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为什么现代人很难写出唐、宋时期的诗词赋?是不是真的退化了?

上善若水敬业乐群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为什么现代人写不出唐诗词宋词那样的作品呢?我我想有下面这么几条原因。

一,时代不同,文学样式也发生了变化。

以前的楚辞汉赋,到后来的唐诗宋词一直发展到元元曲, 后来清朝又有了小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样式,每个时代的每种文学样式都有做的非常好的人。由于时代不同了,汉朝人写不好楚辞,唐朝人人写不好汉赋,宋朝人写不好唐诗,元代人写不好宋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每当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出现以后,那些旧的文学样式就变得落后。旧的文学样式,现代人既不适应也没必要去适应,因为他们已经落后。并不适应于现代人对对于情感的表达。那如此看来现代人写不好唐诗和宋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二,审美的多样化和被分散化。

时代的发展,人们现在的审美已经多样化。就像在头条上发表文章,也有不同的流域,而且越分越细。人们的注意力你不只专注在诗词歌赋上。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时间的碎片化和注意力被分散化。哪哪还有那么多人有闲情逸致在诗词歌赋方面。

三,古今的心境和意境都有所不同,人的感悟也有所退化。

再说古代和现代的人们的生活处境,环境应该说有很大的不同。心境和感悟和古代人的表达方式也不一样,现代人可以发发微博,论坛吐吐槽,甚至可以发发视频。文字都用得都很少,图片增多,视频也大量的出现,这些表达方式已经可以很畅快淋漓表达人的心情和想法。用十几个字,几十字细腻,委婉而不失意境和深邃的表达人们心境的唐诗宋词太过文雅和高不可攀又难以企及表达方式, 人们已经不能也不会更不需要去学习和使用。有了更多表达人们心情的方式,所以现代人写不出唐诗宋词那样的作品也是很正常的。


书法志


我同意现代人很难写出比肩唐诗宋词的作品,但这并不是退化的缘故。我们并不缺乏才华横溢、惊世绝艳之人,那为什么无法重现呢?

1.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文学体裁

唐诗、宋词、元曲…我们可以看到,每一种体裁都与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信息量是越来越大的。

唐诗以五言、七言绝句为主,通常在20-56字左右;宋词分为上下两阙,字数由于词牌名的不同而在40-100字左右;元曲篇幅就更长了。而在现代,许多鸿篇巨著都是几十万字的。

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所要表达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文学的主流体裁也会相应变化,所以唐诗、宋词已经不是我们现在的主要创作形式了,就像李白、白居易也很难写出诗经、离骚一样,创作技艺因此生疏也是可以理解的。

2.现代人的心境发生了变化

退一步讲,既然我们能够熟练掌握唐诗宋词的创作规律,同时也具备相应的才华,那为什么难以创作出可以与前人比肩的作品呢?

主要就是现代人的心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古诗词当中通常都是用来抒发郁郁不得志的心情,相思离愁、官场失意、屡遭贬谪、理想难以实现…诸如此类,意气风发则较少。但前人的愁绪放在今天来看,可能根本不叫事。

就拿送别诗来说,那时交通落后、瘴气肆虐,很多人被贬谪边境就再也回不来,所以诗里饱含着生离死别的悲情,到现在,去全世界的任意角落也不过是打个飞的,社交网络拉进了人们的距离,所以很难再有当时的心境,也就难以写出类似的诗句了。

3.今人审美上的违和感

李诞在奇葩说辩论时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比蒙娜丽莎更美的是正在燃烧的蒙娜丽莎。就像是白月光与朱砂痣,逝去的一切在我们眼中都带有光环。所以,无论再怎么好的诗词,总是下意识认为难以比肩前作。

大家有没有看到过景区的仿古建筑?我们已经尽力去模仿的一模一样,但是它们矗立在高楼大厦之间,穿着现代装的游人在其中交织,就总有一种深深的违和感。古诗词也是同理。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全盘仿古,否定自身,而是古为今用,去进行创新,找到更加适合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形式!


