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老年人应该如何理财?

坤鹏论


老年人应该如何理财?

看到这个提问,谈谈自己的想法!我现在应该算得上是一个老人了!今年六十五岁,老伴大我一点,我们两人都是退休人员,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待遇,薪水不算太高,但是用来生活,是富富有余,每个月都会有一定的结余!老年人如何理财?

我们的理财观念是,不设定数额的去理财!在保障正常生活的基础上,去存一些,不设定固定的标准!家里从来不会没有现金,剩余部分存储起来的目的就是备用!也就是人们俗称的“过河钱”。

我们认为这样的去理财,是比较理性的选择!一旦出现状况,随时随地可以解决燃眉之急。

我们认为,都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同时,也要有必要做好应急措施,俗话说得好:今晚脱了鞋和袜,不知明晨穿不穿?事事难料!

理财,不应该在勒紧裤腰带的基础上去理,必须是在保障生活的基础上去理才行!不要盲目的去理财,不舍得吃、又不舍得喝,应该享受而不去享受,为了理财而理财!这样就失去了理财的真正意义了!

有些时候,我们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靠攒钱去达到过上好日子!并不是很科学的方法!没有超前意识,保守,缩手缩脚,不敢迈步,甚至停滞不前,大大的阻碍了我们的生活进程!虽然积攒了一部分资金,可是一旦出现大的问题,不但满足不了需求,还要退到“解放前”!所以实践证明:真正的理财,必须是在保障正常生活的前提下,保障身体健康的基础上,确确实实使不了,用不尽的情况下,再行理财,才是真正的理财!奉献一段《红楼梦》里:好了歌!

世上都晓神仙好,唯有金钱忘不了;

平时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清晨1706363


从题主提问的这个问题来看,题主是个关心老年人的有心孝顺人,给你赞一个。那么老年人通常用什么方法理财呢?据我所观察,有超过96.8%的老年人的理财方法通常有三种,第一种就是最普通最古老也是最受老年人欢迎的就是去银行存钱。


而且大部分老年人退休收入都比较高,生活又很节俭,基本每个月发了工资除了留下必须的生活费用以外基本全都存进银行了,这是咱们中国人的普遍心理,就是喜欢存钱。
第二种就是去银行购买定期国债,由于老年人对网上购买国债不熟悉,只能去银行,而且目前国内四大银行的国债发售就集中在那几天,所以每到国债销售期,银行里面到处都是排队购买国债的老年人。

第三种就是购买银行里面的保本理财产品,大部分老年人的思想比较保守,就喜欢购买保本的理财产品,毕竟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最信任的还是银行,觉得银行是国有的,不会上当不会骗人的。他们对银行的理解和年轻人对银行的理解是截然不同的。
我觉得老年人辛苦了一辈子,到老了条件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手里有钱了,就应该享受一下,没有必要非得去强制自己存钱,但是这是咱们国家老年人的通病,绝大多数的老年人还是省吃俭用的去存钱,我觉得老年人真的应该改变一下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就请加关注我,评论、转发、点赞我会竭尽所能的来帮助您,我是千禧西红柿!


千禧西红柿


老人理财,不要图多高的收益,越简单越好,并且要极易变现。

1、理财机构的选择:社会上及网络上,有着千奇百怪的各种理财机构和理财产品,什么养老啊、养生啊、保健啊、原始股啊、数字货币啊、三月回本啊等等等等,别相信,都是骗你的。老年人,最安全的理财机构就是银行,强烈建议你选择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

2、理财产品的选择:既就是到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营业室,也不要被营销人员给你推介的理财产品所迷惑,毕竟年龄大了,资金的流动性必须首先考虑,其次再考虑收益性,什么保险、外汇、贵金属、原油、纸黄金等等就不要玩了,搞一些国债、定期存款、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基金就可以了。30万元怎样理财呢?我建议你购买期限在3年以内的国债10万元(安全性高、变现能力差,年收益率3-4%);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5万元(安全性高、变现能力强,收益率2%左右);购买产品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10万元(安全性较高、变现能力差,年收益率3-4%);购买货币性基金5万元(安全性较高、变现能力强,年化收益率4%左右)。

.

