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依照农村环境来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真心还适用吗?你怎么

Lengyu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学生”这句话适用吗?不知道题主为什么把这句话的主题针对农村教育者?

也许在题主看来,这句话中的教好孩子是单指成绩吗?

其实在我看来,不管是农村教育者,还是城市教育者,也许他们的教育环境不同。面对的家长的知识素养也不同,但是学生是一样的,不管是在哪里的学生,不管是在哪里工作的教育者,这句话都适合。

因为作为一名老师的我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里的教不好,不是单单指成绩。

一位老师对一个学生的影响是多层面的,多角度的。也许这个孩子学习能力慢,性格内向,但是在老师的带领下,他知道了自己的价值不仅仅是考试成绩,还有自己价值。比如爱心,乐于助人,他学会了自我肯定。一位老师能给学生带来这样的观念,这位老师就是功德无量的。

也许一个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很好,是有名的学霸。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他知道学习能力重要,但是做人也很重要。要尊重每位同学,即使他学习很差。

也许孩子来自农村,没有好的学习环境,但是老师教育他积极乐观,教育他人人平等,最重要的是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环境,家庭条件都不能阻碍。

也许孩子来自繁华的都市,有好的家庭条件,有好的教育资源。但是,老师教育他,他的一切都来自于父母得奋斗。他玩学会感恩,夜晚明白属于自己的还需要自己奋斗,要珍惜美好的资源。

老师的作用是教书育人,除教课本知识以外,还要教孩子做人。还要教孩子乐观的心态,教孩子爱自己,教孩子爱他人,教孩子责任感,教孩子,使命感…就如今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时,教孩子热爱生命,教孩子保护环境,教孩子学习英雄事迹。不管哪一点触动到孩子,就是孩子的成长,甚至他的转折点。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里得不会教不知道士不是指学习成绩,亦或者教养,行为,学习的态度。

正如我上面所说,教育有千面,我是一名农村教师,明白农村的环境,农村孩子的状况。他们得学习习惯,态度,重视度也许不强烈。但是,用心的老师,用自己的千面影响孩子。

也许老师最终也不能阻止孩子早早辍学,但是也许你的某一句话已根深蒂固植入他的脑海中。也许在他迷茫时,会想起。也许就是一句话让她坚信,他梦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不妨碍他可以有一个美好的前程,成为一个为社会做贡献的人。

老师,不是上帝,我们不可能教学影响到每个学生。但是我们要坚信心存善念,挖掘孩子的优点,对于不同的学习能力的孩子,给他们不同的学习目标。最重要的是在他们得内心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发现美,欣赏自己得种子。

静待他们开放的那日。这也是载我看来老师一定能教学学生的原因。


暖萌肉肉


不赞同。

我以前没当过老师以前,觉得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等我当了老师后,发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差异真的天壤之别。

我记得,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些知识点,简单点一下,他就能明白,而有些孩子,不管我用哪种方法教,就是教不会。

我自认,已经很和善,很有耐心,尽量站在孩子立场去考虑问题,可能还是我方法不到位吧。

不过,我一般不会以此就认定,这个孩子就是这样或者那样。这样对孩子不公平,虽然有时候我心急,但仍旧相信,孩子有他自己的时间。

只是,我再也不轻易说,孩子教不好都是老师锅,知道了当老师的不易与无奈。


初中家长必修课


这句话我个人觉得是错误的,因为老师都是尽心的教你,但是你不愿意学,就比如我以前的老师我不去上学她都来我家好好的跟我说但是我辜负了她我去了又走了,现在在外面几年想了想当时老师对我真的挺好我学习不好天天打架被叫家长,她都没放弃过我只是我辜负了她。现在我特别想跟她说句对不起!杨老师!


大佬馆点


君山就是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也一直信奉一个观点:

一个老师在教育学生上,可以找到更好、更适合与自己的方法。即使不能够教育好学生吧,起码也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可以让自己能够做到转化大部分人的同时,也能够明哲保身。

所以,我来回答你的这个问题,我认为还是比较合适的。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最早出自教育家陈鹤琴之口。原本指的是一个老师的教育理想,就是,一个老师应该把教育好学生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

但是,后来这句话被很多人歪解了,变成了对于一个老师教育无能的指责。尤其现在一些领导特别喜欢这句话,每每开会,一提到老师,一遇到问题,就会用这句话来鞭策老师。

大部分老师现在对于这几句话,估计已经是恨多爱少吧。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理解这句话呢?这句话说的是事实么?对于现在的学生还适用么?

