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跟着《史记》看故事,学历史1之商人的故事


跟着《史记》看故事,学历史1之商人的故事

太史公的《史记》是二十四史中文学性最高的一部,简而言之就是最好看的一本。即使是这样,很多人这一生都不会翻看《史记》,不得不说这是他们的巨大损失。找找原因的话,《史记》是文言文看起来有一定难度。

我在翻了几遍《史记》的情况下,大言不惭恬不知耻的就开始写这一系列文章——《跟着史记看故事,学历史》,计划着把《史记》用我的方式解读一下,以帮助读者降低阅读困难。目的是让读者去看《史记》。

这一系列每篇文章大概1500字左右,会提前给出本文的内容大意,方便读者若是不感兴趣的话,可以快速退出。内容大概:太史公为什么重视商业 范蠡和子贡的故事及其评价。

下面是正式的内容。

商人的故事1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在《史记》中,这个部分叫做“货殖列传”,也就是商人的故事。司马迁是个实在人,一开始就批评了老子的

“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这种观点。

司马迁是很重视商业的,他认为吃饱喝足有安定的生活,才能够更好地去追求道德境界。也就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饿着肚子心忧天下,这不人道。能做到的都是圣人,比如孔子,比如杜甫,比如海瑞。

我国古代为什么一直在重农抑商呢?原因有二,儒家思想对商业的排斥,他们认为人只要有钱,就是开路不正——坑蒙拐骗,是坏人,有钱人败坏社会风气,所以有了个词叫做“为富不仁”,这是偏见,不过这种偏见现在仍在存在,这也因为部分商人也的确不怎么做人事。

二是皇帝需要对国家拥有绝对控制,他一个人活的好就行,剩下的饿不死就可以了。商业有巨大的流动性,居无定所,不好收税,而且还容易偷税漏税,动了皇帝的奶酪,皇帝有岂能容你。

下面司马迁就开始举例子了。

跟着《史记》看故事,学历史1之商人的故事

第一个是范蠡(音里),帮助越王勾践复国,然后功成身退的那位,据说走的时候还带走了西施,不过这事《史记》里没有提,我们简单分析一下这个看似浪漫的故事:范蠡喜欢西施,却把西施送给夫差,西施怎么想?夫差也喜欢西施,也因为西施的部分原因亡了国,西施又该怎么想?一个女人听了几句甜言蜜语,为了这个男人死心塌地,却对一个对自己掏心掏肺用尽一切方法讨好的人“身在曹营心在汉”,我只能说这是爱情。

跟着《史记》看故事,学历史1之商人的故事


最重要的一点,当范蠡和西施做爱的时候,你说他会不会关心一下某个人长度、硬度、持久度,就像女生真的不在乎你的前女友吗?人心不可量,凡事不可究,大事明白,小事糊涂,日子会好过很多。

至于范蠡的致富故事,我们只要知道

他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给贫穷之人。后来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脩(同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在当时有钱人都被成为陶朱公(范蠡改的名字),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土豪。

举的第二个例子是子贡

跟着《史记》看故事,学历史1之商人的故事

,普通人一般都是喜欢子贡的,可孔子不喜欢,因为子贡太有钱了。子贡有钱到什么地步,

“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这个评价超级高啊,就像马云和美国总统亲切的交谈一样,就是行走的人民币。

钱的确是个好东西,穷人站在十字街头耍十把钢钩,钩不着亲人骨肉;有钱人在深山老林耍刀枪棍棒,打不散无义宾朋。英雄至此,何谈英雄。大英雄手中枪翻江倒海,挡不住饥寒穷三个字。有钱男子汉,无钱汉子难。努努力,拼拼命,把自己变成富一代,当自己有钱的时候,世界就会变成你想象的样子。

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要传播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不要仇视富人,在这个时代,有能力不一定有钱,没能力一定没钱,什么富二代,什么官二代,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起高楼的时候他不一定守得住底线,楼塌的时候,他不一定跑得了。要尊重要理解,然后才能平视。

商人的故事先说到这里,明天继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