就是护持城墙和护城河的神仙,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城隍神。

不过有多个城市供奉同一个城隍神的,能者多劳嘛。

1,战国时期的《礼记》里面已经记载祭祀城隍

《礼记》:

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為蜡,蜡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

祭坊與水庸,事也。

根据两汉的注疏,“水者隍也,庸者城也”。

说明,至少周朝开始祭祀城隍神。

其实早在尧舜禹时期,就出现了夯土城墙,这时就应该有祭祀城隍神的仪式。

伊耆氏应该是尧部落的一支。

目前发掘的陶寺尧城遗址,就有夯土的痕迹。

但古代虽然祭祀城隍神,但没有单独立城隍庙。

比如周朝的大蜡八祭,是把城隍神和猫、虎等放在一起祭祀。

大蜡八祭唱的《蜡辞》:

土反其宅,

水归其壑,

昆虫毋作,

草木归其泽!

2,文献记载最早的城隍庙是芜湖城隍庙。

三国时期,东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修建芜湖城隍庙。

传说是纪念东吴大将芜湖侯徐盛。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操出兵芜湖附近的濡须口,徐盛跟随孙权迎击曹操,徐盛奋勇击败曹操。孙权“大壮之”。(《三国志》只有两次“大壮之”,另一个是张辽。)

为了更好应对濡须口的入侵,孙权令徐盛在鸡毛山重修芜湖城。

徐盛英年早逝,芜湖人为了纪念他,修城隍庙,封徐盛为芜湖城隍神。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沂蓝书院赵月光


每个城市的城隍庙里供奉的城隍神都不尽相同,但都是由古代曾造福或者有功于当地民众的英雄名臣来充当,是民间和道教中守护城池的神。

城隍庙与城隍神的发展

城隍的最早历史记载可追溯到西周时期的水墉神,也就是农田中的沟渠神,这也是关于城隍最原始的自然神。后来城池都有城墙,在城墙之外还有护城河或者壕沟,而这没有水的壕沟就被称为“隍”,“城”自然就是城墙了。

随着城隍在民间影响力的日益增长,道教也将城隍神纳入其文化之中,城隍神就慢慢成为道教尊奉的冥神之一。城隍神从原本的民间的神祀跃升为道教认可冥神之一,可以说是完成了蜕变。

城隍庙中的城隍神经过漫长的演化,由水墉神逐渐过渡到名臣名将神。在古代作出贡献的名臣英雄人物,人们相信他们死后英灵还在,还能保护自己的城池。第一个被赋予城隍神的名将是西汉时期的纪信,长安便成了城隍文化的发源地。

城隍文化自西汉以后不断兴盛,到了唐朝,对城隍祭祀已不限于民间,各地方官员每年定期会代表民众祭祀城隍。宋朝将城隍神正式纳入祭祀典籍,规定新官到任必须拜谒城隍庙。将城隍信仰推向高潮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据说朱元璋出生在土地庙里,而城隍庙通常被认为是土地庙的上司,因此朱元璋对城隍庙极为崇敬。他称帝后,下旨封京都城隍为一品显佑王、各府城隍为二品威灵公、各州城隍为三品显佑侯、各县城隍为四品显佑伯。

各地城隍在有了品级之后,明朝又颁布祭祀制度,并规定城隍庙名称中去除封号,只称为某府某州或某县城隍。明朝时的城隍庙基本上遍布全国各地,据不完全统计,明初全国的城隍庙有1472座。

各地的城隍庙与城隍神

各地的城隍庙中的城隍神不尽相同,这些城隍神的相同点就是他们都是为国家民族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名将或造福一方的贤哲廉吏,他们都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比如西安、兰州、郑州等地的城隍庙中祀奉的都是号称第一城隍神的纪信。

而北京城隍庙中祀奉的城隍神是民族英雄文天祥,上海城隍庙中祀奉的城隍神是汉朝名臣霍光,苏州城隍庙中祀奉的城隍神是战国时期的春申君黄歇,合肥城隍庙中祀奉的城隍神是北宋首任庐州知府孙觉。杭州的城隍神则是明朝御史周新。

城隍庙里除了祀奉城隍神之外,还有一些配神,一般是城隍神的两边分别列八大将、判官、牛头马面、黑白无常及十殿阎王等塑像。在城隍庙的匾额和楹联里,既有颂扬忠君爱国的品德,又有宣扬善恶有报的观念。

