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改良傳統日本文學的嘗試:夏目漱石《虞美人草》的文學價值


改良傳統日本文學的嘗試:夏目漱石《虞美人草》的文學價值

19世紀末,日本興起了“言文一致”運動,知識分子們呼籲改變日本過去的書寫習慣,要求文字與口語統一,剝離日語中某些中文的用法,轉而使用貼近西方語言的文字和口語形式。在這種環境中,文學界開始討論如何改良日語,或者使用何種文體就行創作,面對大多數人希望徹底拋棄傳統的做法,憂心忡忡的夏目漱石寫成了《虞美人草》。

改良傳統日本文學的嘗試:夏目漱石《虞美人草》的文學價值

虞美人草指的是一種初夏盛開的鮮花,顏色妖豔,外形美麗,因此在古文中常寓意美人。但同時,這種花又帶有劇毒,所以也用來比喻帶來災禍的美色。在夏目漱石的小說中,虞美人草的意義,表面上是指女主角藤尾對男主角小野形成的致命誘惑,實際上,他設計了一個隱喻:看似美麗的西方文明,實際上給日本帶來的繁華只是暫時的假象。夏目漱石想通過這部小說,表達自己對於改革日本傳統文學的看法。

《虞美人草》的故事與隱喻

《虞美人草》的情節複雜,但基本上圍繞一條主線展開:女主角藤尾是一個漂亮、聰明、優雅,且喜愛文學的女孩。她深知自己條件優越,所以自視甚高,看不起一般的凡夫俗子,她認為普通人不過是“賢妻良母型的可悲女人”或是“粗魯的人”,既沒有高尚的理想與品格,也不值得尊敬。追求藤尾的男生很多,但都被她玩弄於股掌之間,不過,最終出現了一個名叫小野的詩人,藤尾被他的才氣吸引了,二人開始交往。

改良傳統日本文學的嘗試:夏目漱石《虞美人草》的文學價值

虞美人草

然而,小野其實並不喜歡藤尾,他之所以和藤尾虛與委蛇,其實是為了藤尾家的家產。同時,他認為如果能夠跟藤尾結成連理,自己也十分榮耀,畢竟藤尾不論外表還是才華都是百裡挑一的水平。

雖然沒有喜歡過藤尾,但因為相處日久,小野也受到了對方的影響,不僅張口閉口說著詩詞文學,也開始注意自己的儀容儀表,並對錢財的態度轉變,花錢大手大腳,完全跟過去的生活一刀兩斷。

小野的變化,全都被藤尾同父異母的哥哥,哲學系畢業生甲野看在眼裡,雖然甲野試圖提醒自己的妹妹,但她根本不聽。藤尾深陷在小野對她千依百順的虛榮滿足中,認為哥哥只是食古不化的老古董哲學家,只會說一些空洞的大道理,根本不懂她和小野之間只能以“文學”來說明的浪漫意境。

改良傳統日本文學的嘗試:夏目漱石《虞美人草》的文學價值

《虞美人草》

藤尾和小野充滿了感性的衝動,與之相對的就是甲野以及甲野的朋友宗近,甲野和宗近兩人通曉西方的歷史、知識和思想,然而,他們並沒有因此陷入對西方的盲目崇拜中,而且旗幟鮮明地反對日本社會的全盤西化。

他們認為當時的日本雖然引入了大量的西方事物,卻並沒有認真地吸收、消化,就像一個追求時髦的女生,不管合適不合適,只要新奇好看的衣服都想試一試,盲目而膚淺。

甲野和宗近在討論“日本的命運”時,洞若觀火地指出,“人通常在不知不覺中被殺死”,實際上是隱喻日本文化的消亡。甲野表示“欲封堵過去的人”通常只是滿足於眼前的生活,倘若眼前的生活又不景氣,他們就會憧憬未來,然而,這種對未來的憧憬並不是經過反思的結果,而是一種幻覺,只是為了緩解“自己是否能被現代社會所容納”所產生的焦慮。

整個《虞美人草》,其實都是夏目漱石對於“西方文化如何影響日本”的一種思考,他用藤尾、小野、甲野的身份設計了一個隱喻:

簡單來說,藤尾以及她所追求的知識,其實代表了西方文化,挑剔而傲慢;而小野則是急於邁入現代化的日本,對藤野唯唯諾諾,但實際另有所圖;甲野則是夏目漱石個人精神的一部分投影,他看出了小野(日本)對藤尾(西方)的功利動機,他認為小野和藤尾的盲目結合不會有好結果。

改良傳統日本文學的嘗試:夏目漱石《虞美人草》的文學價值

夏目漱石不贊成日本的全盤西化,堅決反對為了獲得國際認可,從而急功近利地吸收西方文化,甚至不惜切斷本國文化的傳承的做法,除了用《虞美人草》的人物關係做隱喻,他還在寫作時故意採用了古典日語夾雜白話的寫法,旗幟鮮明地表達個人的態度。

