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你看這個魚籽,它又大又圓

鮭魚子大概是出鏡率最高的魚子了,當我們提到“魚子”兩個字時,腦海中浮現出的都是它黃澄澄圓滾滾亮晶晶的樣子。

你看這個魚籽,它又大又圓

常見的鮭魚子產自白鮭,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大馬哈魚。白鮭在秋季洄游產卵,因此儘管全年都能吃到鮭魚子,但只有每年的9-11月才有機會品嚐到新鮮的,剩下的鮭魚子經過超低溫急凍,可以帶來一整年的鮮美享受。

你看這個魚籽,它又大又圓

鮭魚子的製作十分講究。取出被稱為“筋子”的以卵膜包裹的整塊魚子。將筋子放入60度左右的熱水中揉搓、攪拌,為了防止魚子吸水破裂需要加入少許食鹽。如此反覆多次,直到卵膜被盡數洗去,控幹水分的魚子加以鹽、醬油、清酒、味醂、出汁等醃漬。

除了魚子,整塊的筋子同樣是一道美味。為了避免卵膜過硬影響口感,當做筋子食用的魚卵成熟度較低,個頭較小,風味也更加鮮甜柔和。

你看這個魚籽,它又大又圓

前幾年大火的分子料理將“鮭魚子”玩出了不同的花樣。將海藻酸鈉擠入調味過的鈣鹽溶液中,看似是鹹鮮的魚子,咬開竟然是甜滋滋的蜜瓜味!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你看這個魚籽,它又大又圓

鮭魚子和米飯是一對好搭檔,比如軍艦壽司。之前看過一篇外國人寫的文章,一本正經的討論為什麼有些魚子壽司上要加黃瓜片。他們結合實例,類比分析,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如果直接夾著壽司去蘸醬油,魚子會散落,而黃瓜片可以充當“醬油小刷子”。邏輯好像沒毛病,但怎麼覺得令人不太信服的樣子?

你看這個魚籽,它又大又圓

比壽司更為奢侈的就是魚子蓋飯了。滿滿一大勺鮭魚子不要錢一樣的鋪滿,一粒米也不許露出,這時如果還能來上兩塊豐腴肥美的海膽就再好不過了。

你看這個魚籽,它又大又圓

明太子是黃線狹鱈的魚卵。黃線狹鱈這個名字聽起來非常陌生,但它的肉太常見了:鱈魚漢堡、鱈魚條以及蟹肉棒都是用它製作的(是的,你沒看錯,大部分蟹肉棒都是由鱈魚肉製作的)。

你看這個魚籽,它又大又圓

既然產自鱈魚,為什麼不叫“鱈魚子”呢?早在大正天皇時期,日本人就開始食用鱈魚子了,但那個時候的鱈魚子僅用鹽醃漬,名字也十分樸實無華,“たらこ”,即“たら(鱈魚)”和“こ”(卵)。後來,他們的鄰居韓國人十分創意的在醃料中加入了辣椒粉。這種調味方式傳入了日本,大受歡迎。在韓國,黃線狹鱈被稱為“明太魚”,因此便用“明太子”特指這種辣味鱈魚子。

你看這個魚籽,它又大又圓

很多人因為魚子帶有腥氣而避而遠之,但辛辣鹹鮮的明太子則完全不會有這個問題。它的風味濃郁,讓人完全不用動腦筋思考它的吃法,僅需簡單的碳烤就是一道美味。當然,搭配飯糰、茶泡飯也讓人慾罷不能。之前吃過一道明太子烤西葫蘆。切成薄片的西葫蘆鋪上一層明太子,然後撒上芝士在炭火上炙烤。西葫蘆本身無味,明太子卻襯托出了它的清新,兩者搭配的十分和諧。

你看這個魚籽,它又大又圓

除了在日料中如魚得水,明太子還有很多跨界傑作,比如明太子意麵、明太子麵包……哎呀!這世界有搭配明太子不好吃的食材嗎?我覺得沒有。雖然明太子的顆粒很小,但卻細膩綿滑,如果你吃了滿嘴嘎吱嘎吱的口感,很有可能店家用的是多春魚卵哦!

你看這個魚籽,它又大又圓

飛魚,魚如齊名,有一對小小的翅膀,它們常常成群結隊的飛出海面,宛如海上的蝴蝶。因為其獨特的造型,為了契合日料中“五感”的文化,在飛魚刺身的旁邊,通常會放上它們的小腦袋,美其名曰“提高視覺享受”。

你看這個魚籽,它又大又圓

和其他魚“剖腹取卵”不同,飛魚產卵時候需要附著於海面上的漂浮物。於是漁民在海中人工放置草蓆,飛魚將草蓆誤認為海藻在上面產卵,漁民再回收草蓆取得魚卵。

你看這個魚籽,它又大又圓

不同於鮭魚子的爆裂感和明太子綿密,飛魚子口感稱得上爽脆。它的顏色金燦燦,明明貴氣十足,卻總無法以真面目示人,人們熱衷於將它染成各種顏色。除了比較非主流的黑色、紅色和綠色,最常見的還是染成橙色,然後搖身一變就成了蟹籽軍艦壽司、蟹籽福袋,蟹籽包……

你看這個魚籽,它又大又圓

雖然總是和“物美價廉”畫上等號,但飛魚子竟然還有更平價的代替品,讓我們請出委屈巴巴待在鄙視鏈底端的多春魚。多春魚並不是一種魚,而是指一類個頭小、魚卵多的小魚,比如柳葉魚、毛鱗魚。和飛魚子相比,多春魚的魚子更小,吃起來沒有飛魚子爽脆。看來多春魚吶,還是裹上面粉油炸了最好吃。

你看這個魚籽,它又大又圓

烏魚子是我國臺灣南部的特產。每年冬至前後是烏魚產卵的季節,新鮮的烏魚子被取出後,在不破壞外膜的情況下,用清水洗淨,加鹽醃漬4-5小時,然後平鋪在木板裡壓實,經過日曬風吹後脫水。優質的烏魚子外形厚實飽滿、色澤橙黃通透。日本的製作方法略有不同,其一是板壓風乾前會放入日本酒中稍作醃漬,其二是有些工坊會採取避光保存,也就是僅風乾,不日曬。

你看這個魚籽,它又大又圓

烏魚子的吃法很多,僅僅是簡單的碳烤便能激發出它的鮮香。魚子先用高粱酒浸泡,然後就著酒精炙烤。炙烤的時間非常關鍵,一旦過熟,魚子就會失去黏性,變成粒粒分明的奇怪口感。烤好的烏魚子切成薄片,在齒間輕輕研磨,感受它迷人的黏牙感。更為美妙的吃法是搭配切片的白蘿蔔一起食用,在蘿蔔清爽的襯托下,魚子綿密軟糯的滋味最大程度的彰顯,少許令人不悅的腥苦也被盡數掩去,著實為一道極好的下酒小菜。

你看這個魚籽,它又大又圓

除此之外還有烏魚子飯糰、烏魚子沙拉、烏魚子茶泡飯,它還能被研磨成細細的粉末,如硬質奶酪般,用來給意麵調味。

你看這個魚籽,它又大又圓

一顆小小的魚子,滋味豐富,口感迷人,既能單打獨鬥,又可以變化出無數種吃法,所以“沒卵用”這個詞,真的不合適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