城隍庙的布局与古代的衙门基本相仿,通常城隍庙都建在城内,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上有仪门、前殿、戏楼、大殿、寝殿等建筑,两侧配有钟鼓楼、东西配殿、廊房等建筑。

综上所述,全国各地的城市基本都有城隍庙,或大或小,它们祀奉的城隍神也是不尽相同,但都与古代的名臣英雄息息相关。


野史也是史


我们华夏民族的神灵别处不同,我们膜拜的神灵,是我们的先贤,他们原本是人,因为其超越普通人的美德或者行为,洗涤了人性,超脱而成为神。华夏的辉煌不是一个人创造的,于是乎,道教本身,必然是多神的。在道教的诸多神灵中,城隍土地是最亲近人的神,许多城隍爷是当地民众自己选的。

这种例子有很多,如上海的城隍居然有三个!第一位是汉代名将霍光,第二位是朱元璋任命的秦裕伯(此人曾数次拒绝朱元璋的征召。)

第三位是鸦片战争时期著名抗英将领陈化成,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初六日,英国侵略者进攻上海的吴淞要塞,六十七岁的老将陈化成为保卫上海城,带领亲兵数十人,坚定守卫孤立无援的西炮台阵地。亲上战场和英军死战!后战死沙场,民众感念其恩德祭祀不断,后在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民众抬出陈化成像要把陈化成立为上海城隍。

这种故事还有很多,兴扬在这里说一下城隍的职责,城隍的指责是掌管生人死人户籍,守护一方,为一方百姓记下善恶功过。在我们道教科仪法事时,召请亡魂前,有的会给城隍发牒,通知城隍派鬼卒押解亡魂到坛场施食超度。


在道教和古人眼中能当城隍必须正直善良!只要生前死后做好人就可以被任命为城隍。《聊斋志异》中有一则故事说了这种事情。水鬼不忍拉带着孩子的妇女做替身,发了善心的水鬼被天庭知晓,派往他处做城隍。

许多地方的城隍庙都有独特的对联,这些对联反应了道教思想,也反应了人们的善恶观,兴扬在这里摘录三则作为结尾。

为恶必灭,为恶不灭,祖宗有余德,德尽则灭

为善必昌,为善不昌,祖宗有余殃,殃尽则昌。

进来摸摸心头,不妨悔过迁善

出去行行好事,何用点烛烧香。

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

扶身正大,见吾不拜有何妨


梁兴扬


春节快到了,聊聊烧香拜佛的事…

许多人喜欢笑话印度人,却又去烧香跪拜佛菩萨等印度出家人来祈求保佑升官发财赐平安等……

学者如胡适、季羡林等人都认为佛教是源于印度而不是佛祖的出生地尼泊尔,因为佛教的轮回、空有、三界等基础教义都是从古印度婆罗门教发展过来的,佛祖也是在古印度建立佛教的…一些人为了骗得钱财,才谤佛撒谎说佛菩萨能保佑人升官发财等,才诱骗了汉人去跪拜印度人的…

如果烧香拜佛能够让人富足发达,那些信佛的国家或地区就不用两千多年来一直都是贫穷落后了…而且佛教本来就是劝人要六根清静、放弃世俗名利的,如果佛菩萨真有能耐来影响人的生活,岂能逆反着佛菩萨的本意来让你升官发财呢?而且,佛教把人们祈求升官发财等的行为视为是行邪道的,《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著书《佛教常识问答》,也说佛菩萨等人只是追求解脱的修行者,并不主宰人的吉凶祸福…

“佛”翻译成标准的中文意思是:觉悟的人。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是直接音译,翻译成中文意思是:觉悟有情众生!佛和菩萨都是出家修行的印度人,他们自己也都是要承受因果业报的,他们并无能力去改变别人的命运,也保佑不了任何人,跪拜那些印度人能让你升官发财和平安吗?


思辨真相


关于这个问题,我来说一下我所了解到的内容。

城隍庙,顾名思义,里面供奉的应当是城隍爷。一般来说,每座城池都会有一位城隍爷来坐镇。

他们的职责是守护城池、统辖亡魂、调和风雨、护佑一方百姓,是这座城市的守护之神。

相较于我们所知的其他神祗,城隍爷又有些不同之处。



这其中最大的差别就是城隍爷“离我们并不是那么远”,当然这个“远”并不是说实际的距离,而是因为大多数城隍爷都是由我们熟知的人所担任的。

比如说北京城的城隍爷是南宋名臣文天祥;西安城的城隍爷是汉朝将领纪信;杭州城的城隍爷是明朝铁面无私的官员周新;衢州城的城隍爷则是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当然这并不是因为他文章写得好,而是他在衢州担任县令期间吏治以严酷著称,颇受百姓爱戴。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被人物化了的城隍爷,要么是忠臣良将,要么就是百姓爱戴的好官,这也是与城隍爷的身份有关。