对于这些问题,我有如下看法:

1、话是对的,但是指代的对象,我们在理解上狭隘了。

这世界上,确实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因为每个孩子刚刚降生到这个世界上,就如白纸一般,上面要有什么样的色彩,那是我们后天又老师加上去的。

但是,我们要注意了,这个老师,就一定指的是学校里的老师么?当然不是。这个老师,包括家长、包括孩子身边的朋友、然后再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前两者对于孩子的影响,说真的,远大于学校的老师。

所以,一个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是这么多“老师”综合的产物。但是,我们却要求学校的老师,来单方面完成孩子教育转化的任务,这显然本身就是错误的。

2、对于“好”的标准,我们现在在理解上也有偏差。

什么叫好?我们现在理解的好是,考试100分、平时乖一点儿、不给你惹事。这是你从应试教育的角度在评价这个孩子。但是,我们有没有反思过,用一套标准去评判所有的学生,这真的合理么?

这就好比大象与猴子。你让大象和猴子比爬树,大象自然是要输的。但如果两者比游泳呢?

很多孩子,他可能根本就不适合读书,本身生性就好动,你却强制他坐在教室里、强制他好好学习,还把这些内容作为“教好他”的标准,那么,这个世界上,自然就会有教不好的学生。

但如果反过来想呢?让爱体育的孩子玩体育、让劳动积极的孩子在劳动中获得鼓励、让活泼好动的孩子去唱歌跳舞。各类人才都按各自的特长去发展,真正因材施教,又怎么会有教不好的学生呢?

所以,这句话是对的。但是,我们的教育理念其实不对。

3、农村的孩子,也并非无可救药,但是,一个老师要花在其身上的代价,有时太大,就怕老师花不起。

现在的农村,单亲家庭、留守家庭、重组家庭很多。这些家庭的孩子,很难感受到来自家庭的爱,缺乏家庭教育的支撑,这是他们普遍处于的一种状况。

所以,老师在教育这样的孩子时,我的观点是:不是不能挽救,但是代价太大,一个老师,我怕你花不起。

比如有一个女生。父母离异后,又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那么这个学生在父母双方看来,就都是多余的。常年处在外婆家。到了初中,这个女生经常自CAN、离家出走、甚至是翻墙逃课。后来,她告诉我,她为什么要这样。她说,爸妈都不来看她。她想他们了,他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见到他们的面。即使被他们骂几句,她也觉得幸福。后来,这个孩子休学了。

这样的孩子。其实我们老师非常清楚,只要给她一个完整的家,她就可能获救了。但是,请问屏幕前的老师,你真能伟大到给她一个家么?

而且,这样的学生,在农村并不是个例。我们救的了一个,但终归还会有一群。即使我们再伟大,在农村,终归还会存在教不好的孩子。这就是客观事实。

结束语:

以上,就是君山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总结一下:

我认为,理论上,“世上确实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但也仅仅存在于理论上。因为这个能教好这个学生的老师,除了在校老师以外,还包括父母、包括他们的朋友;同时,我们的教育评价方式,也限制了我们教好所有的学生。另外,在农村,老师要教育好一个学生,显然花费的代价将更高。

以上回答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你好,我是君山,一线教师,爱谈一点教育,如果你也喜欢,欢迎关注我,君山期待与你进行交流!


君山老师


不管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提出这句看似正确无比口号的第一个人,一定是个对儿童心理与成长,对学生教育一无所知的混蛋。

理由如下所述:

一个孩子,能不能教好,不完全取决于老师。

一个孩子从生下来,到进入小学开始启蒙学习,中间至少有六七年的时间。如果抛开幼儿园时间,至少也会有三四年时间是不跟老师在一起的。

也就是说,三四年的时间里,尤其是在性格、习惯、品德、表达、接受能力等等各方面综合素养的养成方面,教师是长臂管辖不到的。准确的说,小学入学之前的六七年里,家庭教育水里高低,直接决定了入学之后老师教的好不好。

这个时期孩子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入学以后能不能被老师教好。

显然,提出这一论断的人,对于儿童期间孩子的心理和成长环境,父母综合素质高低等决定性因素一无所知。

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的例子。入学之前,各方面教育的好孩子,入学之后很快适应,无论哪个老师教,都会得心应手。也有个别孩子,无论谁教,就是一头雾水。神仙老师也没有办法。

举个极端例子:找个狼孩、猪孩、猴孩,让那个提出这个口号的教师来叫叫看?保准让他半天就抱头鼠窜,溜之大吉。

提这种漂亮口号的人,大多都是机会主义者,是为了让领导喜欢高兴而做的即兴表演。如果你认真了,就会把你累死。

在我们国家,总体教育水平很低。受本科以上教育的人仅占总人口的5%。这也就意味着大多数家长,不一定怎么会从小塑造和教育孩子。准确的说,入学前的小孩子,综合素质层次不齐,差异很大。就是有一部分孩子,无论如何引导教育,就是不开窍。