以上理财产品的组合,既考虑流动性、安全性,也考虑收益性,正常情况下,年综合收益在4%左右。若急需用钱,5万元货币性基金可以随时赎回,5万元银行定期存款可以随时提前支取(提前支取会损失利息),10万元国债和10万元理财产品虽不能随时变现,但毕竟时间不长。


谈天说地聊工作


问老年人应该如何理财?我认为这里讲老年人应该在六七十岁年龄段,年纪太大必须要有人陪,皆银行理财对年纪大的也特别注重有人陪。(买理财产品要柜里录音录像且应答)。

哪啥,我近65岁了,谈谈我的理财攻略,因人而异,可以参考。

这年纪段在银行理财,注重资金流动性,稳定,安全。不要太追求预期收益率。要去大银行,最好不要选区域性地区的银行。拿現在中国银行为例,有三年大额存单,可以提前取,按即时时间算利息,应该不低于百分之三点八,(有保障的),现在又有结构性保本收益的,(保证本金+外汇之类溢价收益)这二种都会高于实际存款收益,重要是银行法定可以理赔的。还有货币基金,本行的理财産品时时都会有、一年,180天,60天都有。基本都是在预期收益百分之四左右,有四点五以上收益的。都会在手机银行上抢,年龄大有点累。

老年人应该一边理财,一边去消费。理财意义,是资金自理快乐。拿到小收益,就去旅行,去消费。我就是这样。可惜银子太少了,不够走的太远呢。

老年人银行理财,流动性,稳定性,很重要。做银行理财(本行)买货币基金应该比较适合老年人,需要急用,动用货币基金,大额存单也是可以提前取的。

这里,我只说的是中国银行情况。就这了。




山人品茶


一、老年人理财求稳

老年人一辈子都过来了,也经历了大风大浪,为什么年轻的时候敢拼敢闯,因为即使失败了还有重新再来的机会,人到晚年,凭借丰富经验对待生活事物有着更透彻的认识和理解,所以这时大多数老人都会求稳,大家都听说过老人常念叨的“过河钱”,也就是在老的时候有个病、有个灾留出来的应急钱。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将退休金按月存到银行,许多老年人都会挨家银行去比较,看哪家银行的利息能更高一些,通常一年定期在1.5%—2%不等,老年人理财的优点就是钱多钱少都是钱,所以一般会找那种利率稍高一些的银行,积少成多吗。大部分都会存一年定期,除非手里的钱已经到达一定数额的时候才选择三年定期存一部分,因为老年人年龄渐渐增大,对自身也有个了解,害怕出现什么意外,急忙取不出来钱。

二、老年人理财求省

大多数老一辈的人即使到老仍然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习惯,因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对老一辈人影响是巨大的,年龄大了,虽然不能艰苦奋斗了,但是却将勤俭节约的习惯保留下来,年轻人经常看不惯父母的一些生活做法,比如说买菜,非要讲几毛钱的价,买菜的时候,要走许多家进行价格对比,最后找一家最便宜的购买,这都是老年人的特点,但却是最好的理财方法,老人赚钱赚不过年轻人了,但是哪个年轻人敢说攒钱能赶上父母的。感觉父母攒钱很快,退体金虽然不高,一年可以攒出来几万块,就是靠着生活的一点点算计,从吃、穿、住、行省出来的。