因为城隍爷是阴间的长官,百姓们希望那些忠臣良将、那些好官的英灵能像他们生前一样护佑一方、除暴安良、定国安邦,因此自然而然他们便成了城隍爷的不二人选。

另外,城隍庙里除了供奉城隍爷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神祗的存在。



他们都是城隍爷的得力助手,负责协助城隍爷处理各项事务,像我们所熟知的文武判官、牛头马面、黑白无常等都是城隍爷的部下,还有日夜游神、枷锁将军等人,一般来说,他们也会被供奉在城隍庙内,侍立在城隍爷的两旁。

以上就是我所了解的有关城隍庙的知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听戏听戏


这个可能不尽相同。 许多城市供奉的是东岳大帝。有的在东岳庙周边配建其他庙宇,供奉妈祖等,形成一个神灵的群体。

东岳大帝又称泰山神,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说;"泰山者,乃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帝之孙,神灵之府也!"泰山位居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万物发祥之地,因此泰山神具有主生死的重要职能,并由此延伸出几项具体职能:新旧相代,固国安民;延年益寿,长命成仙;福禄官职,贵贱高下;生死之期,鬼魂之统。

古人认为泰山为"峻极之地",是人与天相通的神地所在,对之特别崇拜畏敬,谓泰山之神即东岳大帝。

泰山神作为泰山的化身,是上天与人间沟通的神圣使者,是历代帝王受命于天,治理天下的保护神,因此,我们看到历史上许多帝王到泰山举行封禅大礼,那是极为隆重的典礼。直到清代中叶的郑板桥也曾经登泰山四十余日,为皇帝到泰山服务。

东岳大帝也是民间宗极为重要的宗教信仰之一。在中国民间传说中东岳大帝主管世间一切生物(植物、动物和人) 出生大权的。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中国的许多神仙都是以仁人志士、忠臣良将为原型的,城隍庙里的神仙也不例外。城隍指城墙和护城河(壕),而城隍神就是管理一座城市冥间事务的神袛。关于城隍神的祭祀起于周代,在道教兴起后得到广泛传播,盛于唐宋,元明清传承不衰,至今仍可见。不同的城市城隍神不同,有时一个城隍神可能是多个城市的守护神。

多城一城隍:纪信。纪信是刘邦部下,在刘邦被项羽围困荥阳、兵疲粮绝之时,纪信冒充刘邦,开城向项羽诈降,掩护刘邦趁乱逃走,而自己却被项羽下令烧死。后来纪信就被尊为城隍神,宋封“忠祐安汉公”,元封“辅德显忠康济王”,明封““忠烈侯”。在今天的西安、郑州、南充、天水、宁波等地仍然以纪信为城隍神。

(匾额:你来了么)

一城多城隍:上海。自明代起,上海的城隍神就有两位,一个是民间自发信奉的霍光,一个是朱元璋下旨尊崇的秦裕伯,因此有“前殿为霍,后殿为秦”的说法。抗战爆发后,人们又将鸦片战争时期的抗英将领陈化成塑像抬进城隍庙供奉,但一庙难容三主,陈化成后来就被抬进了纪念馆。

杭州:周新。周新是明初人,历任福建、北京、山西巡按御史,云南、浙江按察使,后因得罪锦衣卫被朱棣冤杀,至迟在明英宗正统年间已经成为杭州城隍神。

绍兴:庞玉。庞玉本是隋朝将领,后归王世充,王世充失败后投唐,历任梁州总管、越州都督等职、越州即今绍兴,在任上颇得百姓爱戴,死后被信奉为神。

苏州:春申君黄歇。黄歇,“战国四公子”之一,封地在今苏州一带,对当地开放建设作出贡献,因此被信奉为神。

台州:屈坦。三国吴人,父亲得罪孙权被罢官,隐居台州,后屈坦在台州做了不少好事,深受百姓爱戴。

泉州:韩琦等。韩琦是宋代名相,虽然籍贯河北相州,但出生在泉州(其父时任泉州知州),后来韩琦就成为泉州晋江县城隍神。泉州有大城隍,各县还有小城隍。

福州:陈文龙。“斗垒孤危力不支,书生守志誓难移。自经沟渎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抗元英雄,不屈而死。明清封镇海王,在福建沿海有“官船拜陈文龙、民船拜妈祖”的说法。

广州:三人,南汉刘岩,明代杨继盛、海瑞。2010年,时任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出席城隍庙开放仪式,在海瑞塑像前表示“我们要拜清官”,哪来的勇气?

