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生活必需品是怎樣到達武漢市民家裡的?

小區封閉管理,呆在家中就是在抗疫。宅在家裡,要吃飯,要買藥,日常生活如何保障、生活必需品如何供應?不同小區有哪些招數?2月24日,記者兵分三路,探訪生活物資如何走入尋常百姓家。


探訪小區:

江岸區後湖街道海賦社區

海賦江城小區一期

義務服務:社區達人+志願者


2月24日晚7時許,海賦江城小區一期,夜色中盛蕾和志願者們正在依次為居民分發團購物資。


“31號—40號領完了,現在41號—50號可以下來領物資了。”盛蕾在微信群裡通知。當日,盛蕾和志願者們根據統計的居民需求,採購了200份牛奶、60份蔬菜、60份肉類、40份水果。


“志願者無任何報酬,義務為小區居民服務。”盛蕾是武昌理工學院影視傳媒學院黨委書記、副教授。武漢實行小區封閉管理後,買菜成為大家頭疼的事。看到社區人手不夠,2月17日,盛蕾主動到所居住的海賦社區報到做一名志願者,協助物業和社區做好居民後勤保障。


生活必需品是怎樣到達武漢市民家裡的?

盛蕾和志願者們發放物資


她在調研大型商超時發現,一個超市一天可能承接幾萬人的供貨,小區供貨都得排著隊。何不自己去商超選貨、運貨?這樣可以省去中間等待環節,及時為居民提供新鮮物資。


單靠一個人力量遠遠不夠,盛蕾在小區業主群裡發佈信息招募志願者,一支由10名業主組成的志願服務隊很快“上崗”,盛蕾擔任隊長。


生活必需品是怎樣到達武漢市民家裡的?


每天晚上,盛蕾提前和商超確定套餐後,發送到業主群供大家選購,然後挨個統計,斷斷續續一直持續到次日中午12點。次日下午2點,核對好居民需求後,盛蕾和4名有車的志願者一起,駕車前往商超採購。揀貨、分貨、運貨,經常一忙就是三四個小時。貨物送到小區後,盛蕾再通知其他志願者,幫忙進行物品分發。


針對老人、孕婦等特殊群體,盛蕾和志願者們為他們量身定製,單獨購買、送貨上門。“大愛無言”“中國好鄰居”……盛蕾和志願者們的事蹟在社區內獲得熱烈點贊。


“我是共產黨員,也是人民教師,這兩重身份,都註定了我要第一時間站出來。”盛蕾說,“目前人手遠遠不夠,希望用我的行動影響更多的人加入進來,為更多鄰里提供服務。”


探訪小區:

武昌區中南路街道

百瑞景社區六期

雙管齊下:居民團購+物業團購


2月24日16時,記者來到百瑞景社區六期門崗時,居民陳慧正在尋找她的“訂單”:一袋麵粉和一袋米。門崗前,擺放著50多份用袋子裝好的物品,每個袋子上都標明瞭單元號和房間號。


記者聽到陳慧手機裡不時傳出“滴滴”聲。她說,自從2月15日小區實施封閉管理後,微信群頓時“瘋狂”起來,她在其他業主邀請下,先後加入10多個團購群,全是買買買。“蔬菜、魚肉、糧油、衛生紙等生活用品,吃喝拉撒的都有。”大夥兒提前一天下單,1天或2天后,訂單送到門口,業主自提。


生活必需品是怎樣到達武漢市民家裡的?


不到20分鐘,門崗處又新增30多份訂單,社區工作人員對每個訂單的包裝袋逐一消毒,然後整齊擺放地上。


數千居民,如何在網上下單保障生活自足呢?


記者在門崗處採訪了8名住戶,他們的操作方式與陳慧基本相同,參加各種團購群,商家會在群裡推出不同套餐供居民選擇。例如,在蔬菜團購群,有7.5公斤、10公斤、15公斤等不同重量的套餐,包括西紅柿、白菜、胡蘿蔔、土豆等品類,價格從70元—150元不等。


居民自團,小區物業也沒閒著,他們每週定期組織兩次大型團購,對接小區附近的華聯超市。


生活必需品是怎樣到達武漢市民家裡的?


“週三、週六各一次,以蔬菜肉類為主。”百瑞景六期物業負責人伍賢濤說,物業向超市提供清單,超市配送至門崗,物業人員再逐一送至每戶居民家門口。除大型團購外,每棟樓的管理員會不定時組織一些小團購。


伍賢濤介紹,社區居民物資供應主要以居民自己團購為主,物業團購為輔,物業工作人員加上志願者共計不到20人,主要精力用於居民體溫測量統計、門崗快遞消毒分類管理等。為避免過多人員聚集門崗,物業還對部分居民團購進行錯時、錯峰,如盒馬團購日期定在週四、週日,每一棟樓的居民依次錯開20分鐘取快遞。


由於團購物資過多,有的居民一天下樓取快遞的次數達4次—5次,增加了風險。“我們也在微信群裡積極向業主宣傳,儘量不要團購玩具、香菸等非生活必需品。”伍賢濤說,大部分業主都積極支持。


探訪小區:

武昌區徐家棚街道國際城社

區興華·嘉天下小區

鄰里守望:業委會+樓棟長


“2月22日蔬菜,23日生活用品,24日雞蛋,25日水果……當日下午4點截止下單。”這是興華·嘉天下小區微信群內發佈的居民生活物資“團購日曆”。


“蔬菜、肉都能夠團購,菜品新鮮,價格也不是很貴。”2月24日下午,業主劉先生在電梯口就拿到了自己團購的蔬菜套餐。這份100元的蔬菜套餐包括:鐵棍山藥1公斤、小紅薯1公斤、黃瓜6根、西紅柿6個、香菇400克、花生芽300克、海鮮菇2包、大蔥3根、大蒜葉400克,應季蔬菜隨機另發4個品種。一般而言,下訂單後兩天左右可以拿到物資。


“業委會把小區生活物資團購接了下來,保障業主物資供應,同時避免團購帶來風險。”最近,業委會負責人胡女士的主要工作就是當團購“團長”。自從武漢各小區嚴格實施封閉管理以來,小區業委會就變成“業主採購委員會”,對外聯繫各種供貨渠道,對內發佈團購信息,並在每個樓棟挑選一名業主為“樓棟長”,作為志願者,負責訂單統計、團購收款、協調接貨等工作。


生活必需品是怎樣到達武漢市民家裡的?


2月22日,該社區發佈通知,社區所接的購物通道交由業委會支配,社區網格員進行監督指導。小區團購商品的渠道,有的來自周邊大超市,有的是社區推薦的商家,還有業委會及業主拓展的渠道,包括米麵油、肉蛋、蔬菜、水果、日用品等種類。


為減少人員聚集,確保配送環節安全,業委會和物業公司商量,由物業人員把團購物資送到每棟樓電梯口,每單由業主自願支付5元“跑腿費”。這一舉措得到不少業主歡迎,實現足不出單元門領取生活物資。每次配送,一棟樓所團購的生活物資全部堆放到樓棟內電梯口,然後根據訂單從低樓層到高樓層在微信群“叫號”,通知業主取貨。


團購之外,守望相助也解決了很多家庭的應急之需。“誰家有酵母,可以支援一點嗎?”“我家有,我幫你放電梯口,你來取。”這樣的對話不時出現在小區團購群裡。不少業主感嘆,小區封閉還讓鄰里關係更融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