三、老年人适当的锻炼也是一种理财

对于老年人来说,生活中几乎没有大的花销,唯一害怕的就是生病,大家都知道,现在哪怕得了头疼脑热,去医院开点药,打点针就需要花个四五百。老年人也是,虽然现在都有医保,但是住院也得拿门槛费呀,一千、两千不等,再加上病了通常就不能在家做饭吃了,在医院吃饭的价格也要比家贵得多,老年人对这些小的方面是非常算计的。怎么能预防得病呢,大病、小病一个最实用的办法就是锻炼。老年人现在都想开了,大街小巷,一到晚上,音乐响起,大爷大妈们开始跳上了,既娱乐了心情,又锻炼了身体,多活一些岁数攒更多的钱,花更少的钱。大爷大妈们的如意算盘算得可好了。

总之,老年人有自己独特的理财方式,但是需要注意几点,其一去银行存钱时选择存款而不是理财。其二老年人即使省钱也要买新鲜食品,长期买变质食品给身体带来损害,省钱减寿命得不偿失。其三适度锻炼,但锻炼也不是灵丹妙药,有病了别耽误,及时治疗。该舍得花的钱一定要花,活更大的岁数挣更多的钱是主要的。


坤鹏论


理财不仅是年轻人的事情,老年人也可以适度理财。这样既可以保值也是种时尚。老年人理财更多的应该看中“稳”。这与年轻人投资性理财不同。在“稳”的前提下,可以有灵活多样的选择。

  1. 选择国债或定期存款。这两种理财方式是最安全的,既操作方便,又有稳定的收益,是不错的选择。目前,定期国债年利率可以达到5%及以上。如果按照5%计算的话,一万元一年的收益为500元。

  2. 选择货币基金。货币基金的安全性也是比较高的。而且货币基金可以享受免税政策,其另外一个好处是随取随用,这与银行定期存款不同。银行定期存款必须到期取款,如果提前取款的话,收益只能按活期计算。而货币基金可以在工作日随时申购、赎回,货币基金的收益要高于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需要提醒的是,购买货币基金时一定要选择大型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不要受到银行人员的诱导去买小型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因为风险比较大。

  3. 选择寿险产品。如果有比较充裕的闲置资金,可以适当购买保障性的保险,比如医疗保险、意外险等。而如果要购买这些险种,最好在50岁之前开始购买,并且特别注意的是,分红性保险不建议老年人购买。

  4. 银行理财产品。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可以分为两大类:非保证收益理财产品和保证收益理财产品。前者收益较高,风险比较大,后者收益相对较低,风险比较小。如果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的话,建议要有自己独立的、清醒的认识,不要盲目跟风。

老年人理财应该以稳为主,如果老年人自己不善于理财,可以从子女那里寻求帮助,作为子女,应本着老年人切身利益的角度帮助其合理地进行理财。


十项全能斜杠青年


我的理财经验是先赚儿女的钱。现在年轻人压力大,如果日常请一个保姆起码要四千以上的工资,他们需要一个人做后勤工作。退休后体力还行,别把时间浪费在打麻将跳广场舞等无聊的事情上。帮帮儿女,就是义务帮忙也好。一是和孙子孙女一起享天伦之乐,锻炼手脚。二是施惠于儿女,赚个人情名声。四五年下来可以留下十万以上(吃他们的用他们的不用花自己的。)十几万放支付宝理财收益一个月抽烟,电话费的钱就有了,按一般养老金两三千块一个人生活也是可以的。(生病是黑洞没办法预算)如果六十岁给儿女帮忙带两个小孩,按8~10年计算,养老金积累可以有二三十万。当然不能享受广场舞和打麻将。也别太短命。晚年还是可以过的。如果有余钱三十万,我会放支付宝理财的长江养老月安享十五万,一个月封闭期,放十万国寿周周盈,七天封闭期,五万放网商银行的定活宝随时支取,每个月的养老金放余额宝随时可以用。人老了不能追高收益,也不能放封闭期太长,预防临时要钱身边没有灵活的资金周转。


深涧游鱼1


老年人理财应充分考虑到老年人抗风险能力较差的特点,坚决回避高风险的投资,坚定选择低风险的理财产品。

老年人的抗风险能力是最差的,过了60岁保险公司都会拒绝给办理保险。原因就不必说了。所以人到老年是不能追求高收益的产品的,应注重低风险收益稳定的理产品。

我看到有些人在网上推荐老年人买股票型基金——真是纯属胡扯,股票型基金即便只占理财产品中的一部分,可是一旦基金大亏,它的亏损幅度足以把其它的理财产品收益全部吃掉,甚至使整个投资理财组合为负数!

