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秦末到底多可怕,为何突然就爆发了战争?

夏目历史君


秦末时期,其实最为鲜明的一个特点便是土地荒芜。

对于一个以农耕经济为主的王朝而言,这是极大的危机。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史,天下财赋皆出其耕地。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大一统、中央集权的秦王朝,看似成为了万世一帝,其实这个新兴王朝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实很多。

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的战乱,让各地经济濒临崩溃,秦国一统华夏之后,各地更是急需恢复农业生产,重新发展农耕经济。

但是,秦王朝新立之初,势必要进行基础设施的建造,这其中也包括规模宏大的阿房宫和秦始皇陵。

秦国人口不到两千多万,可用于兵役、劳役的民众却将近一百五十多万,这也意味着天下超过十分之一的人口用于王朝建设,相对而言耕种土地的民众也就急剧减少。

长时间的兵役、劳役需要源源不断的向边境、咸阳输送底层民众,帝国财政的所有压力全部集中到了耕种土地的农民身上。

时间一长,农户越来越少,秦王朝能够征收的税赋也越来越少,为了维持中央王朝的财政,只能选择加大对于民众的剥削。

这也是秦末农民起义最为根本的引爆点。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

秦末战争主要可分为三个最为主要的阶段:

  • 陈胜、吴广起义

  • 定陶战役

  • 钜鹿战役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因为要押送戍卒误了期限,两人遂在蕲县大泽乡发动起义,掀开了大泽乡起义的序幕,也让秦末战争第一次大规模爆发。

陈胜、吴广起义之初,主要以蕲县东西两翼为主推进战线,攻占秦国小型军事据点。

起义之初的节节胜利,让陈胜大为激动,他下令六路分推战线,试图在秦朝境内掀起全面战争。

其实,战争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陈胜失败了。

陈胜分兵的结果不仅仅削弱了自己的势力,还让那些曾经被秦国镇压的六国势力重新崛起,成为了反秦势力的一部分。

六国复起,他们很快就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没有人愿意主动和秦国主力抗衡。

唯有陈胜部将周文拼死冲杀,集结了十万民夫,逼近咸阳外围据点戏城。

只是遗憾的是,章邯大军出关之后,很快就击溃这十万民夫,周文自杀,吴广在荥阳外围被起义军杀死。

章邯一路击溃荥阳外围的反秦势力,直扑陈郡,陈胜在逃亡路上被驾车车夫所杀。

如果说,陈胜、吴广主导的起义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那便是六国势力开始纷纷揭竿而起,狄邑田儋、沛县刘邦、会稽郡项梁、项羽三股势力成为秦末战争初期新的反秦力量。

秦末定陶战役

公元前208年,三月。

项梁、项羽带领八千江东子弟北渡长江,开始了新的征战。

项梁势力发展最为迅速,渡江之后响应者众多,大军很快发展到七万之众,成为当时最为庞大的反秦力量。

章邯攻灭陈胜之后,迅速北上,逼近临济。齐王田儋亲自引兵驰援,章邯趁夜突袭,田儋大军未经休整,被一举击溃。

田儋弟弟田荣整顿残兵败退至东阿,恰逢此时项梁引兵北上救援,在东阿击退章邯所统领的秦军,项羽、刘邦俩人趁势追击,章邯逃进濮阳紧闭城门,拒不迎战。

项羽、刘邦遂绕开濮阳,在濮阳外围攻城略地,将战线推进到雍丘,打破秦军,收获颇丰。

项梁眼看时机成熟,遂从东阿拔营南下,猛扑定陶,将大军分散屯驻于定陶城城外。

只是,此时的项梁忽视了章邯,他料定章邯战败,必不敢出城迎战,遂放松了警惕,章邯在深夜中奔袭七十里之地抵达定陶城下,一战而胜,楚军主帅项梁战死。

项羽、刘邦急忙南撤回到彭城,拱卫大本营。

秦末钜鹿战役

公元前208年,九月。

章邯重创楚军主力,楚军主帅项梁战死之后,北上进攻赵地,进攻赵国,一举攻破赵国国都邯郸,迁民河内,将赵国主力围困在钜鹿。

钜鹿战役打响。

这场战役成为项羽一生中第一次成名战役。

十一月,秦军围攻钜鹿愈加紧迫,楚怀王下令让两路大军驰援钜鹿:

  • 宋义、项羽北上驰援

  • 刘邦西行侵袭秦军据点

宋义作为北路军的行军统帅,他在进抵安阳之后,停驻四十六天,未曾进兵,日日饮酒高歌。

项羽一怒之下斩杀宋义,自己亲统大军北上驰援,一举击溃秦军,成功解除了钜鹿危机。

此次战役,项羽成为了诸侯国中最有声望的年轻将领,章邯也统领二十万大军投降项羽,秦国的各处据点也相继被攻破。


历史总探长


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秦统一后,虽然采取了一些促进社会发展的措施,但是,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和对人民的无限搜刮,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使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直接矛盾日益激化。