喝着汽水看着书


第一现代人只堆砌华丽辞藻,缺少诗词意境。不懂平仄音律。

《中国诗词大会》大家都看过。一定知道康震的大名。可仔细读来。如此出名的大学者。也不一定能写出极有意境的诗。

康震的七言诗

大江东去流日月,古韵新妍竞芳菲。

雄鸡高歌天地广,一代风流唱春晖。

郦波的五言诗:

白日江山阔,风云动古今。

人生难自负,求索见丹心。

一首七言一首五言。现代人多数是不懂格律、平仄的,所以要粘对、成律都难,就这两首诗来看,笔者认为是高下立判的,这次我站郦波老师这边。康老师的七言诗写得是很霸气的,每一句都有出处,首句是苏轼的《念奴娇》,次句是朱淑真的《春词》,第三句是李贺的《致酒行》,第四句是孟郊的《游子吟》。将4首千古名作中的经典名句融合到一首诗中,可见康老师确实是博古通今,令人服气!但笔者窃以为,这种类似集句的写法,少了一些原创性,而且此诗在工整度上稍逊色了一些。而郦波老师的诗,虽然辞藻上不如康老师那般华丽,却胜在工整上,他这是一首极工整的五言绝句,这是现代人很难写出来的近体诗体裁。五绝在唐代以前基本都是不工整的,盛唐后大家开始自觉要求其工整性。一首工整的五绝要求两点:第一是要押韵,可以句句押韵,也可以隔句押韵,郦波这首做到的是隔句押;第二是讲究平仄,五绝有4种基本句型,郦老师这首诗基本也做到了。

而从意境和遣词来看,郦波这首诗的灵感当是来自王之涣《登鹳雀楼》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此诗是唐诗五绝的压卷之作,虽只有20个字却有千里之势。郦波这首五绝虽气势上比不上唐人,却一样颇为大气

第二我们能看到的古代诗也是极小的一部分

哥盛唐诗一共收录唐诗多少多少首?但是在盛唐之时,写诗的风气极浓,氛围极好。皇上都偏爱坐实。那么唐诗的数量一定好,弱星海可《全唐诗》里的诗是可以数过来的。我们就能知道能收入下来的是有多小一部分,写诗不一定能存下来,存下来的还不一定好。于是我们看到的是极小极小一部分。所以在我们看来,似乎古代时全是好,现代是全是不好的诗。就像乾隆皇帝一生创作几万首诗,如果不是皇帝他能被收存几首呢?

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缘供览官经理;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

云栖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备清跸处,无事回避出采茶,相将男妇实劳劬。

嫩荚新芽细拨挑,趁忙谷雨临明朝;雨前价贵雨后贱,民艰触目陈鸣镳。

由来贵诚不贵伪,嗟哉老幼赴时意;敝衣粝食曾不敷,龙团凤饼真无味。

这像不像打油诗?

还有一首更著名的乾隆“名下”一首诗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八片九片十一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这首诗是郑板桥的)






源源就是很好看


曾经在云居寺内观12天,其中10天止语,手机上交。夜里失眠,起床登上文殊台,看到天边一弯残月,心想这不正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云居寺坐西朝东,文殊台在西边。)其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全部都是真实的经历和景象,只需要如实的写出来就是诗词。古诗词很多都是“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现代人在观察自然,感悟人生方面已经远远比不了古人。人人心中都没有了,怎么落到笔下呢。另一次在乐游园,初春柳枝鹅黄嫩绿,走在小路上看一座亭子,中间一株株柳树垂下的枝条像一道道帘幕。这不正是:“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吗?我知道我看到欧阳修一千年前所看到的景象了。 以上举两个例子都是写景,相隔千年,景致一般无二。需要的是慢下来,静下来,去感受。我想乐游园众多游客中,大概只有我一人能看到帘幕无重数吧。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人都浮躁,想写诗,先把自己慢下来吧。当然,不是你慢下来就能写好诗,但这是必要条件而且不容易做到。因为不是你休息了,退休了就能慢下来的,心是需要修炼的。


继华19


这种说法纯属妄自菲薄。请看代表唐朝的最高水平的诗作: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这种水平,现代人也能信手拈来,

今仍遵原平仄,且加对仗。

静夜思,与李白和。

杨妃胸露光,

李太汗泄霜。

千杯荡幽月,

一心入梦乡!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因为我们跪着,所以他伟大,站起来吧,软骨头的人们!