《虞美人草》的語言風格

在寫作《虞美人草》時,夏目漱石採用了一種與以往風格截然不同的復古風格。一般來說,夏目漱石的語言風格簡單、清晰、流暢,文字近乎口語,閱讀起來毫無困難,絕對沒有佶屈聱牙的感覺,但《虞美人草》卻大量使用駢文、俳句、和歌等古典文學形式,部分使用白話日文。

這種做法,與當時努力西化,倡導白話寫作的日本文學界背道而馳,夏目漱石用復古的語言風格,表達了對於傳統文化的肯定,並展示了自己對西化的焦慮。

改良傳統日本文學的嘗試:夏目漱石《虞美人草》的文學價值

夏目漱石

這本書夾雜了大量漢字、典故,以及華麗的駢句、詩詞,不過,即便以模仿古典文學形式寫成,《虞美人草》讀起來其實並沒有那麼繁瑣,甚至還別有意趣。比如,在描寫甲野爬山時,夏目漱石既用了詩句——“山中春意漸闌珊,春至山頂殘雪寒”,同時也用了白話——“京城的春天像老牛慢走,既長且安靜”,這種文白夾雜的寫法,打破了以往文言文與白話文之間的隔閡,既讓白話文顯得文采盎然,也讓文言文變得通俗易懂,讀者彷彿化身為故事中的甲野,身臨其境地去感受山野的氣息。

再比如,在寫到二十四歲還沒有嫁人的女孩子時,夏目漱石用“眼看遲日將窮盡,懷抱瑤琴幽怨多”來形容,短短兩句詩便把讀者帶入畫面感強烈的意境裡,表現了古典文學傳情達意的高妙,然而,畢竟這部小說講述的是現代社會,古典詩詞顯得有些疏離,於是話鋒一轉,又以“女人以靜如春風的聲音襲向男人”的白話語句救場,化開了過於濃厚的古典意境,使得“懷抱瑤琴幽怨多”更加形象,也更加真實。

改良傳統日本文學的嘗試:夏目漱石《虞美人草》的文學價值

之所以採用這樣的書寫方式,夏目漱石試圖讓當時日本的現代文明以一種奇特的形象在讀者眼前展開。讀者在閱讀時,是在古典的意境下去觀看、閱讀現代城市生活的繁華與成熟。

通過古典詩詞華麗、縹緲的描述,對照著現代文明事物的新奇,讀者不僅不會認為日本古典文學比西方文學更加蒼白、貧瘠,相反,還會覺得二者同樣博大精深,都值得讚揚。最重要的一點,這種寫法完全表現了原本被傳統教育薰陶的日本知識分子在接觸西方文化時產生的特殊精神——

在保持古典意境的書寫模式下,試著體會現代文明衝擊帶來的心理變化。

也就是說,夏目漱石在《虞美人草》中的語言風格,是將現代社會外表下潛藏的日本情調完全表現出來了,他的意圖很明顯:反對拋棄古典書寫方式,表達了對於日本傳統文學的支持,同時,用自己的文字證明,西方文化可以與日本傳統文化共存。

改良傳統日本文學的嘗試:夏目漱石《虞美人草》的文學價值

《虞美人草》的價值

當年《虞美人草》一出版,立刻遭到了文學界的口誅筆伐,不少文學家,例如自然主義文學大師正宗白鳥就認為,《虞美人草》完全表現了夏目漱石的傲慢,全篇都在炫耀自己的文筆,以過時的方式講了一個蹩腳的故事,嘟囔了一堆無用的大道理。

《虞美人草》之所以會受到當時文學界的惡評,完全在於夏目漱石的寫作方式與彼時文學界強調寫實、自然或浪漫主義的風格截然不同,另外,夏目漱石的行文方式,明顯就是“逆歷史潮流”,明眼人一下就能體會背後的意思,他根本就是在批評當時文學界模仿西方文學的創作態度。

改良傳統日本文學的嘗試:夏目漱石《虞美人草》的文學價值

夏目漱石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寧願承受批評也要出版《虞美人草》,其實是想告訴日本人:

首先,一味模仿外國文化和思維的做法不可取,對待日本文化的正確態度是透過引介外國的事物,來拓展、開發本國舊有文學的新空間,而非直接拋棄舊有的文體。

其次,古典文學與現代文學並非不可融合的兩個範疇,只要願意嘗試,總能寫出融合性的作品。比如《虞美人草》就體現了古典文學可以像新文體一樣多變,既能表現複雜的處境、感受,同時也能補充新文體不容易表達到的意境。

改良傳統日本文學的嘗試:夏目漱石《虞美人草》的文學價值

夏目漱石雕塑

《虞美人草》的文學價值放在今天毫不褪色,而且顯得更加珍貴,它告訴我們:傳統文學總會在新的潮流面前顯得落後,然而,我們改革傳統文學的方式,並不是一味的否定和嫌棄,也不是固執的因循守舊。正確的做法是透過改良和創新,想辦法讓其書寫能夠呼應、表達當代人遇到的問題,用“舊瓶裝新酒”,用“老詞說新事”。這樣一來,我們不僅保證了傳統文學的生命力,同時還會收穫一種新舊結合的文學新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