(1)秦始皇对农民的统治和剥削是非常残酷的。田租、口赋、徭役和兵役是压在农民头上的沉重负担。

(2)秦始皇为自己修建了豪华的阿房宫和巨大的骊山墓,每年役使七十多万犯人和奴隶。繁重的徭役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3)对人民的严刑峻法,劳动人民稍有反抗,就会遭到残酷的镇压。



九秋


其实这个问题,2100年前我国西汉著名策士、文学家贾谊在他的代表作《过秦论》里就已经做出了完美的回答。

贾谊,西汉文帝时期人,少而好学,博古通今。河南郡吴姓太守听说他的名声,征召他为属官。后吴太守升为廷尉,便向汉文帝推荐贾谊。由此贾谊登上历史舞台的中央。

汉文帝先任命贾谊为博士,仅一年贾谊就以其才华升为太中大夫。在朝廷上贾谊锋芒太露,提出的一些正常触犯了开国老臣的利益,而受到他们的攻击。汉文帝只好贬贾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改任梁怀王太傅。结果几年后梁怀王骑马时不小心摔死了这让贾谊非常自责,认为自己没有尽到王师的责任,不到一年便伤感过度而死,时年三十三岁。

《过秦论》是贾谊的名篇,也是秦汉散文的代表作。所谓“过秦”,就是秦朝的过错的意思。在这篇政论性散文里,贾谊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秦朝二世亡国的根本原因,核心就是一句话,“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简单讲就是秦朝没有用正确的方法来治理天下。

秦朝灭六国后,强行把秦国的严刑峻法推广到原六国地区,让刚从战乱中解脱出来的天下百姓陷入到严苛法度之下,而不是向上古圣王那样,广施仁政,休养生息,反而是横征暴敛无度。修阿房宫、修长城,苛捐杂税,给百姓带来深度的灾难。这是其一。

对于民间的反对舆论,秦朝统治阶层不是虚心倾听,而是残酷打击异己之音,焚书坑儒,伤了天下读书人的心。这是其二。

同时,秦朝统治阶层也矛盾重重,群臣异心。秦始皇逼死扶苏,秦二世害死李斯,宠信赵高,结果秦朝政坛上下互补信任,忠言无人敢进,奸佞横行于朝。这是其三。

所以,在这种对内没有贤臣辅佐,对外没有及时调整治国政策,又不能很好地和地方上层社会沟通,对地方底层百姓压榨无度,最终官逼民反!

就像陈胜和吴广商量造反时说的那样,“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反正横竖都是死,反了算了!


caniforget999


秦末的可怕之处应该是在于朝廷的昏暗残暴和百姓被压迫到了极点。当时秦朝田租、口赋、徭役和兵役对百姓的压迫。 阿房宫、骊山陵、动用刑徒及奴隶70万人,防备匈奴30万,守五岭50万,加上修驰道、搞运输,全国服役者达200万。全国人口约2000万,从数据看男性被大量征召导致劳动力大幅下降,粮食作物产量低下,但赋税高涨,刑法严酷,弄得民不聊生,百姓对生活没有一丝曙光。以上直接导致了第一次农民起义,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李家大白话


秦末战争的爆发有一定的偶然性,也有一定的必然性,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1.偶然性:陈胜吴广押送劳役到了大泽乡,天空不作美下了大暴雨,没办法顺利到达服役地点,按照秦法要杀头,横竖是个死,索性反了吧!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必然性:

(1)秦国律法严苛;

(2)秦二世暴政,鱼肉百姓,离心离德;

(3)统治时间较短,老百姓认同感较低;

(4)六国遗留贵族,暗中继续力量反抗秦朝统治。


小眼睛啊董


科技科普促使人们养成理性思考和理性处理事务的习惯。

个人观点,我姑妄说之,你故妄听之,不喜一笑了之。

1.对六国旧贵族的怀柔与教化没有完成

秦朝实现了天下一统,全面实现郡县制。

六国旧贵族以及其附属的士(既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有识之士,也有各种方士)阶层皆失去了寄生生活资本,必须建立功名。

这个庞大的阶层需要怀柔消解和教化改造。

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但由于陈胜吴广的暴动而戛然而止。

这两股势力是秦末叛乱的主要力量。

2.国策的调整不及时

秦因“商鞅变法”而强盛从而灭六国实现一统天下,同时法制的观念已经深入秦国人血脉中。

“商鞅变法”成功的核心原因在于商鞅的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获得秦孝公及其后继之君的贯彻和耕战思想深入民心。

然统一六国后,国家需要生养修息,始皇帝没有进行治理策略的调整,严苛的战时法统和和平稳定的社会发展不想匹配。


凯腾聚知


第一,秦朝徭役繁重。秦始皇不顾人民的承受能力,大量征发农民服兵役、服徭役。大量劳动力被迫脱离生产,田地多荒芜。

第二,刑罚残酷。一人犯罪,株连亲族、邻里。秦朝有许多残忍的肉刑、死刑。百姓坐罪者极多,

第三,赋税沉重。农民要向官府缴纳田租、户赋,还有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

第四,秦二世胡亥昏庸无能,赵高、李斯、焰乐把持朝政,残害忠良。


唯心肆爱


就是一群六国的遗族,始皇帝死了不服气伙同一群人造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