漳州平和县:王维。王维生前并没有和平和县打过什么交道,但到了明朝却被树立为平和县城隍神(据传是王阳明所为,大概就是偶像崇拜吧)。

南宁:苏缄。宋神宗年间,越南人侵入广西,苏缄时任邕州(即今南宁)知州,寡不敌众,城破后全家殉国,被尊奉为当地城隍神。

桂林:张少仪。清代人,有“张三子”之称,即孝子、君子、才子,曾任职桂林。

下面说几个北方的。

北京居庸关:徐达。明朝开国武将第一人,北伐统帅。

榆次:寇准。“审过葫芦,问过黄瓜,打过城隍,拷过地瓜”的寇老西儿没想到自己也成了城隍。

邯郸磁县:岳飞。磁县宋为磁州,岳飞曾在此驻扎。

乌鲁木齐:纪永宁。据袁枚《子不语》记载,清军都统在修筑城池、兴建城隍庙的时候,梦到一个叫纪永宁的人,说自己是天山神委任的城隍,都统醒来和大家一商量,就上报朝廷,奉纪永宁为城隍神了。

济南:铁铉。“割燕问甘,忠何惧烹。芳名千古,虽死亦生。”大名鼎鼎的铁公就不多说了。

欢迎补充。


闲语


其实,正如火神、虫神、灶神、门神一样,远古时期的人们崇尚自然,凡是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人们都认为其中有神灵的存在。

早在几千年前的周朝,每到年终天子都要祭祀八蜡神,“八蜡”指的就是八位神灵:先啬(神农氏)、司啬(后稷)、农神(田官)、邮表啜(田间庐舍和阡陌之神,人们为感谢其创田间庐舍,开辟道路,划分了疆界)、禽兽神、坊(堤坝)、水庸、昆虫神。其中第七位“水庸”指的是田间的沟渠,水庸神就是沟渠神 .

后来,随着古代城市的发展,人们有了城墙的概念,城墙之外还要修建护城的壕沟。护城壕里有水,就成了护城河,称为“池”,没有水的城壕,就称为“隍”。城隍连用,泛指城墙和护城壕,“城隍”一词最早见于东汉班固《两都赋》:“京师修宫室,浚城隍。”农村的“水庸神”,到了城市就是“城隍神”,城墙和壕沟可以防御敌人,保护城市和城里的百姓。于是在上古八蜡祭祀的基础上,衍生了了城神这一神灵,并以其作为城市的形成保护神。而后城隍神还被纳入了道教神仙体方 系,成为了掌管冥界的主神之一。

据说最早的城隍神是汉朝的纪信。在楚汉荥阳之战中,纪信假扮汉王,救出了刘邦自却被项羽烧死。刘邦为了纪念自己的救命恩人,就为其盖了祠庙,给予祭拜。传说文景二帝之时,将其正式封为城隍神,成为长安城的保护神。这也是城隍神由自然神成为人神的发端。 城隍信仰自发源以来,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到唐朝时达到了顶峰,祭祀城隍在民间蔚然成风。到了宋朝城隍被列入祀典,凡新官上任的前三天内,必须拜谒当地城隍神,这是希望以神明的威力巩固并加强官吏对地方的统治。

宋代以后,随着城隍信仰的进一步发展,城隍神更加人格化、本土化、多样化。各地百姓纷纷将对当地具有巨大贡献的已故名人或名臣作为城隍神,并且沿用至今,如古都西安以及全国众多城市均祭祀汉高祖刘邦的部将纪信;苏州祭祀战国时的春申君黄歇;北京祭祀文天祥、杨椒山;杭州祭祀明朝的直臣周新;南宁、桂林祭祀北宋的忠贞之臣苏缄等,这些都是“本土化”了的城隍神。

此外,上海的城隍庙里,甚至还同时供奉过秦裕伯、霍光、陈化成三位城隍神,这三位城隍神在不同时代对上海都形成了相当大的精神影响。 城隍庙是一个城市里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围绕着城隍庙往往形成丰富多彩的庙会。而庙里供着的不同的城隍神,各司其职,各保一方土地。城隍庙不仅传达了不同的地方特色,更见证了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