老年人一般体弱多病,面对这么大的打击心理如何承受?心理影响会导致身体一系列的连带反应。。。。。后果不堪设想。

老年人坚决不要买一切高风险的投资产品:期货、现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比特币、莱特币等数字货币、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绝大多数的企业债券、许以极高回报的理财产品、股权投资。。。。。

上面这些千奇百怪的所谓投资理财老年人千万不能碰。

老年人只适合下列几种理财方式:

1 国债

国债是以国家信用作为担保,是收益第一稳定的投资产品。其收益高于银行存款,风险低于银行存款。是老年人的最佳理财对象。

2 银行存款

银行现在可以给50万以下的存款客户做保险,即便银行倒闭50万以内的帐户存款客户也会得到保障。而且银行的存款存取方便,有急事时可以随时取用。唯一不足是利息收入不高。

3 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的理财产品分二种:一种是保收益的,一种是不保证收益的。

老年人只适合买保证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看清合同条款,对不保证收益的产品坚决拒绝。

4 货币式基金

这也是一种低风险的理财品种,其收益会明显高于银行存款,风险略大于银行存款。是老年人非常适合的一种投资品种。

总之,老年人的理财投资应以收益稳定风险较小为第一考虑要素。


孟可的思想空间


实事求是的说,如果子女孝顺并且有能力的话,我认为老年人如果有闲钱,最好还是交给子女打理比较好,这样安全又有保障,其次要么就是存银行了,吃点利息也踏实!

老年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健康,吃好和睡好才是最关键,对于理财来说,那就选择些安全省心省力的,波动不要太大的,以免影响到良好的心态,甚至严重的说还可能触发高血压,心脏病等问题,这样得不偿失!

说到安全问题,还是要到正规的地方找适合的产品,要做到对自己所做的理财品种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因为市面上也有不少不大安全的理财公司,隔三差五的给老人送点鸡蛋,面粉或者是洗衣液等生活用品,都是免费的,有的也定期带着老人出去旅旅游,这样来拉拢老人的心,然后让他们买公司的理财产品分红,如果经营不善,老人的钱就打了水漂,这样也划不来!

所以,对于老人理财来说,我觉得如果子女各方面够优秀,还是交给子女或者让子女帮着寻找一款合适的理财产品最好!


主升股



老年人该如何理财,在多多看来,最重要的是财富和健康的保障。毕竟大部分的老年人已经没什么收入的来源,除非说退休职工,起码还有点退休金领取。


而老人大部分的积蓄都源于年轻时候的收入以及子女的赡养费。如果是想理财,肯定是不能做风险大的投资,毕竟对于老年人来讲本金最重要。所以,考虑到本金的保障,可以试着买一些货币基金。因为货币基金的亏本风险小到甚至可以忽略。市面上的货币基金,能跑赢银行3年定存收益的也不少。


如果连货币基金都不敢投资的,那就还是把钱放到银行吧。放到银行里滚存。因为就算是银行存款的方式,不同的存法(比如365天存钱法,十二存单法),收益也会不一样。

比如下面做的一个数学游戏的例子:40万怎么存银行收益会更多。


除了投资或者银行定存,还有另外一方面需要关注的。就是老人的健康问题。


人老了,没有谁能逃得过生病的问题。所以医疗保障也很重要。这种情况可以考虑一下给老人投保一些老年险(防癌险,意外险)。至于重疾险就不建议投保,不过就算想投,保额也有限制,年龄也有限制,还会出现保费倒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