别说教师教不好,父母教不好,谁都没法把这个孩子教好。

这样的小恶魔一样的孩子,中外都有,不鲜见。


三月森林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说出自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虽不知陈老先生是在什么特定条件和环境下说出此语,但近年来围绕此语的争论一直不断。    

现在的教育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学生是有情感的人,不是装知识的容器,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当今的学生处在经济社会,竞争时代,他们面对的是挑战,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怎么适应社会呢?我感觉现在的学生也在钻教育的空子,拿着法律当作他们的保护伞,来遮掩他们的缺点错误,不能正视自己,不能关注社会,不能吃苦,贪图享受,好逸恶劳,手不能提篮,肩不能担担,他们在温室中成长。 

 

  首先,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对超出自己能力和责任范围的事往往无能为力,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做好自己的事,履好自己的职。一句“没有……只有……”把所有的教育责任全推给老师,显然违背教育规律。  

其次,同一个班的学生,接受的教育信息应该是一样的,但这些信息经过学生自己的诠释和处理,变成他们各自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后,结果就不大相同,得到的情感体验也不尽相同,原因何在?除接受能力、智力水平的客观差异外,起主要作用的就是内因,是学生自己,老师的教化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化才能发挥作用。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过分强调了外因的影响,忽视了内因的决定性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视学生为等待雕塑的作品,只需外部雕琢就能成为艺术品。不能不说这是对教育对象、教育环境的理想化。

  

任何一个学生,他的心智、能力都是动态的,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发展,而且是错综复杂的,甚至是无法预知的; 任何一个老师,他的能力,他的教育技巧,他认识和理解学生的能力,他的预知能力,他的判断能力,他本身的知识,都是有限的,而不是无所不能,可以说教育学生本身就是一个探索和学习的过程;所以作为一个老师,你就无法确定某个学生到底是不是已经无药可救,即使你用尽你所知道的所有方法都教不好的学生,并不代表已别无他法。你搬不动的石头,别人未必搬不动;现在搬不动的石头,将来也不是一定搬不动。爱因斯坦三、四岁了还不大会说话,他父母甚至以为他是傻子;爱迪生小学时也被老师认为古怪,最后被逐出校园。结果他们都成了伟大的人。 

总之,个人认为教学的结果不是有某个因素造成的,而是综合因素的影响。在农村的教育环境与城市的教育环境有一定的差异,但作为教育者应该尽力而为。人们常说教师这个职业就是良心活,做到问心无愧就好。


101个王老师


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本身就是有问题的。但凡当过一线教学的老师都知道这句话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每个娃娃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那是说这句话还差不多。当娃娃到了一定的年龄,尤其是性格等已经基本定型了想要再靠学校教育就能完全改变一个人,难度可想而知。而且比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影响可能更深远。


我为生活加点糖


做为农村来讲,教育工作者普遍教育模式跟不上,现代化教学设备少,甚至没有,这样说吧,孩子上学在学校里学的和考试中的根本就对不上号,有时候考的题目学生根本就不会或者没有听说过,在一个就是农村老师的学历没有那么高,教学模式老套,讲解上和城里老师有差距,学生学习兴趣低,没有创新,我个人觉得这题目上的话可以这么理解,但是过分了,不是老师教不好,而是教学条件差,导致的农村孩子学习不好。


乡下啊彬


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都是圆满具足的。作为一个好老师,不仅仅是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怎么做人,做好人比有好成绩更重要,人对了,做什么事也肯定有分寸,人不对,学习成绩好将来用不在正路上反而是害人害己。现在的冠状肺炎这么严重,这都是人的问题,所以现在我们国家需要好老师,需要有良心的好老师!


王博士说教育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陈鹤琴老师说的话没毛病,仅仅只是强教师的责任感而已。有毛病的是把这句话曲解推广的人,愣是把它当做噎人和抬杠的论据,可气又可笑。

意思是指学生的成绩差归结于老师的教育出现了问题,是因为老师的教育无方而使学生得不到好教育方式,学生没错,那就是老师教育的方法不当,是这两句话的本意。

其实,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教育学生应做到“因材施材”、“适材适用”。但现在到了别人的嘴里都变了,学生不成材是老师没教好、员工不会做是干部没带好,这是何等的荒唐。 每学生个性不同,虽然教育内容一样,如何才能使学生一起共同成长?十个手指还有长短,何况是一个班四、五十个学生!要想全部达到教育标准要求是多难!

另外,老师有教育方法的优劣,会教的老师有较好的方法去开导学生,但如果硬将学生没学懂就怪老师,那是强人所难!

学业有难易、术业有专攻,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员!“因材施教”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