老张335536


其实从两个人的成就你就能看出问题了。

宋朝的三苏想必没有人不知道。

父亲苏洵从27岁开始发奋图强,虽然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但是诗词能力却远不如散文能力。

而从小开始努力的苏轼,诗词创作能力也不用我再多赘述了吧。

我想,大概是因为苏轼他经常被要求必须在饭后当众作诗吧。这是什么?刻意练习呀!无数次的刻意练习。

并且除了自己爱学外,他还有人监督,这是大人们没法做到的。

所以通常苏轼做诗比别人写起来快,也写得好。他的思想也比别人清新,引经据典信手拈来。

而你看现代人,谁有这样的教育环境,即使孩子自己想,能为孩子授业解惑的人也不多了。

但是,作为老师,我们并不会肯定的说从现在开始学习一定会晚,只是可能你会比不上从小就受这样教育的人罢了。

所以,只要你愿意,你依旧可以超越现在绝大多数的人。



小福泥的丫头


这倒不是退化了。只是时代变了。

1、现代人的生活模式和写作方式变了

自从新文化运动后,人们的作文习惯已经变成了白话文。古时候的诗词歌赋之类的行文格式和要求,大家渐渐的遗忘了。到了现在,许多孩子都只有在读书的时候会接触到古诗词了。这种接触也停留在了解上。背诵之类的也只是一个记忆上的传承。就像是看古董,可以欣赏,但是日常生活中已经很少用到了。

2、现代人的心气浮躁了

我们知道古诗词的美,但是没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去遵循古道来做古诗词了。就算有人作,也没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看这样的作品了。


余小满


现代人写不出唐诗宋词,我以为不是现代人退化了,而是社会环境变化了,现代人的表达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古人无以为乐,就以诗歌之!《国风》,《楚词》说明了当时北方和南方人都爱哼哼两句,两本集子就好像现在出版的诗歌汇编和诗人专辑!随着社会发展,到唐朝时候,国家富裕了,老百姓唱的更欢了!送同学的,一边拜拜一边写两句,想老家了,一边看月亮🌙一边写两句,考不上学了,埋怨两句,连睡过头了,也好意思写: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那时候,乐器也齐备了,吹拉弹,就剩唱了!唐玄宗在后花园搭起了戏班子,请来了高手李太白专门写歌填词,你说这唐朝的诗歌能不兴盛吗?

宋朝的时候,老百姓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唐诗太短,不足以表达博士生们滔滔不绝如江似海的情怀,就把诗写长,格律太严,影响舌头弹性,就变成了长短句。于是乎,高堂雅地,寻常巷陌,青楼瓦舍,水井边边,都哼唧起了大词小令,全国上下都成了歌星,曲曲作家,就像现在都可以当明星,歌星,诗词达人一样一样的!

唐宋诗词的发达,一方面说明了中国经济的发达,文化的进步和老百姓生活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印证当时人们娱乐方式的单一。诗歌作为文化的载体,长期以来,在国家的发展和人民文化生活中起到了调节情致,娱乐身心,丰富交流方式的重要作用。

到了现代,人们的娱乐,交流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电影,电视,电话,微信,视频……人们不再依赖单一文字来远距离沟通了!因此研究诗词的人就显得少了,诗词表达显得文邹邹,慢腾腾,对急需办事交代业务的人们来说,有点跟不上节奏的嫌疑,所以呀,对于一般场合来说,诗词是不太得到重视了。

但是,绝对不是说诗词就不重要了,诗词水平就下降了!国家在提倡,从幼儿园开始,所有国语教育,都有大量诗歌篇幅教学;媒体宣传,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很火很热,小Y登台,快递小哥夺冠,都说明了人们对诗词的热爱,并且彰显出了非凡的实力!另外,我国大陆,港澳台以及各国华人圈,都把诗词看做是一门高雅艺术,把能够吟诗做赋者视为高雅芝士,并且涌现出了大批诗词作家,诗词爱好者,都在以多种方式,不约而同的弘扬着中华民族这种特有的文化符号。诗词歌赋,通俗不失高雅,人人喜爱,是我们国家的独特的文化艺术葵宝,一定要好好继承和发展!


报纸广告守望着


我来一首,未及卸妆被水流,涧蛙顿失美歌喉。顽石不惧暴瀑虐,撕烂白绸方罢休。(婺源飞凤峡。咏瀑。)




红尘滚滚大人


【南吕•一枝花】早晨间推易理,夜来观天象。观牛星增焰彩,织星短光芒。我朝国运长,势盛南边上,白虹贯日光。低首细详,怎有这般景象?[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